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化血糖监测在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强化血糖监测护理方案对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转入普通病房的患者血糖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6—12月入院行CABG于72 h内转出ICU的冠心病合并高血糖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强化血糖监测在内的综合护理策略。比较两组CABG术后患者转至普通病房3 d内每日平均血糖水平(MGL)、血糖标准差( SD)、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变异系数( CV)。 结果:患者从ICU转入普通病房后的MGL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以及时间和组间的交互效应; SD存在组间效应;MAGE存在时间和组间效应; CV存在组间效应以及时间和组间的交互效应。 结论:在患者转出ICU到普通病房术后1~3 d内,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较,继续给予强化血糖监测与护理能够减少血糖变异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恩格列净联合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前瞻、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恩格列净联合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对血糖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并需要接受基础加餐时4针胰岛素强化治疗的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恩格列净联合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EMPA)组和单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德谷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Con)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14 d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白蛋白(GA)、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及血糖波动相关指标[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等,并记录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等。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最终完成试验患者共60例,其中EMPA组30例,Con组30例。治疗14 d后,EMPA组和Con组FPG较治疗前分别下降(6.10±3.03)和(5.79±3.90)mmol/L,GA较治疗前分别下降(7.17±2.81)%和(6.95±3.45)%,治疗后两组FPG、GA的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4 d后,EMPA组的TIR、SDBG、LAGE明显优于Co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EMPA组和Con组的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4.2±1.4)和(6.7±1.9)d,门冬胰岛素平均用量分别为(17.7±5.8)和(21.4±7.8)U/d,德谷胰岛素平均用量分别为(12.3±4.0)和(15.1±5.2)U/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EMPA组和Con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6.67%(2/30)和3.3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恩格列净联合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缩短血糖达标时间,而且能同时降低血糖波动幅度,减少胰岛素用量,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胰岛素滴定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胰岛素滴定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的开发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验证.方法 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在生活方式干预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血糖难以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睡前皮下注射德谷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患者采用CDSS决策意见进行胰岛素滴定,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胰岛素滴定.采用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平均血糖(MBG)、血糖标准差(SDBG)、血糖变异系数(CV);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住院时间、血糖控制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IR显著高于对照组,MAGE、MBG、SDBG、C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9.0(7.3,10.0)、11.0(8.3,12.0)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Z=-2.408,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所需时间分别为6.5(5.0,8.8)d、7.5(6.0,10.0)d,对照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所需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Z=-2.019,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0.0%(8/40)、12.5%(5/40),2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27,P>0.05).结论 与常规胰岛素滴定相比,应用CDSS可以在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提供决策支持,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葡萄糖TIR,减少血糖波动,缩短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所需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熟萸通络方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探讨熟萸通络方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2021 年5 月—2023 年3 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诊治的80 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2 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度拉糖肽注射和阿仑膦酸钠维D3 片口服等西医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熟萸通络方口服,2 组均治疗6 个月.比较2 组骨质疏松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疗效,观察2 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骨代谢指标[1 型胶原β-C端端肽(β-CTX)、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N 端中间片段(N-MID)]、血糖波动情况[血糖变异系数(CV)、血糖标准差(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L1~4、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s三角区骨密度(BMD)变化.结果 治疗 6 个月后,联合组骨质疏松治疗总有效率为85.0%(34/40)、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 95.0%(39/40),对照组分别为 65.0%(26/40)和 80.0%(32/4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 组治疗后的FPG、HbA1c、CV、SD、MAGE及血清β-CTX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均<0.05),且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均<0.05);2 组治疗后的血清BALP、N-MID水平及L1~4、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s三角区的BMD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05),且联合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熟萸通络方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可平稳控制血糖,调节骨代谢,提高骨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桑枝总生物碱片联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桑枝总生物碱片联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兴安盟人民医院 108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54 例.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1 次/d,随每日最大一餐给药.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桑枝总生物碱片,1片/次,3次/d,嚼碎后与第一口或前几口食物一起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 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糖指标、血糖波动指标和胰岛素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4.44%、81.4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 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FPG、2 h PG、HbAlc、SDBG、MODD、MAGE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均显著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 FINS、HOMA-β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OMA-IR 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桑枝总生物碱片联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素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患者血糖,减少血糖波动,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咪唑类离子液体长期暴露对鲤肠道形态、氧化应激、免疫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以鲤(Cyprinus carpio L.)