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提升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高三教学中一轮复习是整个复习阶段的关键时期,如何对高三一轮复习进行准确定位,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不断思考和实践.基于此,提出明确一轮复习关键任务是前提、整体和联系的视角是基础、问题设计深化概念理解是途径、关注方法技巧背后的原理是关键的教学理念,以期为一线生物学教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对百色市某高中一起诺如病毒(norovirus)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进行调查,为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提供防控依据.方法 根据病例定义开展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特征进行三间分布描述,收集病例的临床数据,采集可疑环境样本及具有代表性病例的生物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分析暴发原因.结果 2021 年1 月20-28 日,本次疫情共累计报告病例205 例,其中疑似病例189 例,确诊病例11 例,隐性感染者 5 例.临床症状主要以腹泻(90.50%)、呕吐(35.50%)为主,无重症及死亡病例.男性罹患率5.85%(116/1 984)高于女性罹患率 3.74%(89/2 381).高中 3 个年级学生均有病例报告,但高三罹患率最高,为10.39%,发病风险是高一、高二学生的 5.90 倍(95%CI:4.473~7.778).对 72 份肛拭子、外环境涂抹标本进行诺如病毒GI型、GII型实验室检测,检出 16 份肛拭子呈GⅡ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流行曲线显示人传人模式,1 月 29日学生放假全部离校后无病例报告.结论 本事件为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学校暴发疫情,学校未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最终导致学校暴发疫情的暴发.应加强病例排查及管理,规范吐泻物消毒处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部分高三学生学医意愿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高三学生的学医意愿情况和影响其选择学医的因素,以期为医学院校制订招生政策、开展招生宣传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2月,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开展了全国范围高三学生的学医意愿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进行调查结果分析。结果:共有48所中学的1 382名学生完成了调查问卷。高三学生想学医的原因主要是:"认可医学的社会价值,医生救死扶伤很高尚"为62.4%(863/1 382),"对医学感兴趣"为50.3%(695/1 382)。对学医的担忧主要是:"学制长"为50.3%(695/1 382),"医患关系紧张"为45.7%(632/1 382)。高三学生了解医学的途径主要是:"家人交谈"为49.3%(681/1 382)、"影视文学作品"为41.8%(577/1 382)、"网络"为30.2%(417/1 382)。仅有11.2%(155/1 382)和12.7%(176/1 382)的学生参加过与医学相关的学校讲座或社会实践。经由影视文学作品、网络、学校讲座和社会实践了解医学的学生,担忧学制长的比例分别为55.1%(318/577)、55.2%(230/417)、43.9%(68/155)和48.9%(86/176),担忧医患关系紧张的比例分别为52.5%(303/577)、53.5%(223/417)、49.7%(77/155)和46.6%(82/176)。结论:我国高三学生选择学医的动机较为纯粹,但其对医学专业学制长和医患关系紧张的担忧较大,对医学的了解不够客观和深入。积极探索医学学制改革,改善医患关系,注重在中学举办医学相关讲座和医学相关社会实践,将有助于吸引考生报考医学专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高中生医学报考意愿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高中生的医学报考意愿。方法:2020年3月12日至2020年3月26日,采用自制网络问卷对全国10个省(直辖市)25所重点中学高一至高三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51 147份。33.9%(17 327/51 147)的高中生有医学报考意愿。其中,疫情发生对其报考意愿无影响者占比34.3%(5 942/17 327);疫情后学医意愿更坚定者占比39.1%(6 778/17 327);原无意愿,因疫情产生学医意愿者占比24.5%(4 238/17 327);原有意愿,疫情后出现动摇者占比2.1%(369/17 327)。结论:被调查的高中生医学报考意愿整体较高;高中生对医学及医疗行业的理解加深;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距离学生真正认可并选择尚待时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部分高中生报考临床医学专业意愿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部分高中生报考临床医学专业意愿的现状,探究影响报考意愿的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浙江、贵州、江西4个省(直辖市)10所高中就读的5 344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在性别、学习成绩等方面高中生的报考意愿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影响其报考意愿的因素。采用 χ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5.6%(300/5 344)高中生报考临床医学专业意愿较强。女生、高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优、父亲从事医疗行业的高中生中报考意愿较强者占比更高,分别为6.8%(191/2 817)、8.6%(112/1 304)、7.3%(30/412)、16.3%(20/123);高中生报考意愿在性别( χ2=15.298, P<0.01)、年级( χ2=28.864, P<0.01)、学习成绩( χ2=8.393, P=0.039)、父亲是否为医护人员( χ2=26.931, P<0.01)4个方面,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医学学科感兴趣( OR=200.24,95% CI:128.38~312.34)、对长学制了解( OR=9.43,95% CI:6.96~12.78)、对医生职业前景等认同度高( OR=0.37,95% CI:0.25~0.55)、认为当下医患关系非常和谐( OR=0.38,95% CI:0.21~0.71)、通过传统媒体或书籍了解医学相关信息( OR=2.87,95% CI:1.64~5.05)、对媒体塑造的正面形象印象更深( OR=1.66,95% CI:1.18~2.32)、偏好纪实记录片( OR=1.99,95% CI:1.49~2.65)的高中生报考意愿更高。 结论:部分高中生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的意愿较低,其报考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为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助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学校、媒体、社会的共同努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视是世界范围的高发疾病。当前,全球近视患病率超过28.3%,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49.8%,而高度近视患病率将由目前的4.0%上升为9.8% [1,2]。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小学生近视率逐年上升,并呈现低龄化、高度化趋势 [3]。6~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约53.6%,高三学生高度近视率高达20% [4]。