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死剂量秋水仙碱中毒成功救治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前秋水仙碱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0.8 mg/kg是其致死剂量,秋水仙碱中毒患者的预后与服用剂量密切相关,但个体差异较大。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1例秋水仙碱中毒患者,该患者38岁,男性,一次性口服80 mg秋水仙碱片(1.19 mg/kg)4 h后来院就诊,入院后立即给予洗胃、灌肠导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血液灌流(HP)+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持续时间34 h 22 min,同时联合大剂量激素(甲泼尼龙80 mg、8 h 1次、静脉注射)及器官功能保护等对症处理,2周后病情缓解出院。对该病例的成功救治进行报道以供参考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痛风达标治疗人群用药真实情况分析: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结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真实世界方法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探索痛风达标治疗人群的治疗特点和规律,并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痛风的达标、安全治疗及管理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中临床真实世界数据,收集多家医院风湿免疫科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以痛风为诊断的门诊治疗患者,将其在门诊治疗中产生的临床数据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及Excel软件,采取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总结经治疗后达标的痛风患者的治疗措施特点及规律。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AE)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痛风患者3 287例,随访诊次9 861个。其中治疗后血清尿酸(SUA)达标诊次占比为7.01%(691/9 861),关节疼痛表现视觉模拟评分(VAS)达标占比为59.81%(5 898/9 861)。治疗后SUA控制达标诊次691个,降尿酸药物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是非布司他,其次为苯溴马隆。高频治疗措施中,使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挖掘分析,发现6组治疗方案:①中药饮片-中医技术-生活干预措施-中成药,②阿魏酸哌嗪片-NSAIDs,③别嘌醇-碳酸氢钠,④苯溴马隆,⑤激素-秋水仙碱,⑥非布司他。同时,采取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关节疼痛表现VAS评分控制达标诊次共5 898个,使用频次最高的控制症状药物为NSAIDs。高频治疗措施中,使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挖掘,发现5组治疗方案:①中成药-中药饮片-中医技术-生活干预措施,②NSAIDs-秋水仙碱-激素,③别嘌醇,④苯溴马隆,⑤非布司他。整体治疗过程中共有59例AE发生。结论:本次研究显示痛风患者的SUA达标率很低,关节炎控制欠佳,治疗中降尿酸药物使用率偏低,降尿酸治疗和抗炎处方模式均与国际指南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加强痛风患者规范管理。同时生活干预措施在有限的达标人群治疗方案中均占有一席之地,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泛发性网状青斑为表现的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1例
编辑人员丨2024/4/13
患者女,51岁,躯干、四肢出现网状红褐色斑2年,偶可触及皮下结节,按压有轻微疼痛,不伴有皮肤溃疡及系统症状.皮肤科情况:四肢、腹部、臀部可见弥漫淡红色、淡褐色片状、网状分布红斑,境界不清,表面光滑,消退处遗留褐色色素沉着,触之浸润感.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不规则增生,真皮浅层血管壁纤维样坏死,真皮深层部分管腔闭塞,血栓形成,可见大量红细胞外溢,伴组织细胞及少许中性粒细胞浸润,皮下脂肪间隔及小叶内血管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3阳性,SMA阳性.弹力纤维染色:内弹力膜阳性.直接免疫荧光示:IgG、1gM、IgA、纤维蛋白原均阴性.诊断: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治疗上予以醋酸泼尼松片、秋水仙碱、环磷酰胺.治疗2个月后患者自觉下肢乏力、水肿明显减轻,随访1年网状青斑未进一步进展,原有皮疹颜色转淡,无皮下结节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安五脂素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的效果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探讨安五脂素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片组(0.1 mg/kg),安五脂素高、低剂量组(2.8、0.7 m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50%CCl4橄榄油混合溶液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各组大鼠从第9周开始灌胃相应药物或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4周.实验期间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计算大鼠肝指数;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和肝纤维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饮食量下降,被毛稀疏、蓬乱,反应迟钝,体重增长速率减慢或体重降低;肝指数显著上升(P<0.01);大鼠血清中ALT、AST、MDA含量均显著升高,SOD含量显著降低(P<0.01);HE染色及Masson染色均观察到大鼠肝组织中有大量纤维增生,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升高(P<0.01);大鼠肝组织中PI3K、Akt、磷酸化Akt、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Bcl-2相关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五脂素高、低剂量组及秋水仙碱片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逆转(P<0.01或P<0.05).结论 安五脂素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肝纤维化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肝细胞凋亡,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二妙散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讨二妙散加味联合医用臭氧局部灌注对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疼痛和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 88 例GA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44 例.对照组予秋水仙碱片及双氯酚酸钠肠溶胶囊治疗,研究组予二妙散加味联合医用臭氧局部灌注治疗,均治疗 3 d,治疗后观察 7 d.比较 2 组治疗 3 d后的疗效,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治疗3 d后的疼痛程度、关节活动评分、血尿酸(BUA)、血沉(ES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炎症反应指标.结果 治疗 3 d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18%,41/44)高于对照组(72.73%,32/44)(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症状缓解时间更短(P<0.05).治疗3 d后,2组外周血ESR、血清 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BUA、XOD、环氧合酶-2(COX-2)、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C反应蛋白(CRP)水平、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评分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OD水平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妙散加味联合医用臭氧局部灌注治疗能够显著减轻GA患者疼痛程度及炎症反应,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进一步提高患者关节活动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清风散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观察清风散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 年 1 月—2022 年 8 月期间于马鞍山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 60 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秋水仙碱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清风散外敷.