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机器学习转移性鼻咽癌关键特征基因的筛选及其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筛选转移性鼻咽癌(mNPC)的关键特征基因,并分析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方法 首先,通过 GEO 数据库下载训练集 GSE103611 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筛选、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以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其次,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器操作(LASSO)回归筛选DEGs中的预测基因,并利用预测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筛选特征基因.再次,进一步分析特征基因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从而判断关键特征基因.最后,利用反向验证集GSE1245 数据,对关键特征基因的表达水平和ROC进行验证.结果 共获得 136 个DEGs,其KEGG主要富集在细胞色素P450、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朊病毒疾病以及EB病毒感染等通路.GO主要富集在肽基酪氨酸磷酸化修饰、病毒基因表达以及B细胞和白细胞活化的负调节过程.22 种免疫细胞在鼻咽癌(NPC)和mNPC中的浸润程度差异不明显.LASSO回归最终得到 2 个mNPC的关键特征基因无精子蛋白 1 缺失(DAZ1)和酵母氨酸脱氢酶(SCCPDH),且两者与mNPC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显著相关(P<0.05).在反向验证数据集中,DAZ1 和SCCPDH在非鼻咽癌(nNPC)和 NPC 组间的差异表达不显著(P>0.05),且两者 ROC 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均<0.6.结论 DAZ1 和SCCPDH是mNPC的关键特征基因,可作为mNPC及其免疫治疗的重要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Y染色体AZFc区域DAZ基因拷贝类型与生精障碍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Y染色体上“无精子因子”区(azoospermia factor,AZF)的微缺失已是男性生精障碍的重要遗传因素之一[1-2].AZF分为AZFa、AZFb和AZFc 3个区域,约80%的微缺失出现在AZFc区[3].该区域主要有两大功能基因家族,DAZ和CDY基因家族.DAZ家族由3个同源性基因组成,包括BOULE、DAZL和DAZ.AZFc区的微缺失中DAZ基因拷贝数差异是影响男性遗传性生精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4].但其具体表型以及在男性生精障碍中的缺失率存在群体差异,在不同地域与人种间存在差异性[2,5].本研究选取本地区男性生精障碍病患者,进行AZFc微缺失率与DAZ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并结合一原发不育病例家系分析,进一步阐述DAZ缺失类型在男性生精障碍中的分子遗传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华鳖boule基因在生殖细胞中的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boule基因为DAZ基因家族成员之一,是动物生殖细胞特异表达基因.在哺乳动物中,boule基因的缺失会引起精子生成障碍而导致雄性不育.在无脊椎动物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中,boule基因同源物的缺失会引起其卵子发生障碍而导致雌性不育.龟鳖动物是最古老的爬行类,是从无羊膜卵到羊膜卵动物飞跃的过渡物种.相比于哺乳类及一些无脊椎动物,目前关于龟鳖动物生殖细胞发育模式的研究还非常有限.因此,本文以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以期揭示boule基因对龟鳖动物生殖细胞发育分化的调控作用.首先,利用特异引物克隆获得中华鳖boule基因的cDNA序列,共1 005bp,其中,3'端非编码区57 bp,开放阅读框948 bp,共编码315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分析显示,中华鳖与绿海龟(Chelonia mydas)同源性最高,达92%,与小鼠(Mus musculus)的同源性达83%,与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同源性达53%,与青鳉(Oryzias latipes)的同源性达42%.反转录实时定量PCR (RT-qPCR)分析结果显示,中华鳖boule mRNA主要在性腺组织精巢和卵巢中表达,而在其他体细胞组织中几乎检测不到表达.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中华鳖boule mRNA在两性生殖细胞中特异表达,且在不同分化时期的生殖细胞中呈动态表达.在精巢中,boule mRNA在初级精母细胞中表达最强,在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表达较弱,在精子细胞和精子中难以检测到表达信号;在卵巢中,boule mRNA在初级卵母细胞中表达信号最强且信号在初级卵母细胞胞质中均匀分布,生殖细胞发育进入卵母细胞生长期后,信号开始聚集在核周胞质,随着卵母细胞的成熟,信号逐渐变弱.本研究结果表明,boule基因可能在中华鳖两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例中国塔吉克族人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及其与高原适应关联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对1例中国塔吉克族人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探讨塔吉克族人的遗传特征和高原适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例健康的中国塔吉克族成年男性(编号为T153),提取全血DNA后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线粒体DNA全长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在线粒体DNA全长序列分析中发现,T153在线粒体DNA系统进化上的单倍群分型属于K1a12.