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芪甲苷通过高尔基体应激调控高糖诱导RGC-5细胞氧化应激、凋亡、自噬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对高糖诱导 RGC-5细胞氧化应激、凋亡、自噬的影响,并探究其与高尔基体应激之间的关系.方法:将不同浓度葡萄糖(5、35 mmol/L)处理的RGC-5细胞设为正常(NG)组、高糖(HG)组;不同浓度黄芪甲苷(20、40、60、80、100μmol/L)处理高糖 RGC-5细胞,筛选最适浓度 60 μmol/L.将 si-NC、si-高尔基磷蛋白 3(GOLPH3)转染至高糖和黄芪甲苷共处理的 RGC-5 细胞,设为黄芪甲苷+si-NC组、黄芪甲苷+si-GOLPH3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膜联蛋白 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锭(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微管相关蛋白 1轻链 3-Ⅱ(LC3Ⅱ)、细胞微管相关蛋白 1轻链 3-Ⅰ(LC3Ⅰ)、自噬蛋白(p62)、高尔基体外膜蛋白(GOLPH3)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实验检测 GOLPH3表达.结果:与 NG组相比,HG组 RGC-5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ROS、MDA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LC3Ⅱ蛋白明显升高,LC3Ⅰ、p62 蛋白明显降低,GOLPH3 的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黄芪甲苷(20、40、60、80、100 μmol/L)处理高糖诱导 RGC-5细胞最适浓度为 60 μmol/L.黄芪甲苷明显反向调控 HG组细胞上述指标.沉默 GOLPH3能够明显增强黄芪甲苷对高糖诱导 RGC-5细胞中上述指标的负向调控.结论:黄芪甲苷可减轻高糖诱导 RGC-5细胞的损伤,抑制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凋亡和自噬,其潜在的机制与激活高尔基体应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电针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时高尔基体应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电针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时高尔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20只,2月龄,体重160 ~ 185 g。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5):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LPS组)、电针+内毒素组(EA+LPS组)和假电针+内毒素组(SEA+LPS组)。采用静脉注射LPS 5 mg/kg的方法建立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模型。造模前1~4 d和模型制备过程中EA+LPS组选取双侧足三里和内关穴进行电针,30 min/次,1次/d。SEA+LPS组将针灸针插入穴位表面,无电流刺激,其他参数同EA+LPS组。建模后6 h时取腹主动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TNF-α浓度。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评分,计算湿重/干重(W/D)比值,TUNEL法确定细胞凋亡指数,透射电镜观察高尔基体形态改变,WST-1法测定SOD活性,TBA法测定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高尔基体基质蛋白130(GM130)、高尔基体蛋白84(Golgin-84)、高尔基体磷酸化蛋白3(GOLPH3)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3组肺损伤评分、W/D比值、细胞凋亡指数、血清IL-6和TNF-α浓度及肺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GM130、Golgin-84及其mRNA表达下调,GOLPH3及其mRNA表达上调( P<0.05),高尔基体肿胀、空泡化。与LPS组比较,EA+LPS组肺损伤评分、W/D比值、细胞凋亡指数、血清TNF-α和IL-6浓度及肺组织MDA含量下降,SOD活性升高,GM130、Golgin-84及其mRNA表达上调,GOLPH3及其mRNA表达下调( P<0.05),高尔基体肿胀及空泡化减轻,SEA+LP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电针减轻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高尔基体应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红素加氧酶-1通过调控bHLH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E3/高尔基体应激反应减轻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在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bHLH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E3(TFE3)表达与核转位以及高尔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Ctrl组)、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急性肺损伤组(LPS组)、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HO-1激动剂氯高铁血红素(Hemin)组(LPS+Hemin组)和Hemin组。Ctrl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 ml;LPS组尾静脉注射LPS 10 mg/kg建立小鼠内毒素性ALI模型;LPS+Hemin组腹腔注射Hemin 50 mg/kg,1 h后尾静脉注射LPS 10 mg/kg建立内毒素性ALI模型;Hemin组腹腔注射Hemin 50 mg/kg。