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Sturge-Weber综合征皮疹分布的临床意义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Sturge-Weber综合征(SWS)患者面部鲜红斑痣分布特征及颅脑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8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确诊的22例儿童SWS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探讨SWS患儿鲜红斑痣沿面部三叉神经分布特征及颅脑影像学特点。结果:22例患儿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0.08 ~ 9.92岁,中位年龄1.67岁。SWSⅠ型13例,Ⅱ型9例。鲜红斑痣分型:粉红型4例,年龄0.50 ~ 2.17岁;紫红型14例,年龄0.08 ~ 8.83岁;增厚型4例,年龄4.92 ~ 9.92岁;按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三叉神经眼支(V1)区22例,上颌支(V2)区20例,下颌支(V3)区8例。眼部异常患儿17例,年龄0.08 ~ 9.92岁,其中青光眼11例,眼压增高5例,视力受损2例。青光眼患儿中,7例于2岁内发病,8例为单侧发病,3例为双侧发病,且与鲜红斑痣同侧。12例患儿颅脑影像学表现异常,主要为大脑皮层血管畸形,累及额叶、顶叶、颞叶及枕叶;其他表现为脑萎缩、点状出血、钙化灶、脑沟增宽、中线结构偏移、脑室脉络丛血管增多。11例患儿有癫痫症状,其他神经系统表现为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肢体活动障碍等。结论:颜面部三叉神经V1及V2区分布的鲜红斑痣可能提示更高的SWS发病风险,应行眼科及颅脑影像学筛查及长期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激活Pink1/Parkin通路减轻劳力型热射病大鼠急性肺损伤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PTEN诱导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 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通路在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 EHS)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CON组)、正常Parkin过表达组(CON+Parkin组)、劳力型热射病组(EHS组)和劳力型热射病Parkin过表达组(EHS+Parkin组),每组大鼠15只。正常Parkin过表达组和EHS Parkin过表达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携带有Parkin基因的腺相关病毒0.15 μL。20 d后,建立EHS大鼠模型,绘制生存曲线。检测肺系数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方法检测肺组织中白介素(interleukin, 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肺组织凋亡;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Pink1、Parkin、泛素结合蛋白P62(Ubiquitin-binding protein p62)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LC3)的表达,并计算LC3-II/LC3-I比值。免疫荧光检测Pink1和Parkin共定位。单因素多水平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q法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与正常组相比,EHS组大鼠生存率降低( P<0.001),肺系数和肺血管通透性均升高[(4.39±0.42)、(33.38±8.29)μg/g, P<0.05)],肺组织发生渗出和实变,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和ROS水平均显著升高[(34.31±5.34)pg/mL、(34.03±4.78)pg/mL、(91.64±8.16)pg/mL、(259.01±89.17)U/mg, P<0.05],细胞凋亡增加。Western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劳力型热射病大鼠Pink1、Parkin表达减少,Pink1和Parkin结合减弱,LC3-II/LC3-I比值降低,P62表达增加。与EHS组相比,EHS Parkin过表达组的大鼠生存率明显升高( P<0.05),肺系数和肺血管通透性均降低[(3.83±0.62)、(22.49±7.90)μg/g, P<0.05],渗出和实变等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上述炎症因子和ROS水平均显著降低[(14.09±3.24)pg/mL、(26.94±2.11)pg/mL、(63.35±11.62)pg/mL、(161.13±26.31)U/mg, P<0.05];肺组织凋亡减轻。肺组织中Parkin表达和LC3-II/LC3-I比值均升高( P<0.05),Pink1和Parkin的结合增强,P62表达减低( P<0.05),而Pink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75)。正常组和正常Parkin过表达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95)。 结论:激活Pink1/Parkin通路,增强线粒体自噬可减轻劳力型热射病大鼠急性肺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与哮喘严重程度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研究利用综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能够预测哮喘严重程度的新生物标志物。于2022年6至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过敏反应科开展并完成该临床医学研究。从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筛选并下载基因芯片数据集GSE43696,使用R语言“affy”包和“rma”算法完成基因芯片数据预处理。