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风通圣散联合微针导入米诺地尔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激素性脱发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防风通圣散加减方联合微针导入米诺地尔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脾胃湿热型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微针导入米诺地尔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防风通圣散加减方.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脱发症状、脾胃湿热症状、皮肤镜下毛发相关指标、脂质代谢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提高皮肤镜下每平方厘米毛发数、直立再生毛发数,降低皮肤镜下毳毛数、单一毛囊单位数和褐色毛周征数方面,以及在降低脱发、头皮瘙痒、头发油腻、头屑、新发不生症状积分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口干口苦、纳呆、便溏、身重乏力积分和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善(P>0.05).结论 防风通圣散加减方联合微针导入米诺地尔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激素性脱发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构本草——薏苡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薏苡仁:功效主要为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症靶为腹泻、关节疼痛、化脓、痤疮、水肿.标靶为胃溃疡、胃肠道肿物、泌尿系感染.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薏苡仁及其有效成分具有降糖、降脂、消水肿、抗肿瘤、抗溃疡、止泻、抗炎镇痛、抗氧化、调节免疫等作用.薏苡仁属于药食同源类药物,毒性普遍较低.临床使用剂量为10~12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薏苡仁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丹台玉案》与《症因脉治》消渴因机证治异同探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消渴,其症状类似现代医学之糖尿病.从《黄帝内经》开始,中医学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消渴诊疗理论体系.明代医家孙文胤与秦昌遇均主张以上、中、下焦定位消渴病位,治疗上均重视清热生津、养阴润燥.孙文胤于《丹台玉案》中独具匠心地认为消渴主要病因为心、脾、肾三经邪火,以肾中真水亏虚作为消渴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治疗上首重清热养阴,辨证、辨病、辨症选方用药.秦昌遇之《症因脉治》开创性地提出燥火三消、湿火三消、积热三消和精虚三消的概念并分部论述三消之脉,治疗首分外感内伤,按脏腑辨证选方用药,极具特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芙汭新型膏剂敷料复配的复方苦参乳膏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芙汭新型膏剂敷料复配的复方苦参乳膏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修复皮肤屏障作用.方法 选取 2022 年 4~10 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皮肤科就诊及招募的 72 例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36 例.治疗组予外用复方苦参乳膏治疗,对照组予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疗程均为2 周.观察并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经皮水分散失(TEWL)和皮肤屏障(BS)评分值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0.63%比 16.67%,P<0.05);治疗组EASI评分下降程度,TEWL、BS及VAS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 1 例接触性皮炎,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基于芙汭新型膏剂敷料复配的复方苦参乳膏调配灵活,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特点,疗效显著,明显缓解皮损和瘙痒症状,促进皮肤屏障修复,突出个性化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隔药灸联合中医五行手指操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隔药灸联合中医五行手指操改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 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5例.对照组予以来氟米特片、艾拉莫德片、塞来昔布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隔药灸联合中医五行手指操,其中隔药灸选取脾俞、阳陵泉、腰阳关、命门及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上的阿是穴,每日 1次,每次 30 min.两组均治疗 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健康评估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中医证候积分,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ESR、CRP、SAS、HAQ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0.00%,高于对照组的 55.56%(P<0.01).结论 隔药灸联合中医五行手指操能改善寒湿痹阻型RA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脂质蓄积指数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中医证型与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LAP)的关系.