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MPVR技术在诊断肺磨玻璃结节浸润性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多平面容积再现技术(multiplanar volume rendering, MPVR)在肺磨玻璃结节浸润性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因肺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 GGN)接受手术切除患者1032例,其中303例(29.36%),共325枚组织经病理学证实的GGN,包括114枚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104枚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MIA)和107枚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 IAC)。根据MPVR表现将GGN内部表现分为Ⅰ~Ⅴ型、外部形态表现分为Ⅰ~Ⅲ型。微浸润性腺癌及浸润性腺癌定义为浸润性病变(invasive lesions, ILs),根据MPVR上GGN内孤立性结节最大径与GGN三维(three-dimensional, 3D)最大径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分析鉴别浸润性病变和浸润性腺癌的截断值。结果:AIS内部表现以Ⅰ型(75.44%)为主;MIA内部表现以Ⅴ型(50.00%)为主;IAC内部表现以Ⅳ型为主(57.01%),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内部表现为Ⅱ型的GGN,AIS与IAC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MIA与AIS、MIA与IAC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内部表现为Ⅲ型的GGN,AIS与MIA及IAC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MIA与IAC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IS外部MPVR表现以Ⅰ型(86.84%)、MIA外部MPVR表现以Ⅱ型(58.65%)、IAC外部MPVR表现以Ⅲ型(68.22%)为主,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鉴别ILs和IACs时,MPVR上GGN内孤立结节最大径与GGN3D长径比值的截断值分别为0.5[曲线下面积(AUC):0.816,敏感性:71.93,特异性:85.71,(P<0.001)]和0.508(AUC:0.883,敏感性:87.5,特异性:79.03,P<0.001)。结论:MPVR技术给序GGN临床诊断带来依据,对GGN浸润性诊断中有重要作用,临床实践具有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3 shape扫描石膏模型联合3D打印制作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3shape扫描石膏模型联合3D打印制作可摘局部义齿支架与失蜡铸造法加工局部义齿支架的临床效果和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筛选采用两种技术修复多颗前磨牙及磨牙缺失的患者进行研究.A组患者为采用3shape扫描联合3D打印制作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患者60 例,B组患者为采用失蜡铸造法制作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患者60 例.分析 2 组患者最终可摘局部义齿的初戴时间,修复体模型在前磨牙、磨牙区、义齿后缘处位点的偏差值,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最终修复体外形和边缘适合性的差异.结果 2 组患者的可摘局部义齿的初戴时间,修复体模型在前磨牙、磨牙区、义齿后缘处位点的偏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修复体外形及边缘适合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shape扫描石膏模型联合3D打印制作可摘局部义齿支架比失蜡铸造法制作支架能够缩短患者修复体初戴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改进预积分技术的光线投射三维重建算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传统的光线投射算法中,由于传递函数具有非线性,导致奈奎斯特采样定律常常无法被满足,影响生成模型的质量,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预积分技术的光线投射算法.首先在传统光线投射算法中引入预积分分类技术,利用其面对任何非线性传递函数都可以规避最大奈奎斯特采样频率的优势提升三维重建模型的质量;然后利用设计的预积分加速算子,优化不透明度与颜色值的计算方法,简化预积分合成流程,缩短三维模型重建的时间.实验结果显示,利用本文算法对人工合成的三维圆锥进行重建,速度可提升22.5%,对真实的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进行重建,绘制速度可提升23.8%,并且生成三维圆锥图像的均方误差值小于传统光线投射算法,结构相似度值大于传统光线投射算法,证明本文算法既可以提高重建模型的质量,也可以提升重建速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腺占位患者胰周血管解剖变异分析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腺占位患者胰周血管解剖变异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阜阳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胰腺占位并完成上腹部增强CT扫描的98例患者资料。最终入组94例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38例,年龄(61.2±7.2)岁。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腹部脏器及血管,分析胰周血管解剖变异,包括腹腔干、肝动脉系统、门静脉系统、胰背动脉。结果:腹腔干血管三维重建率为100.0%(94/94)。60例异常腹腔干分别为:肝脾干型5例(5.3%)、胃脾干型1例(1.1%)、肝胃脾肠系膜干型3例(3.2%)、肝胃脾肝左干型17例(18.1%),腹腔干发出1支或多支膈下动脉34例(36.2%)。肝动脉系统MichelsⅠ型69例(73.4%)、Ⅲ型2例(2.1%)、Ⅴ型1例(1.1%)、Ⅷ型2例(2.1%)、Ⅸ型1例(1.1%),不属于Michels分型的包含腹腔干发出副肝左动脉17例(18.1%),副肝左动脉由胃左动脉发出合并肝左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1例(1.1%),副肝右动脉由腹腔干发出合并肝固有动脉发出肝右前动脉联合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肝右后动脉1例(1.1%)。异常走行胰背动脉3例。