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炳南荆防方治疗风热血热型瘙痒性皮肤病探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荆防方是由赵炳南所创,常用于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经验方.瘙痒性皮肤病的病因主要有风、湿、热、虫、瘀等,风盛则痒,血热化燥,燥则生风,形成风热血热交互的证候,引起皮肤瘙痒.多种瘙痒性皮肤病存在风热血热的共同病机,荆防方具有祛风清热、凉血止痒之功,加减荆防方也可用于治疗其他风热血热型瘙痒性皮肤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熊继柏"风血同治"分期辨治过敏性紫癜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总结熊继柏教授从"风血同治"角度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证经验.临证将过敏性紫癜分为急性期、迁延期,认为风邪贯穿疾病始终,治疗以唐容川《血证论·吐血》"治血四法",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血为指导,提出"风血同治".急性期多见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均治以凉血祛风、消瘀止血为法,常用自拟经验方紫萍消风散加减;迁延期正虚邪恋,常见阴虚火旺证、气虚不摄证,治以宁血补虚为法,分别以知柏地黄汤、归脾汤为基础方加减.同时认为风药有祛瘀、止血、凉血之功,将风药贯穿治疗全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程丑夫从风论治过敏性紫癜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程丑夫认为过敏性紫癜的发生以"风邪"为主导,可归结为"风邪外感"和"风邪内生".风邪外感主要包括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外感风湿;风邪内生主要包括血热生风、血瘀生风、血虚生风.在治疗上秉持"治敏须治风,治风先治血"的观点,把握临床表现要点,通过辨证施治,运用麻黄桂枝各半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消风散、四物消风散、凉血四物汤、活血祛风汤等方加减,精准遣方用药,达到疏风散邪、调血活血、调和营卫、标本兼治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形寒寒饮则伤肺"探析慢性荨麻疹的防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慢性荨麻疹属于中医学"隐疹"范畴,主要病机包括风热或风寒束表、血热或血虚生风、血瘀化热、脾胃失和等,发作时瘙痒难忍,致使患者入睡困难,影响日常生活.在此基础上,作者基于寒邪中人,损伤肺脾之阳,致使气血凝滞,寒湿内生,风邪为患,诱发慢性荨麻疹的病机,结合"形寒寒饮则伤肺"理论,分析"寒邪"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关系,总结防治方法,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辨治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在审证求机的中医思维指导下,发现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的"血热"只是表象,其背后隐藏着不同的病因病机,风热蕴毒入血、肝经郁热入血是其主要的两种证候,故确立以解毒和疏肝解郁治本、以清热凉血治标的总原则,可选翘根犀角地黄汤解毒凉血、丹栀逍遥散疏肝解郁,随证治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儿童急性喉炎中医证素及发生喉梗阻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喉炎的中医证素及儿童急性喉炎发生喉梗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 2011 年 8 月—2023 年 4 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 255 例急性喉炎患儿的病历资料(基本资料、四诊信息、白细胞数值、喉梗阻情况等),采取证素辨证法确定中医证素,将结果导入SPSS Modeler18.0 软件,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证素之间的关系以复杂网络图表示,采取系统聚类分析法分析不同证素组合情况,并将相关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 255 例患儿,其中以婴幼儿居多.255 例患儿共提取证素 14 个,包括病位证素 4 个和病性证素 10 个.病位证素为肺、表、心神、小肠,病性证素中热、外风、痰为高频证素,证素组合以肺+表+热+外风占比最高.证素组成以肺、表、热为中心,形成了肺-热、表-肺、表-热、外风-肺、外风-表、外风-热、肺-痰、热-痰 8 组强链接.取类间距为24,可取得 2 个聚类单元,其中病位证素肺、表与病性证素热、血热、外风、痰、饮、寒为一类,病位证素心神、小肠与病性证素毒、闭、动风、湿为一类.证素饮对急性喉炎患儿发生喉梗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素表、外风、闭、血热及白细胞增高对急性喉炎患儿发生喉梗阻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急性喉炎发病是因风热、风寒之邪侵犯肺脏或痰热壅盛,阻遏肺气,肺失宣降,声门开阖不利所致.证素饮是急性喉炎患儿发生喉梗阻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国医大师丁樱从"调中健运"思想论治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编辑人员丨2023/12/2