方法 研究旨在回顾分析2021年9月—2023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一科收治的160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方法进行分类,研究将患者分为4组,即气滞湿阻型组、痰瘀互结型组、脾肾气虚型组和气阴两虚型组,各40例患者,另设40例体检患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不同中医证型MS患者LAP等代谢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 MS患者的LA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LAP水平从低到高顺序依次为健康对照组<脾肾气虚型组<气阴两虚型组<气滞湿阻型组<痰瘀互结型组.结论 ①LAP水平与MS具有相关性.②LAP水平可以作为MS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对深静脉血栓形成中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和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中不同中医证型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2015年6月-2019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500例住院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检测并比较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血小板压积(platelet crit, PCT)、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 larger cell ratio, P-LCR)、FIB、D-二聚体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各指标对中医证型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500例患者经辨证分为3组,其中湿热下注证组286例(57.2%)、血瘀湿重证组132例(26.4%)、脾肾阳虚证组82例(16.4%)。各组间MPV、PDW、P-LCR、FIB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其中血瘀湿重证组较湿热下注证组MPV水平升高,D-二聚体水平降低( P<0.05) ;脾肾阳虚证组MPV、PDW、P-LCR水平高于湿热下注证组与血瘀湿重证组( P<0.05或 P<0.01),FIB、D-二聚体水平低于湿热下注证组与血瘀湿重证组( P<0.05或 P<0.01)。FIB (AUC= 0.592 9)和D-二聚体(AUC =0.673 1)对于DVT血瘀湿重组和脾肾阳虚组的鉴别诊断有统计学意义( P<0.01)。MPV(AUC=0.601 5)、PDW(AUC= 0.615 4)、P-LCR (AUC =0.606 1)、FIB (AUC =0.616 4)和D-二聚体(AUC =0.721 8)对DVT湿热下注证组和脾肾阳虚证组的鉴别诊断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MPV、PDW、P-LCR、FIB和D-二聚体与DVT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对其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中医微观辨证客观指标的有效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脾胃论》医方"治法-病证"规律及特色探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脾胃论》之方剂散见于各篇,未成系统,不易明晰证治脉络。以"治法-病证"模式统领诸方剂,用药规律及特色可归纳为:升降浮沉疗"繁证"、扶正固脱救羸弱、消导和中愈伤食、调和化痰消胃痞、温中和胃降呕逆、通补清敛瘳泄痢、降中有升通便秘、泻土攻破荡寒积、清热利湿滑溲闭、群"风"汇药祛风湿、扶正解表治虚感、清热解毒泻三焦、分消三焦散湿阻、逐饮分消除酒湿、清心调和止病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严重高脂血症及肠坏死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儿女,9岁,以“多饮、多尿、精神欠佳2个月,加重半天”于2021年9月10日入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内分泌科。2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每天饮水量约2 500 mL,尿7~8次/d,每次尿量约400~500 mL,食欲增加,体质量较前减轻。同时伴有乏力,睡眠增多,双下肢浮肿,无昏迷、抽搐及意识障碍,无发热、咳嗽,无呕吐、腹泻,无腹痛,曾就诊当地中医诊所,诊断为“脾胃虚、气血不足”予口服中药调理治疗2个月,效果欠佳。6 h前患儿精神反应差,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伴深大呼吸,全身乏力明显,就诊于我院急诊。急查血糖:31.3 mmol/L;尿常规:葡萄糖(+++),酮体(+++),隐血(++);血气分析:pH 7.06,二氧化碳分压(PCO 2)6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PO 2)143 mmHg,血清钠(Na +)127 mmol/L,血清钾(K +)2. 5 mmol/L,血清钙(Ca 2+)1.31 mmol/L,碳酸氢盐(HCO 3-)< 3 mmol/L,剩余碱(BE)未测出。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360 mL(20 mL/kg)后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入内分泌科。患儿自发病后,食欲增加,尿量增加。近2 d无大便,2个月内体质量下降3 kg。既往史:2个月前因“急性扁桃体炎"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葡萄糖(++++),蛋白质(+),酮体(+++),未特殊处理、未规律复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过敏、手术及外伤史。无糖尿病家族史。入院查体:体温36.3 ℃,呼吸32次/min,脉搏124次/min,血压104/56 mmHg,体质量18 kg,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口周略苍白,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胀,拒按,肝脾触诊不满意,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初步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内分泌科后给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等治疗。