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串联质谱法检测24 h尿醛固酮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尿醛固酮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诊断性能评价。选取2019年1月到10月间符合入组标准的住院患者413例,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3例。测定立位2 h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及肾素浓度(DRC),留取24 h尿液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尿醛固酮。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尿醛固酮及尿醛固酮与肾素浓度比值(UADRR)在筛查PA中的价值,并与血浆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ADRR)筛查PA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考察尿钠大于200 mmol/24 h、老年患者或低血钾患者中尿醛固酮在筛查PA中的应用价值。结果:LC-MS/MS检测尿醛固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5(95 %CI 0.679~0.767),最佳切点为7.13 μg/24 h,低于ADRR的ROC曲线下面积(0.958, 95 %CI 0.934~0.975)。UADR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7(95 %CI 0.920~0.966),最佳切点为1.11(μg/24 h)/(μIU/m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89.0%,与ADRR无统计学差异。当24 h尿钠含量大于200 mmol时,尿醛固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95 %CI 0.730~0.910),最佳切点值为9.31 μg/24 h,该切点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和68.7%。对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尿醛固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95 %CI 0.770~0.925),最佳切点值为6.91 μg/24 h,该切点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和81.3%。当入院血钾水平小于3.50 mmol/L时,尿醛固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95 %CI 0.684~0.917),最佳切点值为10.63 μg/24 h,该切点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66.7%。 结论:LC-MS/MS检测尿醛固酮可为临床筛查PA提供参考,且在24 h尿钠大于200 mmol、老年患者或低血钾患者中筛查性能更优,若联合肾素浓度检测可提供与ADRR相当的筛查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质谱法的坐位盐水抑制试验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适宜切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索基于质谱法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坐位盐水抑制试验(SSST)适宜切点。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疑为PA而进行SSST的患者,包括PA患者30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19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SSST后血浆醛固酮浓度(PAC),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确诊试验(PACT)评分作为诊断PA的参考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探索诊断PA的适宜切点。结果:PA患者年龄(50.8±10.5)岁,男性159例(53.00%);EH患者年龄(49.4±11.2)岁,男性32例(26.89%)。SSST后PAC诊断P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95% CI 0.775~0.862)。当选择PAC 40 pg/ml(110.8 pmol/L)作为诊断PA的适宜切点时,敏感度为83.67%(95% CI 78.88%~87.56%),特异度为60.50%(95% CI 51.10%~69.21%),95.09%(155/163)的单侧PA患者能够被识别。 结论:质谱法测定SSST后PAC对PA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推荐将40 pg/ml作为适宜切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卡托普利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中的价值及适宜切点的再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对卡托普利试验(CCT)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诊断中的价值及适宜切点进行再评价。方法:回顾性纳入所有完成了筛查、CCT和氟氢可的松试验(FST)的PA高危患者,利用随机数法从单侧PA患者中随机抽样,使纳入分析的单侧PA在PA中的比例达35%,基于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和肾素浓度,以FST作为PA的诊断标准,构建CCT诊断P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CCT的诊断价值和适宜切点。结果:纳入PA共400例,原发性高血压(EH)143例。CCT后PAC 的ROC曲线下面积(AUC ROC)为0.86(0.83,0.89),显著高于CCT后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ARR)及试验前后PAC抑制率的AUC ROC[0.78(0.74,0.82),0.62(0.56,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以CCT后PAC 110 ng/L作为PA的诊断切点时,敏感度为73.25%,特异度为79.02%。分别联合ARR和PAC抑制率并未提高CCT后PAC的诊断效能( P>0.05)。 结论:CCT是较好的PA确诊试验,推荐立位、50 mg CCT后2h PAC 110 ng/L为适宜诊断切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洗脱前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洗脱前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ADRR)筛查中国人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切点值,降低PA筛查中洗脱药物带来的风险。方法:入选2017年1月到2019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病房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参照美国2016年PA诊断指南及我国2016年PA诊断共识进行PA诊断。测定药物洗脱前后的血醛固酮浓度(PAC)、肾素浓度(DRC)及ADRR。绘制ADR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以Youden指数最大时,确定最佳切点值。结果:入选高血压患者542例,其中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EHT)患者467例(男297例,女170例),确诊为PA患者75例(男51例,女24例)。PA患者洗脱前后的PAC、ADRR均高于EHT患者[150.0(130.0,210.0)比120.0(80.0,170.0)ng/L,170.0(120.0,260.0)比130.0(90.0,180.0)ng/L;28.9(15.9,63.5)比4.3(1.9,11.8)(ng/L)/(mU/L), 55.6(39.0,109.0)比9.8(4.5,21.3)(ng/L)/(mU/L),P ≤0.001],而洗脱前后的DRC均低于EHT[4.0(2.0,10.0)比27.0(10.0,64.0)mU/L, 3.0(2.0,4.0)比12.2(5.0,27.0)mU/L, P<0.001]。EHT及PA组洗脱后均为PAC升高( P=0.001, P<0.001),DRC降低(均 P<0.001),ADRR升高(均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洗脱前ADR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95 %CI:0.836~0.895)。洗脱前ADRR以7.8 (ng/L)/(mU/L)为切点值筛查PA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7%、66.8%,此时Youden指数最大(0.615)。 