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蛋白酶L基因表达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预后及免疫浸润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分析组织蛋白酶L(CTSL)基因表达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预后及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 基于癌症和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的GSE41613、GSE65858、GSE27020 和GSE30784 数据集,分析CTSL基因在HNSCC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根据最佳截断值将HNSCC患者分为CTSL基因高表达和低表达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CTSL基因表达对HNSCC的预后预测价值.利用免疫亚型、ESTIMATE法、CIBERSORT法和基因集变异分析(GSVA)法分析CTSL基因高表达和低表达组HNSCC的免疫浸润差异.利用TCGA数据库和GSE65858 数据集分析不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态下CTSL基因对HNSCC预后和免疫浸润的影响.利用TCGA数据库进行泛癌分析.结果 在TCGA数据库和GSE30784数据集中,CTSL基因在HNSC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6.90±1.07 和 9.54±0.87,均高于正常组织(分别为 5.46±1.20 和 7.96±0.59,均 P<0.05).在 TCGA 数据库和GSE65858 数据集中,CTSL基因在HPV阴性HNSC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16±0.94 和 8.66±0.54,均明显高于HPV阳性HNSCC组织(分别为 6.10±1.18 和8.41±0.51,均P<0.05).在TCGA数据库和GSE41613、GSE65858、GSE27020 数据集中,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CTSL基因低表达组比较,CTSL基因高表达组的 HR值分别为 1.64(95%CI:1.24~2.17,TCGA 数据库总生存时间)、1.62(95%CI:1.15~2.28,TCGA数据库无进展生存时间)、2.42(95%CI:1.31~4.46,GSE41613数据集总生存时间)、2.22(95%CI:1.29~3.81,GSE65858数据集总生存时间)和 2.66(95%CI:1.53~4.63,GSE27020 数据集无病生存时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CTSL基因低表达组比较,CTSL基因高表达组的HR值分别为1.55(95%CI:1.17~2.06,TCGA数据库总生存时间)、1.56(95%CI:1.09~2.21,TCGA数据库无进展生存时间)、2.06(95%CI:1.10~3.88,GSE41613 数据集总生存时间)、2.33(95%CI:1.35~4.02,GSE65858 数据集总生存时间)和 2.64(95%CI:1.48~4.72,GSE27020 数据集无病生存时间).CTSL 基因高表达与HNSCC的不良预后有关(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荟萃分析显示,CTSL基因高表达组的HR值分别为 1.93(95%CI:1.56~2.39)和 1.84(95%CI:1.48~2.29).在TCGA数据库中,免疫浸润分析结果显示,CTSL基因高表达组HNSCC的免疫浸润水平较高,具有更有利的免疫激活表型.在GSE65858 数据集中,不同CTSL基因和HPV感染状态与HNSCC的预后和免疫浸润相关,与HPV阴性且CTSL高表达组比较,HPV阳性且CTSL低表达组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χ2=15.39,P=0.002).在TCGA数据库中,CTSL基因的表达与多形性胶质细胞瘤、肾透明细胞癌、低级别脑胶质瘤、肝细胞癌、肺腺癌、肺鳞癌和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总生存时间有关(均P<0.05);与多形性胶质细胞瘤、肾透明细胞癌、低级别脑胶质瘤、肺腺癌、肺鳞癌和前列腺癌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有关,CTSL基因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均P<0.05).结论 CTSL基因的表达水平与HNSCC患者的预后和免疫浸润密切相关,并且与不同HPV感染状态具有相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异泽兰黄素通过调控MAPK和NF-κB信号通路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异泽兰黄素(Eupatilin)对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Eupatilin对破骨细胞前体细胞RAW264.7以及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s)细胞活性的影响.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RAW264.7和BMDMs分化形成破骨细胞,同时使用不同浓度的Eupatilin(5、10、20 μmol/L)干预,通过TRAP染色和F-actin染色评价Eupatilin对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作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破骨细胞相关标志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分子的磷酸化水平.结果:20 μmol/L Eupatilin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对相关标志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se,TRAP)、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9,MMP-9)、组织蛋白酶 K(cathep-sin K,CTSK)等的表达也表现出有效的下调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upatilin显著抑制了 RANKL诱导的MAPK和NF-κB信号通路分子的磷酸化水平.结论:Eupatilin通过调控MAPK和NF-κB信号通路,对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蠋蝽组织蛋白酶基因鉴定及表达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组织蛋白酶在昆虫的消化、发育与变态中起重要作用,是捕食性蝽唾液(毒液)中普遍存在的成分,但其生理功能尚不清楚.本文利用同源比对的方法从蠋蝽Arma custos基因组中鉴定出组织蛋白酶基因,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特征和进化关系,采用 RT-PCR 技术分析它们在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蠋蝽基因组中有 37个组织蛋白酶基因,根据结构域分为组织蛋白酶B(AcCAB1-4)、组织蛋白酶D(AcCAD1-13)和组织蛋白酶 L(AcCAL1-20).多序列比对及结构域预测结果表明,组织蛋白酶 B 和组织蛋白酶 L 均含有Peptidase_C1 结构域、保守的酶催化位点(谷氨酰胺、半胱氨酸、组氨酸和天冬酰胺)以及 1 个由半胱氨酸残基(C)和组氨酸残基(H)构成的催化二联体,而组织蛋白酶 D 中存在保守 Asp 结构域和 2 个保守的酶催化位点(天冬氨酸).RT-PCR结果显示,除AcCAL7和AcCAB2外,其余33个组织蛋白酶基因均在肠道中表达,且绝大多数表现特异性或高表达.AcCAL2、AcCAL5-7、AcCAL9等 20个组织蛋白酶基因在唾液腺中表达,且AcCAL2仅在主腺后叶和副腺表达,AcCAL7仅在主腺前叶表达,AcCAD13仅在主腺后叶表达,AcCAB2仅在主腺前叶和主腺后叶表达.