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巴派特对非甾体抗炎药相关小肠黏膜损伤的保护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瑞巴派特在NSAID相关小肠黏膜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1只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阴性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连续灌胃4 d)、吲哚美辛建模组(20 mg/kg吲哚美辛连续灌胃4 d)和瑞巴派特干预组(20 mg/kg吲哚美辛灌胃4 h后,给予320 mg·kg -1·d -1瑞巴派特灌胃,连续4 d),每组7只。建模结束后,通过大体观察和病理学分析吲哚美辛建模组和瑞巴派特干预组小鼠小肠黏膜损伤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6、IL-10、三叶因子3、前列腺素E2和EGF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小肠组织中 IL-6、 IL-10、三叶因子3、环氧合酶2和 EGF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小鼠小肠组织中三叶因子3、环氧合酶2和EGF蛋白质相对表达量。采用Levent检验和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瑞巴派特干预组小鼠的小肠黏膜损伤大体评分和组织学评分均低于吲哚美辛建模组[(2.80±0.45)分比(4.60±1.14)分、(1.67±0.52)分比(3.00±0.7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667、3.618, P=0.029、0.006)。吲哚美辛建模组小鼠血清IL-6的含量和小肠组织中 IL-6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阴性对照组,而血清IL-10的含量低于阴性对照组[(48.83±5.40) ng/L比(40.96±5.92) ng/L、5.23±2.36比1.12±0.56、(168.50±10.57)ng/L比(186.30±7.77)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07、3.372、3.366, P=0.047、0.007、0.012);瑞巴派特组小鼠小肠组织中 IL-6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吲哚美辛建模组(1.74±0.82比5.23±2.36), IL-10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吲哚美辛建模组(6.44±3.46比1.22±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409、3.025, P=0.008、0.014)。吲哚美辛建模组小鼠血清三叶因子3、前列腺素E2和EGF的含量,小肠组织中三叶因子3的mRNA表达水平,小肠组织中环氧合酶2和EGF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均低于阴性对照组[(131.20±16.37) ng/L比(150.30±9.66) ng/L、(32.68±6.88) ng/L比(41.51±3.20) ng/L、(112.70±17.17) ng/L比(138.20±10.10) ng/L、0.43±0.22比1.20±0.50、0.33±0.25比1.30±0.43、0.28±0.19比1.15±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290、2.645、2.867、3.097、3.405、7.106, P=0.048、0.021、0.025、0.017、0.027、0.002);瑞巴派特干预组小鼠血清中前列腺素E2、EGF的含量,小肠组织中三叶因子3、环氧合酶2和 EGF的mRNA表达水平,小肠组织中三叶因子3和EGF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吲哚美辛建模组[(43.55±5.28) ng/L比(32.68±6.88) ng/L、(153.30±15.66) ng/L比(112.70±17.17) ng/L、2.48±1.70比0.43±0.22、2.95±1.56比0.88±0.45、3.97±2.54比0.98±0.76,1.47±0.26比0.72±0.35、1.08±0.36比0.28±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711、3.658、2.656、2.856、2.524、3.013、3.435, P=0.024、0.008、0.026、0.019、0.033、0.039、0.026)。 结论:瑞巴派特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促进肠黏膜保护因子表达,进而缓解吲哚美辛所致的小肠黏膜损伤,提示瑞巴派特在NSAID相关小肠损伤中可能通过维持肠黏膜的化学屏障从而发挥黏膜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的临床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术后疼痛常引起一系列不良的生理应激反应,延迟术后康复。良好的术后疼痛管理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环节。临床常用的术后镇痛药物有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 NSAID)/对乙酰氨基酚、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等。文章描述了以上药物各自的特点、副作用、用法用量以及应用现状。阿片类药物是最常用的全身镇痛药物,但需关注其副作用(尤其是大剂量使用时)。NSAID和对乙酰氨基酚是多模式镇痛中最常用的非阿片药物,临床使用时需注意其禁忌证和潜在危害。围手术期使用氯胺酮可改善术后镇痛效果,但大剂量使用容易产生精神症状。右美托咪定与阿片类药物复合用于自控静脉镇痛可改善镇痛效果,右美托咪定用作局麻药佐剂可延长外周神经阻滞的时间,但需注意其镇静和循环副作用。合理联合使用上述药物,有望进一步降低药物相关副作用,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同药物镇痛对围手术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检索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出院诊断含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NSAID所致肝损伤患者纳入NSAID组,其他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纳入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测结果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由本研究团队成员根据相关标准重新统一进行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RUCAM)评分、临床分型分级、病理学分型分级和临床转归评价。