结论:洗脱前ADRR >7.8 (ng/L)/(mU/L)可作为切点,在不能进行药物洗脱条件下作为筛查PA的替代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屈螺酮炔雌醇片导致高醛固酮血症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1例青年女性患者因痤疮、睾酮水平升高,行血浆类固醇激素谱检查发现醛固酮显著升高。排除检测干扰;核实患者无高血压、低血钾和肾上腺占位,除外原发性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随访观察到醛固酮水平与屈螺酮炔雌醇片使用有时间相关性。屈螺酮和炔雌醇通过不同机制引起醛固酮升高、醛固酮与直接肾素浓度比值升高;屈螺酮可拮抗盐皮质激素,大多数患者不会出现高血压和低钾血症。临床上,需注意此药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指标的影响。实验室在结果审核时,如遇无高血压、低血钾而醛固酮升高的女性患者,可核实是否有屈螺酮炔雌醇片等复方雌孕激素用药史,在报告中进行适当提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腹腔肠系膜间隙入路与结肠旁沟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左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经腹腔肠系膜间隙入路与结肠旁沟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左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及甘肃省其他5家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70例手术治疗左侧PHA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包括男43例、女27例;28例行经腹腔肠系膜间隙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42例行经腹腔结肠旁沟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围手术期结果。结果:7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完成,肠系膜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短于结肠旁沟入路组[(26.7±8.8)比 (38.9±7.1)min, P<0.001)],失血量少于结肠旁沟入路组[45(30,50)比 50(40,60)ml, P=0.042],术后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1.0)比 (4.5±1.0)d, P=0.669)]。术后1个月复查,患者电解质及醛固酮肾素比值均正常,53例(75.7%)患者血压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经腹腔肠系膜间隙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确诊醛固酮腺瘤和单侧肾上腺增生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肾上腺醛固酮高分泌组织,改善预后,选择肾上腺全切术还是部分切除术,尚存争议。本文对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疗效、安全性、术后皮质醇水平、术后复发及手术技术等情况进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清甲状旁腺素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价值和最佳诊断切点。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收治的肾上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和内分泌功能评估结果分为两组:PA组和肾上腺无功能瘤(NFA)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患者PTH升高的潜在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TH对PA的诊断价值并找出最佳切点。结果:共纳入患者773例,其中PA组356例,年龄(50±11)岁,男性占57.0%(203例);NFA组417例,年龄(51±12)岁,男性占52.5%(219例)。PA组PTH水平[63.1(48.4,80.3)比41.7(34.1,51.7) ng/L]及PTH升高者所占比例(47.8%比7.2%)均高于NFA组(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PA及维生素D缺乏为PTH升高的潜在危险因素(均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维生素D缺乏状态下,PTH筛查PA的临界值为56.44 ng/L,灵敏度为66.5%,特异度为83.0%;维生素D不缺乏状态下,其筛查的临界值为48.81 ng/L,灵敏度为70.5%,特异度为72.6%。 结论:PA患者PTH分泌增加,血清PTH水平可作为PA筛查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联合指标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血浆醛固酮浓度(PAC)/肾素浓度(PRC)比值(ARR)联合醛固酮、肾素、血钠/钾比值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价值。方法:诊断效能评价。(1)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入院的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外科手术病理活检明确诊断为PA及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病例各105例;(2)用不同体位ARR、PRC、PAC值及血钾、血钠/钾比值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选取最佳切点,以最佳切点的ARR、PRC、PAC、血钾、血钠/钾比值计算筛选PA的敏感度、特异度;(3)用诊断性试验的方法,将ARR的最佳切点分别与PRC、PAC、血钠/钾比值的最佳切点进行串联试验,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结果:卧位ARR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立位ARR(0.966>0.946,Z=1.380,P=0.168),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卧位ARR的最佳切点为28.64(pg/ml)/(pg/ml),敏感度92.4%,特异度90.5%,其联合PRC试验的敏感度79.0%,特异度94.3%,联合PAC试验的敏感度65.7%,特异度95.2%,联合血钠/钾比值的敏感度为50.5%,特异度为96.2%;立位ARR的最佳切点为22.10(pg/ml)/(pg/ml),敏感度91.4%,特异度85.7%;立位ARR联合PRC的敏感度78.1%,特异度89.5%,联合PAC的敏感度74.3%,特异度92.4%,联合血钠/钾比值的敏感度为50.5%,特异度为95.2%。结论:立位、卧位ARR值对PA诊断性能差异不大,单独使用ARR筛查PA敏感度高,联合PRC、PAC、血钠/钾比值可提高特异度,提高诊断PA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肾上腺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肾上腺静脉采血(AV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行AVS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肾上腺薄层增强CT检查并行双侧AVS。其中46例在双侧AVS前由专业工程师将肾上腺薄层增强CT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30例未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在位率、采血成功率、采血时间、造影剂用量、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76例患者中,男、女各38例,平均年龄45(25~57)岁。与非三维可视化组相比,三维可视化组右肾上腺静脉插管成功率(78%比43%)和AVS成功率(83%比53%)均较高,术中造影剂用量[ M( Q1, Q3)为28(16,51)比78(59,89) ml]较低,采血所用时间[ M( Q1, Q3)为44(22,61)比70(66,88) min]较短(均 P<0.05)。与非三维可视化组相比,三维可视化组左侧肾上腺静脉插管导管在位率由97%提高至98%,AVS成功率由97%升至98%,采血时间及造影剂用量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所有患者中,仅非三维可视化组有1例患者发生造影剂外渗,其余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AVS前将肾上腺薄层增强CT的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可提高右侧AVS的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的使用量,并缩短AVS的手术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