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用于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用于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酒泉市人民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议(GOLD)分级C/D级]住院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治疗组患者在抗感染、化痰治疗基础上给予大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320 μg/9 μg)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抗感染、化痰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 μg/4.5 μg)吸入治疗,疗程9 d。以治疗前、治疗第5天、治疗第9天为观察时间点,监测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动脉氧分压(PaO 2)、乳酸(HL)、白细胞介素6(IL-6)、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 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 1/FVC)等各项客观指标变化情况,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6 min行走试验(6MWT)距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CT、PaO 2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第5天,两组PCT、PaO 2、FeNO、hs-CRP、E0(%)、IL-6、FEV 1/FVC、FEV 1、6MWT、mMRC、咳嗽、咳痰、气短、CAT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416、3.289、3.982、4.871、3.332、4.098、5.253、6.214、3.843、7.268、5.387、7.392、5.398、6.349,均 P<0.05);治疗第9天两组比较,PCT、PaO 2、FeNO、hs-CRP、E0(%)、IL-6、FEV 1/FVC、FEV 1、6MWT、mMRC、咳嗽、咳痰、气短、CAT评分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08、4.032、2.948、3.527、3.118、5.251、5.325、6.338、2.907、6.289、3.246、2.084、2.151、2.527,均 P<0.05);治疗第5天,治疗组H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t=4.341, P<0.05),治疗第9天,两组H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73,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大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可以显著改善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6MWT、mMRC、咳嗽、咳痰、气短、CAT评分,提高PaO 2,降低FeNO、hs-CRP、E0%、IL-6等炎性标志物水平,对高风险AECOPD患者疗效优于低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独活寄生汤对类风湿关节炎肝肾阴虚证患者早期软骨破坏标志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对类风湿关节炎肾气虚寒证患者早期软骨破坏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6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独活寄生汤。2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RP、IL-6及软骨寡聚糖蛋白(COMP)、β-链蛋白(β-catenin)水平,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28/32)、对照组为65.6%(21/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4.27, P=0.039)。治疗后,观察组主症、次症及舌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7.11、3.11、2.41, P<0.01或 P<0.05);血清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04、4.56, P值均<0.01);血清COMP[(12.37±1.68)μg/L比(14.24±1.88)μg/L, t=4.20]、β-catenin[(1.35±0.24)μg/L比(1.68±0.31)μg/L, t=4.7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8/32)、对照组为18.8%(6/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0.37, P=0.546)。 结论:独活寄生汤可明显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早期软骨破坏标志物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17β-雌二醇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E2)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酶消化法获得软骨细胞,并将细胞分为5组,正常组(含有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IL-1β组(10 ng/ml的IL-1β);1×10 -9 mol/L组(10 ng/ml的IL-1β+1×10 -9 mol/L E2);1×10 -8 mol/L组(10 ng/ml的IL-1β+1×10 -8 mol/L E2);1×10 -7 mol/L组(10 ng/ml的IL-1β+1×10 -7 mol/L E2)。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膜联蛋白V(Annexin V)-碘化丙锭(PI)流式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前列腺素E2(PGE2)、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硫酸软骨素846(CS846)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环氧化酶-2(COX-2)、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MP-13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激活情况。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1×10 -9、1×10 -8、1×10 -7 mol/L组细胞活力、bcl-2表达量高于IL-1β组(0.53±0.05、0.61±0.06、0.69±0.06比0.78±0.07, t=6.254, P<0.01),(0.36±0.04、0.68±0.07、1.23±0.12比0.30±0.03, t=5.210, P<0.05),1×10 -9、1×10 -8、1×10 -7 mol/L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PGE2含量、COMP含量、CS846含量、COX-2表达量、MMP-13表达量及p-NF-κB p65低于IL-1β组[(6.52±0.66)%、(13.26±1.43)%、18.54±1.85)%比(23.59±2.54)%, t=6.324, P<0.01]、[(4.23±0.41)%、(6.87±0.69)%、(10.51±1.06)%比(15.84±1.58)%, t=6.746, P<0.01]、[(23.69±2.80)、(36.23±3.62)、(48.21±4.82) ng/L比(59.82±5.98) ng/L, t=5.326, P<0.01]、[(0.20±0.02)、(0.35±0.03)、(0.48±0.05) μg/L比(0.62±0.06) μg/L, t=6.329, P<0.01]、[(0.35±0.03)、(0.48±0.05)、(0.65±0.03) ng/L比(0.78±0.08) ng/L, t=6.534, P<0.01]、[(0.12±0.01)、(0.04±0.04)、(0.42±0.04)比(1.02±0.10), t=6.359, P<0.01]、[(0.25±0.02)、(0.30±0.03)、(0.65±0.07)比(1.02±0.13), t=5.984, P<0.01]、[(0.32±0.03)、(0.42±0.04)、(0.97±0.09)比(1.29±0.13), t=5.364, P<0.01],1×10 -8、1×10 -7 mol/L组bax及MMP-3表达量低于IL-1β组[(0.76±0.07)、(0.43±0.04)比(1.36±0.14), t=6.547, P<0.01]、[(0.55±0.05)、(0.32±0.03)比(1.03±0.11), t=5.621, P<0.01]。 