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便携式体外膜肺氧合动物实验在体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本研究旨在验证一种自主研发的新型便携式体外膜肺氧合(ECMO)系统(西京高级生命支持系统JC-Ⅲ型)在大动物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共计10只健康小尾寒羊通过颈动脉-颈静脉插管方式进行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支持,以评价JC-Ⅲ型ECMO系统的性能.通过持续输注肝素实现全身抗凝,转机过程中每2 h记录1次活化凝血时间(ACT),维持ACT在200~250 s之间;离心泵转速设定在3 000~3 500 r/min.分别于ECMO启动前和启动后24 h监测血红蛋白、血细胞计数、凝血、肝肾功能、心肌损伤等指标变化情况,实验结束后解剖泵头和氧合器,探查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VA-ECMO手术成功率为100%,ECMO转机24 h,流量波动于1.9~2.5 L/min,未发生溶血、泵头血栓、膜肺血栓.ECMO转机前后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肌酐、高敏肌钙蛋白Ⅰ、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本在体动物实验证实了西京高级生命支持系统JC-Ⅲ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8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急诊入院后按照常规流程进行急救护理;随机选取2019年1~8月急诊收治的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作为试验组,试验组基于FMEA模式对患者急救护理流程进行风险管控,统计两组患者急诊接诊后各项急救措施落实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护理过程中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从急诊接诊到首份心电图完成的时间、到ACS确诊的时间、到高敏肌钙蛋白检测完成的时间、到实施球囊扩张治疗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在急救护理过程中出现管道意外、设备故障、急救物品准备不充分、护理文书不完整、护理交接不完整、护患纠纷等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LVEF、LVEDD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时试验组患者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护理流程中进行风险管控,可有效缩短患者接诊后各项检查治疗的时间,减少患者急救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de Winter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de Winter综合征的病变特点,探讨这类患者的治疗时机以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de Winter综合征的患者6例,观察这些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心电图演变、心脏彩超、高敏肌钙蛋白、脑钠肽等指标,并随访12个月。结果:6例患者中有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所有手术患者CAG结果均为前降支病变,3例闭塞,1例重度狭窄,术后均恢复心肌梗死溶栓3级血流。5例心电图演变为前壁ST段抬高,1例心电图演变为前壁加下壁ST段抬高。1例拒绝CAG,予以药物保守治疗后出院。1例未能及时识别,常规流程收入院后死亡。对好转出院的5例患者随访12个月,1例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治疗,其余4例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正确识别de Winter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尽早行CAG及PCI,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并改善远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食管癌致免疫性心肌炎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73岁。2020年4月,因进食后间断呕吐4个月,在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低分化鳞状细胞癌。5月7日入住我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病史,日常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并规律服用治疗冠心病药物。入院CT检查示,食管下段-贲门区占位,纵隔内上腔静脉后-气管隆突区、主动脉弓下及食管下段旁可见多发淋巴结肿大,肝门区、胃小弯侧多发肿大、融合淋巴结。11日开始行紫杉醇+奈达铂一线化疗2个周期。7月2日开始行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60 Gy,分30次完成,同步奈达铂30 mg化疗,每周1次。2021年1月14日复查CT,提示肝转移,纵隔、腹腔淋巴结较前增大。23日开始行二线吉西他滨单药化疗2个周期。3月13日复查CT,示新发肺转移灶。完善心肌酶谱、高敏肌钙蛋白Ⅰ和脑利钠肽基线检查后,于22日开始行卡瑞利珠单抗治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24日患者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过程中出现间断胸痛,当时射血分数为59%,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心电图检查未见急性心肌梗死异常改变。血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 770.60 ng/L。请心内科会诊后,给予硝酸异酸梨酯片含服,胸痛缓解。25日患者血高敏肌钙蛋白Ⅰ> 40 000 ng/L,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24日无明显变化。考虑患者免疫治疗基线筛查时高敏肌钙蛋白正常(<1.5 ng/L),目前明显升高,心内科医师暂不考虑心肌梗死可能,故高度怀疑免疫性心肌炎。根据患者体重(45 kg),予甲泼尼龙200 mg冲击治疗,复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1 990.60 ng/L,再次行甲泼尼龙200 mg冲击治疗。26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2 656.30 ng/L,较前明显下降,继续甲泼尼龙400 mg冲击治疗。当日下午患者再次出现间断胸痛,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 599.80 ng/L,予硝酸甘油对症治疗,胸痛缓解。27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31 859.70 ng/L,再次明显升高,脑利钠肽前体为14 044.0 ng/L,故将甲泼尼龙加量至1.0 g,并予吗替麦考酚酯0.5 g口服,2次/d。28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7 165.00 ng/L,N端-B型钠尿肽前体为10 434.0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为54 U/L,乳酸脱氢酶为454 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为376 U/L。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射血分数为55%。继续行甲泼尼龙1.0 g冲击治疗,同时加用艾司奥美拉唑抑酸护胃,辅酶Q10、尼可地尔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和能量代谢,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甲泼尼龙1.0 g冲击治疗5 d后,按500、240、120 mg逐渐减量,各使用1周,患者心肌损伤指标迅速回落。