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茶果壳中齐墩果烷三萜皂苷抗炎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该研究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 264.7细胞为炎症模型,采用Griess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等技术,评价油茶果壳3-O-β-D-葡萄糖苷(1'→6')α-L-鼠李糖基27-羟基齐墩果酸-28-O-β-D-葡萄糖苷(3-O-β-D-glucopyranosyl(1"→6')α-L-rhamnosyl 27-hydroxy oleanol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OA)的抗炎活性.实验设置对照组、LPS 组和OA组(5、10、20和40 μmol/L).结果显示,不同浓度OA处理对脂多糖诱导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1β,IL-1β)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当浓度为20或40 μmol/L时,OA对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小体nod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 3(NOD-like receptor family,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和半胱天冬酶 1(cysteine aspartate protease 1,Caspase 1)蛋白表达的抑制活性较好;当药物处理1 h和6 h时,OA显著下调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和p38蛋白(p38 protein,p38)磷酸化水平,当药物处理2 h时,OA对p38和Jun氨基端激酶(Jun N-terminal kinase,JNK)磷酸化水平具有抑制活性;而且药物处理6 h时,不同浓度OA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核转位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这些结果揭示了 OA的抗炎活性,为针对性开发油茶果壳资源和以OA为基础的活性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芫花枝叶三萜类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研究芫花Daphnegenkwa枝叶中三萜类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及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以及波谱数据对分离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对获得的化合物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 从芫花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20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楂酸(1)、常春藤皂苷元(2)、齐墩果酸(3)、3β,13β-dihydroxyolean-11-en-28-oic acid(4)、11-oxoerythrodiol(5)、3β-hydroxy-11-oxo-olean-12-en-28-oicacid(6)、坡模酸(7)、3β-hydroxyolean-12-en-28-aldehyde(8)、3β-hydroxyolean-12-en-11-one(9)、3-羰基齐墩果酸(10)、古柯二醇(11)、oleanolicacid2-oxopropylester(12)、熊果酸(13)、ilelatifol A(14)、3β-hydroxy-11-oxours-12-en-28-oicacid(15)、2α,3β-dihydroxyurs-12-en-28-oicacid(16)、3β-hydroxy-11-oxo-ursan-12-ene(17)、2-oxopropyl(3β)-3-hydroxyurs-12-en-28-oate(18)、熊果醛(19)和 11 α-methoxyurs-12-ene-3β,12-diol(20).其中化合物1、3、4、13、15和16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明显的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6为首次从芫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7~20为瑞香属内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3、4、13、15和16表现出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这表明芫花的枝叶中含具有降糖作用的天然活性分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品种牛膝药材化学成分的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 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的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品种牛膝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 基于 UPLC-Q-TOF-MS/MS 技术对怀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川牛膝 Cyathula officinalis、红牛膝 Cyathula capitata和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别,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不同品种牛膝的差异性成分.结果 共初步指认出230种化学成分,其中皂苷类81种、生物碱类26种、甾酮类12种、有机酸类75种、木脂素类19种和黄酮类17种.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1,t检验(P<0.05)从4种牛膝中共筛选出25个化学标志物.其中,竹节参皂苷、牛膝皂苷在怀牛膝中占比居多;竹节参皂苷Ⅳa在红牛膝中的占比最高;甾醇、黄酮醇、有机酸和糖苷类成分在川牛膝中的占比最高;齐墩果烷型皂苷和酪胺类生物碱类成分则在安徽土牛膝中占比最多.结论 该方法快速、全面地对牛膝植物资源的成分进行系统分析,为牛膝的品种分类鉴别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UHPLC-Q-Orbitrap/MS的不同产地西洋参皂苷类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基于UHPLC-Q-Orbitrap/MS分析不同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西洋参皂苷类成分.方法 运用UHPLC-Q-Orbitrap/MS法定性分析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差异成分分析筛选各产地的差异性皂苷.结果 共得到 62 个皂苷类化合物.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产地西洋参中所含皂苷类成分存在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一步筛选出 28 个差异皂苷类化合物,包括原人参二醇型 13 个、原人参三醇型 6 个、齐墩果烷型 4 个、奥克梯隆型 2 个、C-17 侧链变异型 3 个;原人参二醇型和原人参三醇型皂苷类成分在 4 个产地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高效,可为西洋参的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新型CDDO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对2-氰基-3,12-二氧代齐墩果烷-1,9(11)-二烯-28-羧酸(CDDO)进行结构修饰,通过不同连接臂将几种含氮杂环分别引入C-17位羧基,设计并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9a ~9l),其结构经ESI-MS、IR和1H NMR确认.采用MTT法评价了化合物对HCT-116、A549及HepG2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9c的活性最强,高于CDDO咪唑啉酮衍生物(CDDO-Im).