结论:17β-雌二醇能显著的抑制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及细胞外基质降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NOX2/ROS/NF-κB信号通路探讨三棱、莪术提取物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三棱、莪术提取物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细胞损伤以及NADPH氧化酶2(NOX2)/活性氧(ROS)/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三棱、莪术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构建膝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的大鼠模型,建模后第2天开始给药,三棱、莪术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灌胃三棱、莪术提取物5、10、20 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每天1次,连续灌胃给药20 d。观察各组大鼠膝关节行为学、骨代谢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炎性因子以及膝关节组织中NOX2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棱、莪术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行为异常评分、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NOX2和NF-κB水平均逐渐降低(均 P<0.05),蛋白聚糖、SOD、GSH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逐渐升高(均 P<0.05),且具有剂量相关性。 结论:三棱、莪术提取物可有效改善大鼠骨关节炎软骨损伤,可能与抑制NOX2/ROS/NF-κB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50例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放射介入栓塞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舟山市普陀区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就诊的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观察组采用放射介入肝动脉栓塞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肝功能变化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肝肿瘤缩小>50% 25例(50%)、门静脉瘤栓消失10例(20%),对照组分别为16例(32%)、5例(1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310、4.601,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3.80±10.60)μmol/L、(68.10±19.83)U/L、(338.60±50.16)g/L、(102.13±20.10)×10 9/L、(4.10±2.10)×10 9/L,对照组分别为(19.20±7.55)μmol/L、(64.10±11.25)U/L、(32.11±4.83)g/L、(110.45±28.64)×10 9/L、(4.83±2.83)×10 9/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158、4.301、82.441、3.432、3.645,均 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总健康评分为(69.20±3.94)分,高于对照组的(52.76±2.40)分( t=25.303, P<0.05)。 结论:放射介入栓塞肝动脉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能缩小肝癌或消除门静脉瘤栓,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效果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先天性小耳畸形差异性信使RNA表达谱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先天性小耳畸形基因调控网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安捷伦全基因组外显子微阵列芯片鉴定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3例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健侧耳较普通人明显增大者的小耳残耳软骨与健侧耳软骨的表达谱,获取差异表达基因,通过聚类分析,使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与生物学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运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及插件对差异基因进行蛋白质互作分析,利用GeneCards数据库对相关基因功能进行注释。结果:通过对数据筛选、排除,共获得差异基因124个,其中下调93个,上调31个。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外基质构成,对应力刺激反应,骨骼及软骨形成等方面,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构建差异基因蛋白互作网络,发现EYA转录辅激活因子和磷酸酶1(EYA1),Ⅱ型胶原蛋白α1链(COL2A1),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等可能在先天性小耳畸形软骨病变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结论:通过对先天性小耳畸形病例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挖掘,有助于了解疾病的病因学,为先天性小耳畸形的预防提供新的基因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Al 18F-FAPI-74的合成及初步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自动化合成Al 18F-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API)-74,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通过商业化合成模块CFN-MPS-100自动化合成Al 18F-FAPI-74,测其产率、放化纯和稳定性。取16只正常昆明小鼠用随机抽签法分成4组,注射Al 18F-FAPI-74后分别在10、30、60和90 min对小鼠实施安乐死并测量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分布。取5只大鼠胰腺外分泌细胞AR42J BALB/c荷瘤裸鼠,注射Al 18F-FAPI-74后行60 min的microPET/CT动态扫描,观察肿瘤摄取情况。对3名志愿者(男1名,女2名;年龄37、41、43岁)行Al 18F-FAPI-74 PET/CT显像,评价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自动化合成Al 18F-FAPI-74的时间约35 min,合成产率为(21.34±3.86)%(未衰减校正, n=5),放化纯大于99%,37 ℃放置6 h后放化纯仍大于96%。正常小鼠的生物分布和荷瘤裸鼠microPET/CT动态扫描显示,在所有时间点肾脏和膀胱Al 18F-FAPI-74摄取均较高,20 min时肿瘤摄取最高,60 min时肿瘤与肌肉的靶/本底比值最大(3.16±0.01)。志愿者PET/CT显像示,心肌有少量摄取,肝脏、肺等大多数器官为本底摄取;肿瘤持续性高摄取,SUV max最大为17.08。 