这些结果表明,多数组织蛋白酶基因在蠋蝽口外消化和肠道消化中发挥消化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纤维肌痛综合征实验室相关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纤维肌痛综合征(FMS)又叫纤维肌痛症,临床表现为弥漫性慢性肌肉及骨骼疼痛,并伴有疲劳、睡眠障碍、抑郁发作以及认知和肠道功能障碍。由于缺乏明确的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及适当的影像学检查,FMS的诊断多基于临床症状,但FMS的临床症状又缺乏特异性,目前的临床诊断标准多为排他性标准,因而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为进一步推动FMS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本文围绕国内外FMS的实验室相关诊断指标[如Tau蛋白、脂联素、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S)和胱抑素C、血清铁蛋白、一氧化氮、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FMS患者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清金化痰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清金化痰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市第六医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金化痰汤。2组均连续治疗7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症状、体征评分,采用肺功能仪检测FEV1、FVC及呼气峰流速值(peak expiratory flow, PEF),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 NE)、组织蛋白酶G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痰液中TNF-α、IL-4、IL-6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36/40)、对照组为77.5%(3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01, P=0.034)。治疗后,研究组咳嗽、咳痰、痰质、痰量、发热、气促、口渴、胸闷痛及湿啰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5.240、16.910、21.761、18.949、16.740、9.285、11.732、9.050、11.193, P值均<0.001);FEV1、FVC及PEF均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5.085、4.468、4.219, P值均<0.001);痰液TNF-α、IL-4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8.341、8.884、11.352, P值均<0.001);血清NE[(26.20±3.18)μg/L比(51.15±5.24)μg/L, t=25.744]、组织蛋白酶G[(5.62±1.01)μg/L比(8.05±1.33)μg/L, t=9.203]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 结论:清金化痰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明显减轻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抑制气道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与蛋白分解,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肌球蛋白10对骨吸收过程中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肌球蛋白10(Myo 10)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核因子-κB(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生长因子(M-CSF)诱导RAW264.7细胞(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向破骨细胞分化,随机分为抗Myo 10组和对照组。应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鉴定并定量TRAP+破骨样细胞的数量。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特异性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Myo 10 KO组和对照组,通过组织学染色苏木精-伊红(HE)和MicroCT评估Myo 10抑制对骨量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TRAP染色显示Myo 10抑制将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效率,TRAP+破骨细胞的数量在抗Myo 10组为(65.6±8.4)个,高于对照组的(41.3±6.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13, P<0.05);RT-PCR结果提示Myo 10抑制反而提高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及组织蛋白酶K(CtsK)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表达值的(2.2±0.3)、(1.9±0.2)和(1.5±0.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10、6.086、3.602, P<0.05);在体实验则提示Myo 10抑制后将增强骨吸收功能,出现骨质疏松样改变。 结论:Myo 10的抑制能促进NFATc1的表达,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功能,导致骨量减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TFE3重排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8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TFE3重排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2年7月诊断的8例TFE3重排的PEComa,3例为会诊病例,5例为本院标本,其中7例为手术切除标本,1例为穿刺活检标本。对其进行常规组织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二代测序检测,并进行预后随访。结果:8例患者中,5例为女性,3例为男性,年龄25~65岁(中位年龄45岁)。发病部位:子宫1例,肝脏1例,脐尿管1例,肾脏2例,腹腔1例,结肠1例,腹膜后1例(后3次复发,部位分别为腹腔、盆腔和卵巢、腹腔)。组织形态学: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大小形态较一致,胞质透亮或嗜酸,巢片状排列,大部分区域由纤细的薄壁血管分隔形成巢泡状,未见乳头状结构,无明显的平滑肌及脂肪成分;3例细胞异型性显著,可见奇异形核及瘤巨细胞并伴有大片坏死,核分裂象多见(最多约28个/50 HPF)。3例可见黑色素颗粒沉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所有病例均弥漫一致强阳性表达TFE3,8例均表达HMB45(2例灶状阳性),6例(6/8)表达Cathepsin K和Melan A,2例(2/8)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均为灶状阳性),所有病例均不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PAX8和结蛋白。8例FISH均检测到TFE3基因断裂,其中4例进行了二代测序,显示2例具有SFPQ::TFE3融合,1例具有ASPSCR1::TFE3融合,另1例未检出。7例随访到有效信息,随访时间4~94个月,4例无病生存,2例复发,1例初诊时已出现转移,所有患者均未死亡。