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髓外病变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来源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伴髓外病变(EMD)MM,是MM的超高危亚型之一,患者生存期短,预后极差。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深入,伴EMD MM的治疗方法从传统的联合化疗发展至单克隆抗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及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上述治疗手段可显著改善伴EMD MM患者的生存期。但是目前对伴EMD MM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笔者拟就放射治疗(RT)、蛋白酶体抑制剂(PI)、免疫调节剂(IMiD)、HSCT、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B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及CAR-T免疫疗法等,对伴EMD MM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伴EMD MM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甲状腺素通过ERK1/2通路促进整合素α vβ 3阳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进展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T 4)能否通过整合素α vβ 3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细胞增殖、转移潜能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K1及甲状腺滤泡状癌(FTC)133细胞株,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整合素α vβ 3的表达水平。给予T 4、四碘甲状腺乙酸(Tetrac)、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单独或联合处理DTC细胞后,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及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转移潜能的变化。通过小干扰RNA(siRNA)转染模型验证整合素α v或β 3亚基沉默能否逆转T 4对DTC细胞的作用。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下游信号蛋白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表达水平。应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MEK)1/2的抑制剂GSK1120212阻断ERK1/2磷酸化,检测其对T 4处理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ukey法。 结果:TPC-1、K1和FTC133细胞整合素α vβ 3表达均呈阳性,相对平均荧光强度(MFI)分别为61.93±18.61、16.89±2.43和32.36±0.83,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94.38±1.30)%、(74.11±3.87)%和(50.67±1.78)%( F值:13.36和217.30, P值:0.006和<0.001)。T 4组TPC-1、K1和FTC13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96 h, F值:62.67~297.50, q值:13.15~20.73,均 P<0.001);T 4+Tetrac和T 4+RGD多肽处理组DT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较T 4组明显减低(96 h, q值:8.61~17.54,均 P<0.001)。利用siRNA敲减整合素α v或β 3亚基可明显抑制T 4对3种DTC细胞的促增殖、迁移和侵袭作用(72 h, F值:7.75~70.98, q值:4.77~15.21,均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 4处理导致DTC细胞ERK1/2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且T 4诱导的ERK1/2信号通路激活可被Tetrac、RGD多肽、整合素α v或β 3亚基敲减所阻断。GSK1120212可以明显逆转T 4诱导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96 h, F值:47.53~151.40, q值:10.32~16.65,均 P<0.001)。 结论:T 4通过与整合素α vβ 3结合,激活ERK1/2通路促进DTC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心-面-皮肤综合征诊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心-面-皮肤综合征(cardio-facio-cutaneous syndrome,CFCS)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综合征,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RAS-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RAS-MAPK)信号传导通路异常激活有关,由BRAF、MAP2K1、MAP2K2、KRAS基因生殖系突变所致,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FCS患者表现为多系统异常,包括颅面部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皮肤异常、胃肠道异常、生长迟缓、神经认知障碍、癫痫等,与其他RAS通路病患者有许多重叠的临床表型。CFCS患者可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早期诊断有助于评估相关基因型的严重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预后。MEK抑制剂可有效改善部分CFCS动物模型的异常表型,但目前尚无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明确诊断后需行多学科评估与对症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鹦鹉热衣原体SINC蛋白激活宿主细胞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SINC蛋白对宿主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MAPK/ER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用重组SINC蛋白刺激HeLa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及ERK1/2的磷酸化程度,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SINC蛋白刺激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用50 μmol/L MEK1/2抑制剂U0126预处理HeLa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SINC蛋白刺激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ax和Bcl-2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用10 μg/ml SINC蛋白刺激HeLa细胞18 h后,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Bcl-2比值最低;p-ERK1/2与ERK1/2的比值明显上调;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发现5、10、15 μg/ml SINC蛋白刺激后,HeLa细胞内凋亡小体数量明显减少。