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体切割手术日间管理模式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并初步分析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开展日间手术管理后运营效能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2015年8月至2023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日间和(或)住院行微创PPV治疗的10 895例患者10 895只眼17 528例手术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5 346例5 346只眼,女性5 549例5 549只眼;年龄(57.74±13.15)(0~95)岁.将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日间手术初步开展期)3 615只眼6 381例手术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日间手术扩大开展期)7280只眼11 147例手术作为观察组.根据日间手术管理模式,将观察组再分为分散管理组(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集中管理组(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分别为2905、4375只眼和4646、6 501例手术.对比观察不同组间日间手术占比、平均住院日、平均非计划再手术率的变化.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行日间PPV分别为7 852(70.44%,7852/11 147)、24(0.38%,24/6 381)例,平均住院日分别为1(1)、5(3)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日间手术占比显著增多(x2x=8 051.01)、平均住院日显著降低(Z=4 536 84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分散管理组、集中管理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2(3)、1(0)d,非计划再手术分别为34(0.73%,34/4 646)、171(2.63%,171/6 501)例;与分散管理组比较,集中管理组平均住院日明显降低(Z=1 436.94)、非计划再手术率明显升高(x2=54.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PPV日间管理模式可显著降低平均住院日,但也会造成非计划再手术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8S"维护流程清单式管理的乳腺癌患者PORT维护流程的精细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将精益管理理念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维护流程中,通过构建"8S"维护流程清单管理模式,旨在探索出一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PORT导管维护的管理路径。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甲乳外科接受治疗并进行置港与维护的乳腺癌化疗患者,根据不同维护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维护,观察组采用"8S"维护流程清单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导管维护、静脉导管维护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等。结果:观察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导管维护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护士评判性思维总分高于对照组,除"开放思想"维度外其他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取"8S"维护流程清单管理模式能够规范导管维护流程,完善导管管理体系,有效降低导管并发症,提高医护合作程度及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海市82所医院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现况及其与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上海市82所医院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现况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并分析二者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9月在上海市二、三级医院护理质量督查中接受检查的82所医院外科病房作为研究对象。从上海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平台调取82所医院的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数据(患者病情掌握情况、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及作业流程等)和外科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据(床护比、护患比等)。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与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相关性。结果:上海市82所医院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达标率为56.1%(46/82),二级医院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总分达标率为30.4%(7/23),低于三级医院的达标率(66.1%,3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82所医院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总分为(79.67±1.89)分,其中得分最低的项目为"围手术期并发症预见性护理",其次为"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及作业流程"和"患者安全风险评估"。82所医院外科病房的床护比为1∶(0.47±0.21),护患比为1∶(12.20±6.44),本科学历及以上护士比例为(68±11)%,中级职称及以上护士比例为(38±7)%,工作年限5年及以上护士比例为(52±8)%。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总水平与护患比呈负相关( r=-0.367, P<0.01),与床护比、本科学历及以上护士比例、中级职称及以上护士比例和工作年限5年及以上护士比例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506、0.631、0.552、0.636; P<0.01)。 结论:上海市82所医院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整体水平一般,且与病房床护比呈正相关,与护患比呈负相关。