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身照射技术实践指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全身照射(TBI)是一类特殊的放射治疗技术,是指利用钴-60 γ射线或高能X线对全身进行放射治疗,常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前预处理。本指南以国际[国际淋巴瘤放射治疗协作组(ILROG)、美国放射学会(ACR)-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美国医学物理师协会(AAPM)等]TBI技术相关的指南共识作为参考,以国内外TBI技术临床应用发表的文献资料为支撑,结合指南各申请单位已有的知识积累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编写而成。本指南内容涵盖了开展TBI放疗技术的设备要求、医务人员资质要求和职责范围、临床应用的适应证、TBI技术应用流程及其相关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标准等,旨在为国内各医疗机构开展TBI技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辐射合并减压暴露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效应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辐射暴露对快速上浮脱险致大鼠减压病急性肺损伤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53只SD大鼠按体重分层后以随机数表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10只)、单纯减压组(10只)、4 Gy照射+减压组(11只)、6 Gy照射+减压组(11只)以及8 Gy照射+减压组(11只)。照射组大鼠先进行4、6、8 Gy不同剂量 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空白对照组及单纯减压组大鼠在相同环境下不进行照射;照射结束后1 h各减压组再进行减压处理实验(57 m停留45 min后,37 s快速减压至大气压),观察各组大鼠死亡率、肺湿干重比、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以及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相关分子水平的变化。各组大鼠死亡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其他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大鼠死亡数量和肺湿干重比均增加,6 Gy照射+减压组和8 Gy照射+减压组大鼠肺湿干重比显著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096,LSD- t=2.758、2.959;均 P< 0.05);各实验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其中6 Gy照射+减压组和8 Gy照射+减压组更为显著;各实验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5.680~78.270,均 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5.720、51.370,均 P<0.01)。与单纯减压组比较,4 Gy照射+减压组和8 Gy照射+减压组大鼠死亡数量增加,但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7.925, P>0.05);各照射组大鼠肺湿干重比虽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 t=0.901、1.818、2.020,均 P>0.05);各照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有不同程度的加重,其中8 Gy照射+减压组损伤程度最重;各照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和氧化应激相关分子(SOD、GSH-Px、MDA)均变化显著(LSD- t=3.081~8.265,均 P<0.01),其中6 Gy照射+减压组变化最为显著。 结论:辐射会加重快速上浮脱险造成的肺组织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表现为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加重及死亡率增加,从而增加快速上浮脱险致减压病发生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消旋山莨菪碱在照射诱导肺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消旋山莨菪碱(654-2)对X射线诱导小鼠肺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利用小鼠肺泡上皮细胞MLE-12单次大剂量X线照射建立体外放射性肺损伤(RILI)模型,细胞分组为:对照组(未照射)、照射组(16 Gy照射)、处理1组(16 Gy照射+2 μmol/L 654-2)、处理2组(16 Gy照射+10μmol/L 654-2)、抑制剂组(16 Gy照射+10 μmol/L 654-2+2 μmol/L ML385)。照射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进行相关检测。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检测观察细胞处理后的恢复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21、p16、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Nrf2 Ser40位点磷酸化(p-Nrf2)、p62、血红素氧合酶1(HO-1)、NAD(P)H醌脱氢酶1(NQO1)等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内总活性氧(ROS)产生;按照相关试剂盒检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实时反转录PCR检测检测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基(GCLM)等mRNA表达情况。