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3年无锡市梁溪区高危妊娠孕产妇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2019-2023年无锡市梁溪区高危妊娠孕产妇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规范高危孕产妇管理提供参考的依据.方法:依托江苏省妇幼健康信息系统,收集2019-2023年无锡市梁溪区高危妊娠孕产妇人群特征和妊娠风险信息,分析高危妊娠发生率、妊娠风险等级、人群特征、妊娠风险因素特征的变化趋势.结果:2019-2023年梁溪区高危孕产妇发生率逐年上升,平均为75.428%;妊娠风险以黄色为主,橙色和红色风险比例逐年上升.2021年起高龄、剖宫产的高危孕产妇增多趋势发生逆转,2023年才明显回升;低龄高危孕产妇比例自2020年起一直保持在低位.5年来13周内初次产检、产检次数超过10次以上的高危孕产妇占比逐年提升;妊娠风险因素前10种类变化不大,2023年前三顺位为体质量指数异常、贫血、糖尿病.结论:2019-2023年梁溪区高危妊娠孕产妇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妊娠风险等级倾向于复杂化,人群年龄和分娩方式特征、主要妊娠风险因素特征均发生变化,高危孕产妇的健康管理逐渐规范.梁溪区应依据现状调整高危妊娠管理方向,针对难点、弱点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二胎高龄妇女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增重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二胎高龄妇女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孕期增重(gestational weight gain, GWG)情况,探讨两者与新生儿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1 965例二胎高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收集产妇及新生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前BMI,将研究对象分为体重过低组(BMI<18.5 kg/m 2, n=139)、体重正常组(BMI:18.5~23.9 kg/m 2, n=1 342)、超重组(BMI:24.0~27.9 kg/m 2, n=404)、肥胖组(BMI≥28.0 kg/m 2, n=80);按照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推荐的GWG标准分为GWG不足(478例)、GWG正常(884例)和GWG过多(603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以及采用二分类、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前BMI及GWG对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的影响。 结果:1 965例二胎高龄孕产妇,中位孕前BMI为22.1(20.3~23.9) kg/m 2,异常者占31.7%(623/1 965);中位GWG为13.0(10.0~16.0) kg,异常者占55.0%(1 081/1 965)。与孕前正常体重的妇女相比,孕前超重及肥胖会增加早产( OR=2.100,95% CI:1.398~ 3.156)、低出生体重儿( OR=3.187,95% CI:1.892~5.367)和巨大儿( OR=1.758,95% CI:1.182~2.614)的风险;孕前体重过低能够降低大于胎龄儿的风险( OR=0.476,95% CI:0.238~0.960)。与GWG正常的孕妇相比,GWG不足会增加早产( OR=2.316,95% CI:1.530~3.505)、低出生体重( OR=1.850,95% CI:1.103~3.104)的风险;GWG过多会增加巨大儿( OR=1.828,95% CI:1.225~2.726)和大于胎龄儿( OR=1.955,95% CI:1.448~2.640)的风险,降低低出生体重儿( OR=0.359,95% CI:0.193~0.667)和小于胎龄儿( OR=0.452,95% CI:0.240~0.852)的风险。 结论:二胎高龄妇女孕前BMI过低、超重及肥胖,GWG不足或过多均会对新生儿结局造成不良影响。说明第2次妊娠时应秉持全程体重管理的理念,既要在孕前将BMI调整至正常范围内,亦要保持孕期体重合理增长,从而减少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对高龄初产妇孕晚期妊娠压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对高龄初产妇孕晚期妊娠压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门诊产检高龄初产妇共85例,根据孕妇产检时间顺序,将2019年7~12月42例孕妇纳入观察组,2020年7~12月43例孕妇纳入实验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观察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压力、孕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孕妇妊娠压力总体得分低于观察组总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孕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总体得分高于观察组总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剖宫产、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观察组(均 P<0.05)。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可以有效减轻高龄初产妇妊娠期压力,提高孕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9)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高血压并存的一组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两孩"政策的放开,我国高龄孕产妇比例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病率增加。