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85例,NSAID组63例,对照组322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依据R值对DILI分型和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的结果显示,2组患者中不同类型肝损伤者占比和不同级别肝损伤者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NSAID组和对照组行肝活检者分别为41和142例,结果显示,NSAID组血管损伤型者占比高于对照组[4.9%(2/41)比0(0/142), χ 2=7.003, P=0.049],汇管区炎症发生率和细胆管增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3.4%(26/41)比93.7%(133/142), χ 2=25.544, P<0.001;43.9%(18/41)比76.1%(108/142), χ 2=15.337, P<0.001],肝细胞脂肪变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0%(9/41)比9.2%(13/142), χ 2=4.925, P=0.026]。经停药和对症治疗,NSAID组和对照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8.9%(56/63)和92.5%(298/322),痊愈率分别为41.3%(26/63)和52.5%(169/322),均无死亡者,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NSAID所致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转归与其他药物所致肝损伤相似,肝脏病理学特点为汇管区炎症和细胆管增生发生率低于而肝细胞脂肪变性发生率高于其他药物所致肝损伤,并可见血管损伤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甾体类抗炎药加重呼吸道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非甾体类抗炎药加重呼吸道疾病(NSAID-exacerbated respiratory disease,NERD)以难治性慢性鼻窦炎伴息肉、中重度哮喘、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耐受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机制与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对其发病机制有较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围绕NERD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提高对该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为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特别是未来生物治疗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与食管胃结合部黏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探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与食管胃结合部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相关性,为NERD内镜下诊断提供证据;同时分析 NERD 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入 2022 年 01 月至 2022年12 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符合纳入标椎的患者纳入NERD组,同期无症状于我院体检行胃镜检查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因素及内镜下因素,分析NERD 与食管胃结合部黏膜隆起性病变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NERD 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BMI、饮食习惯、饮酒、服用NSAIDs、胃食管阀瓣分级、食管胃结合部黏膜隆起性病变、胆汁反流及 HP 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高BMI、不良饮食习惯、饮酒、服用NSAIDs、胃食管阀瓣松弛(Ⅲ+Ⅳ级)、食管胃结合部黏膜隆起性病变、胆汁反流及 HP 感染是影响 NERD 的相关因素;食管胃结合部黏膜隆起性病变对NERD 判断的灵敏度为 45.83%,特异度为 86.27%.结论:食管胃结合部黏膜隆起性病变与NERD有着明显的关系,可将其作为 NERD 的一项支持性诊断证据,提高诊断的可靠性.女性、高BMI、饮酒、服用NSAIDs、不良饮食习惯、胃食管阀瓣松弛(Ⅲ+Ⅳ级)、胆汁反流等是影响NERD的独立危险因素;HP 感染是NERD的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根除治疗后复阳的风险模型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PU)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根除治疗后复阳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 120 例行根除治疗的PU合并Hp感染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复阳分为复阳组(n = 17)和未复阳组(n = 103),对可能相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风险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120 例PU合并Hp感染患者根除治疗后复阳率为 14.1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OR = 3.255)、酗酒史(OR = 5.170)、NSAID应用史(OR = 3.136)、根除治疗后行胃镜检查(OR = 6.545)、SAS评分(OR = 1.119)、SDS评分(OR = 1.210)、溃疡最大直径(OR = 4.450)和溃疡数目(OR = 1.307)是PU合并Hp感染患者根除治疗后复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规律的饮食习惯(OR = 0.034)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 0.949(P<0.001,95%CI 0.899~0.998),灵敏度为 88.20%,特异度为 92.20%,最大约登指数为 0.804.临床应用预测准确率为81.67%.结论 PU合并Hp感染患者根除治疗后的复阳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以此建立的风险预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前列腺素E2对肿瘤发生和转移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炎性反应与肿瘤密切相关.