结论:Al 18F-FAPI-74合成简单、产率高、质量稳定、小鼠和志愿者显像效果良好,是1种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显像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一家系临床表现及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1例 COMP基因突变致假性软骨发育不全家系临床表现及基因进行回顾分析。患儿,男,3岁3个月,身高增长缓慢1年。查体:身高:87.5 cm(<-3标准差,上部量55.0 cm,下部量32.5 cm,轻度O型腿。神经系统查体:双下肢肌力正常,肌张力低。基因检查发现 COMP基因11号外显子杂合基因变异:chr19:18897437 A>G [hg19],NM_000095.2,c.1159T>C,p.Cys387Arg,即翻译产物蛋白中第1159位半胱氨酸变为精氨酸。基因检测是确诊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的重要依据,可避免误治,以免影响患儿的终身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Waveflex半刚性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Waveflex半刚性内固定系统联合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51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65.5±5.6)岁(范围58~73岁)。术前行椎间隙退变的影像学分级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价标准及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23例主要责任节段行减压固定融合,邻近次要责任或退变节段行Waveflex半刚性内固定(联合组);28例双节责任节段均行减压固定融合(融合组)。于摄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术后及随访时的半刚性内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指数(disc height index,DHI)及椎间孔高度(intervertebral foramina height,IFH),头侧邻近节段椎间隙的DHI及IFH,头侧邻近节段椎体的水平位移(horizontal displacement,HD);融合组测量头侧邻近节段椎间隙的DHI及IFH,头侧邻近节段椎体的HD。并行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疗效。结果:51例随访时间(5.4±0.3)年(范围5.2~6.3年)。联合组与融合组腰腿痛及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1年及5年末次随访时SF-MPQ及ODI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半刚性内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指数术前,术后3个月、1年及5年分别为37.8%±7.6%、37.9%±7.4%、36.5%±6.9%、36.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刚性内固定节段椎间孔高度术前,术后3个月、1年及5年分别为(21.5±2.8)、(21.4±2.8)、(20.4±2.7)、(19.4±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半刚性内固定头侧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指数术前,术后3个月、1年及5年分别为37.1%±9.3%、36.8%±9.1%、35.2%±9.1%、33.9%±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刚性内固定头侧邻近节段椎间孔高度术前,术后3个月、1年及5年分别为(21.9±3.0)、(21.4±3.0)、(20.4±2.9)、(19.5±2.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半刚性内固定头侧邻近节段椎体水平位移术前,术后3个月、1年及5年分别为(2.2±0.7)、(2.3±0.5)、(2.5±0.5)、(2.8±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至末次随访,联合组1例半刚性钛棒断裂,1例半刚性内固定节段螺钉松动,3例术后麻木症状缓解不明显,2例半刚性固定节段关节突关节自发性融合。 结论:Waveflex半刚性内固定对术前退变的腰椎间盘起到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椎间融合后半刚性内固定节段及头侧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但仍需更长期的随访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获得性骨肥大综合征患者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获得性骨肥大综合征(SAPHO)患者的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32例北京积水潭医院风湿免疫科经治的SAPHO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2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并对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与病情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两独立样本采用 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和秩和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2个以上独立样本结果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变量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2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观察组血红蛋白[128(122,140) g/L]显著低于对照组[139(125,154) g/L]( U=306.5, P<0.05),但血清ALP水平[75.00(66.00,85.75) 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56.00(48.50,63.25) mmol/L]( U=153, P<0.01)。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52.51(41.72,86.11) ng/ml]、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0.57(0.39,0.72) ng/ml]、N-端骨钙素(OC) [(20±8) ng/m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4.91(28.97,42.80) ng/ml,0.34(0.27,0.49) ng/ml,(15±4) ng/ml]( U=183, P<0.01; U=223, P<0.01; t=3.180, P<0.01),2组25-羟维生素D 3 [25-(OH)VD 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73(12.25,19.23) ng/ml,16.72(11.74,20.92) ng/ml]( P>0.05)。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与有无脊柱、骨、关节受累无关。不同关节受累数目分组结果显示,患者血清O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684, P<0.05),且关节受累数目越多,OC值越低。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tP1NP ( r=0.805)、β-CTX ( r=0.460)与OC水平均呈正相关( P均<0.01)。观察组血清tP1NP、β-CTX、OC、25-(OH)VD 3水平与年龄、病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无关( P均>0.05)。但β-CTX与CRP呈正相关( r=0.392, P<0.05),OC与ESR呈正相关( r=0.475, P<0.05)。 结论:SAPHO综合征患者血清tP1NP、β-CTX、OC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β-CTX和OC水平可以反映患者体内炎症的严重程度,OC水平与患者关节受累数目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