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近视矫治中的光学质量及对比敏感度视力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选用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研究其眼球成像特征,分析其对眼球光学质量及对比敏感度视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随机选取2019年5月—12月于杭州西湖之江眼科医院视光诊疗中心验配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近视患者29例(29眼),年龄19~38(25.9±5.2)岁,近视等效球镜度(SE)为(-3.80±1.34)D,角膜曲率为(42.77±1.14)D,最佳矫正视力(BCVA)不低于5.0。配镜当天采用日本尼德克像差仪(OPD-SCAN Ⅲ)检测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与框架镜片矫正后的6 mm瞳孔直径下的波前像差;采用西班牙视量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II检测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与框架眼镜(本院提供的试镜架)测量受检者客观散射指数(OSI)和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2种不同矫正方式下BCVA、三叶草差、MTF cutoff的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球差(SA)、彗差、全眼总高阶像差(tHOA)和OSI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受检者配戴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时全眼SA、彗差、三叶草差和tHOA均显著高于其配戴框架眼镜( Z=-4.68, P<0.001; Z=-4.68, P<0.001; t=-6.48, P<0.001; Z=-4.68, P<0.001)。采用2种不同的屈光矫正方式分别达到其BCVA的情况下,患者配戴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时MTF cutoff显著低于配戴框架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10, P<0.001);OSI显著高于配戴框架眼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21, P<0.001)。 结论::配戴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全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像差提高,对比度敏感度视力下降,但BCVA不变。近视患者选择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时宜权衡这一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生物信息学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肺癌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状态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影响,以期揭示COPD状态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响。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下载161例肺癌患者的相关信息并根据病理类型与肺功能结果进行分组。在同一病理下,比较有无COPD的两组的差异。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论(GO)分析用于功能富集分析,进行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筛选核心枢纽基因。所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本研究纳入了161例肺癌患者的样本数据。有、无COPD在临床特征、体细胞基因突变频率以及免疫细胞浸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鳞癌及腺癌中,COPD组别中大量代谢有关通路上调,而细胞趋化能力的调节等通路下调。后续WGCNA及PPI分析鉴定出钠离子通道α2亚基(SCN2A)、富酪蛋白(STATH)、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CYP1A2及CYP1B1)、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亚基(GABRA1)紧密连接蛋白17 (CLDN17)、调节突触膜胞吐蛋白1 (RIMS1)、维生素D结合蛋白(GC)以及血浆铜蓝蛋白(CP)可能是潜在枢纽基因。只有在腺癌中,COPD组的患者年龄组成比率上[<60岁:80.8%(21/26);>60岁:19.2%(5/26)]相比无COPD组[<60岁:56.1%(32/57);>60岁:43.9%(25/57)],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93, P<0.05)。 结论:COPD状态对肺癌的预后,体细胞突变等无贡献,并提出9个潜在的COPD型肺癌关键枢纽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劳动者接触水平。方法:于2018年9月,对6家输电工程和3家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典型工艺进行工程分析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开展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变电工程破碎工接触矽尘、电焊工接触电焊烟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分别为2.72、14.03 mg/m 3,输电工程木工及变电工程破碎工、钢筋工、木工、架子工和筑路工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结果分别为87.9、92.5、87.1、92.5、93.0、90.2 dB(A),输电工程瓦工及变电工程的瓦工、普工3、筑路工1、筑路工2接触手传振动的4 h时间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分别为5.36、5.21、5.28、10.71、5.22 m/s 2,输电工程和变电工程电焊工肢体电焊弧光有效辐照度分别为401.19、319.68 μW/cm 2,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各岗位化学性有害因素、高温及热辐射接触水平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结论: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多个岗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超标情况,应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有针对性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保护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紧急医疗服务到达前对患者进行规范的心肺复苏(CPR),能显著提高院外心搏骤停(OHCA)后的存活率。据统计,约40%~85%的CPR会导致胸部骨折,致使旁观者产生畏惧心理,而降低CPR施救的意愿。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便于在院外公共场所投放,并且符合徒手CPR操作习惯的CPR保护装置。针对以上问题,徐州医科大学急救与救援专业、麻醉学专业医学生,联合东南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医生指导下设计了一种便携式CPR保护装置,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21 1 0309001.4),以及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21 2 0591084.6)。