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周血胃肠激素对晕动症易感性的预测效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晕动症敏感和不敏感个体在垂荡刺激前后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情况,并构建晕动症易感性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6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接受正弦垂荡规律运动连续刺激45 min.试验前填写晕动症易感性问卷(MSSQ),试验后即刻采用Graybiel量表评价晕动症症状严重程度,筛选出晕动症敏感(Graybiel评分≥8分且MSSQ易感指数>21分)和晕动症不敏感(Graybiel评分≤2分且MSSQ易感指数<5分)的受试者各15人.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受试者垂荡刺激前后血浆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胆囊收缩素(CCK)、瘦素、胃促生长素、神经肽Y(NPY)和促食欲素A(OXA)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浆胃肠激素水平对晕动症易感性的预测效果并建立联合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垂荡刺激前相比,晕动症敏感组在垂荡刺激后胃促生长素和CCK水平升高(均P<0.01),NPY和瘦素水平下降(均P<0.01);在垂荡刺激后,晕动症敏感组胃促生长素和CCK水平与晕动症不敏感组相比较高(均P<0.01),NPY和瘦素水平较低(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胃促生长素、CCK、NPY是晕动症易感性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的晕动症易感性预测模型为logit(P)=-0.051 ×胃促生长素+0.060×NPY-0.169×CCK+33.397.ROC曲线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的AUC值为0.988,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93.3%,预测效果优于胃促生长素、CCK、NPY单独应用(AUC值分别为0.792、0.880、0.838).结论 外周胃肠食欲调控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与晕动症易感性有关,各指标联合应用可用于晕动症易感性的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代谢手术对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型糖尿病(T2DM)是当前备受瞩目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在亚洲地区尤为突出。发病年龄小、体质指数(BMI)低以及早期出现胰岛功能缺陷是亚洲T2DM患者的特征。代谢手术已经成为T2DM的标准治疗手段,其可通过调节能量稳态和降低体脂质量等多种机制显著改善T2DM。事实上,胰岛功能的恢复在T2DM的缓解过程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代谢手术后,亚洲T2DM患者的胰岛功能显著改善,其短期及长期效果均已获得验证。不仅如此,胰岛功能还是代谢手术前进行患者选择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指标。代谢手术后胰岛功能改善的机制尚不明确,但术后胃肠道的解剖改变所致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抑胃肽、酪酪肽、胃饥饿素及胆囊收缩素等激素的变化可能参与其中。笔者分析了目前针对代谢手术对亚洲低BMI T2DM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总结了关于代谢手术改善亚洲低BMI T2DM患者胰岛功能的临床证据,并探讨其内在机制。这对于实现代谢手术的个性化、精准化治疗,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胃生长激素释放肽调控食欲的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与中枢食欲调控机能紊乱密切相关。胃生长激素释放肽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的促食欲肽,其可作用于中枢稳态进食和享乐进食神经通路促进机体食欲和摄食行为,可能成为调控食欲的新靶点。此外,Ghrelin还参与促进生长、胃肠道功能调节、抑制炎症反应等对能量平衡的调节作用。因此,对Ghrelin及其受体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肥胖症患者中枢食欲调控过程的病理生理改变,寻找治疗肥胖症的潜在靶点。本文重点探讨Ghrelin调节食欲相关神经元的分子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和Ghrelin的改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改善早产儿生长发育和Ghrelin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以随机数字表法根据入院的时间顺序将该院211例早产儿随机分成A(55例)、B(56例)、C(48例)、D (52例)四组,并且分别运用单独胃管喂养、胃管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胃管喂养且联合皮肤抚触、胃管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及皮肤抚触的喂养方式。对喂养前后四组患儿人体测量学指标及Ghrelin的波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出生后2 w,A、B、C、D四组患儿的体重分别为(1 503±205)g、(1 487±210)g、(1 494±227)g和(1 615±241)g,D组与其他3组比较,体重方面的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03、2.261、2.060, P<0.05);出生后4 w,四组患儿血浆Ghrelin值分别为(38.3±7.3)μg/L、(39.3±6.8)μg/L、(35.7±6.5)μg/L和(34.5±9.0)μg/L,A组的增幅与C组、D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40、5.190, P<0.05),B组和C组、D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00、5.780, P<0.05)。 结论:运用胃管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及皮肤抚触喂养方式不但能够使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还能够在一定程度节约医疗成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胃促生长素在胆系炎症及胃肠动力障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胆系感染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可引起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尤其是重症感染患者往往预后不良。