利用“edgeR”包和“limma”包筛选出正常对照者、轻中度哮喘患者和重度哮喘患者两两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然后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用STRING网站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进一步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使用R语言“WGCNA”包对数据集GSE43696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筛选出与哮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的模块,将WGCNA分析结果与PPI筛选的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得到关键(hub)基因。利用数据集GSE43696和GSE63142对hub基因表达量进行验证,依据ROC曲线评估诊断价值,并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进一步明确数据集GSE43696中hub基因的潜在功能。结果显示,共筛选出251个DEGs,其中正常组和轻中度哮喘组39个,正常组和重度哮喘组178个,轻中度哮喘组和重度哮喘组34个,主要参与对有毒物质的反应、对氧化应激的反应、细胞外结构组织、细胞外基质组织等生物过程。筛选出两个与哮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的模块(red模块, P=7e-6, r=0.43;pink模块, P=5e-8, r=-0.51),最终得到6个hub基因,包括 B3GNT6、 CEACAM5、 CCK、 ERBB2、 CSH1和 DPPA5。通过数据集GSE43696和GSE63142的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和ROC曲线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这6个hub基因,可能与o-聚糖生物合成、α-亚麻酸代谢、亚油酸代谢和戊糖葡萄糖酸的相互转化等过程相关。综上,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本研究鉴定出与哮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的6个hub基因,为哮喘的病情预测和靶向治疗提供了可能的新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线粒体自噬对脓毒症心肌的影响及信号转导途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近年来,脓毒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是引起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心功能抑制是引起脓毒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因素,功能紊乱的线粒体作为持续炎症刺激,诱发细胞凋亡,导致心肌功能障碍。线粒体自噬是对脓毒症引起炎症反应的代偿机制之一,能够特异性清除因氧化应激、钙超载、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等引起的受损线粒体,维持细胞活力和呼吸,为机体提供足够的ATP。PINK1/Parkin及线粒体自噬受体(BNIP3L/NIX、FUNDC1等)是主要的线粒体自噬途径,通过控制线粒体质量可一定程度上保护细胞生命、促进细胞修复。本综述主要关注近年来线粒体自噬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线粒体自噬对脓毒症心肌的影响,以及线粒体自噬途径的信号传导途径,揭示线粒体自噬参与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为寻找靶向性调节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或药物提供参考,为预防和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TBK1过表达对小鼠高糖离体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与线粒体自噬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TANK结合激酶1(TBK1)过表达对小鼠高糖离体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及其与线粒体自噬的关系。方法:正常培养的对数期小鼠HL-1心肌细胞,以1×10 6个/ml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0):对照组(C组)、高糖组(HG组)、高糖缺氧复氧组(HG+H/R组)和TBK1过表达组(TBK1组)。细胞密度达到50%时使用含1%胎牛血清+1%双抗培养基孵育细胞24 h,细胞密度达到80%时,以pcDNA3.1(+)为载体进行TBK1过表达。采用高糖培养基(33 mmol/L)培养24 h,37 ℃培养箱缺氧(94%N 2+5%CO 2+1%O 2)24 h,37 ℃含5%CO 2培养箱复氧12 h,制备高糖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细胞复氧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LDH试剂盒检测上清液LDH活性,采用Mito-Tracter绿色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BK1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LC3B和P62的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HG组和HG+H/R组小鼠心肌细胞活力降低,上清液LDH活性增加,线粒体含量减少,TBK1、PINK1、Parkin和LC3B表达下调,P62表达上调( P<0.05);与HG组比较,HG+H/R组小鼠心肌细胞活力降低,上清液LDH活性增加,线粒体含量减少,TBK1、PINK1、Parkin和LC3B表达下调,P62表达上调( P<0.05);与HG+H/R组比较,TBK1组小鼠心肌细胞活力升高,上清液LDH活性减少,线粒体含量增加,TBK1、PINK1、Parkin和LC3B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 P<0.05)。 结论:TBK1过表达减轻小鼠高糖离体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机制与其恢复线粒体自噬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Xp11.2易位/ 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在儿童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Xp11 RCC)诊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经病理确诊的5例Xp11 RCC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儿中男2例,女3例,年龄4~8岁,均以发现腹部包块就诊,入院完善检查后,4例行肾脏及肿瘤根治性切除术,1例行肿物单纯切除术,术后病理行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肿瘤组织学形态多样,呈巢片状、腺泡状或乳头状排列,胞质丰富,从完全透明到粉染嗜酸性,可见砂砾样钙化;其中1例肿瘤细胞除经典的排列方式外,还可见部分区域呈微乳头状排列;1例瘤细胞胞质丰富,呈强嗜酸性,并可见细胞内含圆形或椭圆形的嗜酸性小体。