计量资料以 xˉ±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与照射组相比,处理1、2组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比例减少,细胞衰老减轻( P均<0.001)。与照射组相比,处理2组的γH2AX蛋白表达减少( P=0.037),细胞凋亡减少( P=0.026),细胞增殖能力增强( P=0.004),GSH( P=0.002)、SOD( P<0.001)活力提高,且ROS减少( P=0.001)。随着654-2的作用时间延长,MLE-12细胞的总蛋白中Nrf2、p-Nrf2的表达增强,同时Nrf2下游抗氧化蛋白NQO1及HO-1的表达增强,GCLC及GCLM mRNA表达增强。当加入Nrf2小分子抑制剂ML385后,抑制剂组的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数( P=0.145)、ROS( P=0.317)与照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654-2可以激活Nrf2通路,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细胞衰老,从而发挥对RILI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剂量率 60Co γ射线照射对人外周血辐射敏感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率 60Co γ射线照射对辐射诱导的基因表达水平改变的影响。 方法:60Co γ射线照射3例正常人离体外周血,剂量率分别为0.2、1.0和2.0 Gy/min,照射剂量为0、1、2、4和6 Gy,照射后24 h收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11个基因(CDKN1A、MDM2、PCNA、FDXR、GADD45A、PHPT1、ASTN2、TNFSF4、POLH、GDF-15和PPM1D)mRNA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检测;逐步回归法构建不同剂量率基因组合表达模型。 结果:不同剂量率0.2、1和2 Gy/min 60Co γ射线照射后,辐射诱导的11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升高,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 R2=0.744~0.998, P< 0.05);0.2 Gy/min 60Co γ射线照射2 Gy后,CDKN1A、FDXR、PHPT1和TNFSF4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1和2 Gy/min剂量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73、5.73、2.44、2.77、3.53、2.68、2.43、2.05, P< 0.05);2 Gy/min 60Co γ射线照射6 Gy后,PPM1D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剂量率组( t=3.82、2.54, P< 0.05);不同剂量率基因组合表达模型由2~3个基因组成,回归方程的 R2值为0.951~0.976( P< 0.05)。 结论:在0.2~2 Gy/min剂量率范围内,不同剂量率 60Co γ射线照射可能会影响辐射诱导人外周血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环状RNA hsa_circZDHHC21_004对 60Coγ射线照射后人小肠上皮细胞HIEC-6增殖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环状RNA hsa_circZDHHC21_004对电离辐射照射后人小肠上皮细胞HIEC-6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60Co γ射线照射人小肠上皮细胞HIEC-6,吸收剂量为0、5、10和15 Gy,剂量率为1 Gy/min。检测HIEC-6中hsa_circZDHHC21_004的表达水平随照射剂量的变化趋势。构建hsa_circZDHHC21_004稳定敲低细胞系,通过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sa_ circZDHHC21_004表达水平的变化对辐射照射后HIEC-6增殖能力的影响。 结果:HIEC-6中hsa_circZDHHC21_004表达水平随辐射剂量的增高而增高(1.00±0.24、1.34±0.28、1.85±0.31、2.80±0.64, F=10.86, P=0.008)。10和15 Gy照射后,hsa_circZDHHC21_004的表达水平与0 Gy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CCK-8结果显示,hsa_circZDHHC21_004稳定敲低细胞的增殖在照射10 Gy后24、48、72 h均高于对照细胞的增殖,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6.25、-5.83、-7.75, P<0.001)。Hsa_circZDHHC21_004稳定敲低细胞经2和5 Gy照射后,其克隆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45、-8.83, P<0.01)。 结论:电离辐射可上调人小肠上皮细胞HIEC-6中hsa_circZDHHC21_004表达水平。Hsa_circZDHHC21_004影响了电离辐射照射后HIEC-6的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芳香烃受体抑制剂SR1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芳香烃受体抑制剂StemRegenin 1(SR1)对全身照射后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化区组设计,将15只健康C57BL/6J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4 Gy照射组(简称照射组)和4 Gy照射+SR1组(简称照射给药组),每组5只。