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飞秒激光辅助角膜异体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30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年"就诊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门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双眼视力下降,配镜矫正视力不佳,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双眼圆锥角膜。入院眼科检查示:右眼裸眼视力(UCVA)0.02,左眼0.06;右眼眼压测量不出,左眼为11 mmHg(l mmHg=0.133 kPa);小瞳验光为右眼影动不清,左眼-6.25 DS/-3.50 DC×135=0.4。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双眼结膜无充血,右眼角膜基质浅层瘢痕,左眼角膜透明,双眼角膜Munson征(+),Vogt条纹(-),Fleischer环(-)。Sirius三维眼前节分析检查示:右眼角膜平坦子午线曲率(Flattest meridian keratometry,K1)为55.26 D,陡峭子午线曲率(Steepest meridian keratometry,K2)为64.80 D,平均K值为59.65 D,角膜最薄点厚度(Thinnest corneal thickness,TCT)为369 μm;左眼角膜K1为45.21 D,K2为46.20 D,平均K值为45.70 D,TCT为466 μm。拟行左眼角膜胶原交联(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手术治疗,择期行右眼角膜移植手术治疗。患者于2019年9月行左眼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Accelerated trans-epithelial 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ATE-CXL)治疗,手术顺利,术后3个月左眼UCVA由0.02提高至0.12,小瞳验光显示为-4.50 DS/-3.50 DC×140=0.8,并验配RGPCL矫正。复查右眼角膜地形图示:K1为58.25 D,K2为64.71 D,平均K值为61.31 D,TCT为352 μm。因患者不接受右眼角膜移植方案,经充分术前沟通后,拟行右眼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经西安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在治疗前被告知手术风险及相关并发症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后于2020年1月行右眼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CXL。患者平躺位,奥布卡因滴眼液点眼表面麻醉,采用VisuMax飞秒激光设备(德国Zeiss公司)进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手术设计制作角膜基质囊袋,设计参数为:激光切割能量均为28,透镜帽直径7.5 mm,厚度105 μm,边切口宽度200°,边切位置270°(角膜正下方),边切宽度13.09 mm(见图1A)。分离角膜基质后,采用核黄素VibeX Xtra(美国Avedro公司)同时浸泡角膜层间以及待植入的同种异体角膜基质透镜10 min。供体基质透镜来自同日行SMILE的近视患者,透镜厚度为116 μm,直径6.5 mm。将基质透镜植入患者角膜层间,铺平角膜基质透镜以及角膜帽(见图1B)。采用KXL角膜交联仪(美国Avedro公司),调整紫外线发射头位置,红色十字光标对准角膜中心开始紫外线照射4 min,波长为370 nm,照射强度45 mW/cm 2,照射形式为脉冲式照射(1 s亮,1 s暗),总能量为5.4 J/cm 2。术毕平衡盐溶液(Balanced salt solution,BSS)冲洗层间,复位角膜帽,盖上角膜绷带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层间无异物,基质透镜平复无移位(见图1C)。术后4 d复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右眼角膜帽复位良好,绷带镜在位,角膜基质及透镜轻度水肿。摘除角膜绷带镜,复查角膜地形图示:K1 67.57 D,K2 63.34 D,平均K值65.39 D,TCT 461 μm,角膜最薄厚度较术前增加,厚度差异性较术前减小(见图2)。之后给予氟米龙滴眼液点眼3周,每天4次,每周递减1次;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每天4次,持续1周;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每天4次,持续1个月。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患者无法遵医嘱随访,本中心进行术后6个月电话随访,得知患者右眼UCVA0.02,小瞳验光-19.00 DS=0.8,并配戴RGPCL矫正视力,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术前高分辨前节OCT可见患者角膜不规则变薄,术后1年复查前节OCT可见角膜基质透镜透明、定位居中(见图3);复查角膜地形图示:K1 62.44 D,K2 64.04 D,平均K值63.23 D,TCT为460 μm(见图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DRG的某院住院患者费用超标原因分析:以FC35病组为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医院DRG病组费用超标原因进行研究,探索对DRG病组费用的分段管理。方法:以FC35病组(冠状动脉搭桥,不伴合并症与伴随病)为例,选取某院2019年6—12月的1 416例FC35病组出院患者,以北京市2019年三级综合医院该病组的次均费用为标杆值,将其分为费用超标患者和未超标患者。对两组患者住院费用进行对比分析、患者医嘱数据的科室间横向比较和患者费用分段统计。结果:1 416例FC35病组患者中614例(43.36%)的住院费用超标;B科室、D科室和E科室的病例数最多且整体费用效率较好;手术室和麻醉科的费用占患者总费用的52.77%;手术室内高值管、高值线、高值其他、补片以及卫生材料的次均费用位于前5位。