胃促生长素在炎症控制、胃肠运动、食欲调节、内分泌活动等方面均有作用,且在胆系感染的炎症反应及其导致的胃肠动力障碍中的作用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其相关作用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第83届年会会议纪要(一)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3年的美国糖尿病协会(ADA)Banting奖授予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亚历山大·冯·洪堡教席教授,慕尼黑亥姆霍兹公司首席执行官,德国亥姆霍兹公司协会副主席Matthias H. Tsch?p教授,以表彰他在糖尿病和肥胖研究领域取得的开创性发现。Matthias H. Tsch?p教授于1993年开始在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担任医学科学家(physician-scientist),在那里他遇到了不少与肥胖及其并发症作斗争的患者,当时肥胖还没有任何合适的治疗方案。受饱腹感激素(satiety hormone)——瘦素发现的启发,Matthias H. Tsch?p教授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致力于寻找治疗肥胖的方法。2000年,他首次确认了胃饥饿素(ghrelin)是唯一一种循环饥饿激素,且该激素在大脑中的作用可促进肥胖。基于对胃饥饿素、肠道激素和大脑回路的研究,Matthias H. Tsch?p教授和他的合作伙伴Richard DiMarchi博士提出假设,特定激素的综合作用可能会提供安全且前所未有的减重效果,从而逆转肥胖。他们开创了一系列单分子疗法(single-molecule therapeutics),通过同时激活两个或更多的激素受体,以达到减重、降糖、降脂的目的。这种新型的双/三受体激动剂包括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GIP)、胰高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GLP-1)和胰高糖素(Glucagon,GCG)受体的激动剂。Matthias H. Tsch?p教授和DiMarchi博士研发的多个新型双/三受体激动剂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并取得了不错的进展,GIP/GLP-1双受体激动剂Tirzepatide已经成为首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肩关节组织和滑液生长素释放肽信使核糖核酸和蛋白表达与肩袖撕裂和冻结肩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肩关节组织和滑液生长素释放肽(Ghrelin)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表达与肩袖撕裂(RCT)和冻结肩(F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到2019年9月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诊断为RCT和FS的患者各66例(分别设为RCT组和FS组),另外选取诊断为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影像学对RCT严重程度进行判定,RCT组患者根据RCT严重程度分为3个亚组:巨大全层撕裂(MFTT)组23例,非巨大全层撕裂(NMFTT)组23例和部分厚度撕裂(PTT)组20例。FS组患者根据FS的经典分期方法可分为:急性期31例,粘连期35例。收集肩关节囊组织样本及肩关节滑液,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组织样本中生长素释放肽mRNA的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关节滑液生长素释放肽的表达。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对患者疼痛和肩关节症状功能进行评定。结果:RCT组、FS组和对照组3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RCT组和FS组患者肩关节囊组织中的生长素释放肽mRNA表达和肩关节滑液相中生长素释放肽蛋白水平对于对照组患者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RCT患者中,PTT亚组肩关节囊生长素释放肽mRNA表达和肩关节滑液生长素释放肽蛋白水平表达均最高,随后依次是NMFTT亚组与MFTT亚组,以上项目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急性期FS患者肩关节囊生长素释放肽mRNA表达和肩关节滑液生长素释放肽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黏连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RCT患者和FS患者肩关节囊组织生长素释放肽mRNA相对表达量和肩关节滑液生长素释放肽蛋白表达水平与VAS评分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呈负相关性( P<0.05),与Constant-Murley评分均呈正相关性( P<0.05)。 结论:肩关节组织和滑液生长素释放肽mRNA和蛋白表达与RCT患者和FS患者病情进展呈显著负相关性,局部补充生长素释放肽可能可以作为治疗RCT患者和FS患者的潜在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胆碱能抗炎通路在Ghrelin调控脓毒症大鼠小肠上皮PepT1表达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胆碱能抗炎通路在脑肠肽Ghrelin调控脓毒症大鼠小肠上皮靶向寡肽转运体1(PepT1)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将1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脓毒症+迷走神经离断组、脓毒症+Ghrelin组、脓毒症+迷走神经离断+Ghrelin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大鼠开腹后仅分离盲肠,不结扎和穿孔;脓毒症组大鼠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动物模型;脓毒症+迷走神经离断组大鼠CLP的同时行迷走神经离断术;脓毒症+Ghrelin组大鼠行CLP制模后立即静脉注射Ghrelin 100 μmol/L;脓毒症+迷走神经离断+Ghrelin组大鼠行CLP和迷走神经离断术后立即静脉注射Ghrelin,给予剂量及方法同脓毒症+Ghrelin组。各组取10只大鼠观察术后7 d生存情况。各组其余10只大鼠于术后20 h处死取静脉血和小肠组织,观察腹腔肠道情况,透射电镜下观察小肠上皮细胞损伤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及小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制备小肠黏膜刷状缘囊泡(BBMV),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肠上皮PepT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术后7 d大鼠全部生存;脓毒症组大鼠7 d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20%比100%, P<0.05);Ghrelin干预后可改善大鼠累积生存率(与脓毒症比较:40%比20%, P<0.05),但迷走神经离断后则减弱了Ghrelin的保护作用(与脓毒症+Ghrelin组比较:10%比40%, 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组大鼠小肠和盲肠呈暗红色,肠管肿胀积气,透射电镜下可见小肠上皮细胞损伤严重,血清及小肠组织TNF-α、IL-1β含量明显升高,小肠上皮Pep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说明脓毒症大鼠模型制备成功。