照射给药组在照射前5 d至照射后5 d连续灌胃给予SR1(50 mg/kg),4 Gy γ射线全身照射后第9天处死小鼠,取外周血和单侧股骨细胞,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骨髓有核细胞(BMNC)等计数;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实验检测骨髓细胞增殖能力;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NC和造血干细胞(HSC)中的活性氧(ROS)水平、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水平和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百分比。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 结果: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小鼠外周血中WBC[(3.060±0.650)×10 9个/mL对(4.680±1.134)×10 9个/mL, t=2.770, P<0.05]和BMNC[(28.375±6.811)×10 9个/mL对(49.125±12.532)×10 9个/mL, t=3.231, P<0.05)]数量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给药组RBC数量明显减少( t=4.301, P<0.05)。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CFU-GM明显升高(3.4±1.7对13.6±6.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23, P<0.05);照射给药组小鼠的BMNC和HSC中ROS水平明显降低( t=3.962 、2.530,均 P<0.05),同时BMNC和HSC中NOX4水平亦明显降低( t=2.310 、2.848,均 P<0.05);照射给药组小鼠CD3 + T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8.512±3.716)%对(16.140±1.969)%, t=4.056, P<0.05],B220 + B细胞百分比亦明显升高[(0.608±0.267)%对(7.240±2.828)%, t=4.027, P<0.05]。 结论:芳香烃受体抑制剂SR1对全身照射造成的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着丝粒体半自动与人工分析估算生物剂量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对双着丝粒体(dicentrics, dic)半自动和人工分析估算剂量的比较,探讨dic半自动分析估算剂量的优势和应对大规模核与辐射事故临床分类诊断的可行性。方法:60Co γ射线离体照射两名健康男性的外周血样品,照射剂量为0、0.5、1、2、3、4、5和6 Gy,吸收剂量率为0.27 Gy/min,常规培养、制片;用高通量染色体自动扫描系统采集染色体中期高倍图像,用DCScore软件自动分析dic,用Ikaros软件人工计数dic+环(r),拟合基于每细胞dic或dic+r数的剂量-效应曲线,并用本实验室参加全国生物剂量估算比对的12份考核样品(0.7~4.5 Gy)估算剂量进行验证。 结果:半自动和人工分析检测到的每细胞dic或dic+r数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显示量效关系有差异( r=0.984、0.972、0.972, P<0.01);基于每细胞dic或dic+r数拟合的3条剂量曲线均具有较为理想的拟合度( R2=0.998、0.999、0.999, P<0.01)。验证结果显示,在验证样品的照射剂量>2 Gy时,人工确认前基于自动分析dic估算的剂量与实际照射剂量的相对偏差均<21%,dic经人工确认后估算的剂量均接近于实际照射剂量(相对偏差≤±10%),而人工分析估算的剂量除0.7 Gy剂量点相对偏差为-25.71%,其他剂量点亦接近于实际照射剂量,但半自动分析可将剂量估算效率提高6倍。 结论:dic半自动分析能明显提高生物剂量估算的水平和效率,可应对发生大规模核辐射事件医学应急响应临床分类诊断的需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EGFR和NRF2对电离辐射导致的DNA损伤修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受到电离辐射损伤后的DNA损伤响应及修复作用。方法:将人宫颈癌HeLa细胞按2种处理方式分组:(1)采用小干扰RNA敲降HeLa细胞中的EGFR,采用 137Cs γ射线照射源照射细胞。将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HeLa siCtrl)、敲降EGFR组(HeLa siEGFR)、照射组(HeLa siCtrl+8 Gy)、敲降EGFR+照射组(HeLa siEGFR+8 Gy)。采用免疫荧光实验(8 Gy照射后6、12、24 h)检测细胞中磷酸化组蛋白H2A变异体(γ-H2AX)foci的数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NRF2下游靶基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GFR对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核质分离实验分离HeLa细胞的胞质蛋白和胞核蛋白;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NRF2、EGFR、血红素氧合酶1(HO-1)、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Rad3相关激酶(ATR)Thr198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检查点激酶1(CHK1)在Ser34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2)采用小干扰RNA敲降HeLa细胞中的NRF2,采用 137Cs γ射线照射源照射细胞。将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HeLa siCtrl)、敲降NRF2组(HeLa siNRF2)、照射组(HeLa siCtrl+8 Gy)、敲降NRF2+照射组(HeLa siNRF2+8 Gy)。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中γ-H2AX foci的数量。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方差齐)。 