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ALE-A改良方案治疗高龄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效果与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VIALE-A改良方案治疗高龄(>75岁)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收集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采用VIALE-A改良方案(阿扎胞苷每天75 mg/m 2第1天至第7天+维奈克拉每天200 mg第8天至第28天)持续治疗的7例>75岁MDS患者临床资料,患者依据世界卫生组织2016分型标准进行诊断,依据修订的国际预后评分系统判定为中高危。分析患者疗效及常见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7例患者中,女性5例,男性2例;中位年龄[ M( Q1, Q3)]84岁(80岁,90岁)。1例患者初治失败,其余6例经1~2个疗程VIALE-A改良方案诱导治疗达骨髓完全缓解或完全缓解;中位治疗疗程数为10个(4个,16个)。至2023年12月31日随访截止,中位随访10个月(5个月,1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8个月(95% CI:0~39个月)。诱导期7例患者均发生3~4级骨髓抑制,以粒细胞减少常见,持续时间7~10 d;维持治疗累计64个疗程中,54个(84%)疗程发生1~3级骨髓抑制;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轻微;累计73个疗程中无治疗中断发生。 结论:VIALE-A改良方案治疗高龄中高危MDS疗效尚可,不良反应可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纤维化程度定量分析及其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计算机网格计点法定量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网硬蛋白纤维化强度(RFD),初步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观察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同仁医院血液科的32例初发MDS患者骨髓切片,经Gomori染色后光学显微镜成像系统摄片,依据网型测微器原理建立计算机网格记点软件,对患者骨髓切片RFD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其与人工半定量法统计骨髓纤维化程度异同,Cox回归方法进一步研究RFD值与MDS预后的相关性。结果:32例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中位年龄69岁(32~91岁)。计算机计点法定量分析RFD与人工半定量法分析骨髓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r=0.497, P=0.004)。初发MDS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组患者骨髓RFD较非MDS-EB组患者明显增高(9.55%±0.75%比1.71%±0.23%, P<0.001);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RFD值相比人工半定量分析骨髓纤维化程度更具有预后评估价值,初发骨髓RFD值为MDS患者预后不良因素( RR=1.337,95% CI:1.085~1.648, P=0.006)。初发RFD>5.54%患者的总生存(OS)明显短于RFD≤5.54%的患者( P=0.001)。初发RFD>9.81% MDS-EB患者的OS明显短于RFD≤9.81%患者( P=0.003)。 结论:骨髓纤维组织异常增生是MDS患者预后不良的潜在高危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九例近四倍体/四倍体核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遗传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近四倍体/四倍体核型(near-tetraploidy/tetraploidy karyotype, NT/T)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患者的遗传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576例初诊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筛选出细胞核型为NT/T的MDS患者,后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四倍体细胞比例,分析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和治疗情况。结果:NT/T在MDS患者中较罕见,在1576例初诊MDS病例中筛出9例NT/T-MDS,检出率为0.57%。9例NT/T-MDS患者中,8例NT/T-MDS不携带染色体结构异常,1例NT/T-MDS为复杂核型。NT/T-MDS患者骨髓细胞除典型MDS细胞学形态外,还呈现出原始细胞胞体较大、胞浆丰富、部分细胞呈双细胞核、细胞核轮廓不规则等多倍体细胞特点。1例NT/T-MDS患者放弃治疗,另8例NT/T-MDS患者经过治疗,1例患者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患者未缓解,3例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结论:NT/T-MDS较罕见,具有独特的细胞形态学特征;一般情况下,NT/T-MDS患者预后较差,但不能将NT/T简单的划为高危组,要视其是否携带有特殊染色体结构异常而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GSTM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状态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mu5(GSTM5)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MDS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潜在分子标记物。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初诊的40例MDS[MDS伴单系发育异常(MDS-SLD)5例,MDS伴多系发育异常(MDS-MLD)7例,MDS伴环形铁粒幼红细胞(MDS-RS)6例,MDS伴原始细胞增多Ⅰ型(RAEB1)13例,MDS伴原始细胞增多Ⅱ型(RAEB2)9例]患者、8例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患者和6例对照(4例缺铁性贫血、2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骨髓血标本。采用Agena MassARRAY核酸质谱技术对3组标本进行GSTM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定量检测。采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组GSTM5基因甲基化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试验的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度。结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MDS组GSTM5甲基化率高于对照组[0.50(0.27,0.79)比0.29(0.10,0.45), P<0.05];sAML组GSTM5甲基化率明显高于MDS组[0.67(0.36,0.86)比0.50(0.27,0.79), P<0.05]。