4月12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9.50 ng/L,N端-B型钠尿肽前体为2 148.0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为57 U/L,乳酸脱氢酶为371 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为273 U/L,患者病情明显好转。2021年4月14日患者出院时,甲泼尼龙减量至80 mg,1次/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敏肌钙蛋白作为健康人群选择标准对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参考值范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以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是否异常作为表观健康人群入选标准对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参考值上限(URL)的影响,并建立以hs-cTn异常作为表观健康人排除标准后北京地区人群NT-proBNP的参考值范围。方法:依据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心脏标志物临床应用小组发布的利钠肽在心力衰竭检测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推荐标准,首先收集性别、年龄、糖化血红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病史等无异常的表观健康体检者1 635名。再根据hs-cTnI和/或hs-cTnT浓度大于第99百分位URL排除潜在心肌损伤者后,采用非参数检验建立21~40岁(205名)、41~50岁(535名)、51~60岁(556名)和>60岁(339名)不同年龄段表观健康人NT-proBNP的第97.5百分位URL(97.5th URL)。结果:NT-proBNP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 r=0.254, P<0.001)。男性hs-cTnI、hs-cTnT与NT-proBNP水平均呈正相关( r=0.377、0.429,均 P<0.001);女性hs-cTnI、hs-cTnT与NT-proBNP水平也呈正相关( r=0.132、0.296,均 P<0.001)。以hs-cTn均>99th URL为标准排除潜在心肌损伤者后,在21~40、41~50、51~60和>60岁不同年龄段的表观健康人群中,男性NT-proBNP 97.5th URL分别为81.9(90% CI 60.0~588.8)、141.2(90% CI 100.0~263.6)、272.0(90% CI 193.0~494.0)和547.9(90% CI 311.2~738.6)ng/L,女性97.5th URL分别为227.5(90% CI 81.9~360.8)、153.2(90% CI 128.2~239.5)、300.6(90% CI 211.0~376.4)和395.8(90% CI 242.3~543.5)ng/L。 结论:本研究证实了hs-cTn>99th URL可作为NT-proBNP参考值范围研究的表观人群筛选标准,有助于去除常规手段纳入表观健康患者中隐匿性心肌损伤个体,以建立更严格的健康队列及其相应的NT-proBNP参考值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检人群血清电解质浓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联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血清电解质浓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且测定过血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和血清电解质(氯、磷、钙、钠、钾、镁离子)的8 445例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hs-cTnI浓度将心血管事件风险划分为低、中、高3个等级。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心血管事件风险等级体检者血清电解质浓度差异,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电解质浓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联。结果:心血管事件低风险组钾、镁离子浓度均高于中、高风险组[钾离子(4.28±0.29)比(4.24±0.34)、(4.23±0.36)mmol/L,镁离子(0.88±0.06)比(0.87±0.07)、(0.87±0.07)mmol/L](均 P<0.05),钠离子浓度低于中、高风险组[(140.54±1.75)比(140.88±1.73)、(140.81±2.20)mmol/L]( P<0.001);高风险组磷离子浓度低于中、低风险组[(1.04±0.17)比(1.08±0.16)、(1.05±0.15)mmol/L]( P=0.001);各组氯、钙离子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相比于离子浓度正常者,低钾血症( OR=6.96,95% CI:3.67~13.10)、低镁血症( OR=5.00,95% CI:1.01~24.50)者心血管事件风险等级均更高(均 P<0.05);在正常范围内,钠离子浓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呈正相关( OR=1.08,95% CI:1.03~1.14; P<0.001)。 结论:体检人群血清钠、钾、镁离子浓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有关,维持体内钾、镁离子的相对稳态以及钠离子在正常范围内的较低水平,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斑点追踪技术联合血清高敏肌钙蛋白测定评价胃肠癌化疗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联合血清高敏肌钙蛋白测定评价胃肠癌患者应用FOLFOX (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化疗前后的心脏功能损伤情况。方法: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另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采用FOLFOX方案进行化疗的38例胃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方式进行研究,于化疗前、化疗第2、4、6个周期结束后用斑点追踪评价患者的左心室纵向心肌应变,并于化疗前、化疗第2、4、6个周期结束后(24~48 h内)分别进行高敏肌钙蛋白的测定。结果:化疗开始后,患者LVEDV在第4、6周期结束后有明显降低,分别为(92.45±10.11)ml、(74.86±10.07)ml;LVEF在第4、6周期结束后有明显降低,分别为(61.50±1.14)%、(58.36±1.08)%,较化疗前有统计学意义( P<0.05);LVFS在第4、6周期结束后有明显降低,分别为(37.50±2.25)%、(36.19±2.16)%,较化疗前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其他常规左室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不明显;患者左室收缩期纵向应变在化疗前、化疗2周期、4周期、6周期后分别为(21.42±1.63)%、(19.76±1.41)%、(18.31±1.27)%、(17.69±1.09)%,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纵向应变降低幅度更加明显( P<0.05);化疗第2、4、6个周期结束后患者高敏肌钙蛋白依次升高,分别为(4.04±0.77)pg/ml、(5.73±0.83)pg/ml、(7.69±0.89)pg/ml,较化疗前(2.67±0.64)pg/m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肌钙蛋白与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呈负相关( r=-0.535, P<0.05)。 