-
提高急救设备使用率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提高急救设备使用率.方法 针对急救设备使用率低的现状,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解析原因、拟订对策,从搭建急救设备共享平台,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建立5G急救定位系统,建立预防性维护保养机制,开展多元化、全面化督导培训等4个方面进行持续改进.结果 急救设备使用率从62.95%提升至98.14%.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避免了急救设备资源浪费,促进了急救设备高效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护理证据的应用现状及障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全面评估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最佳证据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并拟定对策,为临床证据转化提供参考。方法:以澳大利亚循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临床应用模式"为理论指导,纳入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最佳证据12条,制订审查指标13条。于2021年5—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新生儿科进行现状审查,采用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OMRU)分析证据应用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并制订有效的干预策略和行动方案。结果:在13项审查指标中,依从率为100%的条目仅2项,除此之外,依从率为>60%的条目为2项,依从率>0~60%的条目为6项,依从率为0的条目为3项。主要的障碍因素为缺乏规范化流程及评估工具;医护人员缺乏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相关知识及培训;证据转化增加临床工作量,医护知行水平不高。主要的促进因素为管理者支持循证学习的开展和变革;医护学习氛围良好;科室具备证据转化的物质及硬件条件;证据有效,家长愿意接受变革。通过分析,拟定的对策具体为制订可行且适宜操作的规范化流程,引进评估工具;管理者制订并实施激励政策;采取多种方式的培训方法;加强证据转化过程中的质量督察,及时反馈进展效果;完善人力资源调配。结论: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最佳证据与现行临床护理实践存在一定差距,需针对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制订定相应对策,促进证据转化,不断促进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的循证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供方、需方、管理方视角下基层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现状SWOT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基层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工作现状,发现问题并探索促进基层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的策略与措施。方法:于2021年4-5月开展关键知情人访谈及文献研究,基于流感疫苗的供方(流感疫苗生产企业)、需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基层医务人员)和管理方(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三方视角,采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技术对基层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工作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SWOT分析矩阵。结果:基层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工作的存在的优势和机会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流感疫苗接种可及性强、流感疫苗安全性较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新冠疫情)提高了公众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意识和流感疫苗企业生产积极性、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的接种增强了我国疫苗流通系统的能力等;也存在流感疫苗价格偏高、总量供应不足、基层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意识不强、缺乏流感疫苗需求评估机制、疫苗调配不畅、疫苗供应地区结构性失衡、疫苗浪费问题严重等劣势和威胁。建立了基层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现状SWOT分析矩阵,形成了优势机会(SO)策略、优势威胁(ST)策略、劣势机会(WO)策略、劣势威胁(WT)策略。结论:应从供方、需方、管理方采取措施,重点发挥管理方协调和管理的重要作用,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排班模式在手术护理人力资源调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线性规划模型对手术护理配合人力资源调配的预测应用,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的调配。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对照试验,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5个院区手术室的91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参加2020年8—9月排班的护理人员为常规排班组,参加2021年3—4月排班的护理人员为线性规划排班组。通过建立手术护理配合人力资源线性规划模型,应用的LINGO 11.0软件对次日手术所需要的最少护理人员数目进行运算预测,根据预测结果结合手术室专科分组、层级要求进行次日手术的人员安排。将常规排班组护理人员的加班时间与线性规划排班组护理人员的加班时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个月在岗护理人数是相等的,常规排班组2020年8、9月与线性规划模型排班组2021年3、4月的加班时长分别为865(505,1 435)、780(475,1 355)、650(460,910)、720(350,9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3.66, P<0.05);常规排班组的2020年8月分别与线性规划模型排班组的2021年3月和2021年4月的加班时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69、-2.55,均 P<0.05)。常规排班组的2020年9月分别与线性规划模型排班组的2021年3月和2021年4月的加班时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62、-2.58,均 P<0.05)。 结论:采用线性规划模型对手术护理配合的人力资源调配进行运算预测,优化了手术室人力资源的配置,有效减少了手术护理人员的加班时长,间接加速了手术的运转,提高了手术效率,保证患者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退药管理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退药管理中的价值。方法:根据时间节点进行对比,选取2018年1~12月在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开展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退药管理改进项目,将2018年1~6月调配中心工作人员分为参照组,使用传统静脉药物配置;2018年7~12月将该院调配中心工作人员分为改进组,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人员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差错率、操作规范落实率及各科室退药率的价值。