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SD1基因变异致Sotos综合征诊断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我国经基因测序诊断Sotos综合征患者基因型与表型之间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家系全外显子(Trio-WES)测序诊断的Sotos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及基因结果,通过文献复习收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遗传性结果.结果:患儿4岁,身高119cm(+3.8 SD),头围52.5cm(+1.7 SD),额颞毛发稀疏,鼻梁塌陷,眼距增宽,尖下颌,自幼语言及运动发育落后伴过度生长.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Trio-WES测序提示患儿"NM_022455.5(NSD1):c.4765+1 G>C"变异,该变异在人类基因数据库中未见报道,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Sotos综合征.我国共报道NSD1基因变异的Sotos综合征患者26例,临床表型以颅面畸形,过度生长,发育落后为主要特征,遗传学结果分析以微缺失为主,新发变异常见,罕有家系遗传.结论:NSD1基因c.4765+1G>C变异可能是导致该患儿颅面畸形,过度生长,语言及运动落后的病因.对颅面畸形,过度生长伴有智力发育落后的患者因警惕Sotos综合征,Trio-WES测序有助于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孤独症谱系障碍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例的 NSD1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1例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合并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1年4月13日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例ASD合并CHD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样,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患儿进行基因检测,使用GTX遗传分析系统对WES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ASD候选致病基因。进一步采用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并对候选变异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本研究患儿与3例正常同龄儿童和5例其他ASD患儿 NSD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 结果:患儿为男性,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ASD、智力低下及CHD。WES数据经GTX遗传分析系统分析, NSD1被筛选为该本研究患儿ASD候选致病基因,其 NSD1基因存在c.3385+2T>C杂合变异,Sanger测序结果显示,患儿父母均未携带该变异,提示该变异为新发变异。生物信息学分析: NSD1基因c.3385+2T>C变异在ESP、1000 Genomes及ExAC等数据库中均未见收载;采取Mutation Taster在线软件对该变异有害性分析结果显示,提示为可能有害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该变异被评级为致病性变异。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3例正常同龄儿童相比,本研究患儿和其他5例确诊ASD患儿的 NSD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NSD1基因c.3385+2T>C变异可导致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ASD具有一定关联,可能是本研究ASD患儿的遗传学病因,进一步拓展了 NSD1基因变异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监测NUP98::NSD1融合基因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后核孔蛋白98(NUP98)::NSD1融合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初步分析其作为可检测残留病(MRD)评估指标预测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16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NUP98::NSD1融合基因阳性AML并接受allo-HSCT的患者纳入研究,移植前后监测NUP98::NSD1融合基因、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血病免疫残留等指标来评估其MRD状态。结果: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26(139~1136)d,共有4例(25.0%)患者在移植后出现血液学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474(283~607)d。3例(18.8%)患者死亡,其中2例(12.5%)死于白血病复发。数据齐全的初诊患者在初诊时NUP98::NSD1的中位表达水平为78.550%(18.900%~184.400%)。移植后NUP98::NSD1阳性患者复发率更高,NUP98::NSD1阳性患者中44.4%发生复发,移植后NUP98::NSD1阴性患者中无发生复发。移植后NUP98::NSD1水平预测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1.000(95% CI 1.000~1.000, P=0.003)。4例复发患者中,NUP98::NSD1较FCM检测免疫残留和Wilms肿瘤基因1(WT1)更为敏感。 结论:NUP98::NSD1融合基因可用于评估该类AML的MRD状态。移植后NUP98::NSD1阳性患者复发率高,预后差。NUP98::NSD1比FCM和WT1预测移植后复发更为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鼠双微体基因2以及核受体结合SET结构域蛋白2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鼠双微体基因2(MDM2)和核受体结合SET结构域蛋白2(NSD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20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03例乳腺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MDM2蛋白以及NSD2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行 χ2检验相关性分析。 结果:MDM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9.90%(72/103),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率10.68%(11/10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5.083, P<0.01),MDM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χ2=5.501、8.724、4.127、5.415, P<0.05)。NSD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1.85%(74/103),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率11.65%(12/10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6.731, P<0.01),NSD2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明显相关( χ2= 7.206、5.793、4.995,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MDM2蛋白以及NSD2蛋白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与转移,检测MDM2以及NSD2有助于判价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判断乳腺癌转移潜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胎共患Wolf-Hirschhorn综合征一家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Wolf-Hirschhorn综合征(WHS)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观察2021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4p16.3区段微缺失所致的WHS先证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对其进行家系全外显子测序(WES),并对治疗反应及预后进行评估。