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体定向近距离消融治疗概念的提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肿瘤近距离治疗和消融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疗效可以达到消融治疗的目的。本文首次提出立体定向近距离消融(stereotactic ablation brachytherapy,SABT)概念,同时将SABT分为两类:H-SABT和L-SABT。H-SABT是指高剂量率后装近距离消融治疗,L-SABT是指低剂量率近距离消融治疗,也就是临床常用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SABT具有大分割,短疗程;影像引导,精确性高;疗效确切,可以达到手术切除式的疗效;器官功能保留的特点。立体定向近距离消融治疗已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微创治疗技术体系,未来在肿瘤治疗领域将占有一席之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 192Ir组织间插植治疗复发妇科肿瘤的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比较3D打印个体化模板(3D-PIT)辅助CT引导后装组织间插植治疗中央型复发妇科肿瘤的术前计划与术中实际物理剂量学参数,评价3D打印个体化模板辅助下CT引导的组织间插植治疗的剂量准确性。方法:纳入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中央型复发妇科肿瘤患者38例,均行3D打印个体化模板辅助CT引导 192Ir后装组织间插植治疗。大体肿瘤靶区(GTV)处方剂量10~36 Gy,2~6分次,5~6 Gy/次。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时计划的90%靶区体积剂量( D90)、100%靶区体积剂量( D100)和10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 V100)。危及器官膀胱、直肠和结肠2 cm 3体积接受的剂量( D2 cm 3)。近距离治疗质量参数包括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同时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 结果:研究共纳入治疗194例次,单次中位插植针6(5~13)根,单次处方剂量5~6 Gy。术前和术中的GTV D90、 D100、 V100、CI、HI、E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和术中危及器官膀胱和结肠 D2 cm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直肠 D2 cm 3剂量略高于术前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335, P=0.027)。 结论: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下高剂量率 192Ir后装组织间插植治疗计划完成质量良好,达到术前剂量设计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低能X射线术中放射治疗的辐射屏蔽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依据国内外标准和指南评估低能X射线术中放射治疗室的屏蔽需求,测量屏蔽材料的透射系数、关注位置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以及防护装置的应用效果,为此类设备屏蔽方案的设计和防护装置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依据我国GBZ 121标准、英国医学物理与工程研究所(IPEM)75号报告和美国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委员会(NCRP)151号报告计算INTRABEAM术中放射治疗室所需的屏蔽厚度。实际测量固体水板、屏蔽贴片和防辐射围裙对于此设备产生低能X射线的透射系数,对模拟治疗条件下关注位置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测量并评估辐射防护屏的应用效果。结果:依据不同标准和指南计算得到治疗室全部关注点处所需铅屏蔽厚度均<0.6 mm,差异为亚毫米水平。此设备产生的低能X射线在屏蔽物质中衰减明显,0.05 mm铅当量屏蔽贴片和0.25 mm铅当量防辐射围裙的透射系数为0.068和0.003 8。使用球形施用器在空气中进行照射时,距离射线源1和2 m处测得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10.7和2.6 mSv/h。将施用器置于小水箱中后,相应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降为3.8和0.9 μSv/h,防护屏的使用可以使2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降为本底水平。结论:低能X射线术中放射治疗设施的屏蔽需求较低,设备产生的射线有效能量低,但在邻近未屏蔽辐射源位置的剂量率较高,应优化设计治疗室屏蔽方案并合理使用防护装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阴道3D打印个体化模板在宫颈癌后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介绍一种经阴道3D打印后装腔内联合插植治疗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比较该方法和徒手插植方法的剂量学和操作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选取40例行 192Ir高剂量率腔内联合插植后装治疗计划。