结论:手术室高值耗材费用是导致某院FC35病组患者费用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院病区麻醉药品智能管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区麻醉药品智能管控体系并评估其实施效果。方法:在引入智能药柜的基础上开发相关软件建立与智能药柜和医院信息系统对接的麻醉药品智能管控系统,构成麻醉药品智能管控体系。在管控系统中建立病区远程麻醉药品基数数据库(基数库),根据取用病区基数药品还是住院药房药品设计2条麻醉药品批号锁定闭环通路。基于智能药柜功能系统建立麻醉药品智能化管理流程,分别在处方开具、处方审核、药品调配和帐册登记等环节进行流程重塑。比较管控体系实施前、后流程重塑环节的工作效率。结果:成功构建了麻醉药品智能管控体系。全院所有病区均部署了基数库,实现了全院级远程管理。2条批号锁定闭环通路有效管控了麻醉药品的先进先出,并解决了麻醉药品批号追溯难的问题,实现了麻醉药品从入库到患者应用全流程的批号闭环追踪和实时统计、准确查询的精细化管控。智能化管理流程的建立避免了医师处方开具环节和药品调配环节的手工操作程序,简化了药师处方审核程序,提高了处方开具、审核和药品调配的准确率。管控体系实施后医师开具医嘱/处方、护士处理问题处方、药师审核处方、调配药品和药房盘点、专册登记等各项工作的耗时均明显少于管控体系实施前(均 P<0.001),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结论:通过构建医院病区麻醉药品智能管控体系,初步实现了全院麻醉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程闭环式可追溯管理,并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表面麻醉剂致严重角膜溃疡1例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患者,男性,41岁。2021年10月29日因双眼疼痛难忍加重3个月余,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就诊。主诉近3个月余于多家医院就诊,给予加替沙星、更昔洛韦、小牛血凝胶、玻璃酸钠、生长因子、普拉洛芬及自体血清等多种眼药治疗(用法用量不详),症状无缓解且逐渐加重。曾于外院多次行细菌及真菌微生物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既往肾衰竭病史4年,2型糖尿病病史1年。双眼裸眼视力眼前手动,右眼眼压1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6 mmHg,双眼泪河极窄,结膜充血,角膜上皮大片剥脱,中央角膜坏死溶解,有溃疡灶,右眼较左眼严重。见图1。经疼痛数字等级量表评估,结果显示患者疼痛程度为8分,即重度疼痛,无法安静就坐,全身大汗。泪液分泌试验检查结果显示双眼均为1 mm/5 min。免疫相关化验检查结果显示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抗链O及C反应蛋白等均为阴性。经进一步询问,主诉既往有外院住院史,并行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剂(生产厂家不详)点眼缓解疼痛,此后频繁使用此药点眼,>10次/d,3个月余。结合患者用药史、眼部表现及全身病史,诊断为双眼药物毒性角膜炎,双眼角膜溃疡,双眼重度干眼。经专家组讨论,停用患者目前眼部用药,当日给予双眼角膜溃疡清创联合双眼病灶羊膜覆盖手术治疗,并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膏(比利时s.a.ALCONCOUVERURn.v.公司生产),2次/d;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点双眼,3次/d;术后第3 d双眼羊膜脱落,但患者自觉疼痛缓解,见图2。遂再次给予双眼羊膜覆盖治疗,术后10 d双眼羊膜再次脱落,患者疼痛缓解明显。经疼痛数字等级量表再次评估,结果显示患者疼痛程度为5分,即中度疼痛,可安静平卧或坐位,疼痛持续但可耐受。2021年12月5日复查,患者裸眼远视力右眼0.05,左眼0.08;右眼眼压17 mmHg,左眼眼压15 mmHg,双眼泪河仍窄,结膜充血减轻,角膜上皮仍可见大片剥脱,中央角膜坏死区好转,溃疡灶愈合。考虑角膜上皮持续缺损未愈,随后给予患者第3次羊膜覆盖治疗,同时加用0.05%环孢素滴眼液(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点眼,2次/d,以改善眼表微环境。7 d后患者再次因右眼疼痛难忍就诊,右眼视力光感,左眼0.1,右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黄绿色脓苔覆盖,眼内结构不明,左眼前节无变化。见图3。进一步行右眼病灶清创联合病原微生物检测,CX23型电子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株式会社生产)下细菌涂片可见细菌阳性,细菌培养结果显示绿脓杆菌阳性。眼部Mylab Seven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意大利百胜集团生产)结果提示前房及后节无明显炎性混浊,暂排除眼内炎可能。再次追问患者回家用药史,患者自诉除医嘱用药,其双眼仍在自行点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但用药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其部分术后滴眼液瓶盖丢失,瓶口外漏表面污浊,有明显的点眼操作不洁情况。由于右眼出现严重细菌感染,再次调整治疗方案,频点加替沙星眼用凝胶(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及妥布霉素滴眼液(比利时s.a.ALCON-COUVREURn.v公司生产)治疗1 d无效,遂急诊行右眼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左眼因持续角膜上皮不愈合和角膜溃疡于右眼术后15 d亦行左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术后常规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和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右眼角膜移植术后1个月右眼裸眼视力0.1,左眼裸眼视力0.2;右眼眼压15 mmHg,左眼眼压14 mmHg;双眼角膜植片透明,缝线在位,前房清晰,瞳孔散大欠圆,右人工晶状体正位,左眼晶状体混浊。