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胎儿羊水15号染色体两个额外小标记片段重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应用传统G显带技术对1例胎儿羊水细胞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进一步用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技术明确胎儿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SMC)的来源.胎儿羊水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为47,XY,+mar;羊水CNV-seq显示dup(15)(q11.2q13.2)区域重复和dup(15)(q13.2q13.3)区域重复,片段大小分别为7.64 Mb和1.58 Mb,为致病性.胎儿父亲未检出染色体非整倍体,母亲3号染色体q13.13处缺失0.28 Mb区域,临床意义未明确.通过CNV技术可以确定sSMC的来源,可作为传统核型分析的补充,为临床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可靠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芍药属组间杂种'Bartzella'的减数分裂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芍药属组间杂种大部分为三倍体,普遍高度不育,极少获得杂交后代.'Bartzella'是个观赏性好且有少数杂交后代的组间杂种,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观察可为揭示其极低可育性的形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Bartzella'花药为材料,用压片法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结果](1)'Bartzella'的花粉母细胞在中期Ⅰ形成大量单价体,后期Ⅰ产生不同类型的染色体非整倍分离,占比高达89.13%.(2)减数第1次分裂中,染色体桥和断片出现在27.20%的花粉母细胞中;减数第2次分裂中,比例升到47.68%.(3)中期Ⅱ的纺锤体定位异常较普遍,融合纺锤体占27.06%,三级纺锤体占12.84%.(4)减数分裂产物中包含高达72.41%的二分体和13.43%的三分体,其产生未减数配子所占比例约为67%.[结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非整倍分离以及染色体片段缺失可能是'Bartzella'高度不育的重要原因.融合纺锤体、三级纺锤体以及减数分裂Ⅱ结束时胞质分裂异常可导致未减数配子形成.大量的未减数配子可使'Bartzella'在多倍体育种中具有一定潜力,但倍性间杂交障碍可能限制其杂交亲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Rett综合征一个家系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1个Rett综合征(RTT)家系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方法:选取2021年6月4日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产前中心就诊的1个RTT家系为研究对象。用二代测序和Sanger测序对家系成员 MECP2基因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用直接测序检测囊胚 MECP2基因c.925C>T位点的携带状态,采用Sanger测序对结果进行验证。选择 MECP2基因及上下游2 Mb范围内168个有效SNP位点构建家系单体型,用于对携带该变异的胚胎进行筛选,选取未检测到变异的胚胎分析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情况。 结果:PGT检测显示7个囊胚中有5个未携带变异,2个携带致病性变异。结合非整倍体检测的结果,提示在5个未携带变异的囊胚中有2个为整倍体。经遗传咨询后,该夫妇选择移植最优囊胚后临床妊娠,羊水产前诊断提示胎儿染色体核型正常且未携带致病性变异,足月剖宫产术娩出一健康女婴。结论:二代测序技术可实现高效的PGT检测,减少RTT在患病家系中的再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Bub1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Bub1通过参与组装纺锤体组装检查点(SAC)以保证姐妹染色单体正确分离。Bub1异常表达可导致SAC功能缺陷,增加染色体不稳定性及非整倍体细胞的发生率。近年来研究发现Bub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异常表达,并通过影响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肿瘤干细胞活性等参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进一步了解Bub1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有望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与囊胚整倍体率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后进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ies,PGT-A)的患者中,其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对囊胚整倍体率及整倍体胚胎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CSI并进行PGT-A的5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治疗前血清AMH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低AMH组(AMH<1.00 μg/L,85例)与正常AMH组(AMH≥1.00 μg/L,419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基于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复发性流产病史、促排卵方案进行1∶1匹配(卡钳值=0.02),匹配后比较两组患者(每组各82例)的囊胚整倍体率及整倍体囊胚数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AMH水平对PGT-A周期存在至少一个整倍体胚胎的预测作用。