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周按摩联合试喂养方法在新生儿窒息致吞咽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致吞咽障碍患儿应用口周按摩联合试喂养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4月—2020年5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收治的150例新生儿窒息致吞咽障碍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直接鼻饲喂养,观察组患儿给予口周按摩联合试喂养方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1周吞咽障碍情况、经口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全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流奶例数、奶量残留量均低于对照组,有吸吮动作患儿例数高于对照组;喂奶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全胃肠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新生儿窒息致吞咽障碍患儿应用口周按摩联合试喂养方法能够缩短患儿喂养时间,提高喂养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B型肉毒梭菌致婴儿肉毒中毒三例临床分析及实验室诊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B型肉毒梭菌致婴儿肉毒中毒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诊断结果。方法: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于2018年5至11月收治的3例B型肉毒梭菌致肉毒中毒婴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患儿的粪便样品或粪便增菌液的肉毒毒素,同时从粪便样本中培养、分离肉毒梭菌。结果:3例患儿中男2例、女1例,发病年龄分别为3、3、8月龄。5月份发病2例,11月份发病1例。混合喂养2例,母乳喂养1例。家属从事肉制品加工1例。3例患儿既往均健康,均表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颅神经受累、排粪困难等表现,2例继发泌尿系统感染,2例患儿肌电图提示运动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较同龄儿低。经过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呼吸道管理、排粪和(或)导尿、鼻饲等处理,3例患儿于发病2~4个月后痊愈。1例患儿的粪便稀释液以及3例患儿粪便的TPGYT增菌液和庖肉增菌培养基样品中均检测到B型肉毒毒素,培养、分离纯化后鉴定为B型肉毒梭菌。结论:结合典型临床表现(急性弛缓性麻痹、颅神经受累表现、排便困难)可临床拟诊婴儿肉毒中毒,其中粪便肉毒毒素检测和肉毒梭菌的培养及分离则有助于确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益生菌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和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喂养不耐受和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日至2022月3月20日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VLBWI 446例,依据喂养方式和是否接受早期益生菌补充分为母乳组(119例)、母乳+益生菌组(108例)、配方奶组(115例)和配方奶+益生菌组(104例)。各组喂养方案参照2013年《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及《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进行,益生菌补充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用药剂量0.25 g/次,2次/d,共2周,鼻饲或奶瓶给药。观察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并比较出生28 d各组体质量、头围、身长等早期生长发育指标平均增加情况。结果:母乳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配方奶组[40.3%比47.8%、(13.2±2.4)比(14.9±1.9)d、(26.5±7.5)比(29.8±9.6)d],出生28 d的体质量、头围、身长平均增加值也均显著低于配方奶组[(15.4±2.7)比(17.7±3.7)g/d、(5.8±1.0)比(6.2±1.0)mm/周、(6.8±0.7)比(7.3±0.8)mm/周],但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显著高于配方奶组[(6.2±1.2)比(5.3±1.4)d](均 P<0.05)。母乳+益生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母乳组[34.3%比40.3%、(5.4±1.2)比(6.2±1.2)d、(10.4±1.9)比(13.2±2.4)d、(22.9±5.6)比(26.5±7.5)d],出生28 d的体质量、头围、身长平均增加值均显著高于母乳组[(17.2±3.5)比(15.4±2.7)g/d、(6.2±1.0)比(5.8±1.0)mm/周、(7.2±0.8)比(6.8±0.7)mm/周](均 P<0.05)。母乳+益生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配方奶+益生菌组[34.3%比47.1%、(10.4±1.9)比(15.3±2.0)d、(22.9±5.6)比(30.4±8.2)d](均 P<0.05),但两组间早期生长发育指标平均增加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配方奶+益生菌组与配方奶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益生菌可改善母乳喂养VLBWI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结局和促进早期生长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肠内营养多模式培训对肿瘤科护士营养支持知信行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多模式培训对肿瘤科护士营养支持知信行的影响。方法:2020年1~12月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本地区3所甲级医院共85名肿瘤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入选对象实施多模式营养知识培训,包括理论教学、在线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践操作及联合查房等。比较培训前后肿瘤科护士营养支持知信行评分、肠内营养知识知晓率、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培训后护士肠内营养支持知识、信念、行为评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培训后肿瘤科护士肠内营养知识知晓率(包括营养配方选择、营养素输注方式、鼻饲给药注意事项、营养剂保存方法、喂养不耐受评估及识别、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等方面)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培训后肿瘤科患者腹胀、腹泻及胃潴留发生率低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肠内营养多模式培训能有效提高肿瘤科护士营养知识、信念及行为能力,从而给予肿瘤患者科学的营养指导,降低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检索并汇总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有关证据。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网、相关机构网站及数据库中关于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相关证据,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及系统评价评估工具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检索时限为2015年1月1日—2020年11月11日。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4篇,系统评价3篇,原始文献2篇。