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氨基葡萄糖联合玻璃酸钠对大骨节病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氨基葡萄糖联合玻璃酸钠对大骨节病(KB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烟台山医院南院收治的膝关节KBD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置换组。对照组患者予以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置换组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6个月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采集患者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6个月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年龄为(53.76 ± 7.33)岁;男19例,女2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54.18 ± 7.06)岁;男20例,女22例。置换组患者年龄为(55.17 ± 6.43)岁;男17例,女13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39/42)高于对照组(76.19%,32/42,χ 2 = 4.459, P < 0.05)。治疗后6周、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4.10 ± 1.21)、(3.16 ± 0.9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48 ± 1.17)、(4.06 ± 0.74)分, P均< 0.05];治疗后6周,置换组VAS评分[(3.28 ± 0.89)分]显著低于观察组( P < 0.05)。治疗后6周、6个月,观察组WOMAC评分[(40.72 ± 4.19)、(25.86 ± 3.0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8.29 ± 2.16)、(36.81 ± 3.13)分, P均< 0.05],置换组WOMAC评分[(29.68 ± 4.22)、(23.57 ± 3.86)分]显著低于观察组( P均< 0.05)。治疗后6周、6个月,观察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9.28 ± 2.74)、(6.85 ± 2.27),(12.66 ± 4.54)、(10.34 ± 3.48)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78 ± 2.79)、(10.36 ± 2.63),(15.51 ± 4.63)、(14.64 ± 4.27)pg/ml, P均< 0.05)],治疗后6周、6个月,置换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6.12 ± 3.55)、(5.39 ± 2.23),(10.42 ± 3.13)、(8.19 ± 3.15)pg/ml]均显著低于观察组( P均< 0.05)。 结论:氨基葡萄糖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于膝关节KBD患者有一定的炎症缓解作用,改善疼痛及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但与膝关节置换比较仍存在一定差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MBT直丝弓矫正治疗对上颌第一磨牙龈沟液中骨膜蛋白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麦克劳林·贝内特·特雷维斯(MBT)直丝弓矫正治疗对上颌第一磨牙龈沟液中骨膜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嘉兴市中医医院2021年2-9月治疗的错颌畸形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分为A组(年龄范围13~18岁)、B组(年龄范围30~35岁)各45例,患者均给予MBT直丝弓矫正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A组患者分为100 g力组(A1组)22例和150 g力组(A2组)23例,B组分为100 g力组(B1组)22例和150 g力组(B2组)23例。观察年龄对龈沟液中骨膜蛋白含量及咬合力的影响,结合施力后牙齿咬合力的改变及颌骨密度、高度的变化,评价龈沟液中骨膜蛋白对不同矫形力施加过程中的拮抗作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骨膜蛋白、咬合力分别为(1 249.38±89.29)pmol/L、(1 038.37±79.54)N,均明显高于B组的(831.54±76.38)pmol/L、(921.45±81.36)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86、6.89,均 P < 0.05)。治疗1个月、3个月,A2组咬合力、颌骨密度、颌骨高度改善程度均优于A1组( t=2.92、6.39、0.64、1.30、1.07、2.48,均 P < 0.05)。治疗7 d、14 d后,B1和B2组患者骨膜蛋白含量均升高,B2组高于B1组( t=0.59、1.89,均 P < 0.05);治疗1个月时,B1和B2组咬合力、颌骨密度、颌骨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治疗3个月后,B2组改善程度均优于B1组( t=0.27、4.02、3.07、1.52、0.06、1.57,均 P < 0.05)。治疗过程中出现牙齿松动3例、牙髓反应2例、黏膜溃疡1例、继发龋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89%。 结论:MBT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牙齿畸形患者效果好,安全性高,上颌第一磨牙龈沟液中骨膜蛋白及咬合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矫正力可诱导骨膜蛋白表达的增强和活化,能改善牙周伤口愈合和再生,提高患者的咬合力、颌骨密度和高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雷火灸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钾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雷火灸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钾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择2020年2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90例KOA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雷火灸组给予雷火灸治疗(内膝眼+犊鼻穴);药物组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钾胶囊;雷火灸+药物组给予雷火灸(内膝眼+犊鼻穴)+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钾胶囊。3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评估关节疼痛及僵硬程度,采用超声检测仪检测膝关节腔积液,测量膝关节周径,评估膝关节肿胀程度。结果:治疗后,雷火灸+药物组、雷火灸组膝关节腔积液量[(3.21±2.44)mm、(3.73±2.53)mm比(4.80±3.07)mm, F=6.82]、WOMAC评分[(65.88±30.25)分、(77.74±28.27)分比(86.58±31.50)分, F=7.92]、膝关节周径[(36.74±2.74)cm、(37.59±2.63)cm比(38.51±3.09)cm, F=8.94]低于药物组( P<0.01)。 结论:雷火灸联合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钾胶囊可减少KOA患者膝关节腔积液量、降低WOMAC评分、减轻膝关节肿胀程度,疗效优于单纯雷火灸及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钾胶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关节腔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结合通痹散熏洗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关节腔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结合通痹散熏洗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泰安市中医二院KOA患者16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8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予以关节腔注射自体PRP+通痹散熏洗治疗。