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成骨分化的影响,为研究牙周炎微环境对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6至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口腔综合科收集19例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和19例牙周健康者(牙周健康组)的非刺激性唾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两组受试者唾液中犬尿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对牙周炎组和牙周健康组的牙龈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与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的表达情况。收集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前磨牙5颗(来自2022年7至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2~18岁的5例就诊患者),从离体牙上提取PDLSC,使用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对照组)或含有20 μmol/L犬尿氨酸的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犬尿氨酸组)培养7 d,对成骨诱导的PDLSC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ALP活性测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PDLSC成骨相关基因ALP、骨钙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Ⅰ,COL-Ⅰ)mRNA表达和犬尿氨酸通路相关基因AhR、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cytochrome P450 family,CYP)1A1、1B1 mRNA的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RUNX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AhR蛋白表达情况。培养21 d时,用茜素红染色评估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PDLSC矿化情况。结果:牙周炎组唾液中犬尿氨酸[8.26(0,19.60)nmol/L]及犬尿喹啉酸[11.4(3.34,13.52)nmol/L]含量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分别为0.75(0,4.25)、1.92(1.34,3.88)nmol/L]( Z=-2.84, P=0.004; Z=-3.61, P<0.001)。牙周炎组牙龈组织中IDO(18.33±2.22)和AhR的表达(44.14±13.63)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分别为12.21±2.87、15.39±5.14)( t=3.38, P=0.015; t=3.42, P=0.027)。ALP活性测定显示,与对照组(329.30±19.29)相比,犬尿氨酸组PDLSC ALP活性(291.90±2.35)显著下降( t=3.34, P=0.029)。RT-qPCR结果显示,犬尿氨酸组PDLSC ALP、骨钙素和RUNX2表达(0.43±0.12、0.78±0.09、0.66±0.10)均较对照组(1.02±0.22、1.00±0.11、1.00±0.01)显著下降( t=4.71, P=0.003; t=3.23, P=0.018; t=6.73, P<0.001),AhR、CYP1A1 mRNA表达(1.43±0.07、1.65±0.10)均较对照组(1.01±0.12、1.01±0.14)显著升高( t=5.23, P=0.006; t=6.59, P<0.001),两组间COL-Ⅰ、CYP1B1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犬尿氨酸组OPN、RUNX2表达(0.82±0.05、0.87±0.03)与对照组(1.00±0.00、1.00±0.00)相比均显著下降( t=6.79, P=0.003; t=7.95, P=0.001),AhR表达(1.24±0.14)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0)( t=3.04, P=0.039)。 结论:牙周炎患者犬尿氨酸通路异常激活,不仅能上调AhR相关通路,还能抑制PDLSC的成骨向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因Panel诊断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基因变异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因Panel在诊断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儿的基因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所有日龄≤28 d的新生儿(病例组)以及在本院足月出生的200例表型无明显异常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以中国可防可治罕见病、中国新筛病种等为基础,筛选明确致病基因与变异位点为靶标,设计适合中国新生儿的基因Panel,针对542种疾病、601个基因。制备干血斑样本,采用该基因Panel进行检测,检出的致病位点采用Sanger测序验证。结合临床特征分析患儿基因检测结果,依据患儿的主要临床诊断(早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出血性疾病、新生儿感染、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其他)数,分为1、2、3和≥4种诊断。采用 χ2检验及线性关联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病例组共纳入173例患儿,致病变异检出率为30.6%(53/173),包括致病基因阳性52例及染色体拷贝数变异1例。