结果:①低AMH组胚胎整倍体率[50.0%(0,100.0%)]及整倍体胚胎数[1(0,1)个]显著低于正常AMH组[60.0%(33.3%,100.0%), P=0.025;1(1,2)个, P<0.001]。②匹配后低AMH组和正常AMH组患者的胚胎整倍体率分别为50.0%(0,100.0%)、50.0%(19.2%,1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65),低AMH组患者的整倍体囊胚数[1(0,1)个]低于正常AMH组[1(1,2)个, P=0.004],低AMH组中至少存在一个整倍体囊胚的周期比例[57.3%(47/82)]显著低于正常AMH组[76.8%(63/82), P=0.008]。③共378个(75.0%)周期得到至少一个可移植整倍体胚胎。AMH与年龄联合预测存在至少一个整倍体胚胎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8)较单一指标年龄的AUC值更优(0.75, P=0.024)。 结论:在调整年龄、BMI、复发性流产病史、促排卵方案等因素的影响下,血清AMH水平与PGT-A囊胚整倍体率无关。年龄结合血清AMH可用于预测每促排卵周期存在至少一个整倍体胚胎的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孕妇外周血游离DNA检测结果的随访及妊娠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分析孕妇外周血游离DNA(cf-DNA)检测结果的随访资料及相关的妊娠结局,评估cf-DNA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进行cf-DNA检测的孕妇的临床资料,包括孕妇的一般情况、cf-DNA检测结果及随访结果。并分析cf-DNA检测结果为常见染色体三体(包括21三体、18三体、13三体)高风险和低风险孕妇的妊娠结局,评价cf-DNA检测的价值,包括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了43 615例行cf-DNA检测的孕妇,其中44例(0.10%,44/43 615)检测失败;检出结果为常见染色体三体高风险314例(0.72%,314/43 571),低风险43 257例(99.28%,43 257/43 571)。(2)cf-DNA检测结果为常见染色体三体高风险的314例孕妇中,277例(88.21%,277/314)完成随访,其中228例(82.31%,228/277)孕妇接受了侵入性产前诊断为低风险的43 257例孕妇中,36 826例(85.13%,36 826/43 257)完成随访,其中572例(1.55%,572/36 826)妊娠结局不良,包括4例为cf-DNA检测结果假阴性。(3)在完成随访的37 103例孕妇中,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的敏感度分别为97.96%、96.67%、100.00%,特异度分别为99.96%、99.95%、99.9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57%、63.04%、17.3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99%、99.98%和100.00%。结论:cf-DNA检测在胎儿常见染色体三体的产前筛查中具有极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仍有一定数量的cf-DNA检测结果为常见染色体三体高风险的孕妇拒绝行侵入性产前诊断以验证cf-DNA检测结果。常见染色体三体低风险的孕妇,因未行侵入性产前诊断,导致部分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时,无法获得胎儿的染色体核型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胎儿圆锥动脉干畸形的遗传学病因及拷贝数变异测序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在其中的意义:196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胎儿圆锥动脉干畸形(conotruncal defects,CTDs)的遗传学病因及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在其遗传学病因检测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CTDs的胎儿196例。对其小家系(胎儿及其父母)先行CNV-seq筛查染色体异常[非整倍体及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未检出染色体异常的病例行WES。总结不同分型CTDs的遗传学异常(非整倍体+CNV+单核苷酸变异)以及CNV-seq和WES的检出异常情况,采用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CNV-seq检出54例胎儿染色体异常(27.6%,54/196),包括非整倍体14例(7.1%,14/196),CNV 39例(19.9%,39/196),非整倍体合并CNV 1例。CNV-seq未检出异常的142例接受WES,检出13例致病性或可能致病单核苷酸变异。196例CTDs胎儿遗传学异常检出率为34.2%(67/196)。WES使CTDs胎儿的遗传学异常检出率提高了9.2%(13/142)。不同分型CTDs遗传学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31, P=0.002);主动脉弓离断(B型)、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法洛四联症型)的遗传学异常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10和8/12,大动脉转位的遗传学异常检出率最低(12.5%,5/40)。 结论:CTDs的遗传学异常以CNV常见,单核苷酸变异在CTDs遗传学异常中也占一定比例。