国医大师丁樱认为,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病机为本虚标实,中焦脾胃失和为本,周身脉络不宁为标,提出调中安络法为主要治则,调中健运、祛邪安络为治疗大法.根据不同ITP患儿所处病程及临证表现不同,祛邪之法又可细分为疏风散热以安络、凉血解毒以安洛、滋阴清热以安络、活血化瘀以安络.临证以调中健运治其本,以归脾汤为基础,重用生黄芪、当归益气补血,佐太子参、白术、茯苓助脾运气、调中健运;同时兼以祛邪安络治其标,当辨其风热、血热、虚热、瘀血合方加减化裁,选方用药上借"取象比类"之意,活用藤类药物祛络之伏邪,防其瘥后易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基于朴素贝叶斯算法的全国名中医诊治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症-证-药规律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挖掘名中医辨治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中医核心症状、证型分类特征及用药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全国名中医治疗儿童HSP的相关文献及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医案类、临证经验类书籍,建立儿童HSP的症-证-药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朴素贝叶斯算法挖掘儿童HSP的核心症状、证型、药物及其关联规律.结果 共纳入664则名中医经验医案,含151个症状、12种证型、323味中药.统计分析得到的常见症状除主症双下肢紫癜外,还有腹痛、食少纳呆、关节痛、咽红、大便干结、口干口渴、神疲乏力等,常见舌象包括舌红、苔黄、苔薄、苔白、苔腻、舌淡等,常见脉象包括脉数、脉细、脉滑等;常用中药有牡丹皮、生地黄、赤芍、紫草、白茅根、连翘等,以清热药、凉血止血药为主;常见证型有血热妄行证、风热伤络证、湿热痹阻证、气不摄血证、阴虚火旺证等.朴素贝叶斯算法分析得到9个证型的核心症状及中药,如血热妄行证的核心症状为紫癜大量、斑色深红或紫红、鼻衄、口干口渴、口唇色红,核心药物有水牛角、生地黄、紫花地丁、栀子、牡丹皮等.结论 运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分析名中医治疗儿童HSP症-证-药规律与临床基本一致,对临床实践有一定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内风证诊断标准及其应用现状的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分析内风证诊断标准的证候组成、诊断模式及判定形式,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及PubMed数据库1915—2021年内风证临床研究文献,提取归纳相关信息.结果 共检索出3157篇文献,纳入510篇.纳入文献中筛选出诊断标准68项,分别是《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等.内风证候类型11种分别为阴虚风动证、肝风内动证、肝阳化风证、血瘀风动证、痰热动风证、血虚生风证、血热生风证、毒热动风证、外风引动内风证、热极生风证、风热动风证.证候组成共77个,频次前10位的症状依次为眩晕、脉象多弦、肢体抽搐、肢体颤动、肢体麻木、肢体强直、肢体蠕动、头部颤摇、耳鸣、肢体拘急.现行的诊断标准包含传统辨证、证候要素、病证结合3种诊断模式,叙述法、赋分法2种判定方式.结论 内风证诊断标准众多,相关疾病及证型繁多复杂,在临床应用上病证结合的诊断模式有形成共识的趋势,判定形式也以叙述法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凉泻针法治疗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痤疮多发生于青少年,是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面颊、胸背部,对患者的容貌和心理有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皮脂腺管堵塞,正常分泌的皮脂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形成黑头、粉刺、丘疹、结节及囊肿等皮损,如不积极规范化治疗,大多数患者会遗留痤疮瘢痕,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困扰.中医认为本病属“肺风粉刺”范畴,多由于风热之邪袭肺,肺气郁闭,气血蕴阻于颜面肌肤而发.肺火是痤疮发病的本质原因,风热、湿热、血热是痤疮发病的基本病机,治疗多以清热宣肺、祛湿凉血为主,本院针灸科采用凉泻针法治疗痤疮患者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