结论:斑点追踪技术联合血清高敏肌钙蛋白测定能够在胃肠癌化疗患者EF出现改变前预测患者心肌功能受损情况,并且血清高敏肌钙蛋白随着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的降低而升高,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大隐静脉桥血管退行性变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对大隐静脉桥血管(SVG)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单臂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1至6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老年心血管病中心住院的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再次胸痛、冠状动脉造影证实SVG狭窄超过70%但未完全闭塞,拟对SVG病变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在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前使用ELCA对病变进行预处理,支架置入后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及术后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测定。计算器械成功及手术成功率,其中,器械成功定义为ELCA系统成功通过病变;手术成功定义为于病变处成功置入支架。主要评价指标为PCI术后即刻IMR,次要评价指标为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PCI术后OCT测定的最小支架面积及支架膨胀率、手术并发症(4a型心肌梗死、无复流、穿孔等)发生情况。结果:共入选19例患者,年龄(66.0±5.6)岁,其中男性18例(94.7%)。距CABG时间为8(6,11)年,病变长度均>20 mm,均为桥血管体部病变,中位狭窄程度95%(80%,99%),置入支架长度(41.7±16.3)mm。手术时间为119(101,166)min,累计受照剂量为2 089(1 378,3 011)mGy,使用激光导管的直径均为1.4 mm,其最大能量均为60 mJ,最大频率均为40 Hz。器械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均为100%(19/19)。PCI术后IMR为29.22±5.95(范围:21.12~43.12)。ELCA及置入支架后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 P均>0.05),置入支架后所有患者的TIMI血流均为Ⅲ级。患者的cTFC在ELCA后(33.2±7.8)及置入支架后(22.8±7.1)均较术前(49.7±13.0)下降( P均<0.001)。最小支架面积为(5.53±1.36)mm 2,支架膨胀率为(90.0±4.3)%。无穿孔、无复流、4a型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但术后高敏肌钙蛋白明显升高[(67.937±33.839)ng/L比(5.316±3.105)ng/L, P<0.001]。 结论:ELCA治疗SVG病变安全、有效,在保证支架充分扩张的同时,对微循环具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维迪西妥单抗与特瑞普利单抗联用致心肌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68岁女性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接受免疫治疗(维迪西妥单抗120 mg+特瑞普利单抗240 mg静脉滴注、第1天,14 d为1个周期)。首次用药后19 d,患者诉腰部肌肉酸痛,实验室检查示肌酸激酶(CK)1 079 U/L,CK-MB 33 U/L。暂停第2个周期免疫治疗,并予泼尼松20 mg口服、1次/d。5 d后,患者出现胸闷,实验室检查示CK 3 366 U/L,CK-MB 91 U/L,乳酸脱氢酶518 U/L,肌红蛋白1 282 μg/L,高敏肌钙蛋白T 0.068 μg/L,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148 ng/L。结合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考虑为维迪西妥单抗和特瑞普利单抗联用所致心肌炎,将泼尼松换为甲泼尼龙160 mg静脉滴注、1次/d。患者上述实验室检查指标逐渐下降,但心电图检查示异位心律,给予胺碘酮等治疗。甲泼尼龙静脉滴注11 d后,改为甲泼尼龙片20 mg口服、1次/d(逐渐减量并停用)。停用激素后4 d复查,患者实验室指标和心电图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颅脑创伤患者早期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单纯性颅脑创伤(isolat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TBI)患者早期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评估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对iT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创伤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23例中、重度iTBI患者,排除既往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入院后24 h内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左室收缩功能。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心脏收缩功能正常组( n=100)和收缩功能不全组( n=23)。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收缩压、心率、高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cTnT),以及临床治疗变量(镇静药物、血管活性药的使用等)、是否行开颅手术治疗、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生存或死亡)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iTBI患者并发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 结果:收缩功能不全组入院时收缩压(147.3±23.3)mmHg、心率(96.1±26.3)次/min、hs-cTnT(16.48±8.17)pg/mL,均高于收缩功能正常组( P<0.05),收缩功能不全组GCS评分低于收缩功能正常组(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心率( OR=1.129,95% CI:1.001~1.516, P=0.038)、GCS评分( OR=0.640,95% CI:0.445~0.920, P=0.016)、hs-cTnT( OR=1.054,95% CI:1.009~1.101, P=0.002)是iTBI患者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hs-cTnT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63, P<0.01)。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高于收缩功能正常组(52.5% vs 22%,P=0.004)。 结论:入院时心率、GCS评分、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是iTBI患者病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hs-cTnT能够较好地预测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并发心功能不全iTB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更高。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可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