该装置由可折叠框架、支撑组件、导向滑轨和按压体组成,为CPR实施提供指导与保障,便于使用者准确把握实施流程、按压幅度、力度及频率,有效防止CPR按压所导致的肋骨骨折等意外伤。该装置体积小巧、便于存放和移动,制造成本低,适用于社会化普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8F-FDG PET/MRI中棕色脂肪组织摄取的影像学表现和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并分析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MRI中棕色脂肪组织(BAT)摄取的影像学表现和规律。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 18F-FDG PET/MRI检查的1 529名受检者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36名、女性693名,年龄14~93 (53.6±13.2)岁;BAT摄取 18F-FDG阳性者31名,其中男性13名、女性18名,年龄16~61 (33.3±11.6)岁。分析BAT摄取 18F-FDG的PET/MRI影像学表现,选取 18F-FDG摄取增高部位[以周围肌肉组织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为临界值],采用三维勾画法勾画感兴趣区,计算SUV max和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 mean)。SUV max和SUV mean与性别及摄取部位数目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检查当日平均气温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χ 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1)BAT摄取 18F-FDG阳性者的PET/MRI图像表现为颈部、锁骨上区、纵隔、脊柱两旁及肾上区等部位呈对称性分布的片状、结节状及串珠状的 18F-FDG高摄取灶,MRI图像的T1加权成像(WI)、T2WI均呈高信号,频率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低信号,弥散加权成像未见高信号。(2) BAT摄取多发生于寒冷的季节,男性和女性BAT摄取 18F-FDG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2.07, P=0.15);BAT摄取 18F-FDG阳性者的年龄、BMI和检查当日气温均明显低于阴性者[(33.3±11.7)岁对(54.1±13.5)岁、(21.89±2.79)kg/m 2对(24.01±3.26)kg/m 2、(7.5± 6.5)℃对(16.5±11.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2.03、-5.15、-8.97,均 P<0.001)。(3 )BAT摄取的SUV max和SUV mean均与年龄、BMI呈负相关( r=-0.45~-0.36,均 P<0.05),与摄取BAT部位数量呈正相关( r=0.61、0.59,均 P<0.001),与性别和检查当日平均气温均无明显相关性( r=0.01~0.29,均 P>0.05)。 结论:在 18F-FDG PET/MRI显像中,BAT摄取存在特定的影像学表现和规律性,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年轻、偏瘦者较易出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互联网+共同照护模式下复诊频率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复诊频率对在互联网+共同照护门诊就诊超过2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所有于2018年第一季度、第四季度及2019年第四季度均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糖尿病共同照护门诊完成季度或年度复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9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实际复诊次数将受试者分为随访≥4次组(330例)、随访3次组(128例)和随访≤2次组(38例)。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6》(SDSCA-6)评价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以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基线代谢指标[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 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舒张压]、基线胰岛素使用情况、基线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协变量用R 3.4.4及TWANG程序包进行三组倾向性评分加权法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随访1年时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的人群平均治疗效果(ATE)及各组随访1年及2年末代谢指标的ATE差异。 结果:经三组倾向性评分加权法分析,与随访≤2次组相比,随访≥4次组1年末随访时运动(+1.16分, P<0.01)、自我监测血糖(+0.82分, P=0.04)及足部检查(+0.99分, P<0.05)评分方面显著改善,随访3次组1年末随访时在运动(+1.50分, P<0.01)及自我监测血糖(+1.10分, P=0.02)评分方面显著改善;随访≥4次组在1年随访时HbA 1c有降低趋势(与随访3次组相比-0.25%, P=0.05;与随访≤2次组相比-0.34%, P=0.06);而在2年随访时随访≥4次组HbA 1c降低有统计学意义(与随访3次组相比-0.34%, P=0.01;与随访≤2次组相比-0.55%, P<0.01)。各组间随访1年末在其他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及随访1年或2年末 BMI、LDL-C或其他代谢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互联网+糖尿病共同照护门诊背景下规律随访的2型糖尿病患者,维持每年3~4次复诊频率可显著改善其运动及自我监测血糖的自我管理能力;维持每年4次复诊频率可显著改善其足部检查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并可持续显著改善血糖控制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炎症生物标志物在中国成年人群血铅暴露与血压水平变化间的中介效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炎症生物标志物在成年人血铅暴露与血压水平变化间的中介效应。方法:以2017—2018年参与国家人体生物监测研究的9 910名18~79岁的成年人为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等资料,通过体格检查测定身高、体重及血压等指标。采集调查对象的空腹静脉血及尿液,检测全血中铅、镉水平、炎症生物标志物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尿液中砷暴露水平。采用加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铅、炎症生物标志物及血压变化之间的相互关联。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炎症生物标志物在血铅暴露与血压水平变化间的中介效应。结果:9 910名对象的年龄[ M( Q1, Q3)]为45.4(33.8,58.4)岁,其中男性4 984名,占5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城乡、体质指数、教育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血压家族史、大米摄入频率、蔬菜摄入频率、肉类摄入频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镉和尿砷水平等因素后,血铅水平与血压、炎症生物标志物均存在正向关联( P<0.05),血铅水平每升高2.71 μg/L,收缩压、舒张压、hs-CRP、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分别增加2.05(95% CI:0.58,3.53)mmHg、2.24(95% CI:1.34,3.14)mmHg、0.25(95% CI:0.05,0.46)mg/L、0.16(95% CI:0.03,0.29)×10 9/L和0.11(95% CI:0.02,0.21)×10 9/L。