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细胞癌预后相关的炎症反应关键基因的筛选及其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筛选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密切相关的炎症反应关键基因,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并评估该模型在HCC中的预后价值.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HCC患者肝肿瘤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mRNA表达数据作为训练集,从GEO数据库中获取HCC患者的mRNA表达数据作为验证集.筛选出与HCC预后相关的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运用LASSO回归和随机生存森林(RSF)方法筛选与HCC预后相关的炎症反应关键基因.基于这些关键基因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并验证,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评估该模型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构建列线图并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5个与HCC预后相关的炎症反应基因,经LASSO回归和RSF分析,确定11个炎症反应关键基因,即IL18RAP、MEP1A、RIPK2、CYBB、SLC7A1、ADM、IL7R、P2RX4、ACVR2A、SERPINE1、SLC7A2.构建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预测1、3、5年生存率,AUC值均超过0.60;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风险组总生存期(OS)显著低于低风险组(P<0.01);PCA和t-SNE分析显示该模型能有效区分高、低风险患者.Cox回归分析提示预后风险评分是独立的预后因素,且与OS显著相关(P<0.01).列线图模型C-index为0.672,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1年和3年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吻合度好,5年吻合度稍弱.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并验证了一个基于炎症反应相关基因的风险评分模型,筛 选出的11个炎症反应关键基因(IL18RAP、MEP1A、RIPK2、CYBB、SLC7A1、ADM、IL7R、P2RX4、ACVR2A、SERPINE1、SLC7A2)与HCC进展密切相关,且在模型中显示出较强的预后预测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H3K27变异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41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H3K27变异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39例)和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儿童医院(2例)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诊断为H3K27变异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年龄≤18岁的病例41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对肿瘤的大小、发生部位和病理组织学分级在诊断及判断预后方面的意义进行探讨。结果:41例患儿中,男性21例,女性20例;发病年龄为3~14岁,平均年龄和中位年龄分别为7.6岁和7.0岁。其中发生于脑干36例,非脑干部位5例。临床多表现为头晕、行走不稳和肢体乏力等。影像学表现多变。组织学表现多样,从低级别到高级别胶质瘤形态均可见到,还可伴有神经元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均弥漫表达H3K27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Olig2。基因检测显示76%(16/21)病例肿瘤细胞H3F3A基因突变,多伴有TP53(62%,13/21)的错义突变;5例为(24%,5/21)HIST1H3B基因突变,均伴有ACVR1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途径基因(PIK3CA占4/5和PIK3R1占1/5)的错义突变。该肿瘤预后较差,随访显示仅1例患者存活,其余均死亡,平均总体生存时间7个月,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4个月。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影像学肿瘤最大径、组织学级别和手术方式对患儿的总体生存时间影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儿童H3K27变异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预后较差,肿瘤部位和病理组织学级别对预后无明显影响,需要新的特效药物和综合治疗方案来改善患儿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第五尤文转录因子在前列腺癌中的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转录组学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法,探讨第五尤文转录因子(FEV Transcription Factor,FEV)在前列腺癌的功能。方法:构建外源性过表达FEV的人前列腺癌PC-3(PC3)细胞株,并进行转录组学测序,其后在这基础上描绘基因表达热图、构建FEV共表达差异基因网络。并在对该共表达差异基因群进行基因本论富集分析及功能互作网络分析。最后通过美国肿瘤基因数据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 t检验分析两组定量资料的统计学意义,采用 χ2检验对定性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在外源性过表达FEV后,发现86个基因表达上调,73个基因表达下调。结合FEV相关的基因共表达网络,得出49个差异共表达基因。该基因群参与了血管新生、细胞增殖与迁移、脂肪酸合成与代谢的相关通路。其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突触小泡磷酸酶2结合蛋白(SYNJ2BP)、同源盒基因3(HOXB3)、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Yes1抗体及其相应的相互作用对象磷酸肌苷-3激酶调节亚基2(PIK3R2)、磷酸二酯酶4D(PDE4D)、激活素A受体ⅡB(ACVR2B)共同参与血管新生和细胞迁移相关通路。并发现在TCGA数据库中这8个基因中HOXB3与FEV呈负相关( r=-0.206),PDE4D与FEV呈正相关( r=0.191)。 结论:在前列腺癌中,FEV基因可能通过影响HOXB3和PDE4D的表达,影响肿瘤血管新生和细胞迁移相关通路激活水平,从而抑制前列腺癌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激活素A受体Ⅰ型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激活素A受体Ⅰ型(ACVR1)在胃癌中的表达、预后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375例胃癌转录组数据、32例正常胃组织转录组数据及临床相关参数,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ACVR1 mRNA的表达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分析ACVR1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基因表达交互网站(GEPIA)及单多因素回归分析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其中,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同时,通过R语言分析ACVR1基因的相关通路,探索其在胃癌中的潜在机制。