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对颞叶癫痫大鼠发作易感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特异性激动剂G1、拮抗剂G15对癫痫大鼠发作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G1处理组、G15处理组,每组20只。后2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GPER1特异激动剂G1(10 μg)、拮抗剂G15(40 μg),连续注射12 d。3组大鼠均制备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观察大鼠腹腔注射匹罗卡品后1 h内的行为学表现,每隔5分钟采用Racine分级评估癫痫发作严重程度,比较3组大鼠癫痫发作(Racine分级Ⅳ级)的潜伏期和不同时间点癫痫发作级别。使用脑电监测系统监测大鼠脑电图,记录匹罗卡品注射前10 min到注射后2 h的脑电数据,采用傅立叶变换(FFT)进行脑电的时频分析。比较3组大鼠脑电能量值的分布和癫痫持续状态20 min内θ、α波能量值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G1处理组比较,G15处理组大鼠的癫痫发作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注射匹罗卡品后15 min、20 min,G1处理组大鼠癫痫发作分级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注射匹罗卡品后15~35 min,G15处理组大鼠癫痫发作分级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与对照组比较,G1处理组大鼠癫痫发作时脑电波幅较小,而G15处理组大鼠癫痫发作时间较早,且脑电波幅大、频率高。与对照组比较,G1处理组大鼠的脑电能量值变化不明显,而G15处理组大鼠在2 h内呈现出更高的脑电能量值。与对照组和G1处理组比较,G15处理组大鼠在癫痫持续状态20 min内θ、α波能量值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GPER1的活性水平与癫痫发作易感性有关,特异性抑制GPER1活性可增强癫痫易感性,增大癫痫过程中特定频率波段的能量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犬尿喹啉酸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犬尿喹啉酸(kynurenic acid,KYNA)作为内源性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和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神经调节剂,近年来,随着对KYNA与G蛋白偶联受体35和芳香烃受体的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发现KYNA与免疫系统、炎症和癌症密切相关。文章从KYNA对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入手,对KYNA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未来KYNA在抗炎、调节免疫及相关疾病等方面的探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异三聚体G蛋白与足细胞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4/4/6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s)是人体内最大的膜蛋白受体超家族,共有超过800种亚型,目前约有35%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药物靶向GPCRs治疗多种疾病,如心力衰竭(β肾上腺素受体)、消化性溃疡(组胺受体)、前列腺癌(促性腺激素受体)、高血压(肾上腺素能和血管紧张素受体)、疼痛(阿片受体)和支气管哮喘(β2肾上腺素受体)等.虽然GPCRs数量巨大,但其下游的信号蛋白却是有限的,异三聚体 G 蛋白(heterotrimeric G proteins,GPs)是传导GPCRs信号的关键蛋白,通过与GPCRs偶联将细胞外刺激转化为细胞内反应并通过下游级联启动多种信号转导事件.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损伤是蛋白尿形成和肾小球进行性硬化的核心事件.本文就GPs的调控、信号转导及其在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科研和临床研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非瑟酮通过上调GPR35抑制吗啡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活化和炎症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探讨非瑟酮抑制吗啡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活化和炎症的机制.方法:通过吗啡干预BV2细胞构建细胞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吗啡组、吗啡+2 μmol/L非瑟酮组、吗啡+4 μmol/L非瑟酮组、吗啡+8 μmol/L非瑟酮组和吗啡+10 μmol/L米诺环素组,实验重复3次.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炎症相关蛋白及BV2细胞活化标志物表达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蛋白偶联受体35(GPR35)的表达;BV2细胞转染GPR35干扰质粒验证非瑟酮是否通过调控GPR35抑制吗啡诱导的BV2细胞活化和炎症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非瑟酮单独处理后BV2细胞活力均无显著差异;吗啡组细胞活力升高,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环加氧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增加,BV2细胞活化标志物离子钙结合接头分子1(Iba-1)和CD11b表达上调(P<0.05).与吗啡组相比,吗啡+非瑟酮组和吗啡+米诺环素组细胞活力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Cox-2和iNOS蛋白表达减少,BV2细胞活化标志物Iba-1和CD11b表达下调(P<0.05).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非瑟酮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吗啡诱导的BV2细胞中GPR35的表达(P<0.05).