结论:TFE3重排的PEComa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具有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个别病例表现出高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可出现复发和转移,应提示临床进行密切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嗜酸性空泡状肾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分子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嗜酸性空泡状肾肿瘤(eosinophilic vacuolated tumor of the kidney,EV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2014至2020年间的4例EVT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高通量DNA靶向测序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其中女性2例,男性2例。患者年龄44~63岁,平均年龄51岁。肿块最大径1.5~4.2 cm(平均肿块最大径2.3 cm)。镜下肿瘤境界清楚、无包膜,肿瘤内及周围可见厚壁血管,肿瘤细胞主要呈巢状结构、少量管状结构,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颗粒状,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存在明显的、大小不一的胞质空泡(通常为大的细胞质空泡)、核仁明显,局部间质疏松水肿或透明变。免疫表型:4例EVT均弥漫表达CD117,细胞角蛋白(CK)7均阴性,CD10和P504s均阳性,4例MTOR、S6和Cathepsin K均阳性,TFE3、碳酸酐酶9、Melan A和HMB45均阴性,SDHB阳性表达。高通量DNA靶向测序证实4例病例均存在MTOR基因突变,其中2例同时存在TSC2基因突变。平均随访46个月,均无病生存。结论:EVT是一种罕见的嗜酸细胞性肾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特征,生物学行为惰性,识别这种新的罕见的具有独特特征的实体将更好的分类肾肿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清Cathe K、MGP、IGFBP-3预测乳腺癌根治术后骨质疏松发生风险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血清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athe K)、基质gla蛋白(matrix gla protein,MG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预测乳腺癌根治术后骨质疏松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完成乳腺癌根治术及术后1年随访的15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骨质疏松发生率。比较发生与未发生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骨转换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typeⅠprocollagenamino-terminal peptide,PIN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type Ⅰ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CTX)]、血清Cathe K、MGP、IGFBP-3水平,分析血清Cathe K、MGP、IGFBP-3水平与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并分析各指标预测乳腺癌根治术后骨质疏松发生风险的价值,对比血清Cathe K、MGP、IGFBP-3与骨转换标志物预测骨质疏松发生风险的价值。结果:15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4.67%(52/150);发生骨质疏松患者血清Cathe K水平为(31.86±9.52)ng/L,高于未发生骨质疏松患者的(24.87±5.34)ng/L,血清MGP、IGFBP-3、PINP、CTX水平分别为(8.64±1.33)ng/ml、(10.13±2.29)μg/ml、(44.13±4.87)μg/L、(0.42±0.13)μg/L,低于未发生骨质疏松患者的(12.39±1.71)ng/ml、(13.10±2.63)μg/ml、(93.25±29.71)μg/L、(1.65±0.50)μ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77、13.75、6.88、11.82、17.41,均 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PINP、CTX水平与Cathe K水平呈负相关( r=-0.39、-0.47),与MGP、IGFBP-3水平呈正相关( r=0.51、0.60、0.42、0.49, P<0.05);血清Cathe K、MGP、IGFBP-3、PINP、CTX预测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4(95% CI:0.665~0.810)、0.81(95% CI:0.733~0.865)、0.83(95% CI:0.762~0.887)、0.82(95% CI:0.749~0.878)、0.77(95% CI:0.698~0.838),血清Cathe K、MGP、IGFBP-3联合的AUC最大,为0.92(95% CI:0.86~0.96)。 结论:血清Cathe K、MGP、IGFBP-3水平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换密切相关,各指标联合在预测骨质疏松发生风险方面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组织蛋白酶L抑制剂经线粒体途径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组织蛋白酶(CTS)L抑制剂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对线粒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分为正常组、过氧化氢(H 2O 2)组、H 2O 2+CTSL抑制剂组。H 2O 2组、H 2O 2+CTSL抑制剂组置于含400 μmol/L H 2O 2的培养基孵育24 h;H 2O 2+CTSL抑制剂组同时加入10 μmol/l CTSL抑制剂。正常组为常规培养细胞。建模后24 h进行后续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中CTSL表达水平;MitoSOX荧光探针检测细胞中线粒体超氧化物表达水平;MitoTracker染色观察线粒体形态,定量分析线粒体平均面积、形状因子、分支节点。两组间比较采用双尾Student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H 2O 2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07, P=0.029 7);细胞中CTSL表达水平升高( t=19.950、6.916、14.220, P<0.05)。与H 2O 2组比较,H 2O 2+CTSL抑制剂组CTSL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细胞线粒体超氧化物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940、4.718、16.680, P<0.05)。H 2O 2+CTSL抑制剂组细胞线粒体呈细长椭圆形或杆状;H 2O 2组细胞线粒体失去其连续轮廓与完整形态。4组细胞线粒体评价面积、形状因子、分支节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51.700、34.010、60.500, P<0.000 1)。 结论:H 2O 2显著诱导RPE细胞的凋亡、CTSL表达升高;CTSL抑制剂可抑制H 2O 2诱导的RPE细胞凋亡,降低线粒体超氧化物水平,有效恢复线粒体形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