病例组致病基因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30.1%(52/173)与15.0%(30/200), χ2=12.26, P<0.001];病例组共检出14个致病基因,分别为 FLG、UGT1A1、G6PD、MYH7、AR、ABCC2、ACADS、C YP21A2、GJB2、MEFV、PAH、PKHD1、SCN4A及 HBA。在病例组,致病变异检出率在黄疸新生儿中高于无黄疸者[35.2%(44/125)与18.8%(9/48), χ2=4.42, P=0.036],但在男婴女婴间、母亲是否高龄及是否有妊娠期糖尿病、是否早产儿、是否发生出血性疾病、是否有新生儿感染、是否发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临床诊断数目1、2、3和≥4种的患儿,致病变异检出率呈线性增长[21.1%(8/38)、25.4%(15/59)、38.2%(13/34)与40.5%(17/42),线性关联 χ2=4.84, P=0.028]。在病例组,变异(包含致病基因阳性及携带者)检出率较高的基因有7个,检出率最高的为 UGT1A1[检出率为24.9%(43/173)],其他依次为 GJB2、 FLG、 DUOX2、 ABCA4、 G6PD和 MUT基因;7个高频变异位点为 UGT1A1基因c.211G>A(p.Gly71Arg)、c.1091C>T(p.Pro364Leu)、c.-41_-40dupTA及c.686C>A(p.Pro229Gln), GJB2基因c.109G>A(p.Val37Ile), FLG基因c.12064A>T(p.Lys4022Ter)及c.3321del(p.Gly1109GlufsTer13)。 结论:本研究设计的基因Panel可以为部分NICU患儿提供有效的基因检测,尤其是临床诊断复杂的患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青岛地区21-羟化酶缺乏症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21-羟化酶缺乏症CYP21A2基因变异特点,以及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青岛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确诊的21-羟化酶缺乏症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失盐型、单纯男性化型、非经典型。采用Sanger测序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CYP21A2基因变异,按残余酶活性分为重度变异组、中度变异组、轻度变异组、未知变异组,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1)青岛地区12年间共确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患儿57例,发病率1/20 877,经基因检测确诊的32例21-羟化酶缺乏症患儿中,失盐型19例,单纯男性化型8例,非经典型5例。(2)32例患儿共检出67个、14种等位基因变异,出现频率较高的是c.293-13A/C>G、c.518T>A、大的基因缺失/转换变异。(3)11例重度变异组中失盐型10例,12例中度变异组中单纯男性化8例,6例轻度变异组中非经典型4例。(4)骨龄提前或落后、性早熟、矮身材的患儿以c.293-13A/C>G、c.518T>A、大的基因缺失/转换变异、c.-113G>A基因变异为主。结论:c.293-13A/C>G、c.518T>A、大的基因缺失/转换变异为青岛地区21-羟化酶缺乏症患儿的常见基因变异。基因检测可以预测临床表型,为治疗、预后提供依据,对产前诊断、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性发育异常患儿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性发育异常(DSD)患儿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的异质性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36家儿童医疗机构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临床拟诊DSD的1 23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277个DSD相关候选基因进行捕获之后进行二代测序,结合临床表型分析其异质性及相关性。结果:1 235例临床拟诊为DSD的患儿初诊时社会性别男980例、女255例,初诊年龄为1日龄至17.92岁。通过基因分子学检测致病性变异患儿共443例,阳性检出率为35.9%。临床表型以小阴茎(455例)、尿道下裂(321例)、隐睾(172例)常见;基因检测发现常见变异为SRD5A2变异(80例),AR变异(53例)及CYP21A2变异(44例)。其中临床表型为单纯小阴茎和单纯尿道下裂患儿中,均表现为SRD5A2变异最常见(分别为33例及11例),而单纯隐睾患儿中,以AMH变异最常见(7例)。结论:中国DSD患儿最常见的基因变异是SRD5A2变异,常见的临床表型是小阴茎、隐睾、尿道下裂。分子诊断可以提供有关DSD生物学基础的线索并指导临床医生进行特定的临床检查,目标序列捕获探针并二代测序技术能针对性地为DSD患儿提供有效而经济的遗传学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伏立康唑干混悬剂防治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期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期间应用伏立康唑干混悬剂防治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患儿依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应用伏立康唑干混悬剂防治IFI的25例allo-HSCT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监测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检测 CYP2C19基因分型。采用秩和检验分析 CYP2C19基因型对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的影响, Fisher′ s精确检验法分析胃肠黏膜炎严重程度对allo-HSCT患儿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的影响。 结果:25例allo-HSCT患儿,男18例,女7例;中位年龄为6岁(2~13岁)。移植术期间初始给予常规剂量伏立康唑干混悬剂后间断监测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仅13例(52.0%)患儿血药谷浓度达标,11例(44.0%)患儿需依据血药谷浓度调整剂量后方可达标,另1例(4.0%)上调剂量2倍后仍不能达标。