汇总了关于早期肠内营养评估、重启时机、体位、喂养方案(摄入量、经胃/幽门后喂养、鼻饲速率、营养制剂)、监测(胃残余量、胃窦运动指数)、药物预防、人员配置及培训7个方面的18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证据,可为护理管理者科学地制订肠内营养计划提供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预见性鼻饲喂养对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及喂养状况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预见性鼻饲喂养对改善住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状态及临床结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2—7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住院0~12个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9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1例为干预组,采用预见性鼻饲喂养。比较2组营养指标、喂养指标及临床结局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入院1周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分别为(36.81 ± 4.59)、(162.74 ± 48.17)g/L,高于对照组的(34.80 ± 5.21)、(142.98 ± 33.9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721、-3.169,均 P<0.05);干预组患儿每天肠内摄入量、摄入热量及单次肠内摄入热量分别为(124.93 ± 27.97)ml·kg -1·d -1、(376.48 ± 88.53)kJ·kg -1·d -1、(48.39 ± 9.13)kJ·kg -1·次 -1,高于对照组(114.74 ± 30.63)ml·kg -1·d -1、(330.01 ± 90.75)kJ·kg -1·d -1、(44.24 ± 13.31)kJ·kg -1·次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511、-3.750、-2.382,均 P<0.05);干预组患儿喂养困难发生率为4.95%(5/101)低于对照组的14.68%(16/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5.513, P<0.05);干预组患儿出院时达到目标喂养量比例为97.03%(98/101)高于对照组的84.40%(92/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9.699, P<0.05)。 结论:预见性鼻饲喂养对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是安全有效的,适用于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持续性鼻饲喂养对重症患者吸入性肺炎及相关症状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持续性鼻饲喂养对重症患者吸入性肺炎及相关症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数据库选择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知网。中文为2000年1月—2018年11月,英文为从建库至2018年11月,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对符合纳入标准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效应量合并的结果显示,持续性鼻饲喂养能够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10项研究,100%)、胃潴留(4项研究,40%)、呕吐(3项研究,30%)、误吸(3项研究,30%)的发生。结论:持续性鼻饲喂养能够降低吸入性肺炎及相关症状的发生。纳入文献中的具体喂养方案不完全一致,研究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设计严谨的临床试验去检验持续性鼻饲喂养对预防吸入性肺炎及相关症状的预防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食管闭锁修复术后肥厚型幽门狭窄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道了1例发生在新生儿食管闭锁修复术后的肥厚型幽门狭窄的患儿。患儿母亲产前未规律产前检查。患儿出生胎龄40周 +2,出生时羊水量多,生后即诊断食管闭锁,腭裂,行胸腔镜下食管气管瘘结扎术+食管端端吻合术,术后予鼻饲喂养。4月龄时鼻饲奶后出现呕吐较多咖啡样物,超声及造影提示肥厚型幽门狭窄,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效果良好。由本例认为,食管闭锁术后的患儿如发生不明原因的非胆汁性呕吐/喂养困难,需考虑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可能。明确诊断后,可行腹腔镜下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H2H"营养管理模式在食管癌居家鼻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H2H"营养管理模式在食管癌居家鼻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3月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的86例食管癌居家鼻饲喂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H2H"营养管理模式,为期4周。比较两组的营养指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较本组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评估的A、B、C级例数分别为22、18、3例,对照组分别为7、28、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28%(7/43)、46.51%(20/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124, P<0.05)。 结论:"H2H"营养管理模式可以提高食管癌居家鼻饲患者的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营养状况,降低鼻饲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鼻饲喂养患者家庭主要照护者应用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对鼻饲喂养患者家庭主要照护者应用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71名鼻饲喂养患者主要家庭主要照护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鼻饲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鼻饲喂养照护者鼻饲技能知信行调查问卷比较两组照护者在干预前、干预后2 w、4 w、12 w的知信行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后12 w以内急诊就诊率、再入院率、主动咨询率以及鼻饲喂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照护者知识问卷得分在干预后2 w、4 w、12 w分别为(20.42±1.20)、(23.08±2.03)、(25.75±0.9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7.34±1.66)、(19.11±1.16)、(20.71±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944、11.873、23.160,均 P<0.05);干预组照护者行为问卷得分在干预后2 w、4 w、12 w分别为(29.17±3.18)、(33.58±3.94)、(41.86±3.4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71±3.36)、(31.11±3.41)、(36.11±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59、2.815、7.023,均 P<0.05);干预组照护者信念问卷得分在干预后4 w、12 w分别为(15.53±0.97)、(17.33±1.2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4.57±0.77)、(15.91±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573、6.661,均 P<0.05);干预组脱管、堵管、鼻黏膜机械性损伤、便秘、腹泻、误吸、胃潴留的发生率分别为8.33%、2.78%、2.78%、22.22%、33.33%、0.00%、13.89%,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980、7.710、6.464、13.233、6.199、16.368、6.173均 P<0.05);干预组急诊就诊率、再入院率分别为8.33%、2.7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549、6.464,均 P<0.05);干预组主动咨询率分为69.4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129, P<0.05)。 结论:对鼻饲喂养患者家庭主要照护者采用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照护者鼻饲技能的知信行水平,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