加入抑制剂U0126后,Bcl-2表达下调,cleaved PARP表达量显著增加;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结论:SINC蛋白通过激活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HeLa细胞发生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 C9ORF139靶向miR-24-3P/TAOK1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作用和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C9ORF139靶向微小RNA(miR)-24-3P/TAOK1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AML细胞株(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以及人单核白血病细胞株THP-1)购自中国科学院,分为4组:A组为阴性对照(siNC)组,B组为干扰C9ORF139(siC9ORF139)组,C组为siC9ORF139+miR-24-3P抑制剂组,D组为miR-24-3P+TAOK1过表达(oe-TAOK1)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qRT)-PCR检测4组AML细胞株HL-60、THP-1中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4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印迹法检测p-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raf)、p-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MEK)、p-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表达。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验证C9ORF139、miR-24-3P、TAOK1的结合能力。裸鼠皮下肿瘤细胞接种分为HL-60(A组)和HL-60(B组)。结果:敲减细胞中C9ORF139基因并培养120 h后,在HL-60及THP-1细胞中,B组细胞增殖能力(0.62±0.02、0.82±0.02)、迁移能力(0.22±0.03、0.05±0.01)、侵袭能力(0.20±0.02、0.13±0.03)均低于A组(1.30±0.02、1.83±0.07;0.99±0.02、0.99±0.02;1.00±0.01、1.00±0.01)(均 P<0.05)。共转染miR-24-3抑制剂后,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均高于B组(均 P<0.05)。共转染miR-24-3P与oe-TAOK1质粒后,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均高于B组(均 P<0.05)。当干扰细胞中C9ORF139基因后,与A组凋亡水平(0.31±0.27、2.49±0.33)相比,B组(28.56±8.07、17.74±1.91)均较高(均 P<0.05);当共转染miR-24-3P抑制剂后,C组细胞凋亡水平(2.34±0.09、3.06±0.06)均低于B组(均 P<0.05);在共转染miR-24-3P与oe-TAOK1质粒组中,D组细胞凋亡水平(2.16±1.29、4.80±0.37)均低于B组(均 P<0.05)。在HL-60、THP-1细胞中,当C9ORF139未突变时,miR-24-3P组荧光素酶活性均低于miR-NC组(均 P<0.05)。当C9ORF139序列中与miR-24-3P结合位点突变后,miR-24-3P组荧光素酶活性与miR-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当TAOK1未突变时,miR-24-3P组荧光素酶活性低于miR-NC组( P<0.05);当TAOK1序列中与miR-24-3P结合位点突变后,miR-24-3P组荧光素酶活性与miR-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当干扰HL-60细胞中C9ORF139基因并培养72 h后,B组Raf、MEK及ERK分子磷酸化表达水平均低于A组(均 P<0.05)。第14天,A组肿瘤体积高于B组[(284.49±57.61)比(125.70±18.64)mm 3, P=0.017]。HL-60 A组肿瘤重量高于B组[(847.80±159.36)比(408.40±113.16)mg, P=0.001]。 结论:lncRNA C9ORF139通过调控miR-24-3P上调TAOK1促进AML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C9ORF139表达具有促进AML裸鼠皮下肿瘤生长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烟曲霉提取物通过EGFR-MEK-ERK1/2信号通路上调支气管上皮细胞黏蛋白5AC表达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烟曲霉提取物(AFE)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黏蛋白5AC(MUC5AC)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将16HBE分为4组:正常溶剂对照组、AFE处理组、AFE+选择性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478)作用组和AFE+MAPK激酶抑制剂(PD98059)作用组。用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及ELISA等方法测定EGFR、ERK1/2、磷酸化EGFR、磷酸化ERK1/2及MUC5AC的表达。结果:8~24 mg/L AFE与16HBE共孵育24 h,各组细胞EGFR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4±0.1、1.0±0.4、1.3±0.3、1.8±0.8,ERK1/2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2±0.4、2.4±0.5、3.2±0.7、4.3±0.8,可剂量依赖性上调EGFR和ERK1/2表达;16 mg/L AFE与16HBE共孵育1 h,磷酸化EGFR的相对灰度值为1.2±0.2,磷酸化ERK1/2的相对灰度值为2.23±0.50,可诱导EGFR和ERK1/2磷酸化;16HBE与10 μmol/L的AG1478作用可抑制AFE诱导的EGFR和ERK1/2的磷酸化,与30 μmol/L的MAPK激酶抑制剂PD98059作用可抑制ERK1/2的磷酸化,而不影响EGFR的磷酸化。16 mg/L的AFE可上调16HBE MUC5AC的表达,MUC5AC mRNA光密度比值为2.2±0.2,与AG1478或PD98059作用可抑制AFE诱导MUC5AC表达。结论:烟曲霉可上调16HBE细胞MUC5AC的表达,激活EGFR-ERK1/2信号通路是烟曲霉上调16HBE细胞MUC5AC的表达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复杂脉管畸形的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脉管畸形是由于胚胎时期血管和(或)淋巴管异常发育所致,不伴有内皮细胞增殖。既往因对其致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以手术和硬化剂注射等对症治疗为主。随着分子生物学进展,脉管畸形的致病机制被认为是生殖细胞种系突变和/或体细胞突变,最终激活PI3K/ATK/mTOR、Ras/Raf/MEK/ERK通路所致,相关研究也促进了靶向抑制剂的应用。本文对目前儿童脉管畸形致病基因和靶向药物进行阐述,旨在为推动此类疾病的精确分子诊断和精准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奈拉替尼在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侵袭性强,易发生耐药而复发转移,目前临床多采用抗HER-2单抗联合内分泌治疗。