结果:ACVR1在胃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织[4.673(4.247,5.087)比3.699(3.332,4.426), Z=16.6, P<0.01],其表达量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 χ2=11.521, P<0.01);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中ACVR1高表达患者预后差(Logrank 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VR1表达(风险比=1.639,95%可信区间:1.102~2.436, P<0.05)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ACVR1参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黏着斑、钙信号、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等相关通路。 结论:ACVR1 mRNA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其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黏着斑通路等在胃癌中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iR-193a抑制activin/smad信号通路acvr1减缓慢性实验性肝损伤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miR-193a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所致小鼠慢性肝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c57BL/6小鼠3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ConA损伤组、过表达组(ConA+慢病毒包装miR-193a组)、过表达对照组(ConA+慢病毒空载体组),每组8只;小鼠经尾静脉按8 mg/kg体重每周注射ConA 1次(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8周,构建慢性肝损伤模型,过表达组第6周于ConA给药48 h后经尾静脉将慢病毒包装的miR-193a过表达质粒注射到小鼠体内,过表达对照组以相同的给药方式注射慢病毒空载体(对照组、ConA损伤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ConA给药8周后,处死小鼠收集样本,血清酶学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S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LT)水平、HE染色及Masson染色评价模型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程度,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miR-193a,Ⅰ型胶原(collage type Ⅰ,col1a1),Ⅳ型胶原(collage type Ⅳ,col4a1),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激活素受体1(activin receptor-1,acvr1),激活素a(activin a),smad 2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col1a1和α-SMA蛋白的表达;KEGG分析miRNA在多种信号通路中的富集,GO分析miR-193a作用靶基因的生物学作用,在线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93a与acvr1之间的靶向结合作用。结果:慢性肝损伤模型中miR-193a表达明显下调( F=7.044, P<0.05)。在肝损伤鼠体内过表达miR-193a后,AST和ALT含量明显下降( t值分别为2.733和6.412, P值均<0.05),HE和Mass染色检测观察到过表达的miR-193a明显减轻肝损伤的程度,抑制与肝损伤相关col1a1,col4a1和α-SMA表达( F值分别为5.295,6.443,8.546, P值均<0.05)。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93a与acvr1之间存在的潜在的预测靶点,miR-193a过表达后下调acvr1,和activin a和smad 2 mRNA的表达( F值分别为6.046,7.716,7.063, P值均<0.05)。 结论:miR-193a可通过抑制activin/smad信号通路中acvr1的表达,减轻ConA诱导的慢性实验性肝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小RNA-210-3p靶向ACVR1B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210-3p(miR-210-3p)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系RKO、SW480、SW620、DLD1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NCM460。将miR-210-3p抑制剂(inhibitor)及inhibitor阴性对照(NC)转染于RKO细胞中,设为miR-210-3p inhibitor实验组以及NC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210-3p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实验(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激活素A的ⅠB型受体(ACVR1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两样本间比较采取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结果:miR-210-3p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表达均高于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以RKO中升高最为明显(2.33±0.51、5.54±0.95、1.80±0.15、3.34±0.45比1.00±0.02,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外转染实验构建低表达miR-210-3p的miR-210-3p inhibitor实验组和NC组,qRT-PCR测量实验组miR-210-3p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44±0.04比1.02±0.27, t=3.2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学实验验证miR-210-3p对结直肠癌细胞系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CCK-8表明,miR-210-3p inhibitor组24、48、72 h细胞吸光度明显低于NC组(0.33±0.01比0.41±0.01、0.51±0.01比0.72±0.03、0.80±0.02比1.01±0.08, t=0.378、17.900、23.920、5.494,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板克隆试验显示,miR-210-3p inhibitor组细胞集落个数明显少于NC组[(370.67±13.80)个比(518.67±11.50)个, t=14.27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划痕愈合实验表明miR-210-3p inhibitor组划痕愈合度低于NC组[(7.91±0.55)%比(21.22±1.00)%, t=20.38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210-3p