5例瘤细胞均呈核弥漫性强表达TFE3,FISH检测均存在异常分离信号。结论:Xp11 RCC是一种较少见的肾脏恶性肿瘤,组织学形态多样,应与儿童常见的肾脏肿瘤相鉴别,其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分子检测均较特异,可结合临床发病情况进行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PINK1/Parkin-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通路介导的线粒体-溶酶体自噬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上皮-间充质转化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PINK1/Parkin-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通路介导的线粒体-溶酶体自噬对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探讨其在移植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分为4组( n=8):假手术组(S组)、肾I/R组、肾I/R+Parkin过表达组(I/R+rAAv组)、肾I/R+Parkin沉默组(I/R+sh组)。采用夹闭双侧肾蒂45 min后恢复肾脏灌注24 h的方法制备肾I/R损伤模型。尾静脉注射腺相关病毒rAAv-Parkin和sh-Parkin分别过表达和沉默Parkin,并设空载体对照。术后24 h处死大鼠,采血并取肾皮质,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使用试剂盒分别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大鼠肾损伤分子-1(Kim-1)和腺苷三磷酸(ATP)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E-黏钙蛋白(E-cad)、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AM)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LC3B、P62及LAMP2的表达。两组间的比较采用非配对 t检验。 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血清Scr、BUN、LDH和MDA浓度升高,Kim-1表达上调[(123.45±21.23) μmol/L比(60.12±8.98) μmol/L, t=9.381, P<0.05;(40.57±9.33) mmmol/L比(18.22±6.34) mmmol/L, t=7.527, P<0.05;(65.12±12.87) U/L比(30.12±6.21) U/L, t=6.145, P<0.05;(13.21±4.23) mmmol/L比(6.78±2.21) mmmol/L, t=6.445, P<0.05;(10.11±4.23) nmol/L比(1.21±4.0.43) nmol/L, t=5.125, P<0.05];肾皮质ATP含量减少,E-cad表达下调及α-SAM表达上调(0.34±0.14比1.00, t=5.608, P<0.05;1.78±0.21比1.00, t=7.129, P<0.05);PINK1、Parkin和LC3B表达下调,LAMP2表达上调(0.41±0.23比1.00, t=6.134, P<0.05;0.54±0.16比1.00, t=7.182, P<0.05;0.45±0.23比1.00, t=6.051, P<0.05;1.56±0.14比1.00, t=7.109, P<0.05)。与I/R组比较,I/R+rAAv组血清Scr、BUN、LDH和MDA浓度降低,Kim-1表达下调[(78.32±12.24) μmol/L比(123.45±21.23) μmol/L, t=5.137, P<0.05;(20.45±9.67) mmmol/L比(40.57±9.33) mmmol/L, t=6.182, P<0.05;(45.27±10.46) U/L比(65.12±12.87) U/L, t=5.891, P<0.05;(7.23±3.56) mmmol/L比(13.21±4.23) mmmol/L, t=5.128, P<0.05;(4.67±1.65) nmol/L比(10.11±4.23) nmol/L, t=6.871, P<0.05];肾皮质ATP含量增多,E-cad表达上调及α-SAM表达下调(0.89±0.35比0.34±0.14, t=7.598, P<0.05;1.11±0.45比1.78±0.21, t=5.125, P<0.05);PINK1、Parkin和LC3B表达上调;LAMP2表达下调(2.12±0.55比0.41±0.23, t=6.678, P<0.05;2.78±0.33比0.54±0.16, t=6.982, P<0.05;1.45±0.52比0.45±0.23, t=6.571, P<0.05;1.01±0.20比1.56±0.14, t=7.223, P<0.05)。与I/R组比较,I/R+sh组血清Scr、BUN、LDH和MDA浓度明显升高,Kim-1表达明显上调;肾皮质ATP含量明显减少,E-cad表达下调及α-SAM表达上调;PINK1、Parkin和LC3B表达下调,LAMP2表达上调。 结论:调控Parkin的表达且通过PINK1/Parkin-LAMP2线粒体-溶酶体自噬途径能减轻肾I/R损伤引起的EMT,其可能是逆转移植肾EMT的重要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介导线粒体自噬与坏死性凋亡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线粒体自噬是选择性降解损伤的线粒体以保证正常的线粒体数量和质量,对维持细胞内稳态与存活具有重要意义;坏死性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坏死,可由过度线粒体自噬诱导。活性氧(ROS)主要由线粒体产生,可损伤线粒体。高氧性急性肺损伤(HALI)是临床氧疗的严重并发症,致病机制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与坏死性凋亡参与了HALI的发生过程。调控线粒体自噬与坏死性凋亡的机制众多,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TEN诱导激酶1/PARK2基因编码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PINK1/Parkin)蛋白通路、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PGAM5)等,其中PGAM5已被证实是连接线粒体自噬和坏死性凋亡的关键因子。