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RNA-146a通过Toll样受体信号途径在RAW264.7细胞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炎症反应中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微RNA(miR)-146a参与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①培养RAW264.7细胞,给予单钠尿酸盐(MSU)晶体刺激建立痛风炎症模型,经200 μm/ml的MSU晶体刺激后,分别在0、3、6、12 h时间点收集细胞及上清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TaqMan探针法)检测miR-146a,RT-qPCR检测: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6、NF-κB、IL-1β、TNF-α mRNA,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IL-1β浓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RAF 6、NF-κB、IL-1β蛋白表达水平。②用Lipofectamine 2000将miR-146a模拟物(mimic)、miR-146a抑制物(inhibitor)及两者相应对照物分别转染至RAW246.7细胞,将其设置为miR-146a mimic组、miR-146a mimic对照组(mimic control)、miR-146a抑制物组、miR-146a抑制物对照组(inhibitor control),分别用200 μg/ml的MSU晶体刺激各组细胞6 h后,分别检测各组miR-146a、IRAK 1、TRAF 6、NF-κB、IL-1β mRNA和TRAF 6、NF-κB、IL-1β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近似正态分布定量资料以 ± 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① MSU晶体刺激RAW264.7细胞后,实验组在3、6、12 h miR-146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 t=-10.234,-17.059,-26.204, P均<0.01),实验组在6、12 h IL-1β蛋白浓度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 t=7.552,9.007, P<0.01);分别检测2组IRAK1、TRAF 6、NF-κB、TNF-α、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刺激组在3、6 h IRAK 1、TRAF 6、NF-κB、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 t=9.847,6.147, P<0.01; t=3.49,3.32, P<0.05; t=3.643,8.471, P<0.05; t=8.726,49.68, P<0.01),实验激组在3个时间点的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 t=4.691,11.115,12.816, P<0.01)。分别检测TRAF 6、NF-κB、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实验组6、12 h的TRAF6、NF-κB蛋白相对表达较对照组升高( t=8.052,8.119, P<0.01; t=22.454,5.845, P<0.01),实验组在3个时间点IL-1β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升高( t=18.561,4.74,8.432, P<0.01)。②转染后检测miR-146a mRNA表达,mimics组较mimics control组明显升高( t=31.769, P<0.01);inhibitor组较inhibitor control组明显降低( t=-4.22, P<0.05)。③ miR-146a mimic组经200 μg/ml MSU晶体刺激6 h后,mimic组IRAK1、TRAF6、NF-κB、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较mimic control组均降低( t=-14.754,-21.201,-19.381,-17.323, P<0.01),TRAF6、NF-κB、IL-1β蛋白表达水平较mimic control组也降低( t=-3.137,-32.974,-18.789, P<0.05),inhibitor组结果正好相反。 结论:①过表达miR-146a可降低IRAK 1、TRAF 6、NF-κB、IL-1β表达,抑制MSU晶体介导的炎症,而抑制miR-146a表达可使炎症加重,提示miR-146a参与负反馈调节痛风炎症。② miR-146a可能靶向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痛风性关节炎的自发性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肝脏类器官系统探讨布乐韦肽抑制丁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的肝脏类器官系统,并探讨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受体抑制剂布乐韦肽对HDV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由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分化的肝细胞样细胞(HLC)接种于倒置胶体晶体聚乙二醇支架(ICC),构建肝脏类器官系统。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HuH7)后,收获细胞上清中的HDV颗粒,同时提取HepG2.2.15细胞上清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颗粒,将HBV和HDV颗粒共同感染肝脏类器官,构建HDV感染的肝脏类器官,同时以未感染HDV的肝脏类器官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类器官单元的结构及丁型肝炎抗原(HD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脏类器官中NTCP和HDAg的蛋白质水平。布乐韦肽Pre组为感染HDV前在肝脏类器官中加入布乐韦肽进行预处理,布乐韦肽Post组为感染24 h后加入布乐韦肽,IFN-α组为感染24 h后加入α干扰素,并设未经药物处理的空白对照组,比较4组的HDV复制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iPSC分化过程中Nanog同源框(NANOG)、性别决定区Y框(SOX)2、SOX17、叉头框蛋白A2(FOXA2)、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白蛋白、甲胎蛋白、NTCP的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药物干预后4组HDV mRNA表达量。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iPSC分化为HLC的21 d内,NANOG的mRNA表达量逐渐下降,SOX17、FOXA2的表达量先升后降,HNF-4α、白蛋白、甲胎蛋白、NTCP的表达量逐渐升高。iPSC中NTCP的蛋白质水平为0.118±0.003,低于HLC的1.315±0.