2组均治疗3周。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估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评估日常生活能力,VAS量表评估疼痛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TNF-α水平;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76/80)、对照组为77.5%(62/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33, P<0.01)。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 F=15.63, P<0.01),LKS评分高于对照组( F=55.23, P<0.01),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F=11.93, P<0.01)。观察组治疗后IL-1β[(51.75±2.74)μg/L比(63.38±3.31)μg/L, t=24.21]、TNF-α[(10.58±1.25)μg/L比(11.62±1.84)μg/L, t=4.18]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8/80)、对照组为7.5%(6/8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1, P=0.576)。 结论:关节腔注射自体PRP结合通痹散熏洗可有效改善早期KOA患者膝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缓解疼痛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麦克腔蛛网膜囊肿致三叉神经痛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以面部发作性疼痛为特征的疾病,其主要的发病机制被认为是桥小脑角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神经根入髓区。然而,3.1%~12.5%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术中并未在桥小脑角区发现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 [1-2]。因此,神经血管压迫(neurovascular conflict,NVC)并非导致三叉神经痛的唯一原因,可能还存在其他少见的机制。本文对1例麦克腔蛛网膜囊肿所致的三叉神经痛进行报道,以期提高同道对三叉神经痛病因和术前评估重要性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肌骨超声用于评价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与玻璃酸钠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使用肌骨超声观察并对比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及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于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KOA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分别于膝关节腔注射PRP及玻璃酸钠。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T 0)、第1次治疗后1周(T 1)、第2次治疗后1周(T 2)、第3次治疗后1周(T 3)、第4次治疗后1周(T 4)、第5次治疗后1周(T 5)的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和T 0、T 5时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评分,采用超声测量两组患者T 0、T 5时滑膜最大厚度、髌上囊最大积液厚度、滑膜彩色血流分级,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T 0、T 5时膝关节液中TNF-α及IL-6水平。 结果:与T 0比较:两组患者T 1~T 5时NRS评分均降低( P<0.05),T 5时WOMAC评分、滑膜最大厚度、髌上囊最大积液厚度、滑膜彩色血流分级Ⅲ级例数、IL-6和TNF-α水平均降低( P<0.05)。试验组T 1~T 5时NR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T 5时WOMAC评分、滑膜最大厚度、髌上囊最大积液厚度、滑膜彩色血流分级Ⅲ级例数、I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KOA患者关节腔内注射PRP相对玻璃酸钠短期关节症状缓解更佳,有效改善关节积液、滑膜水肿等炎症表现,并降低膝关节液中TNF-α、IL-6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与透明质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与透明质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检索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发表的有关于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与透明质酸治疗膝骨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疗效指标差异计算加权均数差( WMD),差异比较行 t检验;安全性指标差异计算优势比( OR),差异比较行 t检验。 结果:①共计纳入研究文献10篇,全部为英文文献。②共计纳入研究患者总量为921例,其中479例患者采用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进行治疗,442例患者采用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进行治疗。③注射富血小板血浆与注射透明质酸的VAS评分结果比较,注射治疗6、12个月后,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注射透明质酸患者相应的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WMD(95% CI)=-0.66(-1.25,-0.77), P=0.029; WMD(95% CI)=-0.90(-1.51,-0.29), P=0.004]。④注射富血小板血浆与注射透明质酸的美国西安大略省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评分)结果比较,注射治疗6、12个月后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患者WOMAC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注射透明质酸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WMD(95% CI)=-0.76(-1.06,0.45), P<0.001; WMD(95% CI)=-1.35(-2.05,-0.65), P<0.001];注射治疗3、6、12个月后,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患者的WOMAC僵硬评分均显著低于注射透明质酸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WMD(95% CI)=-0.37(-0.66,-0.08), P=0.011; WMD(95% CI)=-0.30(-0.57,-0.04), P=0.023; WMD(95% CI)=-0.62(0.92,-0.33), P<0.001];注射治疗3、6、12个月后,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患者的WOMAC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注射透明质酸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WMD(95% CI)=-1.90(-2.53,-1.27), P<0.001; WMD(95% CI)=-5.77(-9.20,-2.34), P=0.001; WMD(95% CI)=-5.72(-8.62,-2.82), P<0.001]。⑤ 2种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95% CI)=1.28(0.68,2.42), P=0.440]。 