见图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哮喘合并巨大甲状腺肿压迫气管狭窄一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患者女,69岁,因"甲状腺肿大7年"入院。患者7年前因呼吸憋喘入院检查,行彩超检查发现甲状腺肿大。无疼痛、发热、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心慌手抖、怕热多汗。定期复诊,1个月前呼吸困难明显加重,不能平卧,不能耐受日常体力活动,严重影响睡眠,CT检查示甲状腺肿大致气管受压明显。哮喘病史45年,发病以来长期口服激素和气管解痉药等相关药物,2003年前因哮喘加重遵医嘱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1次/天,配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剂偶发时使用治疗好转,1个月前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6次/天,配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剂平均3次/天,用药后仍感胸闷不适,间断性入睡,入睡能维持2 h左右。现为求进一步治疗来院就诊。门诊拟"甲状腺肿物伴气管狭窄"收入院,病程中患者精神差、饮食可,睡眠差,大小便无明显异常,体质量无明显下降。鼻导管吸氧浓度35%可以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6%~99%。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服药控制,效果欠佳。无冠心病及糖尿病史。专科检查:颈静脉无怒张,颈软,气管右偏,甲状腺弥漫性肿大Ⅲ级,右叶大小5 cm×5 cm,左叶大小10 cm×8 cm,质地韧,随吞咽上下活动;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颈胸增强CT示甲状腺肿块,气管受压、狭窄,主动脉局部小夹层;气管狭窄最窄处约4 mm。经院内麻醉科、呼吸科、心内科和介入科会诊,意见如下:(1)患者目前气管受压迫严重,加重哮喘发作,严重影响生活,已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2)患者存在插管困难,且伴有哮喘和主动脉夹层,哮喘发作及血压波动都将导致不可预测的风险。综合考虑后,决定手术方案为出现插管困难则立即切开颈部暴露气管狭窄段解除压迫,协助气管插管成功后再行手术;可在清醒状态下先行尝试性插管,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保护下行镇静保留自主呼吸经口气管插管,一旦失败可行手术解除气管狭窄再行插管。向患者和家属交代病情并取得同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循证证据的麻醉科处方前置审核规则精细化设置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优化麻醉科处方前置审核规则,提高审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统计并分析2023年4月1日至30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处方前置审核系统中麻醉科的住院医嘱,对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类统计与循证查询,结合我院现执行的《麻醉科临床路径用药规范》,对审核规则进行精细化设置,并建立审核管理与沟通反馈流程.对规则精细化设置后(2023年5-12月)与设置前(2023年4月)的每月审核医嘱总数、预审弹窗医嘱数、系统拦截率、系统审核后医师修改率、药师审核率、医嘱合理率进行比较,对设置后与设置前(2022年5-12月)的麻醉科次均药费进行环比比较.结果 麻醉科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包括适应证不适宜、给药途径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配伍不适宜、特殊人群用药问题、围手术期不合理用药问题.规则精细化设置后,麻醉科预审弹窗医嘱数随时间延长明显减少,经过不断完善后逐步达到平稳状态.与设置前比较,规则精细化设置后系统拦截率显著提高(P<0.001),系统审核后医师修改率显著提高(P<0.001),药师审核率显著下降(P<0.001);2023年5-12月医嘱合理率与月份存在线性趋势(P<0.001).设置后与设置前相比,麻醉科次均药费由平均720.72元下降至平均528.21元,降幅为26.71%.结论 基于循证证据精细化设置麻醉科处方前置审核规则,可显著提高处方审核质量,促进合理用药,节约患者医疗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智慧物联体系的手术室药品闭环管理模式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为提升医院手术用药安全的药事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我院手术室药房借助物联网理念和手段,搭建手术室药品智慧物联体系(以下简称为"物联体系"),并对其进行优化完善.从质量、效率、成本、满意度4个方面设置评价指标比较物联体系试行初期(2022年第一季度)及优化完善后(2023年第一季度)我院手术室药品管理水平.结果 通过1年多的优化完善,我院以手术室药品流通走向为轴线,搭建了以智能药车为硬件基础,以麻醉医嘱信息系统为软件媒介,集成手术麻醉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的药品全流程可追溯的物联体系.