实验组为20例使用经阴道3D后装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用基于CT影像的预计划方法设计插植针路径,用3D打印技术创建个体化模板实体和插植针路径,最后在CT引导下置入模板。对照组选取20例腔内联合徒手插植治疗计划,徒手插植方法不做预计划并且插植针方向由操作医生经验决定。 结果:两组计划HR-CTV的分次D 90相近,实验组正常组织D 2cm 3的剂量有较显著改善,且肿瘤靶区内高剂量区体积和剂量适形性指数均有改善。实验组共使用273次插植针,脱靶次数为1次,未出现插植针刺穿正常组织事件。对照组共使用203次插植针,脱靶次数4次,且观察到3次刺穿正常组织事件。 结论:3D打印后装腔内联合插植治疗个体化模板方法对比徒手插植方法有剂量学优势,并且操作更安全,实际治疗可达到预计划剂量设计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单管式子宫颈癌后装施源器前瞻性随机对照Ⅱ期临床研究3年远期疗效总结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单管式子宫颈癌后装施源器,相比于标准Fletcher三管施源器的3年远期生存结果以及晚期损伤情况。方法:选取2011—2017年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子宫颈癌初诊患者,随机分为外照射+单管式后装组(专利单管组)和外照射+Fletcher三管式后装组。外照射采用6 MV X线四野盒式或前后对穿野照射,30 Gy后改野挡铅行后装治疗,1次/周,剂量为A点7 Gy,共5~6次(A点2 Gy等效生物剂量80~90 Gy)。外照射时同步使用顺铂(40 mg/m 2)化疗,1次/周,治疗结束随访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比。 结果:符合入组条件并完成治疗,Fletcher三管组150例,专利单管组149例。截至2020年12月全部患者随访时间满3年,中位随访时间61个月。Fletcher三管组的3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局部无失败生存率分别为76.3%、78.1%和75.4%,而专利单管组分别为83.8%、80.3%和85.5%。3-4级晚期放射性直肠炎三管组3.3%,单管组6.7%( P=0.122)。3-4级晚期放射性膀胱炎三管组1.3%,单管组0.7%( P=1.000)。 结论:专利单管式子宫颈癌后装施源器与标准Fletcher三管施源器3年生存数据疗效相当且晚期不良反应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形变配准在螺旋断层治疗联合近距离治疗宫颈癌剂量叠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形变配准在螺旋断层(HT)调强联合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的宫颈癌放疗中评估膀胱直肠受量的可行性。方法:对18例宫颈癌患者回顾分析,比较直肠和膀胱D 2cm 3及高危临床靶区(HR-CTV) D 90%的二维参数相加的均匀剂量法(EUD)和高剂量重叠法(OHD)的受量,以及应用MIM Maestro ?软件的刚性图像配准(RIR)和形变图像配准(DIR)受量。用戴斯相似性系数(DSC)和平均一致性距离(MDA)评估配准精度。 结果:EUD、OHD、RIR、DIR的膀胱和直肠D 2cm 3分别为(80.11±3.59)、(82.23±3.46)、(80.99±6.01)、(81.19±3.11) Gy (EQD 2Gy)( P=0.516)和(72.90±3.58)、(73.83±4.28)、(72.45±6.05)、(71.98±2.89) Gy (EQD 2Gy)( P=0.625),HR-CTV的D 90%分别为(85.51±2.91)、(87.65±3.46)、(81.53±3.63)、(85.81±3.30) Gy (EQD 2Gy)( P<0.001)。RIR和DIR的膀胱、直肠、HR-CTV的DSC均值分别为0.69、0.65、0.63和0.85、0.81、0.78( P<0.001),DIR的MDA均值分别为2.88、2.48、2.66 mm。 结论:4种方法膀胱、直肠D 2cm 3相近,DIR匹配优于RIR (DSC>0.8)。DIR在HT和后装剂量叠加中具一定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施源器材料对 192Ir后装源水中吸收剂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应用3D打印支架联合人造金刚石探头测量施源器材料对高剂量率后装 192Ir源水中吸收剂量的影响。 方法:将金刚石探头与塑料插植针分别固定在3D打印支架上,金刚石探头的中心轴与塑料插植针的中心轴在一个平面内相互垂直。采用模拟源尺测量实测驻留位置为248 mm,该驻留位置与逐点测量的最大响应位置吻合。测量材料有304不锈钢、聚亚苯基砜树脂(PPSU)材料、有机玻璃(PMMA)材料和3D打印聚乳酸(PLA)材质。测量水中不同厚度或不同填充率的材料对吸收剂量的衰减。结果:304不锈钢和PPSU材料厚度与相对剂量的线性拟合公式分别为 y=-0.029 7 x+1.000 3, y=-0.002 3 x+1.010 2;拟合优度 R2分别为0.925 3和0.722 2。10 mm以内PMMA材料对剂量的影响均<1.5%。3D打印材料填充率(%)与相对剂量的线性拟合公式为 y=-0.000 4 x+1.024 6,拟合优度 R2为0.854 5。 结论:施源器材料,尤其是高密度材料(如304不锈钢)和新型技术材料(如3D打印PLA),对 192Ir后装源的吸收剂量影响需引起施源器开发人员和临床应用者的足够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外近距离治疗机房辐射屏蔽设计标准应用比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中外近距离治疗机房辐射屏蔽设计考虑因素不尽相同,本研究以常见的高剂量率 192Ir源为例,分别应用国内外标准进行后装机房的屏蔽核算,比较计算结果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修订和完善现行国家标准提供参考。 