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肪乳剂联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对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营养参数和炎症免疫以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研究在肠内营养(EN)治疗基础上使用脂肪乳剂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对心脏瓣膜病(VHD)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炎症免疫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VHD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共9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EN治疗,试验组在EN基础上经静脉注射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时的营养参数、炎症因子、免疫功能指标、预后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D3+、CD4+及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对照组患者无死亡,试验组患者死亡1例(2.17%),两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乳剂联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VHD患者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提高其免疫功能,同时不会导致患者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桑叶提取物对花鲈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实验以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为研究对象,探究桑叶提取物对花鲈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选择体质健康良好,初始平均体重为(9.00±0.02)g的花鲈360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次重复,每次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不同桑叶提取物浓度的饲料(0、3、6、9、12和15 g/kg),实验共进行52d.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桑叶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M含量,且在桑叶提取物添加量为6 g/kg时达到最高(P<0.05).桑叶提取物对血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补体C3、总蛋白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桑叶提取物对花鲈头肾ACP和AKP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桑叶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血清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并显著降低了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桑叶提取物对花鲈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桑叶提取物对花鲈头肾SOD活性、T-AOC和MDA含量也均无显著影响(P>0.05).通过转录分析发现,桑叶提取物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色氨酸代谢来调控花鲈头肾的免疫机能.然而,桑叶提取物对花鲈头肾中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3,4-双加氧、β-1,4-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3、鞘磷脂磷酸二酯酶、MHC I类抗原和免疫球蛋白重链等基因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桑叶提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花鲈血清和头肾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研究结果为桑叶提取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肠内免疫营养治疗在食管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肠内免疫营养治疗在食管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营养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6例食管癌放疗患者分为常规组(n=53,常规营养治疗)和免疫组(n=53,肠内免疫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性反应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营养指标[总蛋白(TP)、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M、IgA、CD3+及CD4+/CD8+]、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指标[体重指数、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SGA)评分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结果 免疫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PCT、IL-6、TNF-α、TRF、ALB、PAB、TP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免疫组患者CRP、PCT、IL-6、TNF-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TRF、ALB、PAB、TP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免疫组患者IgG、IgM、IgA、CD3+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和EORTC QLQ-C30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G-SGA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免疫组患者体重指数和EORTC QLQ-C30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G-SGA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免疫营养治疗可提高食管癌放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炎性反应程度,改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候鸟活动对鄱阳湖苔草湿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研究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判断土壤质量和认识养分之间的耦合关系.在湿地系统,关于候鸟活动对湿地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关系的影响仍缺乏了解.本研究选择典型候鸟栖息分布区域——鄱阳湖东湖苔草洲滩,基于候鸟大集群性特征和前期调查,将候鸟集群中心区域、边缘区域和临近天然草滩作为重度、轻度和无候鸟活动(对照)区,分析不同候鸟活动强度下0~100 cm剖面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及其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候鸟活动仅对0~30cm 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候鸟轻度活动显著增加了 0~30cm 土层的SOC和TN,候鸟轻度和重度活动均显著增加了 0~30cm 土层的TP;无、轻度和重度候鸟活动下0~100 cm剖面土壤C/N分别为10.0、10.8和9.9,C/P分别为23.5、30.0和22.7,N/P分别为2.3、2.7和2.3,仅0~30 cm 土层的C/N、C/P和N/P在轻度候鸟活动下显著增加,而所有土层化学计量比在重度候鸟活动下均无显著变化.土壤化学计量比与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SOC、TN和TP等是候鸟活动下影响鄱阳湖湿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因子.综上,候鸟活动对鄱阳湖湿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存在深度阈值(约30 cm),且这些影响多符合"适度干扰假说",研究结果为湿地与候鸟的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量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80例临床资料,根据丙泊酚+依托咪酯不同配比分为高剂量组(1.5 mg/kg丙泊酚+0.075 mg/kg依托咪酯,n=32)、中剂量组(1.0 mg/kg丙泊酚+0.15 mg/kg依托咪酯,n=23)和低剂量组(0.5 mg/kg丙泊酚+0.225 mg/kg依托咪酯,n=25).比较麻醉后3组眼睑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麻醉诱导前1 min(T0)、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低剂量组眼睑反射消失时间(1.94±0.28 min)长于高剂量组(1.70±0.24 min)和中剂量组(1.94±0.28 min)(P<0.05);3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各时间点HR无差异(P>0.05);T2、T3时MAP高剂量组(84.80±9.17 mmHg、69.94±6.52 mmHg)低于低剂量组(93.46±8.12 mmHg、76.05±6.44 mmHg)(P<0.05),其他时点 3 组 MAP 无差异(P>0.05);T0、T1 时 3 组 BIS 无差异(P>0.05),T2~T4时高剂量组BIS最高(P<0.05);肌阵挛发生率高剂量组(25.0%)低于低剂量组(60.0%)(P<0.05),其他不良事件3组无差异(P>0.05).