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RGE综合征7例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7例CHARGE综合征(CS)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7例CS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及致病性分析。本研究通过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号:2024-K-023)。结果:7例患儿首诊年龄为出生后1 d~12岁不等,均存在生长发育迟缓,5例患儿首诊原因为出生后呼吸、吞咽及喂养困难,1例因外生殖器异常伴听力障碍就诊,1例因青春期第二性征未发育就诊。7例患儿均检测出 CHD7基因变异:c.6292C>T(p.R2098*)、c.2754G>A(p.W918*)、c.469C>T(p.R157*)、c.3308T>A(p.V1103D)、c.7111delC(p.Q2371Kfs)、c.6023delA(p.D2008Vfs)、c.3565C>T(p.R1189C),包括3个无义变异、2个移码变异、2个错义变异。经Sanger测序验证,上述变异均为新发。经生物信息学预测及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评级,c.3308T>A(p.V1103D)与c.3565C>T(p.R1189C)被评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2+PM2_Supporting+PP3),其余均被评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S2+PM2_Supporting)。 结论:CS的临床与遗传异质性较强,早期进行基因检测有利于准确诊断,避免漏诊与误诊。上述新变异位点的检出拓展了CS的表型谱及 CHD7基因的变异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眼科确诊CHARGE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儿女性,2岁7个月,因左眼闭合不全、畏光1个月就诊于西京医院眼科。患儿行走不稳,面部不对称,双侧耳廓畸形伴耳聋;左眼内斜视、双眼屈光参差;左侧面神经麻痹;心脏彩色超声示动脉导管结扎术后。基因检测结果显示CHD7基因c.3392T>C。诊断为CHARGE综合征。(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18-62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CHD)婴幼儿遗传病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住院并接受CMA检查的130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按照美国Affymetrix公司CytoScan HD技术平台的标准操作流程行全基因组CMA检测,结果采用ChAS(chromosome ana-lysis suite染色体分析套件)软件及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根据CHD患儿是否合并心外异常分为孤立型CHD组和综合征型CHD组;根据CHD患儿解剖学特点对2组患儿CHD表型进行分类,分为简单型CHD组和复杂型CHD组。结果:在130例行CMA的CHD婴幼儿中,共在53例患儿中检出60个有临床意义的拷贝数变异(CNVs),总体检出率为40.8%(53/130例),其中32例(24.6%)患儿的致病性CNVs<10 7 bp。检出染色体微缺失/重复综合征29例(54.7%),其中最常见的为22q11.2微缺失综合征、Williams-Beuren综合征及Wolf-Hirschhorn综合征。孤立型CHD组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42.8%(30/70例),综合征型CHD组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38.3%(23/6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0)。简单型CHD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34.4%(20/58例),复杂型CHD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45.8%(33/7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9)。通过基因型与表型分析,发现 SUZ12、 DGCR6、 YWHAE、 CRKL、 LZTR1、 DLG1、 ADAP2、 TBX6基因是与CHD相关的候选致病基因。 结论:CMA在婴幼儿CHD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推荐CMA作为CHD婴幼儿临床一线遗传学检测技术,无论哪种类型CHD均应接受CMA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q21.1微缺失综合征18例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18例1q21.1微缺失病例的表型特征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18例于2017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确诊为1q21.1微缺失综合征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进行1q21.1微缺失及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18例样本中,断裂点位于BP3和BP4区域之间者13例;位于BP1/BP2和BP4之间者4例;位于BP2和BP3之间者1例,后者为1q21.1近端缺失,涉及血小板减少伴桡骨缺失综合征(TAR)的区域。上述缺失片段约360 kb ~ 3.9 Mb,包含 CHD1L、 RBM8AB、 GJA5、 GJA8等致病基因。溯源为1q21.1微缺失病例与既往报道的病例缺失范围一致,但临床表型正常或仅轻度异常,与已报道的病例存在差异。在18例1q21.1微缺失病例中,有认知或行为缺陷者9例(9/18,50.0%),生长发育迟缓者8例(8/18,44.4%),头面部畸形者7例(7/18,38.8%),心脏结构异常者5例(5/18,27.8%),小头畸形3例(3/18,16.7%)。 结论:18例1q21.1微缺失综合征患者具有不完全外显和表现度差异,可出现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迟缓、小头畸形等表型,其表型具有广泛的非特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HD7基因变异所致CHARGE综合征1例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1例CHARGE综合征患儿进行遗传学分析,以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选取2022年9月29日于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分析患儿携带的可疑变异,应用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并对变异进行保守性分析与蛋白结构预测。结果:WES检测结果显示患儿携带 CHD7基因c.2972T>C(p.L991S)杂合错义变异,其父母均为野生型。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该变异被判定为可能致病性(PM6+PM2_Supporting+PP2+PP3+PP4)。经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预测,该变异位点编码的第991位亮氨酸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变异型CHD7蛋白(p.L991S)第991位丝氨酸与993位精氨酸之间产生了新的氢键。 