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92, P<0.001)。HDV感染后肝脏类器官中HDAg的蛋白质水平高于未感染HDV的阴性对照组(1.284±0.128比0.157±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27, P<0.001)。感染第14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三维球体结构,HDAg与HBsAg高表达。用药干预后第3天,分别与空白对照组(1.000±0.077)比较,IFN-α组(0.453±0.028)和布乐韦肽Pre组(0.136±0.012)的HDV 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9.95、33.15,均 P<0.001)。而布乐韦肽Post组(0.968±0.069)与空白对照组的HDV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4, P>0.05)。 结论:iPSC衍生的HLC与ICC构建的肝脏类器官能模拟人体肝脏功能,并成功感染HDV颗粒。经布乐韦肽早期阻断能有效降低HDV感染肝脏类器官系统中病毒的复制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幽门螺杆菌hp0169基因三维结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Hp)hp0169基因并进行晶体学研究,分析其二级结构和三维结构.方法:由UniProt数据库中检索Hp NCTC26695菌株hp0169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p重组胶原蛋白酶(HpPrtC)蛋白理化性质,SOPMA和DNAStrar软件预测HpPrtC蛋白二级结构特征,SWISS-MOPEL软件构建HpPrtC蛋白三维结构,IEDB和ABCpred软件预测HpPrtC蛋白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SYFPEITHI网站预测T淋巴细胞抗原表位,专家库(EP)算法和随机森林(RF)算法预测HpPrtC蛋白可结晶性.原核表达HpPrtC重组蛋白,经Ni2+亲和层析和分子筛技术纯化蛋白,结晶试剂盒筛选HpPrtC的结晶条件.结果:hp0169基因共包含1 269个碱基配对,编码蛋白全长422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7.64,相对分子质量为47 300.HpPrtC蛋白为亲水性、可溶性蛋白.HpPrtC蛋白α螺旋的氨基酸数量占全部氨基酸数量百分率为35.78%,β片层为18.72%,β转角为 6.87%,无规则卷曲为 38.63%.抗原表位分析,HpPrtC蛋白含有B淋巴细胞的 5个优势线性表位和 3个构象表位及多个T淋巴细胞潜在优势抗原表位.同源建模,HpPrtC蛋白呈二聚体,单体由β折叠围成桶状结构,周围被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围绕.HpPrtC蛋白为中等难度结晶,且无信号肽和跨膜螺旋,在 0.2 mol·L-1 氯化镁、0.1 mol·L-1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3.4 mol·L-1 己二醇和pH 8.5条件下出现细小成簇的针状晶体.结论:HpPrtC是一种亲水型蛋白,呈二聚体构造,在适宜条件下呈细小成簇针状晶体,其具有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可作为Hp疫苗设计的抗原,用于构建多价融合疫苗或多表位疫苗,本研究结果为Hp的防治提供了实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TLR2/TLR4-NF-κB信号通路在痛风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痛风是由于血尿酸浓度升高,尿酸钠晶体在关节、肌腱和周围组织中沉积,从而导致炎症性关节炎间歇性发作.Toll样受体是先天免疫系统中模式识别受体的一种.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过饱和的尿酸钠晶体在血液中析出,并与巨噬细胞产生作用,导致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聚集,从而激活TLR2/TLR4-NF-κB信号通路,释放IL-1β、IL-6、TNF-α等炎性因子和蛋白酶,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该文以痛风及TLR2/TLR4-NF-κB信号通路为主线,综述了TLR2/TLR4-NF-κB信号通路与痛风的相关性以及以该信号通路为靶点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当归拈痛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当归拈痛汤改善痛风性关节炎(GA)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体内实验验证分析.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当归拈痛汤的活性成分,并检索对应靶点,在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检索GA的相关靶点.利用韦恩图得到药物-疾病交集靶点,用Cytoscape 3.6.1软件分别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作用网络及PPI蛋白互作网络.用R语言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采用注射尿酸钠晶体溶液诱导建立GA大鼠模型,验证当归拈痛汤改善GA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 确定当归拈痛汤治疗GA的活性成分315个,治疗靶点110个,PPI网络筛选得到20个核心靶点.GO分析表明靶点主要涉及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磷酸酶结合和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多种生物过程;KEGG分析提示NF-κB、Toll样受体及TNF信号通路在当归拈痛汤治疗GA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动物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关节肿胀度显著升高,血清中IL-1β、TNF-α、IL-13水平升高;血清UREA、CREA无明显差异;关节滑膜组织HE染色显示模型对照组滑膜细胞增生,局部细胞变性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TLR4、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关节肿胀度均有降低;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IL-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节滑膜组织HE染色显示双氯芬酸钠组与当归拈痛汤组较模型对照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TLR4、NF-κB-p65蛋白表达双氯芬酸钠组、当归拈痛汤组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当归拈痛汤可能通过调节NF-κB、Toll样受体及TNF等信号通路上相关蛋白表达改善G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去甲肾上腺素对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及相关蛋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E)对体外培养的原代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及相关凋亡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用出生1-3 d的SD大鼠建立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模型.