结论:1.5 mg/kg丙泊酚+0.075 mg/kg依托咪酯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更理想,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衡,且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89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5例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44例予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2组肠道菌群指标以及炎性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测定2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抗原分化簇4受体(CD4+)、抗原分化簇8受体(CD8+)、CD4+/CD8+,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肠道菌群指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炎性因子指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CD4+、CD4+/CD8+指标高于治疗前,CD8+指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肠道菌群失调、炎性因子水平与免疫功能,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卵巢癌患者血清Romo-1、sFRP-4、MRPL15水平及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生存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卵巢癌(OC)患者血清活性氧调节剂-1(Romo-1)、分泌型卷曲蛋白4(sFRP-4)、线粒体核糖体蛋白L15(MRPL15)水平及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生存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9年7月—2021年3月住院治疗的132例OC患者为OC组,良性病变患者为病变组,体检健康者132例对照组.对OC患者随访3年分为死亡组(n=82)和生存组(n=50).检测各组血清Romo-1、sFRP-4、MRPL15水平;Cox回归分析影响O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Romo-1、sFRP-4、MRPL15对OC患者预后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病变组、OC组血清Romo-1、MRPL15水平依次升高,血清sFRP-4水平依次降低;OC组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Ro-mo-1、MRPL15水平高于未转移患者,血清sFRP-4水平低于未转移患者(均P<0.05).死亡组FIGO分期Ⅲ期~Ⅳ期占比(86.6%)、淋巴结转移占比(74.4%)、低分化程度占比(58.5%)、血清Romo-1(3.81±0.67 ng/ml)、MRPL15(13.26±2.28 ng/ml)水平均高于生存组(48.0%、48.0%、28.0%、2.92±0.58 ng/ml、10.52±1.73 ng/ml),而血清 sFRP-4 水平(1.75±0.42 ng/ml)低于生存组(2.36±0.49 ng/ml)(均 P<0.05).血清 Romo-1、sFRP-4、MRPL15、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高、分化程度低为影响OC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因素(均P<0.05).血清Romo-1、sFRP-4、MRPL15联合预测OC患者预后生存的曲线下面积为0.957,优于各自单独指标预测(P<0.05).结论:OC患者血清Romo-1、MRPL15水平异常升高,血清sFRP-4水平异常降低,且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3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生存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维生素D预防性治疗高危PE效果及对孕妇凝血指标、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LDA)联合维生素D预防治疗高危子痫前期(PE)效果及对孕妇凝血指标、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PE高危孕妇135例,根据不同治疗分为对照组(n=45)、维生素D组(n=45)和联合组(n=45).比较3组PE发生率、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血栓前状态[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PE发生率(11.1%)低于维生素D组(31.1%)和对照组(33.3%),APTT(30.34±2.00s)、PT(12.45±2.63s)均高于维生素 D 组(23.05±2.56s、9.46±2.07s)和对照组(22.98±3.18s、8.83±1.89s),FIB(3.24±1.03 g/L)、D-D(1.34±0.35 mg/L)低于维生素 D 组(4.57±1.47 g/L、2.53±0.42 mg/L)和对照组(5.25±1.36 g/L、3.38±0.60 mg/L),TAT(9.81±1.89 ng/ml)、PIC(1.35±0.46 μg/ml)均低于维生素 D组(13.42±2.16 ng/ml、1.66±0.58 μg/ml)和对照组(14.15±2.30 ng/ml、1.72±0.53 μg/ml),RI、PI 均低于维生素 D组和对照组,剖宫产率(33.3%)和低体重儿发生率(2.3%)低于维生素D组(55.6%、15.6%)和对照组(62.2%、17.8%)(P<0.05).结论:采用LDA联合维生素D治疗PE高危孕妇可显著改善凝血功能、血栓前状态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而有效预防PE的发生并改善母婴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GDM患者血清CTRP3、FGF19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成纤维细胞因子19(FGF-19)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就诊的GDM患者104例(GDM组),按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分为结局不良组(n=38)与结局良好组(n=76);另选取健康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均完成孕晚期血清CTRP3、FGF19水平检测,分析血清CTRP3、FGF19与GDM不良妊娠结局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二项指标不良妊娠结局价值.结果:GDM组血清CTRP3(0.54±0.16 μg/L)、FGF19(55.48±15.61 pg/ml)水平低于对照组(0.66±0.19 μg/L、64.89±17.23 pg/ml),妊娠结局不良组 CTRP3、FGF19水平低于结局良好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TRP3、FGF19水平降低是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血清CTRP3、FGF19水平预测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0、0.724,二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0.789.结论:GDM患者血清CTRP3、FGF19水平降低,且是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二项指标均对不良妊娠结局有预测价值,且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丙型肝炎患者血清铁调素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IFNα-2b)对丙型肝炎患者血清铁调素(Hepcidin)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丙型肝炎患者35例,按近3个月是否接受IFNα-2b治疗分为治疗组(n=20)和未治疗组(n=15),检测2组血清Hepcidin水平.另用0、50、100、200、400 μL五种不同剂量的IFNα-2b处理HepG2细胞24 h.分别检测血清Hepcidin、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及磷酸化STAT3(pSTAT3)的mRNA表达量.结果 治疗组血清 Hepcidin 为(94.91±16.28)ng/mL,明显低于未治疗组的(107.99±17.0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6,P<0.05).IFNα-2b 剂量为0、50、100、200、400μL时,HepG2 细胞的 Hepcidin mRNA 表达分别为 1.00±0.23、0.67±0.12、0.28±0.04、0.25±0.03、0.17±0.02,呈递减趋势,各组Hepcidin 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400μL低于 0、50、100、200 μL;100、200μL低于 0、50 μL;50μL低于 0 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50、100、200、400 μL HepG2 细胞的 STAT3 mRNA 表达水平分别为 0.72±0.11、0.74±0.12、0.68±0.09、0.66±0.06、0.66±0.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100、200、400μL剂量的IFNα-2b的PSTAT3蛋白水平分别为0.76±0.14、0.65±0.06、0.57±0.07、0.54±0.05 均低于0μL的(0.85±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100、200、400 μL 剂量的IFNα-2b的PSTAT3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型肝炎患者IFNα-2b治疗后血清Hepcidin水平会下调,且下调幅度与剂量有关,其机制可能与STAT3通路磷酸活化受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