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碘离子转运体及其调控通路在肿瘤机制研究中的相关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底膜上的碘离子转运体可参与并介导细胞内外碘离子流动。机体众多含碘组织中,仅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胶体的碘离子可被作为原料,经氧化、碘化、偶联而合成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以发挥生理功能。因此,碘离子转运体的碘转运功能对TH的生物合成至关重要。此外,功能学研究表明,碘离子转运体作为离子通道蛋白,其表达异常或功能丧失可作为肿瘤促进因子或抑制因子参与mTOR信号通路、MAPKs信号通路、以及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进而调控癌细胞增殖、浸润、转移和凋亡,以发挥非碘转运作用。因此,碘离子转运体的非碘转运功能对肿瘤发生进展至关重要。本文就经典碘离子转运体,钠/碘协同转运体(sodium iodide symporter,NIS)和阴离子交换体(pendrin),及新型碘离子转运体,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器(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钠复合维生素转运体(sodium multivitamin transporter,SMVT)、钙激活氯通道蛋白(anoctamin 1,ANO1)的碘转运功能以及非碘转运功能。在肿瘤发生进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调控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全面阐明碘离子转运体及其调控信号通路在癌症发生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文献总结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依达拉奉抑制大鼠压力超负荷致心肌重构形成与AT1R/MAPKs/StAR信号通路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抑制大鼠压力超负荷致心肌重构形成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2月龄,体重20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2):假手术组(S组)、压力超负荷组(POL组)、依达拉奉组(E组)。采用结扎胸主动脉8周的方法制备心脏压力超负荷模型。结扎血管后,POL组每日腹腔注射0.9%氯化钠10 ml/kg,E组每日腹腔注射依达拉奉10 mg/kg,连续8周。于模型制备成功后,采用二维超声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心室缩短分数(FS);放血处死大鼠取心脏,称重后计算心重/体重(HW/BW)比值,取心肌组织,HE染色后测定心肌细胞横截面积(MSA),采用Masson染色法测定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AT1R和StAR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和p38 MAPK磷酸化水平(p-ERK1/2/ERK1/2比值、p-p38 MAPK/p38 MAPK比值),采用ELISA法测定醛固酮含量。 结果:与S组比较,POL组HW/BW比值、MSA和CVF升高,EF和FS降低,AT1R和StAR表达上调,p-ERK1/2/ERK1/2比值、p-p38 MAPK/p38 MAPK比值和醛固酮含量升高( P<0.05);与POL组比较,E组HW/BW比值、MSA和CVF降低,EF和FS升高,AT1R和StAR表达下调,p-ERK1/2 /ERK1/2比值、p-p38 MAPK/p38 MAPK比值和醛固酮含量降低( P<0.05)。 结论:依达拉奉抑制大鼠压力超负荷致心肌重构形成的机制可能与抑制AT1R/MAPKs/StAR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第331位泛素化位点突变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第331位泛素化位点突变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标签的TRAF6基因表达质粒的慢病毒(pCDH-3×FLAG-TRAF6)和突变质粒慢病毒(pCDH-3×FLAG -TRAF6-331mut)分别感染结直肠癌细胞SW480和HCT116,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感染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RAF6和TRAF6-331mut在细胞中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TRAF6组和TRAF6-331mut组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TRAF6和TRAF6-331mut与泛素的赖氨酸结合位点K48和K63的泛素化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TRAF6和TRAF6-331mut对核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激活蛋白1(AP-1)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病毒成功感染结直肠癌细胞。Western blot检测显示,TRAF6和TRAF6-331mut在结直肠癌细胞中成功表达。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到第4天,TRAF6-331mut组HCT116和SW480细胞的 A值分别为1.89±0.39和1.88±0.24,均低于TRAF6组(分别为2.09±0.12和2.17±0.45, P值分别为0.036和0.011)。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TRAF6-331mut组HCT116和SW480细胞的克隆数分别为(120±14)个和(85±14)个,均低于TRAF6组[分别为(190±21)个和(125±13)个, P值分别为0.001和0.002]。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48 h后,TRAF6-331mut组HCT116和SW480细胞的伤口愈合距离百分比分别为(31±12)%和(33±14)%,均低于TRAF6组[分别为(43±13)%和(43±7)%, P值分别为0.005和0.009]。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TRAF6-331mut组HCT116和SW480细胞的迁移数分别为(104±13)个和(107±12)个,均低于TRAF6组[分别为(172±19)个和(138±16)个, P值分别为<0.001和0.002]。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TRAF6-331mut组HCT116和SW480细胞的穿膜数分别为(103±17)个和(92±13)个,均低于TRAF6组[分别为(177±20)个和(127±18)个, P值分别为0.008和0.009]。