方法:对于典型的后装机房进行工作量估算,放射源初始活度10 Ci(1 Ci=3.7×10 10 Bq),分别按照英国医学物理与工程研究所IPEM75号报告、美国辐射防护委员会NCRP151报告和GBZ/T 201.3-2014国家标准设计后装机房屏蔽方案,详细比较不同参考标准的屏蔽限值、居留因子及其他因子的差异。 结果:典型后装机房的年照射时长约为330 h,按照NCRP151报告、IPEM法规和GBZ/T 201.3-2014国家标准计算得到的控制室、屏蔽墙外、候诊区、相邻控制室和无人居留室顶等关注点位所需的混凝土厚度分别为70、65、61、70、50 cm,41、43、30、40、39 cm和84、79、46、88、39 cm。按照GBZ/T 201.3-2014国家标准计算得到的相应关注点所需的混凝土屏蔽厚度普遍偏厚,与NCRP151报告结果差别较小,IPEM75号报告计算得到的屏蔽厚度最薄;三者计算出的防护门的等效铅屏蔽厚度分别为1.170、0.854和1.040 cm,厚度相近。结论:我国现行后装机房屏蔽标准所推荐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计算得到的屏蔽厚度与NCRP151报告的相似但偏保守,特别是现行国家推荐标中要求的瞬时剂量当量率评价指标以及过于保守的居留因子取值会显著增加主屏蔽区所需的屏蔽厚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钇-90树脂微球治疗项目放射防护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对核工业总医院钇-90(90Y)树脂微球治疗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为项目的竣工验收和正式运行提供技术依据,为其他医疗机构建设该类项目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3-4月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对该项目进行辐射源项分析、工作场所分区与分级、放射防护检测、表面污染检测及放射防护评价.结果 本项目投入运行后核医学科场所总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约为1.01x108 Bq;场所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率及β表面污染水平较高的为90Y药物分装过程,通风橱表面5 cm处X-γ剂量当量率最大值为8.79 μSv/h,β表面污染最大值为0.22 Bq/cm2,满足《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结论 本项目采取的各项措施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放射防护控制效果合格,具备放射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的条件.使用放射性核素90Y、99Tcm进行治疗属于放射性危害程度与诊疗风险危害严重类的建设项目,医院应重视该项目的放射防护,切实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辐射安全和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调强放疗同步剂量补偿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研究调强放疗(IMRT)同步剂量补偿高剂量率腔内后装(HDR-ICBT)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0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宫颈癌(肿瘤最大径≥5 cm或者6 cm,呈偏心性生长),且经盆腔外放疗与IMRT同步剂量补偿HDR-ICBT治疗.IMRT 45 Gy分25次,后装联合同步IMRT剂量补偿IR-CTV 5~6 Gy/次、HR-CTV7 Gy/次,治疗频率为5次.同时100例宫颈癌患者均行顺铂75 mg/m2,基础同步化疗每21天治疗1次,观察随访2年局部控制率、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00例宫颈癌患者均予以随访,随访时间2年.放射治疗过程中及完成后评估疗效,总有效率为100.00%,其中76例患者完全缓解(76.00%),24例患者部分缓解(24.00%).随访2年局部控制率为95.00%,无进展生存率为86.00%,总生存率为90.00%.泌尿系统、消化道1~2级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0%(15/100)、59.00%(59/100),3级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3/100)、7.00%(7/100);泌尿系统、消化道1~2级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0%(6/100)、1.00%(1/100),3级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00%(1/100).结论 IMRT同步剂量补偿HDR-ICBT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显著,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均较高,且严重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