干扰GPR35逆转非瑟酮对吗啡诱导的BV2细胞活化和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结论:非瑟酮可能通过上调GPR35抑制吗啡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活化和炎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35对小鼠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35(GPR35)对缺氧/缺血条件下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细胞实验:为检测GPR35在细胞缺氧情况下的变化,将小鼠心肌细胞系分为常氧组、缺氧组,6h后采用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GPR35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验证GPR35抑制剂的作用,将小鼠心肌细胞系分为常氧组、缺氧组、缺氧+溶剂组、缺氧+CID2745678组(GPR35活性抑制剂3μ-mol/L),6h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及TUNEL染色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动物实验:为检测GPR35在心肌缺血条件下的变化,将雄性C57小鼠分为假手术组(n=6),心梗组(n=8),术后3d心脏取材,采用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GPR35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验证GPR35抑制剂的作用,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n=6)、心梗组(n=8)、心梗+溶剂组(n=8,腹腔注射等量溶剂)、心梗+CID2745678组(n=8,腹腔注射12μg/kg CID2745678),术后4周通过小动物超声检测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通过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水平.结果 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小鼠心肌细胞缺氧6h后,缺氧组GPR35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常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或P<0.05);与缺氧+溶剂组比较,缺氧+CID2745678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小鼠心梗后3d,心梗组心肌组织GPR35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或P<0.05);与心梗+溶剂组比较,心梗+CID2745678组心脏LVFS及LVEF明显升高(P<0.05),心肌纤维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抑制GPR35可以减轻缺氧/缺血心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NF-κB、GPRC5A和SOCS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大肠癌的发病率达334/10万~783/10万[1].临床上大肠癌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不足35%[2].在探讨大肠癌的发病机制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出基础生物学领域相关因子对于恶性肿瘤发生的影响.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重要的转录因子,其能够促进肿瘤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及分化障碍[3];G蛋白偶联受体C型家族5A(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C type group 5 member A,GPRC5A)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的表达,能够维持细胞周期的正常调控,稳定细胞的生理过程,延缓肿瘤细胞过度增殖导致的病情进展[4-5].为进一步揭示NF-κB、GPRC5A和SOCS3在大肠癌患者病灶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保存的大肠癌组织120例,探讨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巴胺受体与帕金森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一、D1R和D2R的结构D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由7个跨膜区域组成,DR家族共有5个成员,D1R-D5R.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以D1R和D2R分布最为广泛.D1R基因位于人类5号染色体q35,D2R位于11号染色体q22-23.D2R分为短型(dopamine receptor D2 short isoform,D2S)和长型(dopamine receptor D2 long isoform,D2L),D2L比D2S在第三胞内环处多29个氨基酸序列.D1R和D2R羧基端含有磷酸化和棕榈酰化位点,参与激动剂依赖的受体去敏感化过程及第四胞内环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氧化应激在孕期糖尿病致子代大鼠肾脏多巴胺D1受体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在孕期糖尿病致子代大鼠肾脏多巴胺D1受体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Sprague Dawley (SD)孕鼠1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组(孕期第0天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和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0.9%的生理盐水),每组5只.子代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孕期对照子代大鼠溶剂组(对照子代溶剂组)、孕期对照子代大鼠抗氧化组(对照子代抗氧化组)、孕期糖尿病子代大鼠溶剂组(糖尿病子代溶剂组)和孕期糖尿病子代大鼠抗氧化组(糖尿病子代抗氧化组),每组10只.子代大鼠从4周龄开始,溶剂组给予正常饮水,抗氧化组给予抗氧化剂tempol(1.0 mmol/L溶于饮用水)饮水,直至研究结束期(20周龄).无创鼠尾测压仪连续检测子代大鼠血压.检测子代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活性及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介导的尿钠排泄功能.检测子代大鼠肾脏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RK)2、GRK4及多巴胺D1受体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糖尿病子代溶剂组大鼠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子代溶剂组(P=0.013),而糖尿病子代抗氧化组大鼠平均动脉压则明显低于糖尿病子代溶剂组(P=0.038).糖尿病子代溶剂组大鼠药物期尿流速和尿钠排泄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子代溶剂组(P均<0.01),糖尿病子代抗氧化组大鼠尿流速和尿钠排泄率则均明显高于糖尿病子代溶剂组(P均<0.01),而对照组子代抗氧化组与对照子代溶剂组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子代溶剂组大鼠肾脏组织MDA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子代溶剂组(P<0.01),SOD活性则明显低于对照子代溶剂组(P=0.013).