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咪替丁对胸部分割照射小鼠脾脏损伤的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西咪替丁(CMTD)对局部分割照射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单位组设计分为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CMTD,100 mg/kg),每组10只;采用X射线局部分割照射小鼠右胸腔,8 Gy/d照射,连续3 d,累积照射剂量为24 Gy,剂量率为0.883 Gy/min。照射后连续7 d给予照射给药组小鼠灌胃CMTD (100 mg·kg -1·d -1),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给予生理盐水。照射后第7天检测小鼠体重、脏器指数、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亚群变化以及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分割照射对小鼠体重影响不大,但可诱发远端效应,使脾脏脏器指数降低为(0.369±0.011),与对照组的(0.396±0.0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78, P<0.05);改变脾脏病理结构,脾脏CD3+、CD4+、CD8+、CD3+CD4+、CD3+CD8+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 t=5.754、3.570、4.442、5.281、4.570, P<0.05)。而照射给药组小鼠体重恢复明显,脾脏组织损伤缓解,脾脏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恢复,CD3+、CD3+CD4+、CD3+CD8+淋巴细胞显著升高( t=3.523、2.706、2.520, P<0.05),但仍低于正常水平。 结论:CMTD可有效改善X射线分割照射对小鼠脾脏的损伤,提高照后小鼠的免疫功能,可作为潜在的抗辐射治疗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西咪替丁片降解试验及降解产物的考察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研究西咪替丁片在光照、高温、酸、碱、氧化等条件下进行强制降解试验及降解产物.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240∶760)(每1000 mL中含磷酸0.3 mL和己烷磺酸钠0.94 g)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 nm;流速1.0mL·min-1;进样体积20μL.结果:确定酸破坏降解产物为杂质C,氧化降解产物为杂质E,碱高温破坏降解产物2-氰基-1-(2-巯基乙基)-3-甲基胍未在强制降解产物中检出.结论:成功推测出西咪替丁强制碱、氧化破坏降解产物的结构,并阐明其产生途径,为西咪替丁片的稳定性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健胃愈疡颗粒联合西咪替丁治疗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讨健胃愈疡颗粒联合西咪替丁治疗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 6 月—2022年 5月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收治的 103 例应激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 例)和治疗组(52 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西咪替丁注射液,0.2 g加入 250 mL生理盐水中,2 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健胃愈疡颗粒,9 g/次,3 次/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胃泌素(MTL)、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5%vs 84.31%,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TNF-α、MTL、IMA和MDA水平均明显降低,而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指标水平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85%,对照组为 1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胃愈疡颗粒联合西咪替丁治疗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比单纯应用西咪替丁好,有助于临床症状的减轻,改善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注射用血塞通致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1例61岁女性患者,在接受左侧腘窝囊肿切除术后,予注射用血塞通400 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6 d.停药次日患者突发全身红疹伴瘙痒,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1次/d,氯苯那敏4 mg口服、3次/d.治疗7 d症状未见好转.第8天,停用地塞米松、氯苯那敏,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5 mg静脉滴注、1次/d,左西替利嗪、西咪替丁、氯化钾缓释片口服.第10天,患者背部出现新发皮疹,躯干、四肢见弥漫性水肿性红斑,红斑上见淡黄色脓疱,部分脓疱融合成片,结合腹部皮疹处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考虑为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此后患者病情好转,继续应用糖皮质激素并逐渐减量,同时给予护胃、外用润肤等治疗.第18天,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减量至20 mg、1次/d,并予甲泼尼龙12 mg口服、1次/d.第32天,停用甲泼尼龙.第37天,患者背部出现新发皮疹,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g一次性肌内注射,复方甘草酸苷80 mg口服、3次/d,雷公藤总苷20 mg口服、3次/d.第50天,患者皮疹色泽变暗,脓疱基本消退,无明显水肿,无新发皮疹,停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改为甲泼尼龙20 mg口服、1次/d.甲泼尼龙逐渐减量至2 mg、1次/d维持治疗约4.5个月后,患者皮疹完全消退,停用甲泼尼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 2016年2月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常规清创和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均采用西咪替丁片粉末涂抹患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两组均连用3个疗程.随访1年,统计两组临床疗效.