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ST-T呈Lambda波样改变致心脏骤停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性,46岁.1月前突发心脏骤停入院,心电图下壁Ⅱ、Ⅲ、aVF导联出现Lambda波,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中段90%局限性狭窄并痉挛,考虑当时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T-T动态改变的De Winter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从而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造成心肌急性缺血、缺氧、损伤甚至坏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急性非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诊断免疫球蛋白轻链型心脏淀粉样变2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病例1 男,54岁.因无明显诱因呼吸困难伴胸闷20d,不伴撕裂样疼痛、畏寒发热、腹痛腹泻及意识尚失等.于外院诊断为"肺炎,冠心病,心力衰竭",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1周无明显缓解来我院就诊.心电图:窦性心律,肢体导联低电压,ST-T段改变.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未见狭窄及阻塞,右冠近段可见粥样斑块,未见狭窄,中远段未见明显狭窄;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壁增厚(图1A),二尖瓣叶及房间隔稍增厚(图1B~C),左心室壁运动欠协调(心尖运动尚可)(图1G),左心室限制型舒张功能障碍(图1D~F),心包腔少量积液(图1A);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卵圆孔未闭;考虑心脏淀粉样变可能.心脏MRI示:心脏淀粉样变性,左心室壁心内膜下弥漫性延迟强化.尿液Ig轻链定量为λ型 M 蛋白,Lambda U:56.2 mg/L,Kappa U:54.3 mg/L;皮下脂肪活检示:刚果红染色阳性,骨髓穿刺活检示:浆细胞骨髓瘤(图1H).诊断:轻链型心脏淀粉样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de Winter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de Winter综合征的病变特点,探讨这类患者的治疗时机以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de Winter综合征的患者6例,观察这些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心电图演变、心脏彩超、高敏肌钙蛋白、脑钠肽等指标,并随访12个月。结果:6例患者中有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所有手术患者CAG结果均为前降支病变,3例闭塞,1例重度狭窄,术后均恢复心肌梗死溶栓3级血流。5例心电图演变为前壁ST段抬高,1例心电图演变为前壁加下壁ST段抬高。1例拒绝CAG,予以药物保守治疗后出院。1例未能及时识别,常规流程收入院后死亡。对好转出院的5例患者随访12个月,1例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治疗,其余4例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正确识别de Winter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尽早行CAG及PCI,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并改善远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初诊淋巴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淋巴瘤患者动态心电图和静息心电图的心电异常事件检出率,同时探讨初诊淋巴瘤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将2022年9月至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初次就诊的淋巴瘤患者作为淋巴瘤组,同一时期与淋巴瘤患者匹配的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特征及淋巴瘤患者动态心电图及静息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间心率变异性特征是否存在差异,对比淋巴瘤患者动态心电图和静息心电图心律失常事件的检出率。结果:最终入选淋巴瘤组患者67例,年龄(57.7±12.4)岁,其中男39例(58.2%,39/67);对照组67例,年龄(57.2±12.4)岁,其中男38例(56.7%,38/67)。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个人史、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及心血管用药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淋巴瘤组中有3例(4.5%,3/67)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非霍奇金淋巴瘤64例(95.5%,64/67),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4例(65.7%,44/67)所占比例最大。Ⅳ期及Ⅱ期淋巴瘤患者居多,分别为25例(37.3%,25/67)、24例(35.8%,24/67)。频域分析中,淋巴瘤组患者极低频功率(VLF)低于对照组[628.90(318.30,1 240.71) ms 2对1 124.30(731.10,1?966.00) ms 2, P<0.001];标准化低频功率(LFnorm)低于对照组[(52.52±14.64) nu对(58.99±13.06) nu, P=0.008];标准化高频功率(HFnorm)高于对照组[(47.48±14.64) nu对(41.01±13.06) nu , P=0.008];低频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低于对照组[1.27(0.76,1.62)对1.54(1.00,2.20), P=0.010];时域分析中,淋巴瘤组患者24 h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低于对照组[102.00(78.00,128.00) ms对128.00(107.00,151.00) ms, P<0.001];24 h内每个5 min时段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低于对照组[(95.90±39.49) ms对(121.51±32.39) ms, P<0.001];三角指数低于对照组[25.93(19.53,31.78)对33.17(29.46,41.25), P<0.001];24 h内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的心搏次数占所有总心搏次数的百分比(pNN50)高于对照组[1.99%(0.54%,6.02%)对3.96%(1.53%,10.57%), P=0.007];24 h内每个5 min时段的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DX)低于对照组[(40.09±23.78)ms对(50.46±13.76) ms, P=0.002];窦性RR间期直方图的底宽(TINN)低于对照组[422.00(289.00,508.00) ms对531.00(469.00,648.00) ms, P<0.001]。