入院后急查血气分析:pH 7.01,PCO 2 9 mmHg,PO 2 140 mmHg,Na + 132 mmol/L,K + 1.8 mmol/L,HCO 3- < 3 mmol/L,BE未测出,监测血糖28 mmol/L,入院治疗1 h后患儿呼吸急促、费力,张口呼吸,不能平卧,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格拉斯哥评分10分,病情危重,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查体:意识不清,格拉斯哥评分8分,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腹膨隆,叩诊鼓音,拒按,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降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复查血糖27 mmol/L,甘油三酯162 mmol/L,胆固醇21.6 mmol/L,凝血因乳糜血测不出。转入后予无创辅助通气,但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遂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同时血浆置换(置换血浆量900 mL)治疗,10 h后该患儿血糖降至19 mmol/L,仍呈嗜睡状,轻度脱水貌,无明显深大呼吸,面色口唇欠红润,四肢末梢稍暖,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 s;继续补液及胰岛素泵入治疗;但1 h后,患儿意识障碍加重,呈昏睡状,腹胀加重,肠鸣音消失,四肢发绀,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血压波动于50/30 mmHg~60/40 mmHg,血气分析pH 6.81,HCO 3- 2.3 mmol/L,BE-32.8 mmol/L,酸中毒无好转,考虑存在脓毒性休克,肠穿孔可能,立即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扩容,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抗感染等治疗,胃肠减压引出黄绿色含粪汁液体,急查腹部B超提示肠淤张;腹部CT提示小肠多发肠壁积气,伴门静脉积气,腹腔积液。考虑肠管坏死伴穿孔可能性大,急请普外科会诊,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距回盲部约20 cm肠管及距离曲氏韧带有约10 cm肠管颜色尚可,其余肠管均已发黑伴多处穿孔,切除坏死肠管,予空肠造瘘,肠腔置16号橡胶引流管,术后禁饮食,引流管及瘘口可引出大量墨绿色分泌物,术后继续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于术后第2天行第2次血浆置换(置换量900 mL),术后第5天撤离有创呼吸机。患儿静脉用胰岛素静泵下血糖控制尚可,5 d后开始间断予温水鼻饲,逐渐过渡为配方奶。住院第11天患儿诉下腹胀、伤口疼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9.0 ℃,且易反复,查体下腹部皮肤可有握雪感,考虑皮下积气。第12天,腹部皮下积气减少,左侧腹壁出现红肿热痛,考虑腹壁感染,予拔除肠腔引流管,腹壁缝线拆除,造瘘袋贴于腹壁切口周围皮肤,保持引流通畅,伤口周围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治疗上继续禁食、胃肠减压,小剂量胰岛素,补液,静脉营养,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动态监测血糖、血脂,均正常;经抗感染治疗后患儿逐渐体温正常,精神反应好转,于住院第20天转入内分泌科继续静脉营养治疗,住院70 d后,患儿腹部切口愈合好,行造瘘口闭合术,术后肠道恢复良好,逐渐过度肠内营养联合静脉营养,住院90 d,好转出院。随访半年,患儿精神反应好,营养状态中等,持续静脉营养及部分肠内营养中。血糖控制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清肝化湿活血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酒精性肝硬化脾虚痰瘀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清肝化湿活血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酒精性肝硬化脾虚痰瘀证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11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清肝化湿活血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邻苯二甲醛对比显色法检测脯氨酸肽酶(PLD)、Ⅳ型胶原(Ⅳ-C)、Ⅰ型前胶原氨端肽原(PINP)水平,ELISA法检测五聚素3(PTX3)、Akt、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水平;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51/55)、对照组为76.36%(42/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5.64, P=0.018)。观察组治疗后肋痛胀满、痞块结坚、食欲不振、舌苔白腻积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1.02、7.36、7.47、6.38、9.37, 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LD[(143.28±16.38)U/L比(160.69±18.35)U/L, t=5.25]、Ⅳ-C[(71.93±8.33)μg/L比(83.12±9.91)μg/L, t=6.41]、PINP[(32.36±5.32)ng/L比(39.02±5.61)ng/L, t=6.39]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PTX3[(36.82±4.96)ng/L比(42.14±5.83)ng/L, t=5.15]、Akt[(69.22±7.94)ng/L比(77.24±8.63)ng/L, t=5.07]、BAFF-R[(15.29±3.64)ng/L比(19.92±4.15)ng/L, t=6.22]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3%(7/55)、对照组为9.09%(5/5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0.37, P=0.541)。 结论:清肝化湿活血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酒精性肝硬化脾虚痰瘀证患者的中医证候及肝纤维化损伤程度,抑制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