免疫共沉淀法检测结果显示,在与K48共转染的293T细胞中,被TRAF6-331mut下拉的K48链泛素蛋白的表达量为0.57±0.19,低于野生型TRAF6下拉的K48链泛素蛋白的表达量(0.84±0.04, P=0.014);在与K63共转染的293T细胞中,被TRAF6-331mut下拉的K63链泛素蛋白的表达量为0.31±0.13,低于野生型TRAF6下拉的K63链泛素蛋白的表达量(0.89±0.08, P<0.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TRAF6-331mut-HCT116细胞中NF-κB、p-NF-κB和p-AP-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63±0.08、0.42±0.08和0.60±0.07,低于TRAF6-HCT116细胞(均为1.00±0.00, P值分别为0.002、<0.001和<0.001),AP-1蛋白表达水平为0.89±0.06,与TRAF6-HCT116细胞(1.0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TRAF6-331mut-SW480细胞中NF-κB、p-NF-κB和p-AP-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50±0.06、0.51±0.04和0.48±0.02,低于TRAF6-SW480细胞(均为1.00±0.00,均 P<0.001),AP-1蛋白表达水平为0.90±0.06,与TRAF6- SW480细胞(1.0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87)。 结论:TRAF6基因第331泛素化位点突变可能阻止了TRAF6与泛素赖氨酸位点K48和K63的结合,进而影响下游NF-κB和MAPKs/AP-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体外实验探讨杏仁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外细胞实验探究杏仁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TCMSP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等,获得杏仁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血管痉挛相应疾病靶点,并将其作用靶点与获得的疾病靶点的交集作为潜在靶点;利用String平台,对潜在靶点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采用R语言软件包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然后使用Cytoscape软件分析其网络拓扑结构,筛选其核心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在此基础上,通过MTT法检测苦杏仁苷对血管紧张素Ⅱ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杏仁治疗血管痉挛的主要潜在活性成分有17个;药物-疾病核心靶点有68个;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有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鞘脂信号通路、血管平滑肌收缩、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松弛素信号通路等;关键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苦杏仁苷、雌酚酮结合具有稳定构象.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苦杏仁苷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APKs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有关.结论 杏仁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基质金属肽酶9、雌酚酮等靶点治疗血管痉挛,为杏仁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血根碱在癌症治疗中的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持续升高,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已成为科研领域的关键方向.血根碱(sanguinarine),一种来源于传统中药如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illd.)R.Br]、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和美洲传统草药血根草(Sanguinaria canadensis L.)等植物的天然生物碱,由于其在抗肿瘤研究中所展现的显著活性,已广受学术界关注.本综述文章旨在梳理血根碱在癌症治疗领域内的研究进展,尤其聚焦其抑制肿瘤增殖、侵袭与转移,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显示,血根碱通过作用于多条信号传导途径及多种分子靶点,包括Bcl-2、MAPKs、Akt、NF-κB、ROS及微小RNA等,从而发挥其抑制肿瘤的效用.此外,文章还探讨了血根碱针对乳腺癌、肺癌、肝癌及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类型的应用研究.据此,开发新的给药策略以提升血根碱的临床应用潜力,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深化对血根碱抗肿瘤机制的理解,并通过临床前研究及早期临床试验验证其治疗效果与安全性,以期为癌症治疗开辟新路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紫云英苷抗肿瘤作用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紫云英苷是一种天然的类黄酮,以抗肿瘤等多样化的药理应用而闻名.