脓毒症大鼠迷走神经离断后肠管肿胀积气情况加重,导致大鼠全部死亡。与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Ghrelin组大鼠腹腔情况明显好转,透射电镜下可见小肠上皮细胞损伤明显减轻,血清及小肠组织TNF-α、IL-1β含量明显下降〔血清TNF-α(ng/L):253.27±23.32比287.90±19.48,小肠组织TNF-α(ng/L):95.27±11.47比153.89±18.15,血清IL-1β(ng/L):39.16±4.47比54.26±7.27,小肠组织IL-1β(ng/L):28.47±4.13比42.26±2.59,均 P<0.05〕,小肠上皮Pep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epT1 mRNA(2 -ΔΔCt):0.66±0.05比0.53±0.06,PepT1蛋白(PepT1/GAPDH):0.80±0.04比0.60±0.05,均 P<0.05〕;与脓毒症+Ghrelin组比较,脓毒症+迷走神经离断+Ghrelin组实施迷走神经阻断后,Ghrelin减轻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释放的作用明显减弱〔血清TNF-α(ng/L):276.58±19.88比253.27±23.32,小肠组织TNF-α(ng/L):144.28±12.99比95.27±11.47,血清IL-1β(ng/L):48.15±3.21比39.16±4.47,小肠组织IL-1β(ng/L):38.75±4.49比28.47±4.13,均 P<0.05〕,失去了对小肠上皮PepT1表达的上调作用〔PepT1 mRNA(2 -ΔΔCt):0.58±0.03比0.66±0.05,PepT1蛋白(PepT1/GAPDH):0.70±0.02比0.80±0.04,均 P<0.05〕,且小肠上皮细胞损伤加重。 结论:Ghrelin可通过促进胆碱能神经元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促进PepT1的转录与翻译,从而在脓毒症中发挥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西兰白兔胃左及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减肥术后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新西兰白兔肥胖模型经导管胃左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术后胃及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变化。方法:成功建立新西兰白兔肥胖模型20只,分层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经导管明胶海绵颗粒(350~560 μm)栓塞新西兰兔胃左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对照组经导管生理盐水(5 ml)灌注胃左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术后4周处死动物行胃及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Western Blot检测,测量产胃饥饿素细胞密度及胃饥饿素蛋白条带灰度比值,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大体病理检查提示1只实验组新西兰白兔胃体部前壁出现溃疡,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3只实验组新西兰白兔胃体部黏膜溃疡,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提示实验组胃基底部及十二指肠产胃饥饿素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胃基底部分别为10.0±5.1、27.7±3.4, t=12.35, P<0.05;十二指肠分别为5.6±2.6、12.3±2.1, t=4.73, P<0.05)。Western Blot检测提示实验组胃基底部及十二指肠胃饥饿素蛋白条带灰度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胃基底部分别为0.65±0.05、1.12±0.09, t=9.62, P<0.05;十二指肠分别为0.55±0.03、0.94±0.08, t=7.98, P<0.05)。 结论:胃左及十二指肠动脉栓塞减肥术后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证实实验组白兔胃基底部及十二指肠的产胃饥饿素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此技术较为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用消胀贴治疗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外用消胀贴治疗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128例气滞型FD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4例。2组均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片,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外用消胀贴,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贴。2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及症状严重程度与发作频率评分,采用SF-36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焦虑、抑郁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62/64)、对照组为81.25%(52/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02, 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脘痞闷、胃脘胀痛、两胁胀满、纳呆积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8.43、32.39、38.43、32.87、33.74, P<0.01),症状严重程度与发作频率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1.42、33.46, P<0.01),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 t=8.26, P<0.01),HADS评分低于对照组( t=38.06, P<0.01);治疗后,治疗组CGRP、G-17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22、29.51, P<0.01),Ghrelin水平及PGⅠ、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3.85、13.26、19.53, P<0.01)。 结论:在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片基础上结合外用消胀贴可提高气滞型FD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及焦虑、抑郁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