血浆稳定性实验表明,化合物9c的血浆稳定性较高,显著高于CDDO-I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珠子参中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PS)对皂苷生物合成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珠子参作为名贵中草药已有上千年应用历史,珠子参皂苷是珠子参的主要活性成分,由达玛烷型和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组成.目前,对珠子参皂苷的生物合成了解甚少,有必要开展与皂苷合成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已有报道表明,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PS)可能是植物中皂苷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克隆了珠子参FPS基因(PjFPS)的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基于PjFPS序列构建了珠子参过表达载体pCAM-BIA2300s-PjFPS,将其转化到珠子参细胞中,成功获得阳性转基因细胞;测定了阳性细胞系中PjFP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FPS酶活、皂苷以及植物甾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珠子参细胞相比,PjFPS转基因珠子参细胞系中,PjFP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FPS酶活以及皂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由于皂苷合成代谢流的增加,也促进了相关重要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在效果最好的阳性细胞中,PjFP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FPS酶活、皂苷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2、4和3倍;同时,转基因细胞系的植物甾醇含量也有所升高.本研究通过对皂苷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调控实现了对皂苷生物合成的调节,为获得高效、稳定的珠子参皂苷合成调控技术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山茶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山茶属植物药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山茶属""化学成分""药理活性""Camellia""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activit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8年1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山茶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情况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05篇,其中有效文献54篇.山茶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皂苷类、多酚类、植物甾醇类、脂肪酸类和生物碱类等,以黄酮类及皂苷类成分研究较多,其中黄酮类成分主要是黄酮醇类,以槲皮素、山柰酚以及芹茶素最为常见;皂苷类成分主要为齐墩果烷型的五环三萜皂苷.山茶属植物中,茶、油茶和山茶的药理作用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抗肿瘤、抗过敏、降糖、降脂、抗炎、抗氧化、保护胃黏膜等方面.近年来关于山茶属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报道日渐增多,但对其有效的药效基团阐明较少.在药理活性上,以总提物的活性研究较多,对单体化合物的活性研究也仅在细胞层面上,动物药理研究较少,且大多药理活性作用机制不明确.因此,有必要深层次研究山茶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黔产细锥香茶菜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黔产细锥香茶菜Isodon coets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光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细锥香茶菜95%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β-胡萝卜苷(3)、亚麻酸甲酯(4)、油酸-1,3-甘油二酯(5)、熊果酸(6)、齐墩果酸(7)、3β-羟基-乌索-20-烯-28-酸(8)、白桦脂酸(9)、苦参黄素(10)、山楂酸(11)、2α羟基-熊果酸(12)、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13)、2α,3α,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14)、2α,3α,24-三羟基-12-烯-28-熊果酸(15)、芒柄花素(16)、大黄素(17)、尿嘧啶(18)、蔗糖(19).结论 化合物2、4、5、9、11、13~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7、19为首次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沙蓬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的分离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蒙药沙蓬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HPD-100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等柱色谱进行分离,最后用半微量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根据ESI-MS、1D和2D NMR等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沙蓬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4个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oleanolic acid 3-O-[β-D-xylopyranosyl-(1→3)-O-β-D-galacturon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1)、momordin Ic 6’-methyl ester (2)、3-O-{[β-D-xylopyranosyl-(1→3)-O-β-D-glucopyranuronosyl]-oxyl}-olean-12-en-28-oic acid methyl ester (3)和momordin Ⅱc 6’-methyl ester (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藜科(Chenopodiaceae植物,首次分离;化合物3和化合物4为首次从沙蓬属(Agriophyllum)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PLC-ELSD测定壮药山绿茶中3对三萜同分异构体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建立山绿茶中海南冬青皂苷D、冬青皂苷A1、3β,19α-dihydroxyolean-12-ene-24,28-dioic acid (命名为ilexhainanin E) 、冬青素A、齐墩果酸、熊果酸等3对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三萜同分异构体HPLC-ELSD含量测定方法,用于指导山绿茶药材的质量控制.以6种三萜成分为对照品,采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4. 6 mm×250 mm,5 μm),甲醇(A)-0. 5%甲酸水溶液 (B) 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 ~18 min,70% ~85% A;18 ~20 min,85% ~95% A;20 ~35 min,95% A),流速1. 0 mL· min-1;柱温30℃;ELSD漂移管70℃,载气为N2,流速2. 8 L·min-1.进样量10 μL.6批山绿茶药材中海南冬青皂苷D、冬青皂苷A1、ilexhainanin E、冬青素A、齐墩果酸、熊果酸质量分数分别为3. 7 ~8. 5,10. 3 ~22. 1,2. 8 ~5. 9,7. 8 ~14. 1,2. 6 ~3. 8,8. 8~11. 9 mg·g-1.该研究可用于山绿茶药材中三萜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该药材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