物联体系优化完善后,手术室麻醉医嘱规范化评分由试行初期的(68.5±3.5)分显著提升至(97.0±2.7)分,账物相符率由(82.40±8.85)%显著上升至(96.50±4.80)%,取用药时间由(40±8)min显著缩短至(12±3)min,每日退药频次由(36.0±6.5)次显著下降至(15.5±3.0)次,每月报损金额由(1 292.61±305.90)元显著降低至(594.24±195.05)元,医护人员满意度由(80.5±6.5)分显著提升至(96.0±3.0)分,各项指标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院构建的该物联管理体系有效保障了手术用药的可及性、及时性、安全性,有利于手术室药品管理质量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北京市属医院住院医嘱点评审核工作现状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调研北京市属医院住院医嘱点评审核工作现状,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北京22家市属医院的住院医嘱点评审核工作现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22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22家医院均开展了住院医嘱点评工作,但各医院住院医嘱点评比例不尽相同(0.88%~98.54%);点评药品主要集中在抗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辅助用药等品类;205名药师参加了住院医嘱点评工作,大部分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89.27%);21家医院将住院医嘱点评结果向相关科室或责任人进行了反馈,但干预情况不尽相同.18家医院开展了住院医嘱审核工作,审核的药品品类与医嘱点评药品品类大致相同,审核内容包括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等的适宜性,主要采取审核软件和药师人工配合的审核方式.结论 北京市属医院住院医嘱点评和审核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医嘱点评审核药师的工作能力、完善点评审核规范、优化审核软件,通过医药协同促进住院患者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原位模拟教学法在住培医师麻醉后监护室危机处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原位模拟法在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简称住培医师)麻醉后监护室(PACU)危机处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50 名接受麻醉科规范化培训的住培医师分为传统教学组(n =25)和原位模拟组(n =25).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PACU危机处理教学,原位模拟组采用原位模拟教学法进行 PACU 危机处理教学.应用 360 度评估量表(包含指导教师对住培医师的评价量表和PACU护士对住培医师的评价量表)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原位模拟组临床思维能力、治疗措施选择能力、临床执行能力、紧急获取帮助能力、主动学习能力的条目得分,以及指导教师对住培医师的评价量表总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均P<0.05),而两组在病史采集及分析总结能力、医疗相关人文关怀能力、理论分析能力、遵守诊疗规范能力、接受批评及改进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教学能力、团队互助能力以及遵守工作纪律能力的条目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原位模拟组医嘱准确性、医护协作能力、紧急获取帮助能力、及时向护士传达治疗计划的条目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均P<0.05),而两组在礼貌尊重地与护理团队进行有效沟通、重视和尊重患者及家属意愿、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行为举止文明得体的条目得分,以及PACU护士对住培医师的评价量表总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教学法,原位模拟教学法在住培医师PACU危机处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Ⅱ,PFNA-Ⅱ)和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板(proximal femur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PF-LCP)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采用PFNA-Ⅱ或PF-LCP治疗的54例股骨转子下骨折病人的病例资料,男26例,女28例;年龄为30~95岁,平均(69±15)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FNA-Ⅱ组32例、PF-LCP组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评估病人的年龄、性别、受伤肢体、骨折分型、受伤机制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对比两组病人的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率、术后2周VAS评分、总骨折愈合率、术后输血病人比例、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切口均顺利愈合、无感染,病人术后均能根据医嘱进行功能及康复锻炼.54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20个月,平均(12±3)个月.PFNA-Ⅱ组病人在术后输血量、术后6个月内愈合率、最终愈合率,以上指标与PF-LC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FNA-Ⅱ组骨性愈合的病人Harris评分、并发症例数和术后2周VAS评分,以上指标与PF-LC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FNA-Ⅱ组病人无内固定松动、失败,PF-LCP组出现3例内固定物断裂,两组内固定失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0,P=0.032).结论 相较于PF-LCP治疗,PFNA-Ⅱ治疗转子下骨折具有并发症少、愈合率高的优点,可考虑作为治疗转子下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