inhibitor组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中通过微孔膜的细胞数显著低于NC组[(145.00±5.67)个比(208.00±10.54)个, t=9.157, P<0.05;(122.33±8.02)个比(195.67±6.81)个, t=12.07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预测软件(miRDB、miRWalk和StarBase 2.0)预测,并通过q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潜在靶点,结果显示ACVR1B作为miR-210-3p靶基因位点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miR-210-3p inhibitor组ACVR1B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倍数明显高于NC组,mRNA表达(2.00±0.03比1.00±0.11, t=14.54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蛋白相对倍数为[(67.89±0.65)%比(37.85±0.86)%, t=48.26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人结直肠癌细胞系中miR-210-3p显著高表达,并通过靶向ACVR1B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3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探讨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FOP)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学改变、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徐州市儿童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FOP病例共3例,对其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4岁、4岁8个月和8岁,临床症状均为全身多发皮下肿块,双侧趾外翻,多处关节活动受限,影像学检查示多中心进行性的异位骨化.组织学检查示纤维组织增生伴炎症细胞浸润,随着疾病进展增生的纤维组织可逐渐过渡成软骨甚至骨组织,发生异位骨化;分子学检查可检测出ACVR1基因的c.617G>A存在杂合变异.随访3年整,均病程稳定.结论 FOP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进行性异位骨化、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检测出ACVR1基因突变有助于FO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从而避免因临床误诊而导致激活或加剧疾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对胎盘滋养层细胞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IVF-ET技术对早期胎盘滋养层细胞MAPK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IVF-ET技术对早期胎盘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 IVF-ET周期中双胚胎移植后妊娠7~8周,经超声引导下减胎获得的胎盘绒毛组织作为研究组(IVF-ET组,28例),自然妊娠双胎7~8周人工流产中获得的胎盘绒毛组织作为对照组(8例).利用AffymetrixHG-U133 Plus 2.0基因芯片对两组胎盘绒毛组织进行芯片杂交分析.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 PCR)在两组胎盘绒毛组织中验证其中的8个差异表达基因,从基因芯片数据中选取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无监督聚类分析和基因本体(GO)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VF-ET早期胎盘MAPK信号通路有32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倍数≥2倍),13个基因上调,19个基因下调.上调基因是PLA2G12B、JUN、RPS6KA3、ACVR1B、FGF 18、PRKACB、RASGRP3、PLA2G4A、FGFR4、PDGFRA、CACNB2、RPS6KA2和SOS1,下调基因是STK4、GNG12、MAPK9、DUSP16、IL1R2、MAP3K8、BRAF、STK3、HSPA2、HSPB1、DUSP4、EGFR、IL1R1、TGFB1、RASA1、RPS6KA5、GADD45G、PLA2G2A和DUSP5.经qRT-PCR检测,与对照组相比,IVF-ET组8个MAPK信号通路基因成员中JUN、PLA2G4A、PDGFRA和SOS1上调,MAPK9、EGFR、TGFB1和GADD45G下调,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MAPK信号通路基因定位显示,IVF-ET组胎盘绒毛组织中受到影响的基因主要位于MAPK信号通路的上游. 结论 IVF-ET来源的早期胎盘MAPK信号通路基因表达与自然妊娠早期胎盘中存在差异,差异的基因涉及MAPK信号通路的多种关键功能,进而可能影响IVF-ET胎盘早期发育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典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症临床及ACVR1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报道3例具有经典临床特征的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的患儿,对其致病基因ACVR1变异和变异来源进行分析.方法 整理3例病例的临床、影像学和随访资料.采用Sanger测序的方法对致病性热点变异位点ACVR1基因R206H位点进行检测,设计长片段PCR避免同源序列非特异扩增,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是否存在拷贝数变异,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变异来源.结果 3例患儿明确有先天性大拇趾缩短畸形、进行性异位骨化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显示双足拇指短缩畸形,多发不规则骨化影.均无家族史.3例患儿存在相同的ACVR1基因杂合错义变异(c.617G> A;R206H).实时定量PCR显示3例患儿及其父母不存在拷贝数变异.同时高通量测序显示其父母不存在嵌合变异,且患儿的变异频率在50%左右.结论 3例患儿具有典型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利用Sanger测序确诊.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新方法、实时定量PCR技术证实患儿有新生杂合变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水貂睾丸退化期间TGFB家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探究水貂季节性睾丸退化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HE染色技术对不同退化时期的水貂睾丸组织进行了组织学研究,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退化时期的水貂睾丸组织中TGFB家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基因表达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水貂睾丸退化期间,其直径逐渐缩短到原来的1/2,重量逐渐降低到原来的1/8.HE染色结果发现,4~7月水貂睾丸经历了严重退化,而且曲细精管的管腔逐渐消失,同时曲细精管的直径减小到其最大尺寸的1/3.荧光定量PCR结果发现TGFB3、INHBA、TGFBR1、ACVR2A、ACVR2B、SMAD2、SMAD4基因相对表达量在水貂睾丸退化期间都呈下降趋势.本研究表明TGFB信号通路可能在水貂睾丸退化期间发挥了重要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