结果:干预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差错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操作规范落实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各科室的退药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退药管理,可显著降低药配中心的差错率与各科室的退药率,并有效提高操作规范落实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显微外科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急护理管理措施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手足显微外科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期间的应急护理管理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日至2月20日,采取应急护理管理措施:做好急诊患者的体温及肺部CT筛查,对所有在院患者及家属进行体温及指脉氧监测,高热或肺部CT异常患者的隔离与确诊,疑似及确诊患者病房的消毒与终末处理,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与培训,防护用具的规范使用与管理,病房人力资源的调配与管理,加强住院患者COVID-19的知识宣教以缓解焦虑等,确保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结果:本科室持续发热患者4例,2例排除COVID-19;1例确诊后转诊;1例高度疑似,已居家隔离。医护人员培训完成率100%,合格率100%。支援一线医护人员共48人,后备人员17人。疫情初期1例医生感染,应急管理措施落实之后无人感染;科室防护用具使用得当;在院患者无过激情绪反应,口罩佩戴依从性100%。结论:科室疫情期间所采取应急管理办法有效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了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安全,科学及时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八统一"制度执行的关键问题与对策探讨:以福建省为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福建省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八统一"制度执行现状,对执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为完善"八统一"制度提供借鉴。方法:2019年10—12月,选取福建省16个县区的紧密型医共体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问卷、现场考察等方法收集调研地区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米特-霍恩模型对"八统一"制度的执行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采用完成率描述"八统一"制度的执行情况。结果:调研地区16家医共体"八统一"制度建设的完成率为60.15%,山区县为65.90%,沿海地区为47.50%。在八项制度中,机构名称(16家,100.00%)、医疗质量(13家,81.25%)、宣传(12家,75.00%)、人员调配(11家,68.75%)和财务管理(10家,62.50%)的完成率较高,而药品供应(7家,43.75%)、劳务绩效(6家,37.50%)和信息化建设(3家,18.75%)的完成情况较差。部分调研地区能出台本土化的具体实施办法逐步推动"八统一"制度执行。政策目标模糊、政策资源不足、执行手段单一、执行主体价值取向的偏颇以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八统一"制度的有效执行。结论:福建省紧密型医共体"八统一"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尚未取得预期效果,应通过明确政策目标、拓宽政策资源、丰富执行手段、加强经验交流和优化政策环境等保障制度的有序推进和长效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IVAS集中调配模式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集中调配模式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PIVAS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实施传统工作顺序的28名工作人员、抽取16 580份医嘱作为实施前,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在传统工作顺序基础上进行PIVAS集中调配模式的28名工作人员、抽取17 164份医嘱作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药品人均配置速度、配置差错率、摆药差错率、核对包装环节差错率、工作人员风险管理认知、职业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率、工作人员满意度。结果:实施后药品人均配置速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药品破损率、调配错误率、退药错配率及总差错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输液批次分配错误率、输液贴签错误率、成品输液放置错误率及总差错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核对包装错误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设备运行、环境管理、针刺伤、体液污染4个维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职业风险事件总发生率(17.86%)低于实施前(46.43%),实施后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率低于实施前,工作人员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IVAS在集中调配模式下能有效提高药品人均配置速度,减少配置药物、摆药及核对包装环节差错发生,增强风险管理认知,降低职业风险事件发生率及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率,改善工作人员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冠肺炎疫情下传染病专科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我国出现流行趋势。北京佑安医院作为北京市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3家传染病专科医院之一,在全面落实各项紧急救治任务、保证其他病区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护理部根据救治患者数量、危重情况以及疾病诊疗方案、防护指南等要求,启动应急预案,调配人力,做到反应迅速、人员及时到位、后备梯队结构合理。在保证完成救治工作的同时,实现护理人力资源使用的科学化、规范化、效率最大化,保障了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学科协作品管圈提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处方前置审核质量实践与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提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处方前置审核的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由PIVAS审方药师-临床医师-护师-行政管理人员组建多学科协作品管圈(QCC),以"提高PIVAS不合理处方干预成功率"为主题开展活动,按活动步骤分析影响PIVAS不合理处方干预成功率的真因,拟订并实施相应对策,比较QCC活动开展前后的有形成果及无形成果,评价活动的开展效果.结果 用药处方标准化、开展科室巡讲培训、完善处方审核标准、改进处方干预的沟通模式、加强药师培训等措施可有效干预不合理处方,为有效对策;PIVAS不合理处方干预成功率由QCC活动前的34.71%升至87.72%,升幅达152.72%;PIVAS处方不合理率由1.02%降至0.57%,降幅达44.12%.结论 开展多学科协作QCC活动可有效提高PIVAS不合理处方的干预成功率,提升PIVAS处方前置审核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