建议CTDs胎儿均进行遗传学检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联合应用CNV-seq和WES,有助于提高遗传学病因的检出率,以指导遗传咨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波塞冬标准的卵巢低反应人群胚胎非整倍体率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波塞冬标准分析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人群的胚胎非整倍体率,探究卵巢储备评估指标对卵子质量的预测价值。方法:基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生殖遗传科行胚胎移植前非整倍体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ies,PGT-A)助孕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年龄和卵巢储备水平参照波塞冬标准分为POR 1组,即非高龄非预期POR组[年龄<35岁,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1.2 μg/L,获卵数≤9枚,258个周期];POR 2组,即高龄非预期POR组(年龄≥35岁,AMH≥1.2 μg/L,获卵数≤9枚,397个周期);POR 3组,即非高龄低储备组(年龄<35岁,AMH<1.2 μg/L,获卵数≤9 枚,99个周期);POR 4组,即高龄低储备组(年龄≥35岁,AMH<1.2 μg/L,获卵数≤9 枚,377个周期)。以年龄为匹配因素,选取卵巢储备及卵巢反应均正常女性设立非POR组作为对照(非POR 1组、非POR 2组、非POR 3组和非POR 4组,AMH≥1.2 μg/L,获卵数>9枚)。根据各组样本量差异,对非高龄组进行1∶2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POR 1组比非POR 1组;POR 3组比非POR 3组),高龄组进行1∶1 PSM(POR 2组比非POR 2组;POR 4组比非POR 4组)。胚胎整倍体率和非整倍体率作为主要观察指标,获卵数、MⅡ(成熟卵子)数、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数、检测囊胚数、胚胎整倍体数、非整倍体数、嵌合体胚胎数/率作为次要观察指标。结果:POR 1~4组的获卵数[7.0(6.0,9.0)枚、7.0(5.0,8.0)枚、6.0(4.0,9.0)枚和5.0(3.0,7.0)枚]和检测囊胚数[3.0(2.0,4.0)枚、2.0(1.0,3.0)枚、3.0(2.0,4.0)枚和2.0(1.0,3.0)枚]均显著少于同龄非POR 1~4组[获卵数:16.0(13.0,20.0)枚、14.0(11.0,17.0)枚、16.0(13.0,20.0)枚、13.0(11.0,17.0)枚,均 P<0.001;检测囊胚数:4.0(3.0,6.0)枚、3.0(2.0,5.0)枚、4.0(3.0,6.0)枚、3.0(2.0,5.0)枚,均 P<0.001]。非POR 4组在校正重复取卵周期、PGT-A指征、促排卵方案和促性腺激素用量后,POR 4组胚胎非整倍体率显著高于非POR 4组( OR=1.252,95% CI:1.053~1.488, P=0.011),POR 1组、2组、3组患者与相应的非POR 1、2、3组相比,胚胎非整倍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高龄(≥35岁)女性卵巢储备异常降低不仅减少了获卵数,而且因影响卵子质量进而导致胚胎整倍体率下降、非整倍体率上升;而非高龄(<35岁)女性卵巢储备降低主要影响获卵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孕妇外周血浆胎儿游离DNA高通量测序筛查致病性拷贝数变异的技术标准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由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tions, pCNV)导致的基因组病是出生缺陷的一个重要遗传学病因。近年来,随着基于孕妇血浆胎儿游离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生物信息分析流程的完善以及大样本数据的积累,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 NIPS)胎儿pCNV疾病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国内对此技术的规范应用亟需专业的指导意见。基于此,本组专家就筛查的目标疾病和全流程临床规范应用细节达成技术共识,以期达到NIPS筛查pCNV疾病规范应用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创产前检测对于筛查非目标染色体异常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对于筛查常见非整倍体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的价值。方法:分析宁波地区11 429例单胎孕妇的NIPT筛查结果,对提示为21、18和13非整倍体之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高风险且知情同意的106例孕妇进行羊水检查。回访所有孕妇的妊娠结局以及胎儿出生后的情况。结果:NIPT在11 429例样本中共检出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66例,通过产前诊断确诊18例、疑似阳性4例,阳性预测值为33.3%(22/66),继续妊娠率为45.5%,且出生后表现均暂无异常;检出拷贝数变异47例,通过产前诊断确诊19例,疑似阳性3例,阳性预测值为46.8%(22/47)。22例孕妇均选择终止妊娠;检出罕见常染色体非整倍体31例,通过产前诊断确诊2例嵌合型三体,疑似阳性1例,阳性预测值为9.7%,3例孕妇均选择终止妊娠。结论:NIPT对于检测常见非整倍体以外的拷贝数变异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有效减少缺陷儿的出生。鉴于其阳性预测值总体不高,筛查阳性的孕妇仍需合理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以避免不必要的引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