造模12 h后对小鼠进行断颈处死,收取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行肺损伤评分;计算肺组织湿重/干重(W/D)值;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肺组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组织活性氧(ROS)的含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TFE3核转位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HO-1、TFE3、高尔基体基质蛋白130(GM130)、高尔基体重组和堆叠蛋白65(GRASP65)、囊泡转运蛋白小GTP酶20(RAB20)、突触融合蛋白3(STX3A)、WD重复结构域与磷酸肌醇相互作用蛋白1(WIPI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trl组比较,LPS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肺损伤评分、W/D值及细胞凋亡指数升高,ROS、IL-6及TNF-α含量明显升高,TFE3表达及核转位增多,HO-1、GRASP65、RAB20、STX3A的表达水平增加,WIPI1、GM130表达水平减少(均 P<0.05),Hemin组小鼠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LPS组比较,LPS+Hemin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肺损伤评分、W/D值及细胞凋亡指数下降,ROS、IL-6及TNF-α含量减少,TFE3表达及核转位减少,HO-1、WIPI1、GM130表达水平增加,GRASP65、RAB20、STX3A表达水平减少(均 P<0.05)。 结论:HO-1能够减轻内毒素诱导的小鼠ALI,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TFE3表达、核转位及高尔基体应激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EF2A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中的变化及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单一延长刺激+足部电击法制作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椎体神经元树突、MEF2A的变化及其潜在功能。方法:C57BL/6N小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模型组小鼠采用单一延长刺激+足部电击法制作PTSD模型,对照组小鼠在造模过程中断食断水,无其他应激处理。造模后14 d取2组小鼠各10只,采用旷场实验及高架十字实验检测小鼠的行为学表现,高尔基染色检测小鼠mPFC神经元形态、树突总长度及树突棘密度。造模后1 d、4 d、7 d、14 d每组取5只小鼠,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mPFC中 Arc及 SynGAP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小鼠mPFC中肌细胞增强因子2A(MEF2A)、P38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 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进入中央区域的次数、运动总距离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进入开臂区域的次数、在开臂区域的时间占比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mPFC中神经元的树突总长度较短、树突棘密度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造模后1 d、4 d、7 d、14 d模型组小鼠mPFC中 SynGAP、 Arc mRNA,磷酸化MEF2A、P38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造模后4 d及7 d模型组小鼠mPFC中 SynGAP、 Arc mRNA高于造模后1 d、14 d,,造模后4 d及14 d模型组小鼠mPFC中磷酸化MEF2A蛋白的表达高于造模后1 d、7 d,造模后7 d及14 d模型组小鼠mPFC中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高于造模后1 d、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PTSD小鼠模型中,MEF2A的转录激活参与了mPFC椎体神经元树突棘数目的减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睡眠剥夺对成年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青春期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成年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小鼠抑郁行为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清洁级2周龄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组)、CUMS组和SD+CUMS组,每组10只。SD+CUMS组小鼠在青春期(3~6周龄)每天进行睡眠剥夺4 h,并于成年后(9周龄)采用CUMS方法建立抑郁模型;CUMS组小鼠在9周龄时建立CUMS抑郁模型;CON组小鼠不进行睡眠剥夺干预,不进行CUMS干预。采用体质量、糖水偏爱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小鼠抑郁行为;采用高尔基染色技术检测小鼠海马CA1脑区基底神经元以及顶端神经元的树突棘密度,电生理膜片钳技术检测小鼠海马CA1脑区锥体神经元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mEPSC)频率以及幅值的变化。采用Graphpad Prism 7.0软件统计分析和制图,多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结果:(1)应激造模后,三组小鼠体质量、糖水偏爱率、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1.63,39.82,44.13,43.07,均 P<0.01),CUMS组和SD+CUMS组小鼠体质量均低于CON组[(22.92±0.31)g,(20.12±0.27)g,(25.51±0.37)g](均 P<0.01),糖水偏爱率低于CON组[ (63.42±3.33)%,(49.68±3.70)%,(87.40±1.65)%,均 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长于CON组[ (119.20±12.03) s ,(153.80±9.17) s ,(34.30±5.32) s;均 P<0.01],悬尾实验不动时间长于CON组[(115.20±8.19 )s,(156.80±4.35) s,(192.00±4.12) s,均 P<0.01]。