结果:先证者女性,11月龄,8月龄开始出现抽搐,发作有热敏感及丛集性特点,其同卵双胎姐姐有类似病史。体格检查:营养不良,发育落后,面容特殊,前额突出、鼻梁宽、下颌小,心前区可闻及全期3/6级杂音,P2亢进,四肢肌张力低。家系WES及拷贝数变异(CNV)检测发现,先证者染色体4p16.3区段存在1.99 Mb杂合缺失,包含 WHSC1(NSD2)、 WHSC2(NEFLA)等基因,先证者和姐姐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结果显示4p16.3区段分别存在1.97、1.92 Mb杂合缺失,经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家系分析,该CNV来源为新发,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制订的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判定为致病性变异。先证者口服丙戊酸钠,其姐姐先后口服丙戊酸钠、唑尼沙胺、左乙拉西坦治疗,同时二人均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末次随访年龄为1岁8月龄,二人近3个月均未再抽搐,但发育仍明显落后。 结论:WHS患者可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癫痫、希腊武士头盔样特殊面容,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存在4p16.3区段微缺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NV-seq在先天性唇腭裂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唇腭裂与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s)的关系及筛选可疑候选基因。方法:采用拷贝数变异测序(CNV sequencing,CNV-seq)技术对先天性唇腭裂外周血或羊水标本进行全基因组CNVs检测。结果:42例样本检测成功率100%,共检出5例致病性CNVs(11.9%),均发生在综合征型唇腭裂(22.7%,5/22),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未检出致病性CNVs(0,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23)。本研究共检出7个致病性CNVs,分别为14q32.31q32.33微缺失、18q21.31q23微缺失、4p16.3p14微缺失、18q22.1q23微重复、5p15.33微缺失、9p24.3p13.2微重复和17q12微缺失。在检出的致病性CNVs区间,共筛选出5个可能与唇腭裂相关的可疑候选基因,分别为 BRF1、 TXNL4A、 FGFR3、 NSD2和 BNC2。 结论:先天性唇腭裂的发生与染色体CNV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5个可能与唇腭裂相关的候选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DNMT3A基因胚系变异相关遗传性疾病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DNMT3A胚系突变可引起两种遗传性疾病即Tatton-Brown-Rahman综合征(Tatton-Brown-Rahman syndrome,TBRS)和Heyn-Sproul-Jackson综合征,这两种疾病表型部分相反但是其潜在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综述主要对 DNMT3A基因胚系变异导致这两组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TBRS中, DNMT3A基因PWWP功能域变异主要通过抑制其在H3K36me2富集区域定位降低mCpG水平,在神经系统, DNMT3A基因变异还可降低mCpA水平从而抑制MeCP2的结合。在Heyn-Sproul-Jackson综合征中, DNMT3A基因PWWP功能域的另外一些位点变异不仅抑制其在H3K36me2富集区域定位,同时还增强其在H2AK119ub区域富集。对 DNMT3A基因变异导致出生缺陷的分子机制充分研究对该类疾病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线粒体相关基因表达变化与癌因性疲乏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与线粒体相关基因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纵向研究设计,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行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84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收集观察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得分和抑郁得分以及6次(治疗前、第1~5次同步放化疗后)外周全血样本并将与对照组基线数据进行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线粒体PCR阵列、混合线性模型来分析治疗不同时间点癌因性疲乏的变化趋势、线粒体相关基因差异性表达情况以及与癌因性疲乏的关系.结果 与基线相比,随着放化疗次数的增加,癌因性疲乏逐渐加重(F=8.254,P=0.036).有 8 个线粒体基因(EHD1、FIS1、SORL1、CXCR1、GAPDH、RAC2、ACTB 和 BCL2L1)上调超过 3 倍,5个线粒体基因(MTOR、PDK3、NSD1、MIPEP和MSTO1)下调超过5倍.9个线粒体基因(CXCR1、GAPDH、SORL1、MTOR、FIS1、EHD1、PDK3、NSD1和MIPEP)表达与癌因性疲乏密切相关.结论 本研究初步证实了 9个线粒体基因与癌因性疲乏有关,为临床研制治疗癌因性疲乏的靶向药物或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长链非编码RNA调控ceRNA网络的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缺血性脑卒中(IS)的差异表达基因,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eRNA)调控网络,探讨IS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IS相关的miRNA、mRNA和lncRNA测序数据,借助R软件获取差异基因,通过starBase、miRDB和miRwalk数据库进行lncRNA-miRNA和miRNA-mRNA关系预测,并构建ceRNA网络.预测与差异分析的结果取交集后筛选出差异靶基因(DETmRNAs),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采用Cytoscape软件识别核心靶基因.结果:共筛选出存在明显差异表达的miRNAs 20个,mRNAs 1512个,lncRNAs 278个,并成功构建了51ncRNAs-6miRNAs-102mRNAs互作的ceRNA网络.筛选出的285个DETmRNAs所富集的功能主要包括染色质的组织、磷蛋白磷酸酶活性的负向调节和细胞周期等生物学过程,涉及白细胞经内皮迁移、血小板激活等信号通路,最终识别出排名前 10 的核心靶基因为 CREB1、MAPK1、GSK3B、SP1、PIK3R1、NR3C1、NCOR1、NFATC1、SETD2、NSD1.结论:构建ceRNA网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IS的分子机制和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为后续康复治疗靶点的确定和制定康复策略提供一些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NSD1缺陷可能相关婴儿胆汁淤积症1例病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核受体结合SET域蛋白1( NSD1)属于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家族,包含多种功能区域,是一种转录调控因子,在胚胎早期发育中起调节作用. NSD1基因包含23个外显子,位于5q35,编码2696个氨基酸,表达在人体胚胎,成人的脑、肾、骨骼、肌肉、脾、肺和胸腺等组织,作为促进生长基因的辅阻遏物发挥作用[1]. NSD1 功能的丧失可导致Sotos综合征、Beckwith-Wiedemann 综合征( BWS )等,同时其在多发性骨髓瘤等肿瘤的发生中也起重要作用,NSD1基因的单倍剂量不足和突变是主要遗传学基础[2]. NSD1功能缺陷可表现为过度生长、骨龄提前、内脏肥大、智能发育迟缓、面部畸形、胚胎源性的腹部肿瘤和肾脏畸形等. 国外有报道NSD1突变病例中可见新生儿病理性黄疸[3] ,但多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本文报告1例NSD1缺陷可能相关的胆汁淤积症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