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肛瘘术后应用中医药治疗患者创面愈合相关信号通路及生长因子变化的临床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肛瘘一般难以自愈,手术是治愈该病的有效方法,但因肛瘘病变位置特殊,术后创面多为开放性,易引发一系列问题,增加患者痛苦.近年中医药治疗因费用低、疗效理想等优势已逐渐成为肛瘘术后促进创面愈合的主要方式.目前发现,部分中草药化合物的活性成分、中药复方制剂在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有重要作用.通过检索发现,中医药可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缺氧诱导因子1(HIF-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Hippo等信号通路等加速新生血管形成,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通过总结肛瘘术后应用中医药治疗患者创面愈合相关信号通路、生长因子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中医药治疗肛瘘术后患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通关藤治疗乳腺癌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通关藤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获得通关藤的活性成分,并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通过GeneCards、GEPIA2、OMIM、PharmGKB、TTD数据库获得乳腺癌的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后,用Cytoscape3.9.0软件构建通关藤活性成分-乳腺癌-靶点网络,通过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筛选相关信号通路.对前10个关键靶点和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利用通关藤注射液体外干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CCK-8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Calcein-AM/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对PI3K-AKT信号通路进行验证.结果 从通关藤中筛选出11α-O-苯甲酰-12β-O-乙酰通关藤苷元B、咖啡酸、苦绳苷元A、山柰酚等 37 个活性成分和治疗乳腺癌的 276 个潜在作用靶点,PPI网络筛选出AKT1、EGFR、TNF、CTNNB1、IL-6等25个关键靶点,主要影响雌激素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通关藤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AKT1、ALB、CASP3、ESR1和TNF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通关藤注射液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P<0.01,P<0.001),诱导细胞凋亡(P<0.001),同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P<0.05,P<0.01).结论 通关藤可能通过多靶点和多途径发挥抗乳腺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必净注射液通过抑制HIF-1α/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必净注射液(简称血必净)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①动物实验:将100只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包括假手术(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组、CLP+低剂量血必净(L-XBJ)组、CLP+高剂量血必净(H-XBJ)组,测定小鼠的存活率、肺组织学改变、肺湿/干(W/D)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s,BALF)的细胞计数和蛋白浓度、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细胞凋亡、HIF-1α/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②细胞实验:体外培养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分为6组,包括对照(Con)组、脂多糖(LPS)组、LPS+L-XBJ 组、LPS+H-XBJ 组、LPS+H-XBJ+二甲基草酰甘氨酸(DMOG,HIF-1 α激动剂)组、LPS+H-XBJ+二甲氧基雌二醇(2ME2,H1F-1 α抑制剂)组,检测血必净对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HIF-1α/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结果 血必净能够提高脓毒症相关ARDS小鼠的存活率,减轻肺组织损伤[肺损伤评分:CLP组(8.778±0.588)、CLP+L-XBJ 组(5.833±0.310)、CLP+H-XBJ 组(4.750±0.246)],降低肺 W/D 比,减少肺炎细胞浸润与蛋白渗出(均P<0.05).此外,血必净还可以减少LPS诱导的MH-S细胞和CLP诱导的脓毒症相关ARDS小鼠炎症因子(TNF-α,IL-1 β和IL-6)的表达,降低体内外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积累,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形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消耗和细胞凋亡(均P<0.05).机制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血必净通过HIF-1α/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对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论 血必净可通过抑制HIF-1α/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从而对脓毒症相关ARDS产生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落新妇苷通过调节HIF-1α/VEGF轴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落新妇苷(AST)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轴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ST(0、5、25、50、100、150、200、300 μmol/L)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采用CKK-8法检测细胞活力.将MCF-7、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AST低剂量(AST-L)组、AST中剂量(AST-M)、AST高剂量(AST-H)组、AST-H+DMOG(HIF-1α/VEGF通路激活剂)组,EdU法检测AST处理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其对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Matrigel管型形成实验检测其对细胞VM形成的影响,WB法检测对细胞中HIF-1α、VEGF、VE-cadherin、E-cadherin、N-cadherin、MMP-2表达的影响.结果:与0 μmol/L AST相比,5、25、50、100、150、200、300 μmol/L AST处理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AST-L、AST-M、AST-H组细胞EdU阳性率、细胞迁移数、细胞侵袭数、VM管腔数目、HIF-1α、VEGF、VE-cadherin、N-cadherin、MMP-2 表达均显著下降,而细胞凋亡率、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与AST-H组相比,AST-H+DMOG组细胞EdU阳性率、细胞迁移数、细胞侵袭数、VM管腔数目、HIF-1α、VEGF、VE-cadherin、N-cadherin、MMP-2表达均显著升高,而细胞凋亡率、E-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AST能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VM形成,促进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UPLC-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大黄甘草汤通便止呕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究大黄甘草汤(DG)通便止呕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UPLC-TOF-MS对DG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DG发挥通便止呕功效的潜在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并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验证.结果 UPLC-TOF-MS法采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根据数据库比对和文献数据从DG水煎液中共鉴定27个化合物.