与CUMS组相比,SD+CUMS组小鼠体质量低( P<0.01),糖水偏爱率低( P<0.05),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和悬尾实验的不动时间均更长(均 P<0.01)。(2)在高尔基染色中,三组小鼠海马CA1区顶端神经元和基底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8.41,41.34,均 P<0.01),与CON组相比,CUMS组和SD+CUMS组小鼠海马基底神经元树突棘密度以及顶端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均较低[基底神经元树突棘:(7.74±0.22)个/10 μm, (6.58±0.27)个/10 μm,(5.00±0.13)个/10 μm,均 P<0.01;顶端神经元树突棘:(8.90±0.23)个/10 μm,(7.63±0.30)个/10 μm, (6.01±0.14)个/10 μm,均 P<0.01];与CUMS组相比,SD+CUMS组小鼠海马基底神经元树突棘密度以及顶端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均较低(均 P<0.01)。(3)电生理结果显示:三组小鼠海马锥体神经元mEPSC的频率和幅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8.90,63.37,均 P<0.01)。与CON组相比,CUMS组和SD+CUMS组小鼠CA1脑区锥体神经元mEPSC频率和幅值明显低[频率:(0.39±0.03)Hz,(0.20±0.02)Hz,(0.07±0.02)Hz,均 P<0.01;幅值:(9.98±0.31)pA,(7.74±0.21)pA,(6.36±0.13)pA,均 P<0.01);与CUMS组相比,SD+CUMS组小鼠mEPSC频率和幅值更低(均 P<0.01)。 结论:青春期的SD会加重CUMS模型成年小鼠抑郁行为以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系统对脓毒症肺损伤时细胞器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发病急骤,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研究表明,线粒体动力学、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高尔基体应激、溶酶体介导细胞自噬、外泌体分泌转移等细胞器功能障碍在脓毒症ALI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 HO-1)及其催化产物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是应激状态下细胞重要的内源性保护机制之一,通过发挥抗氧化应激、抗炎、抗凋亡等作用以减轻脓毒症ALI。文章主要阐述HO-1/CO系统对脓毒症ALI时细胞内各重要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外泌体等的调控作用,为脓毒症ALI基于发病机制的治疗提供新途径和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氯胺酮上调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在创伤后应激功能障碍动物模型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氯胺酮是否可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焦虑抑郁症状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48只,6~8周龄,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生理盐水组(CN组)、对照+氯胺酮组(CK组)、PTSD+生理盐水组(PN组)、PTSD+氯胺酮组(PK组)。采用不可逃避足底电击法建立PTSD模型。CK组和PK组在建模后30 min腹腔注射氯胺酮2.5 mg/kg,连续注射14 d。建模后第15天行旷场实验,第16天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第17天处死小鼠取脑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mRNA水平,采用高尔基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以下简称树突棘)的变化。结果:在旷场实验中,4组小鼠探索路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N组比较,PN组在旷场实验中中央格停留时间缩短( 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减少( P<0.05),海马组织BDNF mRNA水平和树突棘密度降低( P<0.05);与PN组比较,PK组在旷场实验中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 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增多( P<0.05),海马组织BNDF mRNA水平和树突棘密度增加( P<0.05)。 结论:PTSD模型小鼠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样行为,可能与海马组织BDNF mRNA水平和树突棘密度减少有关;氯胺酮可增加海马组织BDNF mRNA水平,提高树突棘密度,从而缓解PTSD小鼠的焦虑抑郁样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艾司氯胺酮对小鼠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与海马GABA B受体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对小鼠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与海马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 BR)的关系。 方法:雄性C57BL/6J(B6)小鼠54只,8周龄,体质量25~30 g,取40只小鼠采用慢性社会挫败应激法建立抑郁模型,造模后第11天时采用社交回避实验筛选出26只抑郁易感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13):抑郁易感组(Sus组)和抑郁易感+艾司氯胺酮组(Sus+S-ket组);剩余的14只小鼠作为对照组(C组)。造模后第12天开始,Sus+S-ket组连续3 d每天腹腔注射艾司氯胺酮10 mg/kg,C组和Sus组连续3 d每天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最后一次腹腔注射后1 h时行旷场实验,记录运动总距离;旷场实验结束后1 d时行强迫游泳实验,记录不动时间;强迫游泳实验结束后1 d时行糖水偏好实验,计算糖水消耗比例。