将培养72 h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未使用任何药物)与不同浓度NE组(分别采用10-8,10-7,10-6,10-5,10-4 mol/L NE),每组3孔(n=3).加药后3 h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ryAB及Bcl-2、Bax及Bcl-2/Bax比值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0-8,10-7,10-6,10-5,10-4 mol/L NE作用下心肌细胞凋亡率均出现显著升高(均P<0.05);CryAB表达下降(均P<0.05),Bcl-2表达下降(除10-8 mol/L组外均P<0.05)、Bax表达升高(除10-7 mol/L组外均P<0.05),Bcl-2/Bax比值下降(均P<0.05).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可能通过降低CryAB、Bcl-2表达,升高Bax表达,降低Bcl-2/Bax比值,诱导体外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婴幼儿体外循环不同预充液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比研究婴幼儿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不同的预充液处理方法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5 kg以下行CPB心脏直视手术的先心病患婴90例,抽签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其中A组在CPB晶体预充排气完毕后加入库血红细胞,对混合预充液进行零平衡超滤(ZBUF)处理;B组使用血液回收机对库血红细胞进行清洗后再加入预充液内;C组在B组方法的基础上,对晶体和清洗后的库血红细胞混合液再行ZBUF,即使用B+A的方法.3组停机后均行改良超滤(MUF),MUF结束后加入晶体液将部分机血回输体内.对比3组患婴一般情况、混合预充液质量与完成时间、T0-T4的动脉乳酸水平(Lac)、游离血红蛋白(f-Hb)、炎性因子(IL-6/TNF-α)水平、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时间.结果 3组患婴一般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Lac、f-Hb、IL-6与TNF-α水平从T1到T4要明显低于A组,P<0.05,其中C组较B组数值更低但数据尚无统计学差异.B组与C组较A组患婴能明显降低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时间,数据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低体质量婴幼儿来说,预充液使血流回收可以较传统ZBUF技术明显优化库血预充环境,节约人力与时间,改善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结核分枝杆菌α晶体蛋白(Rv2031c)的T、B细胞抗原表位在线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预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相关蛋白α晶体蛋白(Rv2031c)的抗原表位.方法 BLAST在线分析Rv2031c与人类蛋白的同源性;利用DNAStar软件包中的Protean模块预测其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RANKPEP和SYPEPITHI在线预测辅助性T(Th)细胞抗原表位;SYFPEPI、BIMAS和NetCTL方法在线预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结果 Rv2031c与人类蛋白同源性较低,有8个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7个候选Th细胞抗原表位和3个候选CTL表位.结论 Rv2031c含有较多潜在的人类B细胞、Th细胞和CTL抗原表位,可作为新的结核病疫苗研发的候选靶蛋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丹皮酚改善大鼠痛风性关节炎与调节核因子κB活化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丹皮酚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发展与NF-κB活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给予SD大鼠不同剂量的丹皮酚连续灌胃7 d.d5向大鼠右踝关节腔内注射尿酸钠晶体.测量大鼠右足体积及步态评分;伊红-苏木素染色法进行关节组织学评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法检测关节组织破骨细胞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关节组织中NF-κB p65蛋白和NF-κB抑制蛋白(IκB)α含量.结果 丹皮酚明显减轻了MSU诱导的大鼠足肿胀、步态评分、组织学评分及破骨细胞形成.同时,丹皮酚明显降低了关节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增加了IκBα蛋白水平,但对p65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丹皮酚可明显抑制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发展,其机制与阻遏关节组织中的NF-κB活化,从而降低炎性介质表达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致命性婴儿型肥大型肌原纤维肌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CRYAB基因变异相关致命性婴儿型肥大型肌原纤维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例致命性婴儿型肥大型肌原纤维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儿均为男性,发病年龄分别为3个月和8个月,均表现为躯干肌肉僵硬,限制性呼吸困难.血肌酸激酶升高,血、尿筛查无显著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MRI示腹壁肌肉、大腿肌肉等骨骼肌增厚.肌电图示肌强直电位.1例患儿行肌活检示肌源性损害.2例患儿基因检测均显示CRYAB基因c.3 G>A的纯合核苷酸变异,受检者父母均为杂合子;DMPK型基因均未见异常.结论 躯干肌肉强直引起限制性呼吸困难时应行基因检查和肌肉活检,需排除CRYAB基因变异相关致命性婴儿型肥大型肌原纤维肌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