38例(40.4%)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4例(4.3%)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连接处。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确定胰周血管变异情况,对胰腺占位患者术前精准评估及指导手术具有一定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3D打印模板辅助标准化施源器在ⅢB期宫颈癌影像引导自适应近距离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模板辅助标准化施源器在宫颈癌影像引导自适应近距离治疗(BT)中的应用。方法:对23例外照射(45 Gy分25次)后宫旁受侵袭范围较大的Ⅲ B期宫颈癌患者行MRI引导自适应BT,处方剂量为7 Gy/次,共4次。根据外照射前后MRI中肿瘤消退情况确定BT范围,预估应用标准化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IC+IS)施源器剂量欠量区域。对欠量区域虚拟经会阴组织间插植针道,并优化植入角度、间距、深度等。应用图形设计软件设计辅助插植模板,并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辅助模板,并与标准化施源器结合紧密。在全麻条件下超声引导完成IC+IS,术后对患者行MRI定位扫描。将定位MRI传入治疗计划系统进行靶区和危及器官勾画,并给予IC+IS治疗计划设计优化,最终完成计划评估及治疗。 结果:3D打印个体化插植模板平均打印时间为(3.5±1.0) h,辅助模板共引导植入插植针382根,单分次(4.2±1.5)根,剂量权重比为(16.49±9.50)%。靶区EQD 2Gy,α/ β=10剂量高危靶区D 90%为(90.45±3.03) Gy,中危靶区D 90%为(66.46±3.68) Gy。膀胱、直肠、小肠、乙状结肠的D 2cm 3EQD 2Gy,α/ β=3分别为(82.69±2.60)、(73.20±2.52)、(69.35±3.32)、(69.39±3.27) Gy,均满足临床剂量要求。1年和2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6%和87%、87%和70%、96%和78%。 结论: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辅助插植施源器可以有效弥补现有标准化施源器在Ⅲ B期宫颈癌临床BT时大体积靶区剂量的不足,为晚期宫颈癌BT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灌注水平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首发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脑灌注水平的变化及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治疗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70例首发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组36例,卒中后无认知障碍组34例。全部入选患者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MRI-DWI)确立诊断和明确病灶分布;应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测脑供血动脉狭窄情况;应用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灌注成像技术,设置两个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 label delay,PLD)1.5、2.5 s检测脑血流量。结果:(1)两组间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2)卒中后认知障碍组病灶侧存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1条或≥2条中重度狭窄/闭塞患者比例[91.67%(33/36)、33.33%(12/36)]高于卒中后无认知障碍组[23.53%(8/34)、8.82%(3/34)];卒中后认知障碍组病灶侧分别存在MCA、ICA中、重度狭窄/闭塞患者比例[69.44%(25/36)、44.44%(16/36)]高于卒中后无认知障碍组[14.71%(5/34)、11.76%(4/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33.455、6.239、21.394、9.150, P均<0.05)。⑶卒中后认知障碍组同时存在≥2个脑区梗死病灶患者比例[61.1%(22/36)]及额叶梗死病灶构成比[38.03%(27/71)]高于卒中后无认知障碍组[20.6%(7/34)与19.05%(8/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1.833、4.447, P均<0.05);PLD 2.5 s时,卒中后认知障碍组额叶梗死病灶CBF值[(31.516±8.333) mL/(100 g·min)]低于卒中后无认知障碍组[(45.442±8.281) mL/(100 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35, 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PLD 2.5 s额叶梗死病灶CBF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 r=0.738, P<0.05)。⑷卒中后认知障碍组PLD 1.5、2.5 s病灶侧存在≥1个或≥2个低灌注脑区(额叶、颞叶、顶叶)患者比例[88.89%(32/36)、88.89%(32/36)、77.78%(28/36)、66.67%(24/36)]高于卒中后无认知障碍组[67.65%(23/34)、8.82%(3/34)、29.41%(10/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4.686、44.837、16.483、34.493, P均<0.05);PLD 1.5 s时,卒中后认知障碍组病灶侧低灌注脑区额叶、顶叶CBF值[(20.260±5.266) mL/(100 g·min)、(17.664±3.947) mL/(100 g·min)]低于卒中后无认知障碍组[(33.442±10.563) mL/(100 g·min)、(28.071±6.913) mL/(100 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92、6.225, P均<0.05);PLD 2.5 s时,卒中后认知障碍组病灶侧额叶、顶叶、颞叶低灌注代偿后CBF值[(37.732±8.355) mL/(100 g·min)、(32.942±6.459) mL/(100 g·min)、(39.282±7.443) mL/(100 g·min)]低于卒中后无认知障碍组[(57.189±9.965) mL/(100 g·min)、(52.415±7.017) mL/(100 g·min)、(49.258±8.912) mL/(100 g·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443、10.227、2.950, P均<0.05);相关性分析发现,PLD 1.5 s病灶侧低灌注脑区额叶、顶叶CBF值及PLD 2.5 s低灌注脑区额叶、顶叶、颞叶低灌注代偿后的CBF值均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693、0.675、0.823、0.799、0.545, P均<0.05)。 