为受试对象,探究3种不同烷基链咪唑类离子液体(Alkyl ionic liquids,AILs)([C6mim]Cl、[C8mim]Cl和[C12mim]Cl,暴露浓度分别为4.97、2.15和0.09 mg/L)对鲤肠道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随烷基链长度增加,与对照组(NC)相比(1)鲤肠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显著降低(P<0.05);(2)[C8mim]Cl组T-AOC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C12mim]Cl组GSH-Px、LDH、ACP酶活性和T-AOC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3)促炎因子IL-6、IL-8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C12mim]Cl组尤为明显;(4)[C6mim]Cl和[C12mim]Cl组鲤肠道菌群Chaol和Ace指数显著升高(P<0.05).PCoA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种AILs暴露改变了鲤肠道菌群组成.[C8mim]Cl和[C12mim]Cl组有益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显著降低(P<0.05).3种AILs暴露均使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等致病菌丰度显著增加(P<0.05),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等有益菌丰度降低.PICRUSt2菌群功能预测分析发现,[C6mim]Cl、[C12mim]Cl组辅助因子和维生素代谢、外源生物降解和代谢等与碳氮循环功能相关途径丰度升高.综上,不同烷基链AILs暴露均可造成鲤肠道组织形态改变、氧化应激和免疫损伤,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且毒性随烷基链长度增加呈一定上升趋势.研究结果将为不同烷基链AILs对鱼类肠道的生态毒性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循证依据的血糖管理模式在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依据的血糖管理模式在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 1 日~2022 年6 月 1 日ICU收治的 86 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3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血糖管理方案,观察组实施基于循证依据的血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包括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高血糖指数、低血糖指数、血糖达标时间],干预前后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指标[包括血清 8-异前列腺素(8-isoPGF2α)、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PCT)],预后[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不良反应(包括肺部感染、伤口感染、高血糖、低血糖)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MAGE、LAGE、高血糖指数、低血糖指数、血糖达标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 7 d后,两组 8-isoPGF2α、IL-6、PCT、APACHE Ⅱ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依据的血糖管理模式能够降低危重症患者的血糖变异,减轻机体炎性应激因子水平,提高机体生理健康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血清网膜素-1及氧化应激因子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血清网膜素-1(Omentin-1)及氧化应激因子的关系.方法 选取134例T2DM患者为T2DM组,另选取67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所有患者实施连续3 d的血糖跟踪检测.比较2组血糖波动参数[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日间血糖波动幅度(MODD)、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清Omentin-1和氧化应激因子[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GSH)、8-羟化脱氧鸟苷(8-OHDG)]水平.根据MAGE的不同将T2DM组患者分为血糖平稳组(MAGE<3.9 mmol/L)81例和血糖波动组(MAGE≥3.9 mmol/L)53例,比较2组血清Omentin-1和氧化应激因子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MAGE与血清Omentin-1和氧化应激因子的关系.结果 T2DM 组 MAGE、SDBG、MODD、LAGE、MDA、8-iso-PGF2α、8-OHDG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Omentin-1、SOD、CAT、GPX和G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波动组Omentin-1、SOD、CAT、GPX和GSH水平低于血糖平稳组,MDA、8-iso-PGF2α、8-OHDG水平高于血糖平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AGE 与血清 Omentin-1、SOD、C AT、GPX 和 GSH 水平均呈负相关,与 MDA、8-iso-PGF2α、8-OHDG 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T2DM患者血糖波动较大,血糖波动与血清Omentin-1及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金糖宁胶囊联合度拉糖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探讨金糖宁胶囊联合度拉糖肽注射液治疗 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0年 4 月—2023 年3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 136 例2 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136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 68 例.对照组皮下注射度拉糖肽注射液,初始 1 支/次,1 次/周,然后维持剂量 2 支/次,1 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金糖宁胶囊,4 粒/次,3 次/d.两组治疗 6 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血糖指标、血糖波动指标以及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1(GPX-1)、过氧化物酶(LPO)、内皮素-1(ET-1)、FMD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5%,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 2 h血糖(2 hPG)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平均血糖(MBG)、血糖变异系数(CV)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MAGE、MBG、CV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GPX-1 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MDA、LPO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GPX-1 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MDA、LP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ET-1 水平明显降低,FMD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的血清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FM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金糖宁胶囊联合度拉糖肽注射液可显著提高 2 型糖尿病的疗效,降低血糖和血糖波动,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危重症监护病房死亡与存活患儿血糖波动的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不同血糖波动指标对危重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采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PICU滞留时间≥72 h患儿的血糖水平和儿童死亡风险评分Ⅲ(PRISM-Ⅲ)中的临床指标,以入PICU后28 d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单因素分析血糖水平和PRISM-Ⅲ评分临床指标与入PICU后28 d转归情况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确定入科时首次血糖、72 h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高血糖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和血糖不稳定指数中对人PICU后28 d转归情况预测价值最大的指标,连同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生存组与死亡组24 h有创机械通气、PRISM-Ⅲ评分、72 h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72 h血糖不稳定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72 h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72 h血糖不稳定指数与PRISM-Ⅲ评分均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281、0.202、0.204和0.335.ROC曲线分析显示,PRISM-Ⅲ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3 (95%CI:0.665~0.801,P<0.001),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血糖不稳定指数AUC分别为0.624(95%CI:0.539~0.708,P=0.003)、0.654(95%CI:0.577~ 0.730,P<0.001)、0.630 (95%CI:0.552~ 0.708,P=0.002)、0.605(95% CI:0.525 ~ 0.686,P=0.012)、0.687(95% CI:0.611~0.76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ISM-Ⅲ评分和血糖不稳定指数均是危重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四分位数分层比较,随着血糖不稳定指数的升高,血糖不稳定指数≥3.13 mmol2·h-1·d-1的患儿病死率和PRISM-Ⅲ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重患儿血糖波动与病死率密切相关,72 h血糖不稳定指数比他血糖波动指标对预后更有预测价值,将其控制在3.13 mmol2·h-1·d-i以下可能是一个相对合理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