结果:(1)8 Gy照射6、12、24 h后,HeLa siEGFR+8 Gy组细胞中γ-H2AX foci的数量均多于HeLa siCtrl组[(94.00±1.00)%对(89.67±2.03)%、(72.33±1.76)%对(60.00±1.73)%、(43.00±2.31)%对(26.33±1.2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19、4.919、6.402,均 P<0.05)。与HeLa siCtrl组比较,HeLa siEGFR+8 Gy组的细胞G2/M期阻滞显著受损[(46.53±3.06)%对(37.90±4.6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84, P<0.05)。与HeLa siCtrl组比较,HeLa siEGFR+8 Gy组的HO-1表达下降66.66%(1.35±0.10对0.45±0.0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782, P<0.05)。敲降EGFR后细胞核内的NRF2蛋白水平降低,辐射引起的NRF2下游ATR-CHK1信号通路活化水平及HO-1蛋白水平均降低。(2)8 Gy照射6、12、24 h后,与HeLa siCtrl组相比,HeLa siNRF2+8 Gy组细胞中γ-H2AX foci的数量均多于HeLa siCtrl组[(96.67±0.88)%对(89.67±2.03)%、(77.33±1.20)%对(60.00±1.73)%、(54.33±2.19)%对(26.33±1.2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166、4.919、11.220,均 P<0.05)。 结论:电离辐射条件下,敲降EGFR可以减少NRF2蛋白入核,抑制ATR-CHK1信号通路激活及下游基因HO-1的表达,降低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γ-H2AX焦点检测的局部照射剂量估算三维模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基于γ-H2AX焦点检测的时间-剂量-效应三维剂量估算模型,并对其可行性进行验证。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小鼠分为0 、2 、4、6、8 Gy组,每组3只,进行X射线全身照射。照后1、6、24 h取胡须毛囊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照后1~24 h不同时间点γ-H2AX焦点数。将观察到的γ-H2AX平均焦点数经Dolphin′s模型校正后,拟合剂量-效应关系曲线。使用R软件,利用照射剂量、照后时间和校正后的γ-H2AX平均焦点数进行局部照射三维模型方程和曲面的建立。结果:γ-H2AX平均焦点数在固定时间点1、6和24 h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固定剂量点2、4、6、8 Gy随照射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拟合的局部照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方程为:照后1 h, YF = 2.853+3.775 D, R2= 0.928;照后6 h, YF = 0.144+2.775 D, R2= 0.903;照后24 h, YF = 0.066+2.472 D, R2= 0.85。拟合的三维模型方程为 YF = 6.837 t-1.728+3.113 t-0.071D, R2 = 0.897。将不同的照后时间代入三维曲面模型后呈现二维线性模型形式。将γ-H2AX焦点数和照射时间代入线性模型和三维模型表明,使用线性模型和三维模型估算受照剂量与实际照射剂量的相对偏差均不超过30%。 结论:使用γ-H2AX焦点数进行局部照射剂量估算,建立了时间-剂量-效应三维模型,此模型可初步用于照后1~24 h内所有时间点的剂量估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37Cs γ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骨髓细胞中circRNA m 6A修饰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电离辐射对小鼠骨髓细胞中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的N 6-甲基腺嘌呤(N 6-methyladenine,m 6A)修饰谱的影响,为揭示RNA表观遗传修饰与放射性造血系统损伤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将24只C57BL/6 J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和照射组,每组12只。照射组用4 Gy 137Cs γ射线对小鼠进行全身照射。照后将两组小鼠脱颈处死,收集股骨中的骨髓细胞。提取总RNA,通过m 6A RNA免疫沉淀-高通量测序(MeRIP-Se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究小鼠受照后骨髓细胞中circRNA m 6A修饰谱的变化。运用MeRIP-qPCR实验对变化显著的m 6A修饰位点进行验证。 结果:健康对照组和照射组中各鉴定出325和455个(其中两组共有178个,健康对照组特有147个,照射组特有277个)circRNA的m 6A修饰位点。健康对照组和照射组中各鉴定出1 275和1 017个(其中两组共有767个,健康对照组特有508个,照射组特有250个)发生m 6A修饰circRNA的来源基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照射组中有414个m 6A位点的富集倍数显著上调,178个m 6A位点的富集倍数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10 -10;倍数筛选阈值> 5)。基因本体论(GO)分析显示,电离辐射后小鼠骨髓细胞中m 6A修饰水平显著改变的circRNA来源基因涉及染色质相关调控、纤毛转换纤维和多聚(A)特异性核糖核酸酶活性等多种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数据库(KEGG)分析显示,电离辐射后小鼠骨髓细胞中m 6A修饰水平显著改变的circRNA来源基因涉及血小板激活、Fc γ R-介导的吞噬作用和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多种通路。 结论:电离辐射可引起小鼠骨髓细胞中circRNA的m 6A修饰谱的迅速改变,差异甲基化的circRNA的来源基因涉及多种造血系统放射生物学相关的功能通路。该研究为从表观遗传水平揭示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