分析各CpG位点甲基化率的差异,在CpG_1、CpG_4,5、CpG_6,7,8、CpG_11、CpG_13,14、CpG_15、CpG_16、CpG_22和CpG_24位点,MD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CpG_6,7,8单位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61(95% CI 0.717~1.000, 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和83%。分析GSTM5甲基化与MDS疾病发展的关系,在骨髓原始细胞较高组和高危亚组(RAEB)中GSTM5基因甲基化水平较高。 结论:GSTM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MDS中较常见,并且在MDS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诊断MDS的潜在肿瘤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地西他滨联合改良ECAG方案治疗不适合标准方案化疗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及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地西他滨联合改良ECAG方案治疗不适合行标准方案化疗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不适合行标准方案化疗的28例初诊AML及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MDS患者6例。所有患者诱导治疗应用地西他滨联合改良ECAG方案,缓解后治疗应用原诱导方案,或含阿糖胞苷的标准"3+7"方案及含中剂量阿糖胞苷方案。结果:28例患者全部完成首次诱导缓解治疗,其中完全缓解(CR)16例(57.1%),部分缓解(PR)8例(28.6%),未缓解(NR)4例(14.3%),总有效率(ORR)为85.7%。其中22例AML患者CR 14例(63.6%)。WHO诊断分型及遗传学预后分组对CR率有明显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3~4级骨髓抑制、肺部感染、胃肠道反应及出血,无一例发生治疗相关死亡。初次诱导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 9/L的中位时间为16(11~51)d,PLT恢复至>20×10 9/L的中位时间为15(12~35)d。中位红细胞悬液输注量10.5(7.5~16)U,中位机采血小板输注量4(2~11)U。随访期内死亡13例,存活15例,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1~40)个月。全部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30.5(95% CI:11.36~41.64)个月,3年OS率为42.4%;20例CR患者中位OS时间为34.63(95% CI:15.04~43.4)个月,中位无病生存(DFS)时间为22(95% CI:11.9~25.5)个月,3年DFS率和OS率分别为28.2%和45.6%。 结论:地西他滨联合改良ECAG方案诱导缓解率高,耐受性好,可用于不适合标准方案化疗的AML及高危MDS的一线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糖皮质激素耐药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糖皮质激素耐药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haplo-HSCT后并发急性GVHD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85例急性GVHD患者纳入研究,男55例,女30例,中位年龄30(19~67)岁。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53例(62.4%),部分缓解(PR)6例(7.1%),未缓解(NR)26例(30.6%)。Ⅰ/Ⅱ、Ⅲ/Ⅳ度急性GVHD组糖皮质激素治疗的CR率分别为66.2%(51/77)、25.0%(2/8)( χ2=3.639, P=0.048);累及1个、2个靶器官急性GVHD组糖皮质激素治疗的CR率分别为77.4%(48/62)、21.7%(5/23)( χ2=22.157, P<0.001);明尼苏达危险度积分标危、高危组糖皮质激素治疗的CR率分别为67.5%(52/77)、12.5%(1/8)( χ2=7.153, P=0.00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明尼苏达危险度积分高危和移植物单个核细胞量≥8.33×10 8/kg是发生糖皮质激素耐药急性GVHD的独立危险因素。明尼苏达积分标危组(77例)、高危组(8例)移植后22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90.3±3.8)%、(75.0±15.3)%( χ2=2.831, P=0.092);糖皮质激素治疗CR组(53例)、非CR组(32例)移植后22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95.2±3.4)%、(78.6±7.9)%( χ2=5.287, P=0.021)。 结论:明尼苏达危险度积分和移植物单个核细胞数可以预测haplo-HSCT后糖皮质激素耐药的急性GVH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肿瘤治疗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肿瘤治疗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t-MDS/AML)的临床特征、分子生物学特点、疗效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3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6例肿瘤t-MDS/AM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肿瘤t-MDS/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分子生物学特点、治疗及其生存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86例肿瘤t-MDS/AML患者,原发肿瘤类型主要包括乳腺癌(27.9%)、肠癌(17.4%)、淋巴瘤(12.8%)、肺癌(11.6%)。t-AML患者67例,其中M 0 1例、M 1 6例、M 2 27例、M 3 9例、M 4 12例、M 5 10例、M 6 1例、M 7 1例。62例患者可进行遗传学分层,20例(29.9%)低危组患者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36(95% CI 22~52)个月;10例(14.9%)中危组患者中位OS时间为6(95% CI 3~9)个月;32例(47.8%)高危患者中位OS时间为8(95% CI 1~15)个月。非低危组t-AML患者中位OS时间为8(95% CI 3~13)个月,明显短于低危组( χ2=13.856, P<0.001);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t-AML低危组患者中位OS时间为27(95% CI 18~36)个月,长于非低危组(Breslow, χ2=5.534, P=0.019),尤其早期OS率差异显著。9例APL病例均按照原发初治APL诱导维持治疗,中位OS时间未达到,1、2、3年OS率分别为100.0%、(75.0±6.2)%、(75.0±6.2)%。58例非APL的t-AML患者中,52例(89.7%)接受化疗,首次诱导化疗完全缓解16例(30.8%)。非APL的t-AML患者的1、2、3年OS率分别为(42.0±6.6)%、(22.9±5.7)%、(13.4±4.7)%。经化疗达到骨髓缓解的患者中位OS时间显著长于未能缓解的患者24(95% CI 18~30)个月对6(95% CI 3~9)个月,( χ2=6.087, P=0.014)。13例患者使用含维奈克拉方案化疗骨髓CR 7例(53.8%),中位OS时间为12(95% CI 9~15)个月,和不含维奈克拉方案化疗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343, P=0.126)。