结论:相比于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进行治疗,注射富血小板血浆的短期临床疗效与注射透明质酸的短期临床疗效相当,但长期的疼痛、僵硬及功能方面的临床疗效更好,而且2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间充质干细胞与透明质酸治疗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对比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关节腔内注射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透明质酸治疗膝O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搜集筛选出关于关节腔内注射MSCs对比透明质酸治疗膝OA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5月,按照入选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查、提取信息及评价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3篇,共726例膝关节OA患者。Meta分析结果可见:对比透明质酸组,MSCs组治疗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总评分(WOMAC)明显下降[ MD=-10.92,95% CI(-16.87,-4.96), P<0.01],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显著下降[ MD=-1.70,95% CI(-2.44,-0.95), P<0.01],膝关节Lequesne指数评分显著降低[ MD=-13.78,95% CI(-15.03,-12.52), P<0.01],2组不良事件(AE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1.11,95% CI(0.90,1.37), P=0.33]。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评分[ MD=-10.15,95% CI(-22.33,2.03), P=0.10]及磁共振评分体系(WORMS)评分[ MD=-3.93,95% CI(-11.60,3.75), P=0.32]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关节腔内注射MSCs可显著改善膝OA患者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MSCs组与透明质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MSCs治疗膝OA后,患者关节症状及功能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望成为膝OA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的新型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3.0T MRI T2 mapping序列对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3.0T MRI T2 mapping序列定量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4—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6例早、中期KOA患者的病历资料。男性8例,女性18例;年龄(66.4±12.0)岁(范围:51~94岁)。双侧KOA 4例,单侧KOA 22例。所有患者均行PRP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行3.0T MRI T2 mapping序列检查,测量股骨内侧髁、外侧髁及髌股关节面的T2值;同期记录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多组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一步的多重比较采用 Bonferroni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WOMAC评分与T2值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后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分级得到了部分改善(1例由Ⅲ级降为Ⅱ级,1例由Ⅱ级降为Ⅰ级)。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月ICRS分级Ⅰ级、Ⅱ级、Ⅲ级患者的VAS和WOMAC评分均有所降低( P值均<0.05),软骨T2值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Ⅰ级患者下降约2.06 ms,Ⅱ级患者下降约2.66 ms,Ⅲ级患者下降约3.72 ms)。所有患者治疗后3个月(4.8±1.3和21.5±4.0)、6个月(4.2±1.4和17.2±2.9)的VAS和WOMAC评分较治疗前(6.0±1.2和29.0±2.3)明显降低( F=48.846、346.746, P值均<0.01)。进一步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VAS与治疗前相比,以及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以及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相比,WOMAC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治疗前[(44.64±4.02)ms、(44.17±3.64)ms和(43.53±3.91)ms]、治疗后3个月[(43.19±3.91)ms、(43.24±3.34)ms和(42.47±3.80)ms]、治疗后6个月[(41.49±3.64)ms、(41.83±3.15)ms和(41.10±3.42)ms]患者的髌股关节面、内侧髁及外侧髁T2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48.845, F=73.657, F=86.268, P值均<0.01)。进一步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髌股关节面、内侧髁及外侧髁各时间点T2测量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WOMAC评分与内侧髁、髌股关节面T2值均呈正相关( r=0.856, P<0.01; r=0.840, P<0.01);治疗后6个月WOMAC评分与内侧髁、髌股关节面T2值均呈正相关( r=0.731, P<0.01; r=0.691, P<0.01)。 结论:在早、中期KOA的治疗中,MRI T2 mapping序列能够显示软骨形态的完整性,并对软骨的修复进行定量评价,PRP治疗对软骨的修复和重建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八段锦运动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八段锦运动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KO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进行健康宣教,对照组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行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5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八段锦运动,每周3次,连续训练5周。治疗前、治疗5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表面肌电图评估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患侧膝股四头肌的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较低、患侧膝股四头肌iEMG值较高(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VAS评分[(1.05±0.51)分]和WOMAC评分较低[(12.80±1.96)分]、患侧膝股四头肌iEMG值较高[(124.75±0.56)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八段锦运动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可协同作用于KOA,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