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例RHD-CE(3-7)-D基因重组与RHCE变异型患者的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分析1例Rh血型弱D、弱cE患者的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为该类患者的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卡法对患者红细胞进行ABO、RhDCcEe抗原的鉴定,同时采用试管法进行血型复核,抗人球蛋白卡法筛查不规则抗体;采用PCR-SSP法对RhDCcEe(RhD、RhC、Rhc、RhE、Rhe)基因型进行检测;三代全长测序技术对RHD/RHCE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微柱凝胶卡法鉴定ABO、RhD、RhCcEe血型抗原的结果为:A抗原(-)、B抗原(-)、RhD(1+)、RhC(4+)、Rhc(1+)、RhE(1+)、Rhe(4+)、对照孔(-);试管法ABO、RhD、RhCcEe抗原鉴定该患者表型为:A抗原(-)、B抗原(-)、RhD(w+)、RhC(4+)、Rhc(w+)、RhE(w+)、Rhe(4+),对照管(-);抗人球蛋白卡法筛查患者不规则抗体阴性;PCR-SSP法血型基因分型RhDCcEe结果:RhD(+)、RhC(+)、Rhc(+)、RhE(+)、Rhe(+);RHD/RHCE基因结果:RHD单倍体1为外显子 1-10全缺失,而单倍体2为外显子RHD-CE基因重组融合,且确认其重组类型为RHD-CE(3-7)-D,起点在外显子2(g.20238-20312之间),终点在外显子 8(g49184-50480之间),同时RHCE基因第 6外显子存在新碱基点突变RHCE*cE(827C>A).结论 RHD-CE(3-7)-D基因重组融合与RHCE*cE(827C>A)新等位基因突变可能引起D、cE血型抗原弱表达,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孕妇中RhE抗原阴性分布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 RhE抗原阴性孕妇妊娠和生产次数与抗-E产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对2012例孕妇进行RhE抗原、不规则抗体和ABO血型检测,并对不规则抗体阳性的孕妇进行谱细胞鉴定,检测抗-E.结果 孕妇中RhE抗原阴性占53%;抗-E在首次妊娠与未育妊娠次数1次以上孕妇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E在首次妊娠与生育1次以上孕妇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抗原阴阳性孕妇在ABO血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E阴性孕妇占比超过50%,抗-E产生以生育1次以上孕妇为主,在日益增多的生二胎家庭中意义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RhE抗原检测及同型输注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检测并分析RhE抗原及RhE抗原阴性患者输注抗原阳性血液产生抗-E抗体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01-01-2016-09-30我院2 395例输血患者血样进行ABO血型及RhD,RhC,RhE抗原检测,并做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及鉴定;对RhE阴性输血患者输注的血制品进行RhE抗原检测;对RhE阴性输血后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阳性的患者血样进行抗体鉴定.结果:2 395例输血患者中,RhE抗原阴性率45.1%(1 081/2 395),抗筛阳性率1.3%(31/2 395),其中抗-E抗体占58.1%(18/31).RhE阴性患者输注RhE阳性血后产生抗-E抗体占1.4%(5/352).结论:对输血患者进行ABO和RhD匹配的同时,进行RhE抗原匹配十分必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临床待输血患者RhE抗原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临床待输血患者红细胞Rh血型系统E抗原(RhE抗原)分布,结合抗-E抗体在上述患者中的检出频率及特点,分析常规检测RhE抗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待输血患者标本10000例,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RhE抗原,并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10000例标本中,RhE抗原阳性率51.46%(5146/10000),RhE抗原阴性率48.54%(4854/10000).患者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共78例,阳性率0.78%(78/10000);全部检出抗体中,抗-E抗体最多,占23.08%(18/78),检出的18例抗-E抗体阳性患者中17例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抗-E抗体在有临床免疫史患者中检出率为0.33%(17/5120),与无免疫史患者检出率(0.02%,1/48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6,P<0.01).结论:抗-E抗体是临床输血检测中最常出现的不规则抗体,对待输血患者进行RhE抗原常规检测,实现红细胞RhE血型同型匹配输血,可避免患者产生抗-E抗体,促进临床输血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RhE、Rhc血型随机输血情况分析及血型抗体追踪检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Rh血型系统中E、c抗原随机输血所致的异型输血情况,追踪输血后患者血型抗体的产生情况.方法 选择2016年6~10月本院住院的1 574例不规则抗体筛选阴性的输血患者,于输注红细胞后对其输血前血液及供血者进行RhE、Rhc抗原检测,筛选出RhE、Rhc异型输血者于输血后每1个月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不规则抗筛阳性者进行抗体效价检测.结果 本组1 574例患者中E+c+患者占56.61% (891/1 574),E-c-患者占35.45% (558/1 574),E-c+患者占7.37% (116/1 574),E+c-患者占0.57%(9/1 574);随机输血后发现E抗原阴性受血者输注E阳性红细胞达39.76%(268/671),c抗原阴性受血者输注c阳性红细胞达47.62% (270/567),追踪了其中的269例患者,输血后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有15例,占比5.58%,多数患者于输血后1个月时即出现阳性,抗体效价为1∶4~1∶32.