动态心电图早搏检出率高于静息心电图(32.8%对4.5%, P<0.001),动态心电图检出14例(20.9%,14/67)房性早搏(房早),静息心电图检出3例(4.5%,3/67)房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3);动态心电图检出10例(14.9%,10/67)室性早搏(室早),静息心电图未检出室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2);动态心电图对ST-T改变的检出率高于静息心电图(37.3%对13.4%, P=0.001),动态心电图检出ST段改变11例(16.4%,11/67),静息心电图检出ST段改变2例(3.0%,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4);动态心电图检出T波改变20例(29.9%,20/67),静息心电图检出T波改变9例(13.4%,9/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3)。 结论:淋巴瘤患者较非淋巴瘤患者心率变异性显著下降,淋巴瘤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动态心电图对房早、室早、ST段改变及T波改变检出率明显高于静息心电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碘密度成像定量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细胞外容积分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碘密度成像定量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细胞外容积(ECV)分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心脏增强CT及MRI检查的20例STEM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心脏增强CT采用双层光谱探测器进行后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和前门控碘延迟增强扫描。迭代重建和光谱重建获得常规图像和全息光谱图像。通过多平面重建得到与MRI图像相匹配的心脏短轴位图像。基于延迟增强期全息光谱图像数据重建出碘密度图用于心肌CT-ECV的计算。并分别计算基于CT和MRI的梗死心肌、可挽救心肌和远处心肌的ECV。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和组内相关系数分析(ICC)比较两次测量及不同方法测量的一致性。采用Spearman方法比较CT-ECV和MRI-ECV值的相关性。结果:梗死心肌、可挽救心肌和远处心肌CT-ECV值分别为51.21(49.27,53.00)%、38.64(36.17,40.00)%和51.21(49.27,53.00)%,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H=43.17, P<0.01)。梗死心肌CT-ECV值显著高于可挽救心肌和远处心肌CT-ECV值( Z=-24.60、35.40, P均<0.01),但可挽救心肌与远处心肌CT-EC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0.80, P=0.15)。梗死心肌、可挽救心肌和远处心肌T 1值分别为(1 554.85±70.94)、(1 443.85±67.28)和(1 307.05±91.73)ms,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F=51.35, P<0.01)。梗死心肌T 1值高于可挽救心肌和远处心肌T 1值( t=-5.07、9.55, P均<0.01),且可挽救心肌显著高于远处心肌T 1值( t=5.38, P<0.01)。梗死心肌、可挽救心肌和远处心肌MRI-ECV值分别为55.00(49.27,57.75)%、33.50(29.00,35.00)%和27.00(26.00,29.00)%,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H=47.12, P<0.01)。梗死心肌MRI-ECV显著高于可挽救心肌和远处心肌MRI-ECV值( Z=37.45、-20.30, P均<0.01),且可挽救心肌显著高于远处心肌MRI-ECV值( Z=17.15, P<0.05)。2名医师测量的CT-ECV与MRI-ECV值一致性较好,Bland-Altman分析的偏倚分别为-0.1%(95%CI:-5.5%~5.2%)、-0.8%(95% CI:-9.8%~8.2%),ICC值分别为0.92和0.94。CT-ECV和MRI-ECV一致性检验Bland-Altman 分析的偏倚为4.0%(95% CI:-9.0%~16.9%),ICC值为0.88,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r=0.75, P=0.001)。 结论: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碘密度的ECV分数能够定量评价STEMI后心肌细胞外间隙的变化,有助于定量评价心肌缺血后组织学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清脑钠肽、肌酸激酶同工酶评估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病情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清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在评估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125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依据是否并发病毒性心肌炎分为并发组(71例)、未并发组(54例),对比动态与常规心电图的特征,分析并发组与未并发组入院时血清BNP、CK-MB水平,对比不同心肌炎病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血清BNP及CK-MB,分析其联合诊断价值。结果:动态心电图中房性早搏及窦性心动过速等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38.03%(27/71)比22.54%(16/71)、28.17%(20/71)比14.08%(10/71)]( P<0.05);并发组入院时血清BNP、CK-MB水平均高于未并发组[(104.26 ± 10.75) ng/L比(54.11 ± 5.69) ng/L、(17.89 ± 1.86) U/L比(13.46 ± 1.42)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呼吸道感染并发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7例)动态心电图中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一度房室传导阻滞、ST段改变、QRS低电压检出率及入院时血清BNP、CK-MB水平均高于并发轻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4例)[51.35%(19/37)比23.53%(8/34)、43.24%(16/37)比11.76%(4/34)、32.43%(12/37)比11.76%(4/34)、29.73%(11/37)比8.82%(3/34)、43.24%(16/37)比14.71%(5/34)、24.32%(9/37)比5.88%(2/34)、(107.19 ± 10.56) ng/L比(101.08 ± 10.18)ng/L、(18.33 ± 1.85) U/L比(17.41 ± 1.76)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以临床病理诊断为准,动态心电图、入院时BNP、入院时CK-MB、三者联合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的 Kappa值分别是0.784、0.765、0.733、0.879,且联合检测灵敏度、准确度更高。 