中介效应分析显示:hs-CRP、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血铅暴露导致SBP升高中的中介效应占比(95% CI)分别为3.88%(0.45%,7.32%)、4.10%(1.11%,7.10%)和2.42%(95% CI:0.07%,4.76%)。 结论:炎症生物标志物在血铅暴露与血压水平变化的关联中存在中介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老年居民业余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60岁居民经常锻炼情况,并探讨其潜在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194 779名,利用包含全球身体活动问卷的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调查获取调查对象的人口学信息,业余时间中高强度锻炼频率和时间,以及其他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相关信息。通过MODIS、OMI、AIRS等卫星遥感数据资料,反演获取2018年298个监测县(区)的每日气温,高德POI数据库获取2017年公园数量。本研究将完成调查且锻炼相关变量、气温和公园信息完整的68 379名≥60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按性别以年龄组、城乡、文化程度、地区等分组计算经常锻炼率和平均每周锻炼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经常锻炼率的个体和环境影响因素。结果均进行复杂加权调整。结果:2018年我国≥60岁居民经常锻炼率为13.1%(95% CI:12.1%~14.0%),男性[13.6%(95% CI:12.6%~14.7%)]略高于女性[12.5%(95% CI:11.5%~13.5%)];城市[17.5%(95% CI:15.9%~19.1%)]显著高于农村[9.6%(95% CI:8.8%~10.4%)];华东地区[15.1%(95% CI:13.3%~16.9%)]高于其他地区;所在县(区)公园数量≥28个[17.3%(95% CI:15.3%~19.2%)]的老年居民经常锻炼率较高。我国老年居民平均每周锻炼时间为68.3(95% CI:63.5~73.2)min;其中男性[74.3(95% CI:68.1~80.5)min]高于女性[62.5(95% CI:57.8~67.2)min];城市[89.8(95% CI:82.0~97.7)min]高于农村[51.4(95% CI:46.8~56.1)min]。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农村、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较低、自评健康状况较差,以及居住区域缺少公园与老年居民更低的经常锻炼率相关。 结论:我国老年居民的经常锻炼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锻炼时间有待提高。应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关注弱势老年群体,提供更多适宜的活动场所,以促进更多老年居民参与锻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社区获得性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CAP患者发生ARDS的准确性和预防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和呼吸内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14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ARDS分为两组。统计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的临床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发生ARD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输入层自变量(即单因素分析得出的影响因素)对输出层因变量(即是否发生ARDS)影响的重要程度,绘制出自变量重要性的条形图;将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数据对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 n=290)和验证组( n=124),分别计算两组模型的总体预测准确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414例患者均纳入分析,其中发生ARDS患者82例,未发生ARDS患者33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率(HR)、最高收缩压(MSBP)、最大呼吸频率(MRR)、入院来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嗜酸粒细胞计数(EOS)、纤维蛋白原等量单位(FEU)、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血糖(GLU)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CAP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将以上19个危险因素作为输入层、是否发生ARDS作为输出层,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其中输入层自变量中对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影响权重最大的5个指标依次为LDH(100.0%)、PCT(74.4%)、FEU(61.5%)、MRR(56.9%)、APTT(51.6%),提示这5个指标对CAP患者发生ARDS的影响程度较大。训练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总体预测准确性为94.1%(273/290),验证组模型总体预测准确性为89.5%(111/124);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CAP患者并发ARDS的AUC为0.977(95%可信区间为0.956~1.000)。结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的CAP患者发生ARDS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根据该模型预测CAP患者是否会并发ARDS,以及时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长期大气二氧化氮暴露与心脑血管住院风险的因果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长期大气二氧化氮(NO 2)暴露与心脑血管住院的因果关联。 方法:依托我国“基于社区人群的健康队列”广州市子队列,将2015年在广州市35个社区招募的36 271名成年参与者纳入研究,收集基本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NO 2暴露及心脑血管住院结局信息。采用基于逆概率加权的边际结构模型估计发病风险比( HR)及其95% CI。 结果: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共随访203 822人年,调查对象的年龄为(50.9±17.8)岁,心脑血管住院率为8.7%。2015-2020年,研究对象年均NO 2污染暴露为48.7 μg/m 3。NO 2长期暴露每增加10 μg/m 3,心脑血管、心血管及脑血管住院的 HR值(95% CI)分别为1.33(1.16~1.52)、1.36(1.16~1.60)及1.25(1.00~1.55)。分层分析结果提示未婚/已婚、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高运动频率以及从未吸烟/当前吸烟人群可能更加易感。 结论:长期大气NO 2暴露可增加心脑血管住院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