19例t-MDS患者中,1、2、3年OS率分别为(46.8±11.6)%、(17.5±9.1)%、(11.7±9.1)%,中位OS时间为12(95% CI 7~17)个月,与t-A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56, P=0.418)。 结论:临床上t-MDS/AML的原发肿瘤为乳腺癌、肠癌等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不良遗传学风险。其中APL患者的诱导缓解率高、长期预后较好,非APL患者缓解率低且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NPM- MLF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患儿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 NPM- MLF1融合基因阳性( NPM- MLF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MRC)患儿的临床诊治,并且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方法:选择2019年8月12日,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6岁男性 NPM- MLF1+ AML-MRC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其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患儿采取的化疗方案包括:① IA方案(伊达比星10 mg/d×3 d+阿糖胞苷200 mg/d×7 d,7 d为1个疗程)诱导及巩固化疗各1个疗程;② EA方案(依托泊苷150 mg/d×3 d+阿糖胞苷3 g/d×7 d,7 d为1个疗程)巩固化疗1个疗程,并且行甲氨蝶呤150 mg、阿糖胞苷30 mg、地塞米松5 mg鞘内注射1次。以"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NPM- MLF1""AML""MDS""acute myeloid leukemia""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为中、英文关键词,计算机检索博库外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服务知识平台,并筛选 NPM- MLF1+ 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相关文献。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上述数据库建立至2021年7月15日。对本研究纳入文献报道的 NPM- MLF1+ AML/MDS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进行总结。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本例患儿本次入院骨髓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分型、白血病相关56种融合基因,以及AML相关23种基因突变筛查结果显示,骨髓原始粒细胞比例为22%,粒、红、巨核三系细胞均可见病态造血;原始细胞比例为12.5%; NPM- MLF1融合基因呈阳性; NRAS基因第2、3号外显子错义突变呈阳性。其染色体核型为46,XY,t(1;22)(q42;q13),add(3)(q21),der(5)t(3;5)(p11;q31)[19]/46,XY[1]。患儿被诊断为 NPM- MLF1+AML-MRC,伴 NRAS基因第2、3号外显子错义突变阳性,高危组。其接受IA、EA方案诱导及巩固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遂于外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根治治疗。截至2022年5月,患儿一般情况良好。②文献复习结果: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文献检索和筛选策略,共计纳入6篇 NPM- MLF1+ AML/MDS相关文献,报道5例 NPM- MLF1+ AML及6例 NPM- MLF1+ MDS患者。患者主要接受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多种方案诱导及巩固化疗治疗,疗效尚可,生存期为7个月至8年。 结论:儿童 NPM- MLF1+ AML-MRC临床罕见,该病诊断困难,患儿预后差。对 NPM- MLF1+ AML-MRC患儿采取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诱导及巩固化疗稳定病情后,行allo-HSCT,可能是治愈该病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真实世界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治疗较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VEN)联合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较高危[修订后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R)评分>3.5分]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连续收治的共计45例应用VEN联合HMA方案治疗的较高危MDS患者,回顾性收集并分析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MDS亚型、IPSS-R评分、治疗方案及疗效等,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①共计45例MDS患者,其中91%患者为IPSS-R评分高危或极高危患者。按照国际工作组(IWG)2023版修订评价标准:总缓解率(ORR)为62.2%(28/45),完全缓解(CR)率为33.3%(15/45)。25例初治患者ORR为68%(17/25),CR率为32%(8/25)。20例非初治MDS患者ORR为55%(11/20),CR率为35%(7/20)。患者达最佳疗效中位周期数为1(1~4)个。②中位随访时间189 d,中位总生存(OS)期为499(95% CI 287~711)d,患者死亡多因本病进展。VEN应答者中位OS期明显长于无应答者(499 d对228 d, P<0.001)。③多因素分析显示IPSS-R评分、对治疗反应为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存在SETBP1基因突变可能延长患者住院时间(51.5 d对27 d, P=0.017)。 结论:VEN联合HMA治疗较高危MDS患者存在临床获益,但需警惕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血细胞减低等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国产阿扎胞苷联合维奈托克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国产阿扎胞苷联合维奈托克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高危MDS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为初诊.用国产阿扎胞苷每日75mg/m2,持续5~7d,皮下注射,4周为1个周期;同时在第1天联合给予100 mg维奈托克,口服,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步增量,最大量不超过400 mg 1次/d,每周期服用时间不超过28d.分析入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部分缓解率(PR)以及总体反应率(ORR).结果:中高危MDS患者共30例,经2个周期国产阿扎胞苷联合维奈托克治疗后,15例(50%)CR,11例(36.7%)PR,ORR率为86.7%,4例(13.3%)转化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结论:国产阿扎胞苷联合维奈托克治疗中高危MDS患者可获得较高的治疗反应率,不良反应的严重性、发生率和不良事件类型均与2种药物的已知安全性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