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黄元御脾升胃降学说探讨胃痛证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黄元御脾升胃降学说认为,脾胃为脏腑阴阳升降的枢纽、三焦气水方化的中枢。肝阳肾阳随脾升,脾升则水升化气;心火肺火随胃降,胃降则气降化水。当脾胃升降失调,中焦气水方化失常,则发为胃痛,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脾阳不升,肝阳不升郁于中焦,脾虚肝郁,而致气滞胃痛;肾水不能化气上行,脾虚水寒,而致寒凝胃痛;胃阳不降,食滞中焦,心火不降,郁于中焦,心胃热盛,而致食积胃痛;肺气不降,郁滞中焦,血行乏力,气血郁滞,而致血郁胃痛。基于此辨证施治,可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刘会聪主任医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儿科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名方,出自《内外伤辨惑论》,是"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有补益中气、升阳举陷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刘会聪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认为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而渐生食积、湿热、郁火等,究其根本当用健脾气治其根本,临床善用该方加减治疗儿科慢性病、疑难病、脾胃病,临床疗效颇佳,特总结临床经典病例 3 则,以资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莱菔及莱菔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7
莱菔及莱菔子是我国常见的中药,其中莱菔作为"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药,在我国应用甚广.二者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等功效,常在临床应用于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并用于治疗食积、便秘、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等消化道疾病.近年来针对莱菔及莱菔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日趋增多,在药理作用方面具有抗肿瘤、降脂保肝、降糖、抗氧化、抗炎、抑菌、抗焦虑、心血管保护及对中枢神经的保护作用.在临床应用中,除了根据其中药药性所开发的具有对呼吸道及消化道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和对泌尿系的功效.文章通过收集分析总结莱菔及莱菔子的最新文献研究,针对莱菔及莱菔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旨在为今后合理地开发及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厚朴-枳壳以"辛开苦降"之法除厚腻苔的理论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
本研究进行厚朴-枳壳以"辛开苦降"之法除厚腻苔的理论探析.厚腻苔常见于里证,提示痰饮、湿邪、食积等邪气积滞及脾胃升降功能的失司,治疗上可予以祛除邪气并调节脾胃升降.厚朴枳壳有理气消痰之功,对脾胃均有一定的调节功能,从药物属性来看皆有辛苦之性,对应脾胃有辛开苦降之功,因此,厚朴枳壳配伍可调节脾胃功能祛除厚腻之苔.基于此,临床针对不同疾病出现厚腻之苔,运用厚朴枳壳皆有除苔之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张风梅运用目劄方治疗小儿目劄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劄是眼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于小儿,以双眼胞睑频频不自主眨动为主要症状,病情缠绵,易反复发作.小儿具有"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特点,易引起脾虚夹积,肝风内动,气血不能上濡目珠而成目劄,通过调理肝脾,恢复脏腑正常功能,可改善患者目劄症状.张风梅在应用中医药治疗小儿目劄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认为小儿目劄多由于饮食不知自节损伤脾胃,食积化热生风所致,其病机为脾虚肝旺.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立目劄方,以健脾消积、平肝熄风为治疗原则,临床应用疗效显著,本文对其经验进行总结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韩捷基于脏腑气化论治溃疡性结肠炎腹胀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韩捷教授从脏腑气化学说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腹胀,认为土虚木贼导致的腹胀与肝脾气化失常有关,食积湿热导致的腹胀与脾胃气化失常有关,清浊相混、气机郁滞所致腹胀与肠胃气化紧密联系,虚寒所致腹胀与脾肾气化相关联.