结论 Rh血型系统的同型输注值得重视,随机输血导致的异型输注率较高,特别是需要长期多次输血的患者,进行Rh血型的精准输血,可有效减少同种异体抗体的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分析RhE抗原分布检测对临床输血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分析恒河猴E抗原(RhE)分布检测对临床输血的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对本院临床住院及献血人员恒河猴D抗原(RhD)血液样本16 800例进行RhE、e表型鉴定分析,并分析其中2 280例RhE阴性接收RhE阳性血液后不规则抗体的变化,分析患者输血前后血液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6 800例RhD血液样本Dee、DEe及DEE表型分别为8 420(50.1%)、6 847(40.8%)和1 533(9.1%);RhE阴性患者接收RhE阳性血液后不规则抗体分析发现产生阳性抗体共有185例,占8.1%,且两组患者输血前后胆红素及网织红细胞无明显变化,而3次及以上输血患者输血后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RBC)明显升高(P<0.05).因此,RhE抗原分布检测指导临床同型输血具有重要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藏族人群检测Rh系统D、C、E抗原在输血相容性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Rh系统D、C、E抗原在藏族人群分布特征,分析Rh抗原检测在输血相容性中的意义.方法961人份血液样本均采自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藏族健康体检者,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Rh系统D、C、E抗原,记录Rh表型与Rh系统D、C、E抗原分布情况.结果961例藏族受检者共检出10种Rh表型,分别为DCCee(42.6%)、DCcEe(35.0%)、Dccee(12.8%)、DccEE(7.7%)、DccEe(0.8%)、DCCEe(0.3%)、DCcEE(0.1%)、Dccee(0.1%)、ccee(0.4%)、Ccee(0.2%).961例藏族受检者中RhD与RhC抗原占优势,阳性率分别为99.4%、90.6%,RhE抗原阴性率较高,为56.1%.藏族与汉族人群Rh系统D、C、E抗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族人群Rh系统D、C、E抗原分布与汉族人群相似,在输血治疗中可参考汉族人群处理,应重视Rh系统E抗原检测,保证输血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例多次输血者弱抗体的产生过程及其对输血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1例多次输血者的弱抗E抗体产生过程,探讨弱抗体的检测及其对患者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 该患者15 d内输血12次,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集法(MGT)、酶-MGT法、聚乙二醇-MGT法(PEG-MGT)进行每次输血前的抗体筛查,并检测每位供者的RhE抗原及患者直抗.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量,绘制其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果 第9次输血前发现仅在酶-MGT弱凝集的抗E抗体,为IgM型.之后每次输血前酶-MGT的凝集强度增强,第12次输血前采用PEG-MGT开始检测到不规则抗体,盐水法、凝聚胺法、MGT结果均阴性,患者输注不含E抗原的血液后血红蛋白量提高,含E抗原的血液输注基本无效.结论 本例IgM弱抗E抗体导致红细胞输注无效,检测时酶-MGT灵敏度更高.多次输血者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抗体筛查,并尽量输注RhE血型相容的血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8775例拟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拟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及危险因素,为促进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至2018年10月拟输血治疗的8775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91%(80/8775),77例进行了特异性鉴定,除1例为假凝集外,占比最高的Rh血型抗体为28.95%(22/76),其中抗-E占59.09%(13/22);其次为MNS血型抗体19.74%(15/76),其中抗-M占66.67%(10/15);其他为Lewis血型抗体6.58%(5/76),Duffy血型抗体1.32%(1/76),混合抗体15.79%(12/76),自身抗体17.11%(13/76),冷抗体及特异性待定占10.53%(8/76).单因素分析显示,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的年龄、输血史、疾病类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输血史,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实体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内科重症疾病是不规则抗体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建议针对有输血史或需要反复长期输血的患者在ABO/RhD基础上增加RhCcEe(至少RhE)相合性输注,同时根据其他抗体特异性选择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制品输注,将有效防止不规则抗体的产生,促进临床用血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重庆市渝东南某医院RhE抗原在产科备案孕产妇中的分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RhE抗原在产科备案孕产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以2010-2017年在该院产科产前备案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孕产妇进行ABO血型、Rh血型及表型检测,对16800例检测标本中RhE表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未育与已育孕产妇中RhE抗原的分布特点.结果 16800例孕产妇检测结果显示RhE抗原阴性率为50.12%;RhE抗原阴性率在ABO血型中的分布特征为AB型>O型>B型>A型;抗-E检出率在首次妊娠与生育1次的孕产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E检出率在首次妊娠与生育1次以上的孕产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E抗原阴性率高达50.12%,生育1次以上的孕产妇抗-E检出率较高,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对于2次孕育的孕产妇进行RhE抗原检测具有重大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