行为学测试结束后1 h时深麻醉下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ABA BR1、GABA BR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p-mTO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磷酸化TrkB(p-TrkB)、谷氨酸受体1(GluR1)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表达,计算p-mTOR/mTOR比值和p-TrkB/TrkB比值;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CA1区BDNF荧光强度;高尔基染色法测量海马CA1区树突棘数量。 结果:3组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组比较,Sus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糖水消耗比例降低,海马GABA BR1、GABA BR2、BDNF、GluR1、PSD95表达水平及p-mTOR/mTOR比值和p-TrkB/TrkB比值降低,海马CA1区BDNF荧光强度降低,树突棘数量减少( P<0.05),Sus+S-ket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us组比较,Sus+S-ket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缩短,糖水消耗比例升高,海马GABA BR1、GABA BR2、BDNF、GluR1、PSD95表达水平及p-mTOR/mTOR比值和p-TrkB/TrkB比值升高,海马CA1区BDNF荧光强度升高,树突棘数量增加( P<0.05)。 结论:艾司氯胺酮对小鼠抗抑郁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GABA BR的表达,激活mTOR-BDNF信号通路,改善突触可塑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糖基化蛋白修饰在眼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糖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通常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特定位置.N-糖基化和O-糖基化是最常见的糖基化修饰类型.与其他翻译后修饰相比,糖基化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意义,包括结构的复杂多样性,生物功能的重要性以及进化上的保守性.糖基化修饰对于蛋白质稳定性、细胞黏附与识别、细胞内信号传导和表观遗传学具有重要影响,从而参与调节细胞生物学和发病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糖基化参与眼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包括眼表疾病、圆锥角膜、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部蛋白糖基化异常可通过诱发新生血管形成、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异常免疫应答等改变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进而影响各种眼病的发生发展.通过深入研究糖基化在不同眼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相关眼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现综述糖基化在眼部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探究调控蛋白质糖基化对眼部疾病的诊疗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内皮祖细胞微粒miR-126调控线粒体改善心肌细胞OGD/R损伤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研究微小RNA-126(miR-126)-内皮祖细胞(EPC)-微粒(MPs)改善心肌细胞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心肌细胞建立对照(control)和OGD/R损伤模型,并分别给予EPC-MPs和miR-126 mimic EPC-MPs处理.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评估心肌细胞细胞器的结构变化.采用ELISA检测心肌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不同处理后心肌细胞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6(caspase-6)、一氧化氮合酶(eNOS)、叉头框蛋白O1(FOXO1)、髓过氧化物酶(MPO)、核因子-κB(NF-κB)、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肝激酶B1(LKB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130×103高尔基体基质蛋白(GM130)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OGD/R+miR-126 mimic EPC-MPs组部分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完整,部分线粒体大小增大,内质网表面核糖体较少,高尔基体部分囊泡聚集.与OGD/R+EPC-MPs组比较,OGD/R+miR-126 mimic EPC-MPs组IL-6、TNF-α和HMGB-1的表达水平下调.与OGD/R+EPC-MPs组比较,OGD/R+miR-126 mimic EPC-MPs组AngⅡ、caspase-6、p-ERK1/2和GRP78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LKB1、GM130和PGC-1α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qPCR结果显示,与OGD/R+EPC-MPs组比较,OGD/R+miR-126 mimic EPC-MPs组AngⅡ、MPO和GRP78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eNOS、GM130和PGC-1α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结论 当心肌细胞发生OGD/R损伤时,miR-126 mimic EPC-MPs调节PGC-1α/GM130表达,抑制AngⅡ诱导的应激损伤反应,减少心肌细胞的OGD/R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