医院管理者应提高围手术期护理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完善围手术期护理风险管控机制,精益围手术期护理作业流程,构建手术并发症风险预测-预警-预控模式,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结构,助力围手术期护理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用药安全自我评估在提升医院用药安全水平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2011版ISMP医院用药安全自我评估标准(中文版)》(中文版ISMP标准)的用药安全自我评估在提升医院用药安全水平中的作用。方法:比较分析北京医院2018和2020年采用中文版ISMP标准进行用药安全自我评估的主要结果。该评估由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专业委员会药品风险管理学组组织,纳入比较分析的项目为中文版ISMP标准中的10个关键元素、20个核心指标、161个测评项目。每个测评项目依据Likert五级评分法评分,A~E级对应分值分别为0、0、2、3、4分。比较2次评估中的测评项目实际得分和各关键元素百分得分情况,确定2020年评估中获得最大改善(2018年得分为0分、2020年得分为4分)和未得到改善(2020年得分不高于2018年得分)的项目。结果:2020年161个测评项目实际得分明显高于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 4)比3(2, 4)分, P<0.001]。2020年关键元素Ⅰ(患者信息)、Ⅱ(药品信息)、Ⅴ(药品标准化、储存和分发)项下测评项目的中位百分得分均明显高于2018年[75.5%(50.0%,100%)比100%(100%,100%), P=0.002;25.0%(0,75.0%)比100%(75.0%,100%), P<0.001;50.0%(50.0%,100%)比100%(100%,100%), P=0.003]。2020年评估中,关键元素Ⅳ(药品标签、包装和命名)百分得分与2018年相同,均为100%;其他9个关键元素百分得分均高于2018年,其中关键元素Ⅶ(环境因素、工作流程及人员配备模式)百分得分提高至100%(2018年为94.2%),其他8个关键元素的百分得分为74.3%~97.2%。获得最大改善的测评项目有14个,关键元素Ⅰ、Ⅱ、Ⅴ、Ⅵ(药物治疗设备的采购、使用和监控维护)和Ⅷ(员工能力与教育)项下分别有1、7、3、2、1个;未得到改善的测评项目24个,关键元素Ⅰ、Ⅱ、Ⅴ、Ⅷ、Ⅸ(患者教育)和Ⅹ(质量流程和风险管理)项下分别有2、4、2、4、1、11个。 结论:采用中文版ISMP标准进行医院用药安全自我评估,有助于提升医院用药安全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围手术期"6S"结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精细化护理在上肢断肢再植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6S"结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精细化护理在上肢断肢再植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70例上肢断肢再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23例;年龄(39.7±4.6)岁。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入院的35例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2019年9月至2022年12月入院的35例围手术期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6S"结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精细化护理(研究组)。观察护理管理质量和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候时间和并发症,术后第1、第3和第7天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评估其疼痛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虑程度,并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两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22.91±75.93)ml和(535.49±68.28)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的10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手术时间[(168.60±18.39)min]、等候时间[(61.40±7.22)min],术后第1、第3和第7天的NRS评分[(4.91±1.15)分、(4.77±1.00)分、(4.66±1.14)分],以及术后SAS评分[(56.34±11.36)分]和并发症(31.43%)均小于对照组[分别(177.97±18.54)min、(67.34±8.05)min、(5.43±0.88)分、(5.60±1.09)分、(5.29±1.04)分、(62.20±10.42)分和11.43%],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上肢断肢再植围手术期采用"6S"结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精细化护理干预,能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患者焦虑等负面情绪、术后疼痛和手术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全程管理模式在隐匿阴茎患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全程管理模式在隐匿阴茎患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泌尿三科住院的383例隐匿阴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95例患儿设为对照组,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88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全程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儿住院时间、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家属焦虑情况及医护患三方满意度。结果:最终,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186、193例患儿。干预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家属焦虑得分、家属焦虑得分差值、专科医生满意度内容、专科医生满意度效果、专病兼网约护士满意度内容、专病兼网约护士满意度效果、患儿家属满意度内容、患儿家属满意度效果得分分别为(4.30 ± 1.35)d和(35.08 ± 3.17)、(19.14 ± 4.35)、(4.57 ± 0.54)、(4.71 ± 0.49)、(4.75 ± 0.50)、(5.00 ± 0.00)、(4.60 ± 0.49)、(4.65 ± 0.49)分,对照组分别为(5.50 ± 1.41)d和(44.79 ± 3.30)、(9.22 ± 3.67)、(3.71 ± 0.49)、(4.00 ± 0.58)、(3.50 ± 0.58)、(3.25 ± 0.50)、(3.54 ± 0.59)、(3.64 ± 0.67)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3.94~29.19,均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4, P>0.05)。 