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DG通便止呕功效的关键成分可能为木犀草素、圣草酚、甘草次酸、大黄素等;关键靶点可能为AKT1、IL6、IL1B、TP53、TNF、EGFR;关键通路可能为胃癌、结直肠癌、IL-17、TNF、HIF-1等信号通路.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良好.结论 该研究较全面地阐明了DG水煎液的化学成分,明确了DG通过减轻炎症状态、促进肠道运动等作用发挥通便止呕的功效,可为DG的进一步质量评价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地黄饮子“异病同治”阿尔茨海默病和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地黄饮子“异病同治”AD与糖尿病的共同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生物信息学依据。方法:检索TCMSP、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地黄饮子组方药物有效成分,结合UniProt数据库得到药物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TTD等数据库分别获得AD及糖尿病相关疾病靶点。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疾病-药物-成分-靶点”网络。使用R studio软件构建地黄饮子有效成分与疾病靶点的Circos关系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Metascape、R studio软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获得地黄饮子活性成分206个,PPI网络筛选出51个关键靶点;GO分析主要富集于γ-氨基丁酸(GABA)、胆碱能突触、雌激素反应、BCL-2家族蛋白复合物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主要富集于FoxO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通路等。结论:地黄饮子“异病同治”AD与糖尿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特点,主要通过原花青素B7、原花青素B5、原花青素B1等活性成分,作用于TNF、IL-6、ESR1、PPARG、AKT1等靶点,调控FoxO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缺氧信号通路在肾癌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缺氧是实体肿瘤微环境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特征,随着人们对肾细胞癌(RCC)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缺氧和低氧诱导因子(HIF)在人肾癌中的表达及其功能越来越被关注,缺氧信号通路成为近年来肿瘤等疾病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目前对缺氧信号通路的认识、其与RC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以及HIF抑制剂的应用前景,以期指导临床RCC的精准化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微小RNA-486-5p通过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α/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A信号通路影响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486-5p(miR-486-5p)通过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A(Akt)信号通路影响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方法:脂质体Lipofectamine? 3000将miR-486-5p模拟物NC(对照),miR-486-5p模拟物转入SW480结肠癌细胞中,细胞购自上海细胞库。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iR-486-5p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蛋白X(bax)、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2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HIF-1α、PTEN、PI3K及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miR-486-5p模拟物组细胞miR-486-5p表达量(1.87±0.09比1.00±0.10, t=5.589, P<0.05)、细胞早期凋亡率[(15.48±0.97)%比(1.47±0.09)%, t=4.327, P<0.05],细胞晚期凋亡率[(27.46±1.54)%比(3.24±0.13)%, t=5.652, P<0.05],细胞周期G 1期[(60.32±4.43)%比(24.08±1.96)%, t=4.578, P<0.05]、bax(0.96±0.08比0.18±0.01, t=5.373, P<0.05)、p27(0.86±0.06比0.32±0.01, t=5.762, P<0.05)及PTEN(1.64±0.09比0.46±0.02, t=4.874, P<0.05)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miR-486-5p模拟物组细胞活力(0.33±0.01比0.54±0.03, t=4.582, P<0.05)、细胞侵袭数目[(37.59±2.64)个比(179.93±6.96)个, t=4.147, P<0.05],bcl-2(0.21±0.01比1.04±0.09, t=5.287, P<0.05)、Cyclin D1 (0.14±0.00比0.85±0.07, t=4.642, P<0.05)、MMP-9(0.28±0.02比0.84±0.06, t=4.643, P<0.05)、HIF-1α(0.45±0.03比1.53±0.09, t=5.562, P<0.05)、PI3K(0.38±0.01比1.78±0.10, t=5.468, P<0.05)及p-Akt(0.38±0.02比1.10±0.08, t=4.129, P<0.05)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 结论:上调miR-486-5p表达量可诱导结肠癌细胞SW480凋亡、抑制细胞侵袭、使细胞周期发生阻滞,可能与抑制HIF-1α/PTEN/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姜黄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效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相关理论方法探究姜黄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SEA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在线预测化合物作用的靶点;通过CTD数据库提供与疾病相关的各种靶点;运用Venny数据库映射匹配不同基因,并取二者交集;采用GeneMANIA数据库构造出交集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图,采用Cystoscape软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和可视化,借助WebGestalt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对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得到姜黄素作用靶点52个,DR对应的靶点1 599个,共同作用的靶点48个。核心靶点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以及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靶点主要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以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调控多条信号通路来抑制炎症反应和对抗氧化应激等过程,从而发挥治疗DR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影响脑胶质瘤预后的关键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脑胶质瘤恶性程度高,复发率高,预后差,对此分析了脑胶质瘤中Hippo/YAP、PI3K/AKT/mTOR、miRNA、WNT/β-catenin、Notch、Hedgehog及TGF-β等信号通路及关键酶的作用机制,得出 YAP1抑制剂可能成为未来治疗脑胶质瘤有效的靶点,抑制PI3K/AKT/mTOR、Shh、WNT/β-catenin及HIF-1α可降低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及耐药性,进而改善脑胶质瘤的预后。分析得出Notch1与Sox2呈正反馈调控机制,Notch4预示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这样不仅在临床上可针对脑胶质瘤干细胞进行治疗,也能将Notch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为治疗脑胶质瘤的方向提供探索性的尝试。miRNA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治疗脑胶质瘤中可借助纳米颗粒的运载协同替莫唑胺发挥进一步的作用。相信这些研究会让大家对脑胶质瘤有更深入的认识,以期更好的寻找新的治疗方案来逐步攻克脑胶质瘤这道难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