其中尤以脾胃气化为主.在治疗上斡旋中焦气机,辨证选用疏肝、通调腑气、温补肾阳等法,使脏腑气化功能复常,气机通调,水谷精微吸收布散复常,则无胀满之机.韩捷教授从脏腑气化学说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腹胀之机,探寻腹胀之治,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名老中医辨治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总结名老中医辨治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的临床经验.方法:借助名医传承平台检索CG病例,运用数据挖掘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复杂网络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了800 份病例,在证候表现方面,症状多见胃胀、胃痛;舌象多见苔白、舌红;脉象多见脉弦、脉细;证素多见胃、脾、气滞、热、肝、寒、气虚、湿.在药物性味方面,总体药性以温居首,寒平次之,药味以辛苦甘并举,酸淡咸涩较少;取前 50 味高频药物,性味组合多见辛温、苦寒、辛苦温、甘平、辛甘温.在组方选药方面,总共涉及301 味药物,功效以补气、理气居多;药物分为 3 个社群,甘草作为核心节点,半夏、陈皮、白术、茯苓与其联系紧密.结论:CG以脾胃虚弱为本,邪气郁滞为标,其中病性以气滞、气虚、湿阻为主,郁久容易从阳化热,病位以脾胃为中心,亦可旁及肝胆等脏.故而治疗时宜阴阳并投,升降并用,主以辛(苦甘)温,佐以苦寒、甘平.组方思路通补兼施,调气为先,重在补脾气、行滞气、祛湿气,兼以解郁热、化痰瘀、消食积、养胃阴,辅以益气血、利肝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朱永康运用"运脾法"治疗外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之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6
外科腹部手术后由于疾病本身、术前肠道准备、麻醉等多种因素,常导致胃肠功能障碍.现代医学对此缺乏针对性强且效果明显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是创新之举,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是现代医学治疗的有力补充.朱永康教授长期从事外科临床实践,认为腹部手术后的胃肠功能障碍属于虚实夹杂之证,病机重点是"滞",治法核心在"运",擅长采用"运脾"之法,并随证予以灵活变化.针对脾气阻滞证,使用理气运脾法,予木香槟榔丸加减;针对湿困气滞证,使用化湿运脾法,予参苓白术散加减;针对食积气滞证,使用和胃运脾法,予保和丸加减;针对脾虚气滞证,使用益气运脾法,予异功散加减.四种运脾法运用于临床,疗效满意.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调脾承气汤改善食积小鼠胃部消化功能的转录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探索调脾承气汤改善高热量和高蛋白食物导致积食小鼠的分子机制.方法:C57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调脾承气汤低剂量组(145 mg/m L)、调脾承气汤高剂量组(580 mg/mL)、多潘立酮组(0.15 mg/mL).对实验小鼠进行一般状态观察和平均食量统计,测定各组小鼠胃排空及肠推进率.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变化;PAS染色观察胃组织糖元变化;比色法测定胃蛋白酶活力;酸碱滴定法测胃内容物的pH值.转录组测序分析胃组织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制作火山图和聚类热图,KEGG对差异基因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RT-qPCR验证筛选得到的差异基因.结果:积食小鼠在调脾承气汤治疗后小鼠体质量和平均食量增加(P<0.05),积食小鼠肠推进率和胃排空速度加快(P<0.05).调脾承气汤能够保护胃组织结构和胃组织糖元降解,提升胃蛋白酶活力(P<0.05)和降低胃内容物pH(P<0.05).转录组结果显示调脾承气汤可以调节Acox2和cilp2的表达,调节脂肪消化吸收、蛋白质消化吸收、胰腺分泌信号.RT-qPCR显示,相较于模型组,调脾承气汤上调Acox2(P<0.05),下调cilp2(P<0.05)的mRNA水平.结论:调脾承气汤可以改善高热量和高蛋白食物导致积食小鼠的消化功能障碍,其机制涉及到调节脂肪和糖类代谢基因Acox2和cilp2,以及胰腺分泌信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孙玉信应用运脾汤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4/3/23
介绍孙玉信教授应用运脾汤的临床经验.孙玉信教授基于国医大师张磊内科杂症治疗八法之运通法思想理论,以"脾以运为健""腑以通为顺"之理创立运脾汤.运脾汤以运脾化积、消食导滞为主要功用,脾胃同治.根据"聚于胃、关于肺""脾主肌肉"理论,临证可据主药侧重不同,化裁加减,运用于治疗食积于胃、湿积于脾引起的脾胃病,亦可用于肺系病、皮肤病,起到异病同治之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