采用视觉疼痛量表(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分析,并记录溃疡愈合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64.29%,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溃疡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和溃疡疼痛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0%和14.2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利于口腔受损黏膜的修复,缩短溃疡愈合时间,缓解疼痛症状,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西咪替丁对小鼠辐射防护作用用药方案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西咪替丁的辐射防护作用进行研究,并对其抗辐射作用的最佳用药方案进行优化.方法:取C57小鼠,雄性,随机分为10组.每组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案,采用60Coγ射线单次全身照射,照射剂量为8.0 Gy,剂量率为1.01 Gy·min-1.通过比较辐射防护效果,筛选出最优用药组.结果:单纯照射组的30 d存活率为20%,西咪替丁用药组C,D,E,F,G,H,I和J组的30 d存活率分别为70%,60%,90%,50%,90%,50%和40%.结论:西咪替丁各用药组对辐射损伤小鼠均具有保护作用,结合西咪替丁药物的实际临床应用情况、临床剂量、毒理情况,最终确定D组用药剂量(即照射前给药6次+照射后给药1次)为最优用药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群体药动学原理对1例甲氨蝶呤严重排泄延迟患儿的药学监护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群体药动学(PPK)在甲氨蝶呤(MTX)严重排泄延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个体化解救过程中的价值,为临床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MTX严重排泄延迟ALL患儿的临床解救过程.患儿接受大剂量MTX(HD-MTX)化疗后,出现MTX严重排泄延迟.临床药师借助PPK模型和贝叶斯反馈法预测患儿体内MTX血药浓度,并根据实测及预测结果在亚叶酸钙(CF)初始解救剂量(15 mg/m2, ivgtt, q6 h)的基础上,将入院第6、7天的CF解救剂量调整至160 mg/次,维持静脉滴注1 h;入院第8天,调整至42 mg/次;入院第9、10天,调整至21mg/次;入院第11~16天,调整至10. 5 mg/次;均为每天给药4次.考虑到患儿肾功能轻度受损,临床药师建议停用奥美拉唑,改用西咪替丁注射液0. 2 g,ivgtt,qd护胃,并将注射用头孢他啶减量至0. 4 g,ivgtt,tid;并嘱临床加强水化、碱化及口腔黏膜护理.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儿体内MTX血药浓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值不超过±0. 32 μmol/L,预测准确度良好.患儿在PPK模型指导下调整CF解救方案后,其体内MTX血药浓度降至0. 13 μmol/L, 顺利完成此次化疗,于入院第18天出院.结论:PPK理论可为MTX严重排泄延迟ALL患者的临床解救提供参考,可作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切入点之一.当患者出现MTX严重排泄延迟时,临床药师应充分掌握影响MTX排泄的因素,从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联合用药,体内血药浓度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确保解救的及时、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西咪替丁治疗病毒性皮肤病的机制及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西咪替丁作为一种H2受体拮抗剂,除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外,还具有协同H1受体拮抗剂的抗过敏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多篇文献报道了西咪替丁在病毒性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其中以寻常疣、尖锐湿疣以及传染性软疣的疗效最为显著.研究表明,西咪替丁能有效增加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目前研究主要针对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由于单纯疱疹类病毒性皮肤病的难治性,未来可研究西咪替丁对单纯疱疹类病毒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西咪替丁对人乳头瘤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敏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方丙谷胺西咪替丁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复方丙谷胺西咪替丁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10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52例)采用复方丙谷胺西咪替丁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48例)采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Lanza分级标准评分及胃黏膜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上腹疼痛或不适、反酸或胃灼热、饱胀或呃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镜下胃黏膜炎症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PGE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PG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药物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丙谷胺西咪替丁可改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西咪替丁的辐射防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研究开发新型辐射防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以"西咪替丁""辐射防护""抗氧化""自由基""免疫调节""免疫功能""造血功能""骨髓""Cimetidine""Radioprotection""Antioxidation""Free radical""Immunoregulation" "Immune function""Hematopoietic function""Bone marrow"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80年1月—2017年10月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西咪替丁的辐射防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89篇,其中有效文献41篇.西咪替丁具有清除自由基、提高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的抗氧化作用,具有调节免疫细胞活性、促进多种细胞因子分泌、升高血清中抗原特异的抗体水平的免疫调节作用,具有降低骨髓细胞微核率、减轻电离辐射对骨髓细胞DNA的损伤、促进机体造血功能的辐射防护作用.结论:西咪替丁具有较好的辐射防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调节免疫和保护造血功能有关,为进一步将其研究开发为新型辐射防护剂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