结论: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全程管理模式有利于缩短患儿住院时间、缓解家属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医护患三方满意度并有利于加速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湖南省肿瘤医院2020年1—10月置入手臂输液港肿瘤患者68例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8月置入手臂输液港肿瘤患者84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遵循医院原有的胸壁港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的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方法,干预组采用HFMEA管理模式进行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臂输液港置入围手术期风险优先指数(RPN)、高危失效模式的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前评估不充分、术中配件丢失、穿刺位置过低、导管裁剪过短、导管与注射座连接不紧、切口缝合后再进行导管定位、术后健康教育不充分等失效模式RPN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术前评估不充分、术后健康教育不到位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FMEA管理模式可以降低肿瘤患者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环节风险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微信平台的管理模式对轻中度慢阻肺患者的干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基于微信平台的管理模式对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或病房就诊的轻中度慢阻肺患者根据奇偶随机化入组100例,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门诊治疗及健康教育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同样治疗的基础上进入慢阻肺微信管理群,应用微信平台进行管理。6个月后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戒烟情况、吸入药物依从性(MMAS-8)评分、慢阻肺评估测试(CAT)问卷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和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及FEV 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预计值)等]测定结果。 结果:观察组46例患者完成干预随访,对照组35例完成随访,观察组失访率低于对照组(8%比30%)( P<0.05);干预后观察组戒烟成功率、MMAS-8评分、CAT评分、FEV 1及FEV 1%预计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2.4%比53.6%、(5.17±1.06)比(4.55±0.94)分,(6.72±4.29)比(9.37±4.54)分,(1.87±0.44)比(1.64±0.41)L,(69.48±10.97)%比(64.46±8.25)%](均 P<0.05);观察组6MWD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1.5±92.3)比(382.9±79.7)m]( P>0.05)。 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轻中度慢阻肺患者的戒烟率及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症状及肺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市社区吸烟者尝试戒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市成年吸烟者的尝试戒烟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基于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采用面对面问答式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上的社区吸烟者,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烟草使用情况、尝试戒烟行为、烟草相关知识的认知、戒烟支持环境评估等;采用描述性分析统计调查对象的戒烟尝试行为,并采取χ 2检验对其戒烟尝试行为与其社会人口学指标、烟草使用情况、烟草相关问题认知、戒烟支持环境等因素进行关联分析;采用二分类 Logistic回归进一步探讨各因素与尝试戒烟行为的关系。 结果:共纳入449名调查对象,其中男性410人(91.3%),尝试戒烟与未尝试戒烟的分别为272人(60.6%)和177人(39.4%);月收入水平、烟草相关知识评估得分、周围人对戒烟的支持程度、过去1年是否就医、就医次数、过去1年是否有医务人员规劝戒烟、是否被医务人员询问过吸烟情况等因素为尝试戒烟行为的相关因素(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尝试戒烟行为可能性提高的因素有月收入水平( OR=1.271,95 %CI:1.081~1.493)、周围人对戒烟的支持( OR=1.251,95 %CI:1.035~1.512)、过去1年有医务人员建议戒烟( OR=2.382,95 %CI:1.054 ~5.381)。 结论:健康状况、环境支持、危害认知、经济水平、医生劝导等因素皆影响着尝试戒烟行为,自我毅力不足和他人影响是导致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将社区场所作为干预基本单位,结合专业指导,形成医院-社区-线上综合联动的戒烟干预模式,是烟草依赖管理模式优化的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方案构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阐明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方案及其实践效果。方法:对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实施方案(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医疗保障运行体系、标准化培训与保障流程、亚运智能急救保障系统等)进行描述,并通过高仿真模拟演练验证主场馆医疗保障的运行效果(团队运行模式与演练反应时间);最终通过亚运会和亚残会期间医疗服务效果(数量、病种、转运等)验证该保障方案可行性与效能。结果: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团队包含管理团队与运行团队,其中44名医护人员(22名医生、22名护士)组成运行团队主体;并布置到16个保障位点,保障位点位配备16名志愿者用于辅助医疗人员完成患者急症识别与转运。此外,在观众医疗区的网格化区域内总共设置300名医疗观察员,用于满足观众突发急症的快速识别、干预、与保障点位医疗团队协作诊疗。网格化立体覆盖的医疗保障人员可以实现在接到任何保障需求后均能2 min内到达患者所在区域、8 min转运到救护车待命点、10~20 min内将患者转运至医疗保障定点医院。亚运会和亚残会期间保障团队共接诊患者3 742人次,场馆区内点位与医务室转诊9人次,完成场馆区—医疗定点医院间转诊83人次。结论: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实施方案为亚运会、亚残会的顺利完成提供了良好医疗保障;为国际重大赛事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