相比于低中度近视,高度近视因眼轴过度延长、屈光度数不断增长,大大增加进展为病理性改变的风险 [5]。高度近视人群中,白内障、青光眼、近视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近视性视神经病变等致盲性眼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正视人群 [6]。病理性近视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已经成为中国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的首要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及其累积风险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及其累积风险,为防控近视提供累积危险因素识别的依据。方法:采用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儿童青少年多病共防身心健康队列的基线资料,通过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小学四年级至高三年级的138 97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远视力检查与屈光度检查及问卷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评估各危险因素对近视患病率的影响。将危险因素个数累加后,形成累积风险得分,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累积风险得分与近视患病的关联,利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近视学生累积风险得分与屈光度的关联。结果:基线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较高(70.2%),女生近视患病率(74.8%)高于男生(65.6%),城区(74.3%)高于郊县(68.6%),高中(80.3%)高于初中(75.3%)、初中高于小学(57.7%)(均 P<0.05)。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当的读写距离( OR=1.10,95% CI:1.07~1.13)、课后作业时间过长( OR=1.09,95% CI:1.06~1.12)、睡眠不足( OR=1.10,95% CI:1.07~1.13)、父亲近视( OR=1.98,95% CI:1.91~2.05)、母亲近视( OR=2.04,95% CI:1.97~2.10)、课桌椅与身高不匹配( OR=1.04,95% CI:1.01~1.07)是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的危险因素。近视患病率随累积风险得分的增加而增加,累积风险得分每增加1个单位,右眼屈光度减少0.10 D。 结论:多种近视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累积效应均会增加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1至2030年我国6~18岁学生近视眼患病率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预测不同干预效果下我国6~18岁学生未来10年近视眼患病率。方法:将近视眼的发生简化为非近视眼和近视眼2个离散状态的转换,并将6~18岁儿童青少年根据年龄对应到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初中(初一至初三)及高中(高一至高三),构建多状态马尔可夫(Markov)模型。模型参数主要来自2018年全国近视眼调查数据和已发表的文献,其中干预效果通过调整状态转换概率来模拟,同时对预测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根据模型预测结果,我国6~18岁学生在不同学段毕业时的累积近视眼风险不断上升,到高中毕业时累积近视眼发病风险为91.3%(83.7%~96.7%)。如果未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我国6~18岁学生至2030年近视眼患病率将为61.8%(55.4%~69.5%),其中小学45.6%(40.2%~54.3%),初中81.3%(72.6%~91.0%),高中90.5%(82.4%~96.7%)。当干预效果达到70%或以上,各学段预测的近视眼患病率最大值可低于我国2030年近视眼防控目标。结论:若无有效干预措施,未来10年我国近视眼患病率将持续上升;为实现我国2030年近视眼防控目标,目前干预措施需取得理想效果,并且亟待探索且推广效果更优的近视眼干预措施 。(中华眼科杂志,2021, 57:261-26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学生结核病传播特点:一项12年的全人群前瞻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利用在四川省武胜县开展的一项前瞻性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从全人群的角度分析学生结核病的传播。方法:2009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集武胜县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的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菌株之间相差≤12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判断簇菌株;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学生肺结核患者(简称学生患者)的成簇风险;对成簇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明确流行病学联系;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和患者确诊时间,使用phybreak方法推断簇病例的传播方向。结果:研究期间武胜县培养阳性患者共计1 289例,其中7.6%(98/1 289)为学生。学生患者中71.4%(70/98)是高中生,高三学生的比例为45.9%(45/98),初一和高一新生的比例为16.3%(16/98)。学生患者的成簇率为59.2%(58/98),其成簇风险是非学生患者的4.54倍(95% CI: 2.44~8.45)。在涉及学生患者的传播事件中,33.3%(11/33)是学生之间的传播,66.7%(22/33)是学生与非学生之间的传播;学生与非学生之间的传播事件中只有5次(22.7%,5/22)是发生在家庭,其余的17次(77.3%,17/22)均发生在家庭外;学生患者之间的确诊间隔时间为1.3(0.4,2.7)年,学生与非学生之间的确诊间隔时间为5.3(1.9,6.8)年,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86, P=0.004)。 结论:学生结核病主要是近期传播导致的;大部分的传播发生在学生和非学生之间,且主要发生在家庭外;学校结核病筛查策略显著缩短了患者发现时间;学校结核病防控必须与社区防控策略相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中生报考预防医学专业意愿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高中生报考预防医学专业(简称预防医学)的意愿。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21年3至6月期间选取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和安徽省4个省份5所高中就读的9 574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其报考预防医学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参与调查的8 050名高中生中,报考预防医学意愿较强的学生4 347人(54.0%),其中1 081名(13.4%)学生会将预防医学作为第一志愿填报。女生( χ2=4.08, P=0.043)、高三年级( χ2=12.43, P=0.006)、居住于三线城市及以下( χ2=20.88, P<0.001)、家人或熟悉的人对报考预防医学表示支持( OR=8.78,95% CI=5.044~15.275)、对预防医学了解程度极高( OR=2.64,95% CI=2.030~3.445)的高中生报考意愿更高。 结论:高中生报考预防医学意愿较高,其报考意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通过加强对公卫行业的科普宣传和积极导向等措施提高高中生报告预防医学的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