炎性反应发生过程中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和小分子介质,这些物质介导炎性反应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前列腺素E(2PGE2)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脂质,参与炎性反应和很多肿瘤的形成.PGE2可以促进细胞增殖,阻滞肿瘤细胞凋亡,抑制机体的免疫能力.环氧合酶(COX)是合成PGE2前体PGH2的关键酶,抑制COX可以减少PGE2和其他前列腺素的合成.靶向COX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可以减少结肠癌的发病率,但是这类药物会导致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微粒体前列腺素E合成酶1(mPGES-1)是将PGH2催化合成PGE2的关键酶,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PGES-1的缺失或被抑制可以明显降低小鼠结肠癌的恶性程度,且无其他明显病变.与NSAID相比,靶向mPGES-1的抑制药物可能更适合癌症患者的长期治疗.为研究PGE2在肿瘤发生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现归纳最新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秋水仙碱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及疗程的秋水仙碱片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及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2例,根据入院前是否曾服用秋水仙碱片,将其分为观察组1(服药组)和观察组2(未服药组).观察组2又细分为观察组2A和观察组2B两个亚组,观察组2A及观察组1的患者入院当天给予0.5mg每天两次的秋水仙碱和相应的NSAID治疗,观察组2B的患者入院次日开始服用相同剂量的秋水仙碱片.同时纳入31例同期在院治疗的非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入院后次日检测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肌酐、血尿酸、CA724、AFP、CEA、CA125、CA153、CA199等指标,分析不同观察组之间的差异及影响因素.1周后复测CA724水平,并追踪随访部分患者,于停用秋水仙碱1个月后再次评估CA724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服用秋水仙碱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CA724明显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A第1天的CA724值明显高于观察组2B,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极小剂量秋水仙碱即可导致CA724升高,且其升高水平与使用疗程及总剂量呈正相关.停用药物后复查CA724值基本可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服用秋水仙碱片可显著影响CA724的血清水平,并随药物剂量及疗程增加而逐渐上升,在停药后该指标可恢复正常,可避免临床上误诊及过度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氯芬酸钠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息者非凿体类抗炎药激活基因1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钠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激活基因1(NAG-1)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9月-2013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RCP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双氯芬酸钠组患者ERCP术后立即肌注奥尔芬1支(含双氯芬酸钠75 mg),对照组不肌注.收集2组患者术前、术后3 h及术后24 h血液,行淀粉酶检测,并观察腹痛发生情况,计算2组患者PEP发生率.分别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血浆中NAG-1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满足球形检验时,采用单变量方差分析,不满足球形检验时,采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方法.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双氯芬酸钠组PEP发生率(4/60,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2/60,20.00%)(χ2=4.62,P=0.03).双氯芬酸钠组术后3 h[(202.70 ± 120.44)U/L vs(283.57 ± 178.39)U/L]、术后24 h[(209.13 ± 157.14)U/L vs(305.97 ± 208.69)U/L]淀粉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06、2.03,P值均<0.05).同时,双氯芬酸钠组患者ERCP术后3 h血浆中NAG-1 mRNA和蛋白表达较术前及对照组术后3 h明显升高(P值均<0.01).结论 双氯芬酸钠具有预防PEP发生的作用,可能与促进NAG-1水平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益赛普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生化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AS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NSAID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NSAID联合益普赛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周检测患者OPG、OC、BALP和TRACP-5b、CTX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OC、BALP水平显著升高(P<0.001),CTX和TRACP-5b水平显著降低(P<0.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清OC、BAL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CTX和TRACP-5b水平显著降低(P<0.001).观察组患者的血清OC和OP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AS采用NSAID或NSAID联合益赛普治疗后,骨代谢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益赛普组骨生化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