本次全基因组测序深度为32.17×,通过与hg38千人基因组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共发现了3 351 535个单核苷酸变异(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SNV),845 638个小的缺失插入(insertion-deletion,INDEL),7 829个染色体结构变异(structure variation,SV),63 397个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在高原遗传适应相关基因EGLN1和EPAS1的SNV分析中发现,T153EGLN1基因位点rs479200和rs480902的基因型分别是T和C,EPAS1基因位点rs6756667的基因型是G,而由高原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基因ROCK2的多态性位点rs978906、rs6753921、rs10495582和rs2230774组成的基因单倍型为GAGA,这些均是高原遗传适应不良的影响因素.同时还发现与男性性激素水平变化相关基因DAZ、BPY2、CDY的CNV变化,均表现为拷贝数减少.结论 DAZ的拷贝数降低是影响中国塔吉克族男性性激素水平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其SNV分布情况与既往研究发现的常见高原遗传适应位点无关,可能存在其他高原遗传适应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M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温岭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758例温岭地区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58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83例正常生育男性设为对照组.分析Ml患者中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发生率及对表型的影响,AZF微缺失与生殖相关激素之间关系,AZFc微缺失情况,并比较不同AZFc区域无精子症缺失基因家族(DAZ)基因拷贝类型与男性不育情况.结果 758例MI患者AZF微缺失发生率为5.01%,AZF微缺失中AZFc占比为78.95%.缺失组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高于无缺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睾酮(T)水平低于无缺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ZFc微缺失患者中,无精子症占43.33%,sY254位点缺失率为27.78%.不同组间DAZ1/2基因拷贝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精子症组、严重少精子症组、少精症组DAZ3/4基因拷贝缺失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患者AZF微缺失发生率为5.01%,AZF微缺失可引起FSH、LH水平升高.T水平降低.AZFc区的微缺失中DAZ3/4拷贝缺失与生精障碍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AZF区微缺失检测方法分析Y-STR基因座分型缺失现象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对个体识别和父源关系鉴定中的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Y-STR)基因座分型缺失现象采用无精症因子区域(AZF区)微缺失检测的方式进行分析,探讨AZF区微缺失对Y-STR基因座分型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3种Y-STR基因座检测系统(AGCU Y24检测系统、GFS 24Y检测系统以及Promega Y23检测系统)检测样本的43个Y-STR基因座,对存在Y-STR基因座分型缺失的样本进一步采用Y染色体微缺失试剂进行检测,对AZF区微缺失情况进行判断.结果 发现1例DYS459、DYS527 ab基因座分型缺失的样本,检出sY255、sY1191、CDY1、sY254和DAZ 5个序列标签(STS)位点缺失,判断其Y染色体微缺失类型为AZFc区缺失(b2/b4);2例存在亲缘关系的样本均检出DYS522、DYS570和DYS576基因座分型缺失,但未发现Y染色体AZF区微缺失.结论 在个体识别和父源关系鉴定中发现Y-STR基因座缺失的个体有可能存在AZF区微缺失,部分Y-STR基因座如DYS459、DYS527 ab等分型缺失与Y染色体AZF区STS位点微缺失同时存在,该部分Y-STR基因座在男性不育症基因检测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而在遗传关系鉴定方面应避免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DAZ基因与生精障碍
编辑人员丨2023/8/5
DAZ基因是精子发生基因的重要候选基因,该基因频繁缺失与不明原因的无精症或重度少精症密切相关。本文对DAZ基因的结构、组成、分布、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作一简要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临床多种检测方法联合诊断Klinefelter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罕见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和Y染色体上DAZ基因发生微缺失的情况.方法 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检测中期分裂相,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间期细胞和Y染色体上DAZ基因的缺失情况.结果 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检测各核型的比例为:48,XXYY占92%、47,XXY占5%、47,XYY占3%.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核型的比例为:48,XXYY占82%、47,XXY占14%、47,XYY占1%、46,XY占3%;检测DAZ基因没有缺失.结论 联合检测方法的建立提高了检出率,弥补了由于检测方法的单一检测不到的复杂核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