结论: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清BNP、CK-MB能较好评估呼吸道感染并发心肌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加以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脓毒性休克伴心肌病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脓毒性休克发生心肌病的危险因素及生存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的脓毒性休克患儿,病例组为脓毒性休克伴心肌病患儿,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从脓毒性休克不伴心肌病患儿中以1∶2的比例匹配对照组。采集两组的基本临床资料、心肌标志物、心脏超声指标、器官功能指标及临床结局指标。结果:病例组纳入46例,对照组92例,二组在年龄、性别、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基础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的左室射血分数[51.0%(43.0%,62.0%)比65.5%(60.6%,69.0%)]、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26%(21%,33%)比35%(32%,38%)]、氧合指数(PaO 2/FiO 2)[324.0(234.3,400.0)mmHg比400.0(265.8,445.0)mmHg]低于对照组,心电图指标ST段改变发生率(21.7%比3.3%)、乳酸[3.20(1.20,5.87)mmol/L比1.80(1.20,3.40)mmol/L]、血管活性药物评分[25.14(14.84,42.70)分比15.04(10.00,26.70)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PICU病死率(15.2%比14.1%)和28 d病死率(39.1%比2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S与脓毒性休克发生心肌病相关[ OR(95% CI):0.795 (0.714~0.870), P<0.001]。肌钙蛋白I升高的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风险增高。 结论:FS是脓毒性休克发生心肌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脓毒性休克伴心肌病与不伴心肌病的患儿存活率无差别,肌钙蛋白I与儿童脓毒性休克的预后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鳀鱼腐败气体中毒患者396例心电图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鳀鱼腐败气体中毒对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以荣成市石岛人民医院2010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鳀鱼腐败气体中毒患者3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将中毒患者分为轻度(107例)、中度(198例)、重度(91例)3个等级。采用日本光电1250P心电图机对中毒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96例鳀鱼腐败气体中毒患者中有211例心电图结果异常,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53.3%,轻度、中度、重度3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52.3%(56/107)、51.5%(102/198)、58.2%(53/9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程度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异常表现多见窦性心动过缓、束支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ST段下移等,轻度、中度、重度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鳀鱼腐败气体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较高,心电图异常改变与中毒程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全导联可穿戴式动态心电监护设备观察高强度体能训练的心率变异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新型可穿戴式全导联动态心电监护设备观察高强度体能训练前后的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变化。方法:入选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石家庄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保障系统内部某训练基地受试者144例,其中男105例,女39例,年龄(35.1±3.5)岁,连续穿戴动态心电监护衣48 h并在此期间进行高强度体能训练,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训练前后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 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SDANN指数和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值(RMSSD)、低频、高频及超低频等。结果:共计131例受试者完成全程动态心电图监护分析,平均总监护记录时间(43.87±?.09) h。训练前总的心律失常发生率20.6%(27/131),室性早搏发生率4.6%(6/131),房性早搏发生率9.9%(13/131),训练后有19.1%(25/131)仍存在心律失常,仍有室性早搏3.8%(5/131),房性早搏8.4%(11/131),未见ST-T改变,无新发心律失常。体能训练阶段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非高强度训练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40)。训练后平均心率、最大心率均高于训练前[(74.66±9.91)次/min对(71.45±7.42)次/min, P=0.003][(144.86±23.55)次/min对(131.75±15.14)次/min, P<0.001]。SDNN、SDANN、SDANN指数和RMSSD均高于训练前日常工作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可穿戴式全导联动态心电监护观察到高强度体能训练对心律失常影响不大,但可增加心率变异性,改善心脏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