研究发现紫云英苷具有巨大的抗肿瘤潜力,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MAPKs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Notch1 通路、microRNA的表达、肿瘤侵袭和转移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紫云英苷有关抗肿瘤信号通路的文献报道,分析并总结了每一条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以期为紫云英苷在抗肿瘤信号通路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芒柄花素磺酸钠通过MAPKS信号通路缓解OVA诱导哮喘小鼠肺部炎症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观察芒柄花素磺酸钠对卵清蛋白(OVA)诱导哮喘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购买SPF级C57BU6小鼠60只,并随机分6组,每组10只,具体组别如下:空白对照组(CON组)、模型组(OVA组)、芒柄花素磺酸钠低剂量(MBHS-L组)、芒柄花素磺酸钠中剂量(MBHS-M组)、芒柄花素磺酸钠高剂量(MBHS-H组)和地塞米松组(DEX组),使用OVA诱导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实验主要评价小鼠哮喘症状并进行评分、计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数量(Diff-Quick染色法)、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分析BALF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分析肺组织p-ERK1/2,p-JNK和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结果]与OVA组比较,哮喘症状评分、BALF炎症细胞数量、TNF-α、IL-1β和MDA水平以及p-ERK1/2,p-JNK和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在MBHS组和DEX组均明显降低(P<0.05),而SOD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结论]芒柄花素磺酸钠可能通过MAPKS信号通路缓解OVA诱导哮喘小鼠的肺部炎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中医药干预慢传输型便秘鼠SCF/C-kit及其级联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22
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具有疗效好、层次多、靶点丰富、多通路及双向调节等优势,随着相关实验研究逐渐深入,可知干细胞因子(SCF)/C-kit及其级联信号通路PI3K/AKT、磷脂酶C-γ、MAPKs等是其关键通路.为进一步阐明相关机制,本文梳理近年中医药干预慢传输型便秘鼠SCF/C-kit及其级联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现况,总结得出其机制可能是恢复慢传输型便秘鼠结肠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调节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含量及基因表达、维持Cajal间质细胞的数量和功能、调节肠神经递质及水通道蛋白含量、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探讨中医药干预慢传输型便秘鼠SCF/C-kit及其级联通路的具体作用靶点和机制,以期为今后开展更深层次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U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探究尖尾芋抗乳腺癌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本研究通过UPLC-Q-TOF-MS/MS技术、网络药理学策略探究尖尾芋石油醚部位抗乳腺癌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并通过4T1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验证尖尾芋石油醚部位(petroleum ether fraction of Alocasia cucullata,EAC)体内抗乳腺癌作用及机制.基于UPLC-Q-TOF-MS/MS数据获取EAC化学成分41个,包括11种芳香类成分、8种萜类成分、5种生物碱类成分、4种脂肪酸类成分、2种香豆素类成分和11种其他类成分;基于鉴定出的化合物通过网络药理学得到556个潜在作用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发现MAPK1、Bcl-2等10个核心靶点,富集分析发现核心靶点可能通过MAPK、PI3K-Akt等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抗乳腺癌作用,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了毛地黄毒苷配基等活性成分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ERK、Bcl-2、Bax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抗乳腺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EAC低、中、高剂量组肿瘤生长趋势渐缓,肿瘤质量减少,抑瘤率逐渐增加;EAC中、高剂量组脾脏指数有显著性差异,EAC低剂量组脾脏指数效果不显著(P<0.05);HE染色观察到给药组肿瘤组织中细胞排列疏松,轮廓不清晰.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发现EAC高、中剂量组、5-氟尿嘧啶阳性对照组的IL-1β、TNF-α含量均降低.动物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EAC均能下调MAPKs信号通路中p-ERK蛋白的表达(P<0.01),而对ERK、JNK、p-38、p-JNK、p-p38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EAC能显著升高小鼠乳腺癌组织中Bax/Bcl-2蛋白水平和基因表达水平.综上,尖尾芋石油醚部位能下调p-ERK蛋白水平,促进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4T1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川陈皮素在阿尔兹海默病防治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如中枢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等有关.川陈皮素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多甲氧基类黄酮,广泛存在于柑橘类水果,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功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影响MAPKs、PI3K/AKT和NF-κB炎症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减少促炎介质生成和多种途径协同作用增加ATP产量、降低活性氧水平有关.此外,川陈皮素还以非竞争的方式抑制β蛋白裂解酶的活性,减少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protein-β,Aβ)的水平,影响昼夜节律基因的表达等方式,对昼夜节律稳定起调节作用,并通过调节肠道功能影响肠道菌群活性等缓解AD的临床症状.本文将从AD相关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川陈皮素在AD防治中的可能机制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