20例患儿行 CYP2C19基因型检测,其中慢代谢基因型(PM)4例,中间代谢基因型(IM)9例,快代谢基因型(EM) 6例,超快代谢基因型(UEM)1例,各组血药谷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4.012 , P<0.01)。移植术期间12例患儿出现轻中度胃肠黏膜炎,重度胃肠黏膜炎7例,重度胃肠黏膜炎患儿血药谷浓度达标率(1/7例,14.3%)明显低于轻中度胃肠黏膜炎患儿血药谷浓度达标率(9/12例,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5例(71.4%)重度胃肠黏膜炎患儿药物剂量上调后可达到目标谷浓度,提示重度胃肠黏膜炎对伏立康唑干混悬剂血药浓度影响较大。25例allo-HSCT患儿新发IFI的发生率为0,患儿服用伏立康唑干混悬剂的依从性为1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 结论: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在不同儿童个体间及同一个体不同状态下有较大差异,临床有必要进行药物谷浓度监测调整用药剂量。儿童移植术期间使用伏立康唑干混悬剂防治IFI安全有效,且患儿服药依从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YP19A1基因变异致家族性男性乳房发育症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儿 男,6岁11月龄,因“发现双侧乳房发育半年”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患儿双侧乳房发育,骨龄12岁,不伴有性腺发育障碍,全外显子组测序提示15q21.2上包含CYP19A1的138 kb的拷贝数重复,结合表型及家族史,确诊为家族性男性乳房发育症,予阿那曲唑治疗4个月后患儿双侧乳房明显缩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身免疫病患者乳汁中羟氯喹的浓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检测自身免疫病患者乳汁中羟氯喹及其活性代谢物去乙基羟氯喹(DHCQ)的浓度,结合观察随访,评价哺乳期服用羟氯喹对婴儿的安全性,并探讨导致患者乳汁中药物浓度个体差异的因素。方法:纳入服用羟氯喹至少6个月且处于哺乳期的自身免疫病患者,通过建立一种新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检测患者服药前(0 h)、服药后2、4、6 h乳汁样本和服药后6 h全血中羟氯喹及DHCQ的浓度。其次通过测定患者与羟氯喹代谢相关的细胞色素酶P450(CYP)的CYP3A4*1G(rs2242480)、CYP3A5*3(rs776746)、CYP2D6*10(rs1065852、rs1135840)的基因型,分析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患者乳汁中药物浓度个体差异的相关性。随访哺乳患者的婴儿的视力、听力及一般生长状况。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 χ2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共纳入15例患者,服用200 mg/d的患者羟氯喹和DHCQ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20±261)ng/ml、(177±112)ng/ml;服用400 mg/d的患者羟氯喹和DHCQ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 036±374)ng/ml、(397±271)ng/ml。全血中羟氯喹平均浓度为(661±308)ng/ml,DHCQ平均浓度为(267±73)ng/ml。其中,4例患者服药后2 h乳汁中羟氯喹及DHCQ浓度达到高峰,11例于服药后4 h乳汁中羟氯喹及DHCQ浓度达到高峰。不同CYP基因型与患者乳汁中药物浓度和达峰时间的个体差异未见相关性。随访服用含有羟氯喹的乳汁5~10个月的婴儿的听力、视力、一般生长状况均无异常。结论:乳汁羟氯喹、DHCQ浓度与患者服药剂量呈正相关,乳汁中羟氯喹、DHCQ浓度在服药后4 h达到高峰,服药6 h后乳汁中羟氯喹、DHCQ的浓度和血液浓度相近。建议哺乳期服用羟氯喹的患者可于服药4 h后进行哺乳,减少婴儿通过乳汁摄取的羟氯喹及其活性代谢物。但是,羟氯喹对于婴儿的安全性和CYP基因多态性对于乳汁浓度的影响未来仍需扩大样本和进行长期随访来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体质分型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体质分型与氯吡格雷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评估。采用数字荧光杂交测定CYP2C19的基因型;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对CYP2C19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遗传平衡检测;中医体质分型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采用二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阳虚质18例(18%)、阴虚质30例(30%)、气虚质18例(18%)、痰湿质51例(51%)、湿热质14例(14%)、特禀质2例(2%)、血瘀质27例(27%)、气郁质4例(4%)、平和质11例(11%);CYP2C19*2基因多态性分布为CYP2C19*2(A/A,突变纯合子)21例(21%)、CYP2C19*2(A/G,杂合子)33例(33%)、CYP2C19*2(G/G,正常纯合子)46例(46%),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0.375;CYP2C19*3基因多态性分布为CYP2C19*3(A/A)1例(1%)、CYP2C19*3(G/A)14例(14%)、CYP2C19*3(G/G)85例(85%),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0.08;与A/A基因型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CYP2C19*2位点G/G基因型与痰湿质( OR=5.105,95% CI:1.308~19.928, P<0.05)、血瘀质( OR=12.557,95% CI:1.741~90.558, P<0.05)存在相关性。