由于其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使其血压管理策略与非妊娠期不同。该共识制定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评估体系和管理流程,内容包括诊断、分类、血压及靶器官损害评估、生活方式指导及药物治疗。以便于内科医师及广大基层医师规范化诊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大程度保障妊娠期母婴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龄二胎产妇优化护理管理的循证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高龄二胎产妇优化护理干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基于前期研究获取的最佳证据,制订高龄二胎产妇优化护理审查指标,并应用循证的护理方法获得最佳实践证据,并应用2017修正版(第三版)Johns Hopkins循证护理实践模式,指导护士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2019年3—5月,完成基线审查,共纳入82名孕产妇及43名护士。2019年6月将证据融入临床实践。2019年7—10月采用基线审查相同的指标和纳入排除标准对产科病房(包括爱婴区)43名护士(包括助产士)及85名高龄二胎产妇进行了证据应用后的效果评价。比较证据应用前后高龄二胎产妇焦虑、抑郁情况、产妇满意度及护士对最佳证据的正确执行率。结果:应用最佳证据后,护士对产妇优化护理最佳证据的执行率>80%,产妇焦虑评分由(55.29 ± 10.11)分降低到(41.74 ± 1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8.55, P<0.01);抑郁评分由(57.77 ± 8.32)分降低到(47.86 ± 9.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7.23, P<0.01)。产妇满意度由92.68%(76/82)提高到98.82%(8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3.92, P<0.05)。 结论:通过应用最佳证据,可进一步规范我国高龄二胎产妇产后优化护理范式,减少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提高产妇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妊娠期及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发生与妊娠和分娩密切相关,随着我国“三胎政策”开放,高龄和肥胖孕产妇人群增加,妊娠期及产后SUI的患病率渐趋升高,SUI与妊娠及分娩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分娩方式、高龄、超重/肥胖、巨大儿、第二产程延长、硬膜外镇痛、母乳喂养等,正确识别高危因素,有利于对高危孕产妇进行早期干预,减少远期SUI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孕前检查联合规范化孕期保健对高龄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孕前检查联合规范化孕期保健在高龄产妇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围产门诊就诊的孕妇300例,根据其孕前及孕期检查情况分为三组,观察组( n=78例):孕前及孕期检查均按时、规律检查;对照1组( n=110例):既未行孕前检查同时孕期未规律产检;对照2组( n=112例):孕妇孕前检查或孕期规律产检(孕前及孕期检查有且仅有一项按规定检查)。对三组孕妇追踪其临床结局,并进行对照分析,探索高龄孕产妇孕前及孕期检查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等多种妊娠风险之间的关系。 结果: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早产(20.5%、9.8%、2.7%)、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3.1%、12.5%、3.6%)、妊娠期糖尿病(19.2%、8.9%、2.7%)、胎膜早破(17.9%、10.7%、3.6%)、产后出血(12.8%、8.0%、1.8%)、妊娠期贫血(19.2%、8.0%、 2.7%)及胎盘早剥(7.7%、8.0%、0.9%)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6.047、16.376、14.724、10.489、8.781、15.380、6.744,均 P<0.05)。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剖宫产率(70.5%、44.6%、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4.468, P<0.05)。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新生儿中巨大儿(15.4%、8.9%、2.7%)、低体质量儿(11.5%、5.4%、0.0%)、死胎或晚期流产(10.3%、 4.7%、0.9%)、新生儿窒息(16.7%、7.1%、1.8%)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9.654、12.840、8.979、14.284,均 P<0.05)。 结论:高龄孕产妇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增加,孕前检查联合规范化孕期保健可明显改善高龄孕产妇的母婴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孕妇孕早、中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孕妇孕早、中期睡眠质量和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提高孕妇睡眠质量和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CPWCS)孕早、中期孕妇数据。