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微小RNA-21-5p(miR-21-5p)减轻HALI的机制与其靶向PGAM5介导的抑制线粒体自噬有关,但PGAM5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和坏死性凋亡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就PGAM5介导线粒体自噬与坏死性凋亡的靶点进行综述,以期寻找到在HALI中PGAM5介导线粒体自噬与坏死性凋亡的靶点对肺保护的线索,为后续基础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HO-1在小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与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小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成年C57BL/6小鼠,基于CRISPER/Cas9开发的EGE系统制备HO-1诱导性基因敲除小鼠,并构建HO-1过表达腺病毒载体诱导HO-1基因过表达小鼠,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野生型C57BL/6(WT)、HO-1基因敲除型小鼠(HO-1 -/-)和HO-1基因过表达型小鼠(HO-1 +/+)分别分为2组( n=6):对照组(WT组、HO-1 -/-组和HO-1 +/+组)和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组(ALI组、HO-1 -/-+ALI组和HO-1 +/++ALI组)。经尾静脉注射LPS 15 mg/kg制备小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模型,各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给予LPS或生理盐水后12 h时处死小鼠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进行肺损伤评分,测定肺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计算GSH/GSSG比值,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HO-1、线粒体质量控制相关蛋白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动力相关蛋白1(Dr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自噬标志蛋白PTEN诱导激酶1(PINK1)和E3泛素-蛋白连接酶(Parkin)的表达,观察小鼠12 h生存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WT组、HO-1 -/-组和HO-1 +/+组)比较,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组(ALI组、HO-1 -/-+ALI组和HO-1 +/++ALI组)小鼠12 h生存率和MMP降低,肺损伤评分增加,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降低,GSSG含量升高( P<0.05);与ALI组比较,HO-1 -/-+ALI组小鼠12 h生存率和MMP降低,肺损伤评分增加,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降低,GSSG含量升高,HO-1、Mfn2、PGC-1α、NRF1、PINK1和Parkin表达下调,Drp1表达上调,HO-1 +/++ALI组小鼠12 h生存率和MMP升高,肺损伤评分降低,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升高,GSSG含量降低,HO-1、Mfn2、PGC-1α、NRF1、PINK1和Parkin表达上调,Drp1表达下调( P<0.05)。与WT组比较,HO-1 -/-组肺组织HO-1表达下调,HO-1 +/+组肺组织HO-1表达上调,ALI组肺组织HO-1、Drp1、PINK1和Parkin表达上调,Mfn2、PGC-1α和NRF1表达下调( P<0.05)。 结论:HO-1参与了小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的过程,与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病理学特征及分子病理在其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病理学方法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石蜡包埋标本诊断肺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45例患者病理组织学形态、抗酸杆菌形态特征及临床、影像、细菌学资料;荧光PCR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基因序列IS6110;探针熔解曲线方法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选取同期确诊肺结核病例5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NTM肺病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34例(75.6%,34/45),非坏死性肉芽肿1例(2.2%,1/45),非肉芽肿病变10例(22.2%,10/45);坏死为粉染坏死、富于核碎片的嗜碱性坏死及化脓性坏死,与肺结核比较,后者更多表现为粉染坏死及嗜碱性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270, P=0.001;χ 2=7.449, P=0.006);17例(37.8%,17/45)NTM肺病中观察到巨大奇异形多核巨细胞,与肺结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3.446, P<0.01)。抗酸杆菌数量多少不一,形态多样,胞内分枝杆菌常见大量抗酸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奇异形抗酸杆菌易见。胞内分枝杆菌18例(40.0%,18/45),蟾蜍分枝杆菌8例(17.8%,8/45),鸟、堪萨斯、龟分枝杆菌各6例(13.3%,6/45),猿猴分枝杆菌1例(2.2%,1/45)。 结论:NTM肺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值得病理医师关注,仅靠组织形态学特征和抗酸杆菌形态特点不能明确诊断,分子病理学方法是确诊结核病和NTM肺病的重要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