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标管理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法在体检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法在体检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目标管理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法,确定年度体检质控工作重点,设定9项体检质控关键指标及评价标准。选取2018年一季度的体检质控结果作为对照组,以同年四季度的体检质控结果作为观察组,通过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比两组结果,探讨2种管理方法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体检质控检查评分显著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体检质控关键指标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合格率、工作人员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体检重大异常结果符合率有所提高(分别为:95.0%和87.5%;97.5%和92.5%;55.6%和51.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体检科室结果差错率、体检质控文件完成率、受检者满意度、体检重大异常结果随访成功率、体检报告合格率显著改善(分别为:1.2%和2.2%;100.0%和85.0%;98.7%和96.8%;68.6%和62.6%;96.2%和9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检机构体检质量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法可有效提高体检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门诊护理投诉原因及危机管理措施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门诊护理投诉管理及危机管理措施实施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门诊就诊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护理管理,实验组在常规门诊护理管理基础上行危机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门诊投诉率、差错率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门诊投诉率及差错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对门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儿科及产科门诊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对门诊复杂医疗环境采取危机管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差错率和投诉率,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对减少医患纠纷、改善医患关系、保障和谐医疗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复评的药事质量与安全监控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加强质量与安全监控有利于规范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2022年1月,某医院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复评为契机,构建了药事质量与安全监控体系,通过搭建3层人员组织架构、修订和更新药事相关制度和流程、建立自查-监督-反馈-整改-追溯的监控机制、实施人员交叉-融合督导方式以及开展药剂科和临床科室考核评价,实现了药事质量与安全监控的全院覆盖,推动医院药事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经过3个月的实践,医院累计落实320项整改任务,药品使用差错率从2021年第四季度的0.015‰降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0.012‰,临床科室上报药物不良事件由67例降至33例,医务人员对药学服务的满意率由99.1%上升至99.5%。该药事质量与安全监控体系的实施取得一定成效,可为其他医院提升药事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计划-实施-检查-确认的管理模式在住院药房药品调剂中的应用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基于计划-实施-检查-确认的管理模式在住院药房药品调剂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台山市中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药房药品调剂管理资料,2020年1-12月药房药品调剂管理采用常规方式(对照组),2021年1-12月药房药品调剂管理采用计划-实施-检查-确认的管理模式(研究组),观察两组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研究组第1季度、第2季度、第3季度、第4季度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率分别为0.91%、0.65%、0.54%、0.8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1.32%、1.47%、1.91%(χ 2=4.72、8.05、17.83、4.73,均 P < 0.05);研究组数量差错、类型差错、药物禁忌、用法错误、其他差错分别为0.08%、0.12%、0.32%、0.10%、0.0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22%、0.33%、0.42%、0.38%、0.18%(χ 2=6.54、9.82、1.36、16.37、6.00,均 P < 0.05);研究组沟通能力、药师责任感、药物使用安全、管理效率、专业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15.68、9.51、8.72、9.67、7.11,均 P < 0.05)。 结论:住院药房药品调剂过程中,采用计划-实施-检查-确认的管理模式,可显著降低药品调剂差错发生率,减少数量差错、类型差错、药物禁忌、用法错误等不良情况,同时对于提升住院药房管理质量有显著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品管圈在降低手术病理标本送检差错率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手术病理标本送检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差错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手术室于2018年3月正式实施QCC,同时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手术病理标本3 013例和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手术病理标本3 219例。比较实施前后手术病理标本的送检情况、缺陷情况,同时比较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QCC实施后,标本送检时间低于实施前,标本过期、标本保存不当、标本资料不全或不符、无病理检查申请单、病理名称不符等标本缺陷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护理人员的交流能力、工作积极性、责任与荣誉、创造性思维、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87, P=0.00)。 结论:实施QCC能够完善手术病理标本的流程管理及质量管理质量,降低标本缺陷发生,提高标本送检合格率,节约检查成本,同时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患者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质量监测体系在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室运用质量监测体系开展器械消毒管理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建立质量监测体系对消毒供应室器械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及实施后(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及各科室对供应室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之后护理人员管理器械能力、风险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环境管理能力等方面护理质量评分比实施之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之后消毒供应室在器械灭菌不合格率、包装破损、器械损伤发生率、丢失发生率、登记差错率等方面,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之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器械的回收、器械清洗灭菌、器械包装、器械发放、与科室沟通等方面的满意度比实施之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质量监测体系应用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能有效提高护士风险识别意识,提升器械管理方面的品质,从而提升每个科室对消毒供应室业务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家庭中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家庭中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2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给予家庭中心式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FAD评分、HAMA、HAMD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差错率等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的FAD评分、HAMA、HAMD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儿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的护理差错率(4.87%)低于对照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对儿科患儿给予家庭中心式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降低FAD评分,缓解HAMA、HAMD情绪,提升护理质量评分,降低护理差错率,临床借鉴价值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种多功能腹膜透析标本留取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设计一种多功能腹膜透析标本装置盒,用于腹膜平衡试验(PET)和充分性标本的留取,方便临床使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肾脏内科拟行PET和透析充分性评估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多功能腹膜透析标本留取装置留取腹膜透析液标本及转运,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留取及转运标本。比较两组患者PET、充分性评估标本采集操作耗时、满意率、标本差错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共留取PET标本82次,对照组患者共留取PET标本80次,观察组标本采集耗时短于对照组,差错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45例患者共留取透析充分性标本158次,对照组45例患者共留取透析充分性标本161次。观察组标本采集耗时短于对照组,差错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多功能腹膜透析标本留取装置同时具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成本低廉的特点,节约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时间,减少了操作运输失误,避免了标本污染,对临床腹膜转运功能和透析充分性评估及指导制定透析处方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奥马哈系统在泌尿系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奥马哈系统在泌尿系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新汶中心医院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1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结局、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差错率的影响。结果:实施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环境、心理社会、生理、健康行为等相关领域的认知评分、行为评分、状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患者的双J管移位或脱落、血尿、膀胱刺激征、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应用于泌尿系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改善其护理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质量评分,降低护理差错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退药管理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退药管理中的价值。方法:根据时间节点进行对比,选取2018年1~12月在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开展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退药管理改进项目,将2018年1~6月调配中心工作人员分为参照组,使用传统静脉药物配置;2018年7~12月将该院调配中心工作人员分为改进组,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人员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差错率、操作规范落实率及各科室退药率的价值。结果:干预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差错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操作规范落实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各科室的退药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退药管理,可显著降低药配中心的差错率与各科室的退药率,并有效提高操作规范落实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