结论:首发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常合并病灶周围脑区广泛低灌注;首发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与梗死病灶及病灶周围脑区灌注水平降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耳核磁共振造影检查对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核磁共振(3D-FLAIRMRI)扫描技术用于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疑似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眩晕门诊诊治的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疑似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合并听力下降、耳鸣及反复眩晕发作病史,将其分为两组,疑似梅尼埃病患者37例,或疑似前庭性偏头痛患者35例,经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稀释液4 h后行内耳3D-FLAIRMRI。随访患者的阶梯治疗后确诊结果并分析其与钆造影提示结果的一致性。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37例疑似梅尼埃病患者中,有21例显示膜迷路积水征象而诊断为梅尼埃病;35例疑似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中,有4例显示膜迷路积水征象,诊断为梅尼埃病;随访并以阶梯治疗证实:膜迷路积水征象阳性25例中,有23例最终确诊为梅尼埃病,而47例膜迷路积水征象阴性者2例为梅尼埃病(以膜迷路积水征象诊断梅尼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2.0%、95.9%和94.6%)。25例膜迷路积水征象阳性中合并前庭性偏头痛为3例,47例膜迷路积水征象阴性中最终确诊为前庭性偏头痛为29例(以膜迷路积水征象作为诊断前庭性偏头痛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0.6%、52.4%和68.9%)。结论:采用经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稀释液造影后行内耳3D-FLAIRMRI技术,对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疑似疾病有重要的鉴别作用,有利于提高前庭疾病的诊断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3D打印纳米β-磷酸三钙支架缓释功能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3D打印纳米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动物体内缓释效果。方法:采用光固化3D打印结合挤压堆叠高温烧结技术打印纳米β-TCP支架,并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生物力学方法检测支架性能,植入大鼠皮下检测其药物释放效果,并与对照组硫酸钙支架进行对比。结果:3D打印纳米β-TCP支架内孔径约400 μm左右,其XRD在30处最高峰,支架抗压强度检测在保持支架良好形态不变的情况下,最大承受力约为170 N,所承受的压缩强度约为5 MPa,其载万古霉素缓释时间可长达56 d以上,缓释浓度高于对照组。结论:3D打印纳米β-TCP支架负载万古霉素缓释效果较医用硫酸钙颗粒更好,同时具有较好的力学强度和一致的孔隙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数字化定制个体化钛合金胸骨假体在胸骨肿瘤根治性切除胸壁缺损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数字化定制的个体化钛合金胸骨假体应用于胸骨肿瘤根治性切除患者胸壁缺损重建的可行性。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20年8月—2021年10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5例原发性胸骨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均为男性,年龄23~60岁(平均43.5岁),其中胸骨柄肿瘤1例、胸骨体肿瘤4例。基于患者术前胸廓CT扫描数据,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1∶1大小的患者胸骨以及与之连接的部分肋骨、锁骨的三维骨骼及肿瘤模型,同时设计并数字化定制个体化的钛合金胸骨假体;在3D打印模型上模拟肿瘤切除术,再将钛合金假体植入缺损的胸骨模型中进行匹配,模拟假体植入手术。全组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胸骨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并植入术前定制的个体化钛合金胸骨假体,完成胸骨缺损的修复;其中1例胸骨柄肿瘤患者,肿瘤切除后使用自体肌腱重建了胸锁关节。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胸壁稳定性、慢性疼痛、患者生存状态、胸锁关节重建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以及术后胸骨假体移位或断裂、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果:全组5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无再次手术病例,手术时间为115~165 min,术中出血量80~260 mL。术后病理诊断:骨巨细胞瘤1例、髓系肉瘤1例、软骨肉瘤2例和孤立性浆细胞瘤1例。全组均无需进行肌皮瓣转移修复胸壁;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植入物感染;胸壁完整稳定,无胸壁浮动和反常呼吸。有1例术后因胸腔积液延迟拔除胸管。全组术后随访12~24个月,未发生术后植入物断裂、移位,或胸腔积液、肺部感染、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其中1例胸锁关节重建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无障碍。结论:数字化定制的个体化钛合金胸骨假体用于胸骨肿瘤根治性切除后胸壁缺损的重建,手术方案可行,操作简单,术后胸壁稳定性好、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数字化虚拟仿真设计在口腔美学修复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口腔美学修复中,修复后的美学效果是患者术前关注的重点,也是医患沟通的重要内容。随着口内扫描、面部扫描、数字化设计、数控切削和三维打印等技术的发展和联合应用,数字化技术逐步应用于口腔美学修复前的虚拟仿真设计,模拟修复后的美学修复效果,并用于医患、医技沟通,最后将患者满意的设计效果转移至最终修复体上,以提高患者对美学修复的满意度。本文对数字化虚拟仿真设计在口腔美学修复中的应用展开综述,分析其研究现状、不足以及发展方向,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