治疗 1 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疼痛评分、ESR、CRP及NLR、PLR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肿胀、疼痛及试验室指标均明显改善,治疗组达治愈标准的人数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ESR、CRP、NLR、PL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ESR、PL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RP、NL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风散外敷可以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降低 ESR、CRP、NLR、PLR水平,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清痹活血方联合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清痹活血方联合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8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全部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片,每日2次,每次0.5 mg.研究组给予自拟清痹活血汤剂口服.治疗14天,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检测两组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血尿酸)的变化.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lysholm评分).结果 研究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血沉、血尿酸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反应蛋白、血沉、血尿酸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ysholm评分升高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痹活血方联合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确切,能显著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膝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秋水仙碱缓释微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LC-MS法测定SD大鼠血浆中秋水仙碱浓度,并比较灌胃含药量0.572 mg·kg-的秋水仙碱片剂和自制秋水仙碱缓释微丸的药代动力学,考察秋水仙碱缓释微丸的释药特性.方法 血浆样品以替加氟为内标,经乙酸乙酯沉淀蛋白后进行LC-MS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系统,色谱柱为Durashell C18(2.1 mm×50 mm,3μm);流动相为甲醇-10 mmol·L-1乙酸铵溶液(45∶55,v/v);采用质谱检测系统,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选择离子检测(SIM)方式,定量分子离子为秋水仙碱[M+H]+∶400.2,替加氟[M+H]+∶201.1.结果 秋水仙碱质量浓度在0.05~15 ng·mL-1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0.05 ng·mL-.绝对回收率为73.60%~77.24%,相对回收率为91.3%~ 101.7%,日间精密度≤2.1%,日内精密度≤2.5%.结论 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秋水仙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所制缓释微丸能够平稳血药浓度,延长释药时间,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秋水仙碱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MMP-1、MMP-2及MMP-9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探讨秋水仙碱对体外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KFB)内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7例患者的瘢痕疙瘩组织进行体外成纤维细胞培养,待细胞培养至第3代时,加入浓度为0.125%的胰蛋白酶消化液浸泡至细胞质回缩、 细胞间隙增大后,转种于75.0 cm2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待细胞基本融合成片(密度达85%时)后,分别将每例患者瘢痕组织的传代培养细胞分为A组、B组、C组、D组及E组,A组加入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备用,B组、C组、D组、E组加入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及浓度分别为2、4、8、16μg/mL的秋水仙碱继续培养24 h(37℃,5.0%CO2)后备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RT-PCR)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D组、E组KFB中MMP-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74±0.016)、(0.282±0.015)、(0.369±0.022)、(0.541±0.027)及(0.672±0.020),MMP-2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01±0.033)、(0.371±0.026)、(0.548±0.031)、(0.653±0.019)及(0.796±0.024),MMP-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27±0.031)、(0.205±0.013)、(0.293±0.027)、(0.349±0.034)及(0.512±0.035),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78±0.023)、(0.395±0.036)、(0.526±0.025)、(0.673±0.014)及(0.792±0.037),而MMP-9 mRNA及MMP-9蛋白均未见表达.与A组对比,B组、C组、D组及E组KFB中MMP-1 mRNA、MMP-2 mRNA、MMP-1蛋白及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高,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秋水仙碱浓度的增高,B组、C组、D组及E组KFB中MMP-1 mRNA、MMP-2 mRNA、MMP-1蛋白及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秋水仙碱可提高KFB中MMP-1与MMP-2的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抗纤维化、 抑制瘢痕疙瘩形成的目的,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作用随着秋水仙碱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有望成为临床治疗瘢痕疙瘩的一线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秋水仙碱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及疗程的秋水仙碱片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及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2例,根据入院前是否曾服用秋水仙碱片,将其分为观察组1(服药组)和观察组2(未服药组).观察组2又细分为观察组2A和观察组2B两个亚组,观察组2A及观察组1的患者入院当天给予0.5mg每天两次的秋水仙碱和相应的NSAID治疗,观察组2B的患者入院次日开始服用相同剂量的秋水仙碱片.同时纳入31例同期在院治疗的非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入院后次日检测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肌酐、血尿酸、CA724、AFP、CEA、CA125、CA153、CA199等指标,分析不同观察组之间的差异及影响因素.1周后复测CA724水平,并追踪随访部分患者,于停用秋水仙碱1个月后再次评估CA724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服用秋水仙碱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CA724明显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A第1天的CA724值明显高于观察组2B,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极小剂量秋水仙碱即可导致CA724升高,且其升高水平与使用疗程及总剂量呈正相关.停用药物后复查CA724值基本可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服用秋水仙碱片可显著影响CA724的血清水平,并随药物剂量及疗程增加而逐渐上升,在停药后该指标可恢复正常,可避免临床上误诊及过度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