而糖尿病子代抗氧化组大鼠肾脏组织组MDA活性则明显低于糖尿病子代溶剂组(P<0.01),SOD活性明显高于糖尿病子代溶剂组(P=0.035).糖尿病子代溶剂组大鼠肾脏GRK2和GRK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子代溶剂组(P均<0.01),而糖尿病子代抗氧化组大鼠肾脏GRK2和GRK4蛋白表达水平则均明显低于糖尿病子代溶剂组(P均<0.01).4组子代大鼠多巴胺D1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5).糖尿病子代溶剂组大鼠肾脏多巴胺D1受体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子代溶剂组(P<0.01),而糖尿病子代抗氧化组大鼠肾脏多巴胺D1受体磷酸化水平则明显低于糖尿病子代溶剂组(P<0.01).结论 氧化应激参与了孕期糖尿病大鼠子代肾脏多巴胺D1受体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GPR35致主动脉夹层的分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5(GPR35)在主动脉夹层(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30只野生型(WT)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WT+Sham组和WT+AD组,15只GPR35基因敲除(GPR35-/-)小鼠纳入GPR35-/-+AD组,建立AD模型:WT+AD组和GPR35-/-+AD组使用血管紧张素Ⅱ[4.5 mg/(kg·24 h)]微型渗透泵埋于小鼠背部皮下,WT+Sham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4d主动脉取材.将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系(MOVAS)分为3组:对照组、AD组及GPR35抑制剂组(CID组).采用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主动脉和MOVAS细胞中GPR35的表达;采用HE染色和VVG染色检测主动脉夹层形成和弹力纤维结构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和q-PCR检测主动脉内单核巨噬细胞(CD68阳性细胞)浸润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TUNEL染色和流式技术检测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WT+Sham组相比,WT+AD组GPR35 mRNA表达水平升高(1.88±0.07)倍,GPR3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1.34±0.05)倍,在细胞模型中亦得到类似结果;与WT+AD组小鼠的AD发生率(53.3%)相比,GPR35-/-+AD组小鼠AD发生率(13.3%)明显降低(P<0.05);与WT+AD组相比,GPR35-/-+AD组的主动脉扩张和中层增厚情况明显减轻,弹性纤维结构排列也较规则;WT+AD组小鼠CD68阳性细胞率高于WT+Sham组和GPR35-/-+AD组[(32.8±1.1)%vs.(5.1±0.9)%vs.(16.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T+AD组的IL-6、TNF-αmRNA表达水平(2.6±0.1、1.8±0.1)均明显高于WT+Sham组(均为1.00±0.06),GPR35-/-+AD组的IL-6、TNF-αmRNA表达水平(1.6±0.1、1.4±0.1)均明显低于WT+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T+AD组凋亡细胞数明显高于WT+Sham组和GPR35-/-+AD组[(24.0±0.7)%vs.(6.6±0.5)%vs.(11.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的MOVAS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和CID组[(11.6±0.5)%vs.(4.7±0.4)%vs.(7.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制GPR35可通过阻止主动脉炎症和平滑肌凋亡来发挥预防主动脉夹层生成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帕罗西汀改善AMI伴抑郁症患者心脏功能的作用及对交感神经-GRK2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帕罗西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抑郁症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善作用以及对交感神经-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通路的负性调控机制.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5月于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确诊并住院接受治疗的AMI患者272例,根据焦虑抑郁量表(HAD)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84例为AMI伴抑郁症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帕罗西汀治疗组(n=35, AMID-P),氟西汀治疗组(n=29,AMID-F),未接受任何抗抑郁治疗组(n=20,AMID-N),治疗12周.另外188例未合并抑郁症的AMI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以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包括高频参数(HF, 0.15~0.40 Hz)、低频参数(LF,0.04~0.15 Hz)、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外周血GRK2、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PI)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AMI伴抑郁症患者外周血GRK2水平明显高于单纯AMI患者(P<0.05).治疗12周后,AMID-P组患者GRK2水平、LVEF、LVEDd、FS、HF、LF、SDNN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优于AMID-N组和AMID-F组患者(P<0.05).AMID-P组和AMID-F组患者HAMD-17评分和HA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AMID-P组患者经帕罗西汀治疗后,GRK2水平与SDNN、LF呈负相关性(P<0.05);而与NE、EPI水平以及HAMD-17评分、HAD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帕罗西汀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抑制GRK2的生成调节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伴抑郁症患者的心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