但即使两药联合治疗,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这可能是HER-2下游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所导致,因此HER-2受体胞外、胞内及其下游PI3K/Akt/mTOR信号通路多重抑制,及HER-2和HR的双重阻断,更有利于HR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奈拉替尼不仅能抑制HER-1、HER-2和HER-4受体磷酸化,还可以阻断PI3K/Akt和Ras/Raf/MEK/ERK途径的下游信号传导。在强化辅助治疗研究中已证实,奈拉替尼可改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尤其HR阳性HER-2阳性患者获益更加显著。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奈拉替尼也获得了肯定疗效,但尚缺乏奈拉替尼治疗HR阳性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相关数据。与奈拉替尼类似的小分子HER抑制剂拉帕替尼,在HR阳性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疗效。鉴于奈拉替尼较拉帕替尼更优的作用机制,其有望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和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Erdheim-Chester病的突变谱系及治疗选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Erdheim-Chester病(Erdheim-Chester disease, ECD)是最常见的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1930年由Jakob Erdheim和William Chester首次报道,目前全球有约1 500例已知病例。ECD高发年龄为50~70岁,男性略多,主要累及骨骼、肺、腹膜后、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垂体、眶后组织及皮肤等。骨骼受累者主要表现为双侧长骨骨干和干骺端对称性骨皮质硬化,仅50%的患者存在骨痛。胸膜或肺实质受累者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等,肺功能可显示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减低,胸部CT可表现为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小叶中央结节影、磨玻璃影或肺囊肿等。腹膜后纤维化患者可因肾周脂肪和肾周筋膜对称浸润出现"毛肾"现象,病变可包绕输尿管造成输尿管狭窄、肾积水、慢性肾功能不全。大血管受累患者病变可累及主动脉干分支,可出现腹痛、胸痛、背痛。ECD可累及心脏,右心房或房室沟占位最常见。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是不良预后因素,临床表现受病灶部位影响,不同部位病变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垂体受累导致的尿崩症是ECD患者最常见的内分泌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眶后组织增生或眼睑黄色瘤。ECD的诊断需要依靠特征性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表现。若患者有不明原因骨痛(特别是四肢远端骨痛),伴心血管、神经系统或皮肤表现,同时骨显像提示长骨骨干和干骺端对称性骨皮质硬化,应怀疑ECD。ECD的病理表现为受累脏器中有泡沫样组织细胞,伴炎性细胞和多核巨细胞(Touton细胞)浸润,纤维组织混合其中或包绕在外,免疫组化:CD68(+)、XⅢa(+)、CD163(+)、Fascin(+)、CD1a(-)、langerin(-)、S100(+/-)。2012年在ECD病灶组织中发现了BRAF V600E突变,从而确定ECD为一种克隆性肿瘤;RNA测序发现ECD具有与髓系祖细胞或巨噬细胞类似的转录谱,且有研究在BRAF V600E突变阳性ECD患者的CD34 +造血干/祖细胞、单核细胞和髓系树突状细胞中也发现了BRAF V600E突变,提示ECD是一种髓系来源的肿瘤;还有研究发现,ECD患者IL-6、INF-α等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升高,这些因子可能发挥了组织细胞的局部激活和募集作用,进而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因此目前认为ECD是一种炎性髓系肿瘤。ECD的一线治疗包括干扰素-α(IFN-α),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等。本文回顾了ECD相关文献,对ECD的突变谱系及治疗选择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脂联素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对大鼠滑膜细胞代谢能力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脂联素(AD)调控滑膜细胞产生炎性因子进而诱发骨关节炎(OA)。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刺激细胞的最适加药浓度;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标志基因如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E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1/2)的表达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AD的刺激对ERK1/2、p38的磷酸化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AD作用后滑膜细胞炎性因子的产量。多个样本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AD(1 μg/ml)可显著对滑膜细胞产生增殖抑制作用( F=136.900、11.930, 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D可上调MEK及ERK基因表达(1.026±0.072、2.926±0.158, t=21.910, P<0.05;0.960±0.194、5.433±0.532, t=15.810, 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AD可刺激滑膜细胞增加ERK1/2、p38的磷酸化(0.488±0.083、1.152±0.050, t=11.860, P<0.05;0.407±0.014、1.312±0.063, t=24.370, P<0.05);ELISA法结果显示,AD可显著促进由趋化蛋白引起的下游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1β、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和MMP-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产生[(15.077±0.884)、(69.947±2.950) pg/ml、(9.225±0.323)、(134.925±15.02) ng/ml、(93.055±6.073) p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39、4.838、5.312、4.366、3.292, P<0.05),与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75、6.251、4.331、1.221、3.456, P<0.05)。 结论:AD可通过影响MAPK/ERK信号通路来增强滑膜细胞炎性因子的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