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痰湿质患者最多;氯吡格雷CYP2C19*2位点突变率明显高于CYP2C19*3位点突变率;急性脑梗死患者痰湿质、血瘀质与氯吡格雷CYP2C19*2基因多态性可能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YP11B1基因突变致11β-羟化酶缺陷症五例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11β-羟化酶缺陷症(11β-hydroxylase deficiency, 11β-OHD)患者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21年在河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5例11β-OHD患儿的临床表现、激素水平、影像学检查、基因突变特点及随访结果。结果:5例患儿中3例男性,2例女性,诊断时年龄1岁5个月~7岁(平均3岁9个月),骨龄3岁6个月~16岁(平均10岁3个月),均无阳性家族史,被误诊为21-羟化酶缺陷症(21-hydroxylase deficiency,21-OHD)2例,且长期合用盐皮质激素治疗。3例合并高血压,1例睾丸肾上腺残余瘤。5例肾上腺CT均提示肾上腺增粗,5例患儿ACTH、17-羟孕酮、睾酮、雄烯二酮不同程度地升高,低钾血症1例。基因分析结果为1例纯合突变,4例复合杂合突变,携带错义突变的4例,2例患者携带缺失,1例患者携带有CYP11B2 exon1-6/CYP11B1 exon7-9形成的嵌合基因。其中CYP11B1 c.1385T>C(p.L462P)、c.1354G>A(p.G452R)和c.64C>T(p.Q22*)为新的突变位点。随访结果:2例男性患儿终身高分别为164.4 cm和150.2 cm,余3例患儿复查相关激素水平正常。结论:11β-OHD易于被误诊,导致终身高严重受损。CYP11B1基因突变复杂多样,需要多种基因检测手段协助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过硫谷胱甘肽可改善高脂食物导致的雄鼠低睾酮水平状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过硫谷胱甘肽(glutathione persulfate,GSSH)是否可以改善雄性肥胖小鼠的低睾酮水平,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小鼠平均分为3组,低脂饮食(low-fat diet,LFD)组:喂LFD 10周,随后45 d继续LFD同时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记为LFD+NS组( n=15);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组:喂HFD 10周,随后45 d继续HFD同时每天腹腔注射NS,记为HFD+NS组( n=15);HFD+GSSH组( n=15):HFD 10周,随后45 d HFD同时每天腹腔注射GSSH(200 mg/kg)。处理结束后所有小鼠眼眶取血,断颈处死小鼠并解剖取出睾丸,分别用ELISA、q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小鼠血清睾酮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睾酮关键合成酶(StAR、3β-HSD、Cyp11a1、Cyp17a1)以及抗氧化蛋白(StAR、3β-HSD、NR5A1、EHD3)表达水平等。此外,用100 μmol/L的GSSH处理小鼠睾丸碎片后检测睾酮合成酶表达水平。最后用50 μmol/L和100 μmol/L的GSSH分别处理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株24 h后,加入100 μmol/L的H 2O 2,继续培养TM3细胞24 h,然后收集细胞检测NR5A1、SOD与Nrf2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①给药结束后,LFD+NS组、HFD+NS组与HFD+GSSH组小鼠的体质量分别是(30.67±1.22)g、(40.43±1.56)g、(33.30±0.95)g;HFD+NS组体质量增加了24.53%,给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而LFD+NS组、HFD+GSSH组的体质量在给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HFD+NS组小鼠睾酮浓度为(12.9±1.7)μg/L,显著低于LFD+NS组[(18.3±1.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0);HFD+GSSH组小鼠睾酮浓度为(25.4±2.1)μg/L,显著高于HFD+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0)。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LFD+NS组小鼠相比,HFD+NS组小鼠睾丸所有被检测的睾酮合成关键基因( StAR、3β- HSD、 Cyp11a1及 Cyp17a1)表达水平都显著下降( P=0.003、 P=0.007、 P<0.001、 P<0.001)。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则在HFD+GSSH组小鼠睾丸中得到了恢复( P=0.002、 P<0.001、 P<0.001、 P=0.006)。③与LFD+NS组小鼠[(9.00±1.59)nmol/mL]相比,HFD+NS组小鼠血清MDA水平[(10.61±1.73)nmol/mL]显著升高( P=0.016);与HFD+NS组小鼠相比,HFD+GSSH组小鼠血清MDA水平[(9.23±0.94)nmol/mL]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48)。④HFD+NS组的肥胖小鼠睾丸中NR5A1、EHD3、StAR与3β-HSD蛋白水平与LFD+NS组小鼠相比明显下调( P=0.002、 P=0.012、 P=0.004、 P=0.043),HFD+GSSH组小鼠睾丸中NR5A1、EHD3、StAR与3β-HSD蛋白水平与HFD+NS组的肥胖小鼠相比则显著上升( P<0.001、 P=0.017、 P=0.004、 P<0.001)。⑤TM3细胞在H 2O 2的存在下,NR5A1、Nrf2与SOD的表达水平皆发生显著下调( P<0.001、 P=0.002、 P=0.004)。 结论:GSSH通过提高睾酮合成所需关键基因表达而改善HFD喂养的雄鼠睾酮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