问卷调查获取一般人口学特征、怀孕意向、健康相关行为、抑郁和睡眠质量信息。描述孕早期、孕中期睡眠质量并比较其在不同人群特征下的分布情况,logistic回归探究孕早、中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3 618名孕妇,孕早、中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8.2%和28.7%;13.0%的孕妇在孕早、中期持续存在睡眠障碍,15.2%的孕妇睡眠质量下降。睡眠质量差、入睡时间长、存在睡眠障碍、日间困倦是我国孕妇睡眠的主要问题。孕早期规律饮食( OR=0.75,95% CI:0.62~0.92)、孕期在业( OR=0.84,95% CI:0.71~0.99)是孕妇睡眠质量的保护因素;孕妇年龄≥30岁( OR=1.19,95% CI:1.03~1.37)、孕早期被动烟草暴露( OR=1.18,95% CI:1.02~1.36)、抑郁症状( OR=2.25,95% CI:1.95~2.61)是孕妇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 结论:我国孕妇孕早期、孕中期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部分孕妇存在孕早、中期睡眠质量下降或持续存在睡眠障碍的情况。关注高龄孕妇、鼓励孕妇规律饮食、减少被动吸烟,减轻抑郁症状可能有助于孕妇睡眠质量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7—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早产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早产发生率,探索早产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联合作用。方法:以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系统广西壮族自治区监测点分娩活产儿的产妇为对象。收集对象一般特征(年龄和婚姻状况)、妊娠情况(产次、既往剖宫产次数、产前检查次数和本次妊娠胎儿数)和患病情况(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高血压、糖尿病、贫血和心脏疾病)等资料,分别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对早产的定义计算早产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早产相关因素及其联合作用。结果:依据WHO和中国定义,2017—2019年广西累积早产发生率分别为7.45%(16 819/225 727)和7.34%(16 559/225 727);高龄[以≤34岁为参照,35~39和≥40岁的 OR(95% CI)分别为1.36(1.30~1.42)和1.61(1.50~1.74)]、未婚(含离异或丧偶)[ OR(95% CI):1.28(1.17~1.40)]、初产妇[ OR(95% CI):1.34(1.29~1.40)]、既往剖宫产[以无既往剖宫产为参照,1次和≥2次的 OR(95% CI)分别为1.30(1.24~1.36)和1.85(1.65~2.08)]、产检<8次[ OR(95% CI):2.72(2.62~2.81)]、多胎妊娠[ OR(95% CI):15.00(14.01~16.06)]、前置胎盘[ OR(95% CI):6.90(6.35~7.50)]、胎盘早剥[ OR(95% CI):8.18(7.36~9.10)]、妊娠期高血压[ OR(95% CI):2.29(2.17~2.42)]、妊娠期糖尿病[ OR(95% CI):1.43(1.37~1.49)]、贫血[ OR(95% CI):1.10(1.07~1.14)]和心脏病[ OR 95% CI:2.98(2.43~3.65)]等均与早产正相关;暴露于1、2、3、4、5、6和≥7个早产相关因素的孕妇早产风险分别是无暴露孕妇的1.51、2.29、4.49、9.69、20.87、46.88和192.11倍(均 P<0.001)。 结论:早产与产妇的一般特征、妊娠情况和患病情况等因素相关,早产相关因素联合作用明显增加早产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联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自然流产组织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联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检测分析自然流产组织,探索该联合检测手段的特点与应用,进而为自然流产发生的遗传学因素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345例自然流产患者的流产组织,并采用Array-CGH联合QF-PCR技术进行遗传变异情况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QF-PCR技术共检测出染色体数目异常213例,Array-CGH技术补充检出染色体结构异常24例,综合遗传学异常检出率达到68.7%(237/345),并检测出本地区常见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类型。高龄孕妇(≥ 35岁)与非高龄组(<35岁)、孕早期孕妇(<10周)与非孕早期组(≥ 10周)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显著增高[84.43%(141/167)比53.93%(96/178)、59.42%(205/284)比9.28%(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Array-CGH联合QF-PCR技术分析全面准确,互为补充。部分染色体异常在流产组织中较为常见,需重点检测分析。应对高龄孕产妇开展及时的产前遗传咨询与监测,对孕早期发生的流产警惕遗传学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