结论:CHD7基因c.2972T>C(p.L991S)杂合错义变异可能为上述CHARGE综合征患儿的致病原因。上述发现丰富了CHARGE综合征 CHD7基因的变异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HD7基因变异致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症1例的临床特点与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1例 CHD7基因变异所致嗅觉正常的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症(nIHH)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 方法:以2022年10月就诊于安徽省儿童医院的1例nIHH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患儿主要表现为第二性征发育迟缓,但嗅觉功能未见异常。基因检测提示患者 CHD7基因存在c.3052C>T(p.Pro1018Ser)杂合变异,其父母该位点均为野生型。该变异在PubMed及HGMD数据库均未见收录。同源性分析提示相关位点在进化中高度保守,蛋白质模拟分析提示可能破坏局部结构的稳定性。根据美国医学与遗传学学会变异指南,该变异评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2+PM2_Supporting+PP2+PP3+PP4)。 结论:该患者第二性征发育迟缓表现可能缘于 CHD7基因的变异。上述发现进一步拓展了 CHD7基因的变异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合并食管闭锁的新生儿CHARGE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1例合并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新生儿CHARGE综合征。患儿母亲孕30周发现羊水过多、胎儿胃泡小,胎儿MRI提示先天性食管闭锁。胎龄37周 +5因胎盘早剥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2 310 g,重度窒息,复苏后胃管不能置入。X射线食管造影发现食管闭锁伴气管食管瘘,电子鼻咽镜和鼻咽部MRI明确双侧后鼻孔闭锁,同时发现颅骨缺损、可疑脑膜膨出等异常。全外显子组测序提示 CHD7基因缺失移码变异c.2155delA(p.Thr719GlnfsTer9),确诊CHARGE综合征。放弃治疗后患儿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合并围生期缺氧的新生儿脑病遗传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合并围生期缺氧的新生儿脑病遗传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参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基因组计划”的133例新生儿。纳入标准为诊断为新生儿脑病、合并围生期急性缺氧事件或Apgar评分≤7分的患儿。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表现、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表现、基因测序结果和转归等。结果:133例患儿中男77例(57.9%),女56例(42.1%);剖宫产出生56例(42.1%),自然出生77例(57.9%);其中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68例(51.1%),颅内出血25例(18.8%),遗传学病因的20例(15.0%),败血症(未合并颅内感染)5例(3.8%)。20例二代测序结果阳性的遗传学病因患儿中,19例明确致病性,1例为意义不明;分别为 4例先天性肌病相关变异基因(MTM1基因变异2例、ACTA1基因变异和RYR1基因变异各1例),4例综合征相关变异基因(CHD7基因变异2例、PTN11和NSDHL基因变异各1例),3例代谢性疾病相关变异基因(OTC、MTHFR、ALDH7A1基因变异各1例),2例癫痫性脑病相关变异基因(KCNT1和PACS2基因变异各1例),1例为呼吸中枢相关变异基因(PHOX2B基因变异)以及6例拷贝数致病变异。20例遗传学病因患儿中,8例(40.0%)肌张力减低,7例(35.0%)惊厥,5例(25.0%)合并畸形;20例患儿或家庭均进行遗传咨询,4例患儿死亡,10例患儿放弃治疗出院,6例患儿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后进一步制定专科随访计划。结论:在合并围生期缺氧的新生儿中,遗传学病因并不少见。先天性肌病、综合征类、代谢性疾病和癫痫性脑病相关变异基因为常见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五例Kallmann综合征患者的基因型-表型关系和遗传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探讨Kallmann综合征患者的基因型-表型关系,研究其基因突变谱和遗传学特点。分析5例Kallman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全外显子测序(WES)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进行遗传学检测。患者就诊年龄为2月龄至45岁,均为男性。3/5例因隐睾就诊,1例因性腺发育不良就诊,1例因空腹血糖高就诊。患者表现为低促伴嗅觉缺失,磁共振成像(MRI)示双侧嗅球嗅束未见显示(未发育),染色体核型均为46 XY。5例患者均检测到Kallmann综合征相关基因变异,且均为新发现的变异。嗅觉因子1(ANOS1)基因c.1795_1799del(p.Asn599Profs*66)变异的1例患者伴右肾发育不全。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7(CHD7)基因c.2824A>G(p.Thr942Ala)变异的1例患者具有临床异质性和不完全外显。此外,WES提示Xp22.31(chrX:8507699-8507804)区域约109 bp的缺失,通过MLPA验证为ANOS1基因10号外显子半合子缺失,该变异来源母亲,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Kallmann综合征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早期进行WES,有助于确诊,必要时进行MLPA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HD7基因突变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脑发育不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类发育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其中包括染色质域解旋酶DNA结合蛋白7(chromatin domain helicase DNA-binding protein 7,CHD7),而CHD7是一种ATP依赖的染色质重塑酶,能够调控多种重要转录因子,参与生长发育的全过程。CHD7的突变会导致多种发育障碍,如心脏发育异常、生长发育迟缓等。同时,CHD7影响神经元分化及前脑发育,在大脑发育过程中具有多个靶基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容易合并脑功能异常等心外畸形。因此,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脑发育不良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该文概括了CHD7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总结CHD7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脑发育不良中的作用,为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脑发育不良相关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