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受体阳转阴的发生机理与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乳腺癌因其高度异质性,给乳腺癌精准治疗带来挑战.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状态是乳腺癌精准诊疗的重要依据.对于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既往治疗主要基于原发病灶受体状态.但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复发/转移灶受体表达与原发病灶不同,推测可能与肿瘤异质性和治疗后的克隆选择效应相关.相较于受体表达"阴转阳",受体"阳转阴"的发生率更高,且受体表达的缺失可能导致对原有疗法耐药且预后不良.重新评估乳腺癌复发/转移灶受体状态对调整治疗策略和判断预后具有显著临床意义,但能否基于受体变化情况指导临床决策,在临床研究或实践层面仍存在较大争议.随着靶向药物、免疫疗法及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等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如何优化受体"阳转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成为未解决的临床需求.该文旨在深入探讨乳腺癌受体"阳转阴"的机理、预后影响以及治疗现状,为这类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徐旭英分期论治坏死性筋膜炎半阴半阳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1/20
坏死性筋膜炎是少见的外科危急重症.徐旭英以阴阳辨证为纲,认为坏死性筋膜炎属阴重阳轻的半阴半阳证.患者正气不足,外伤火毒易侵犯机体,气血阻滞于经络筋膜,郁而化热,热盛肉腐表现于皮肉外导致疾病发生.并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期治疗,遵循早期"给邪以出路"、中期"扶正兼祛邪"和后期"透阴转阳"的治疗原则.内治法以"托里益气、清热解毒""补托气血、清解余毒""温阳通络、养阴益气"为用;外治法则结合局部辨证,灵活运用箍围、祛腐、生肌类中医外科传统制剂,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助阳法治疗经间期出血
编辑人员丨2023/8/6
滋补肾阴是经间期出血的基本治法,但单纯地滋补肾阴不见得收获疗效,若再过用清降虚火之药物,会进一步损伤阳气,阻碍经间期重阴转阳的变化而加重出血.经间期重阴转阳的阴阳变化失调是其出血的根本原因,阳虚型经间期出血,因阳气的温煦、推动、兴奋、升发、气化等作用均减弱,治疗时应顺应月经周期的阴阳变化趋势,在滋补肾阴的基本大法上重视助阳法的应用,既能促使精血津液生成代谢,保证血循脉道而行,还可刺激卵泡正常发育及顺利排出,改善黄体功能,达到阴阳平衡,正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阴交、风池、风府"为角穴论治经间期失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总结导师莫晓枫副主任医师治疗女性经间期失眠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查阅典籍及相关文献,跟师临证并整理相关的病例资料,从理法方面总结导师治疗女性经间期失眠的诊疗思路和临床经验,并举一验案予以佐证.[结果]莫师认为经间期失眠的根本病机在于阴阳失交,结合女性经间期重阴转阳的生理特性,以"重阴不足、转阳太过、阳长不及"三型论治.治疗上提出以"三阴交、风池、风府"为角穴滋阴潜阳,引阳入阴,使阴阳交合,从而改善睡眠.所举案例,充分展示了上述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结论]导师对女性经间期失眠的治疗依据经间期的生理特性,以阴阳大论总观指导临床,角穴配伍,独具匠心,收效甚显,以飨同道,以期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氤氲之源流发展考
编辑人员丨2023/8/5
氤氲一词首见于《易经·系辞下传》,本意为烟云弥漫之貌,亦指阴阳二气交合或无形之气散布,多用于哲学和文学领域,后在医学领域,特别是中医妇科学领域中亦有应用,指女子经间期,即阴阳转化之际,是月经周期的关键时期.氤氲之时重阴转阳,此时阴阳转化失常可导致女子经间期出血、影响排卵,甚则致病.诸多医家将“氤氲之时”理论应用于临床,在其基础上提出调理与治疗之法.总览古籍,引用文献,探究氤氲之起源与发展,梳理“氤氲之时”理论自古至今的临床应用,力求丰富中医理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王成荣自拟滋清汤诊治月经先期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月经先期属于以周期异常为主的月经病,亦有与月经量的改变并见,严重者可发展为崩漏,甚或与不孕和流产有关,严重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及工作生活.王成荣研究员治疗月经先期颇有效验,王老认为月经血海周期性盈虚消长乃冲任经气推动使然,经气起伏及月经周期重阴转阳之变化常界于经间期,故经前冲气偏旺,本属自然.但若冲气过旺,化热则迫血妄行或灼伤络脉而月经先期而至.故该病的病机主要是"冲气偏旺".治法以滋阴凉血为主,王老临床采用自拟滋清汤治疗月经先期常取良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温补肾阳法治疗原发性痛经
编辑人员丨2023/8/5
原发性痛经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和坠胀,伴有恶心、烦怒、头晕等症状,“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是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因.本病病变主要在胞宫,以阳虚为本,血瘀为标,与冲任、气血运行失调有关,并与肝、肾、脾三脏功能紊乱密切联系.经前期阳长阴消,是阳气逐渐冲旺的时期;行经期重阳转阴,在阳气的推动下经血得以正常排出;经间期重阴转阳;经后期阴长阳消.可见经期各阶段都需肾阳的参与,因此,温补肾阳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反映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安通补"疗法治疗不孕症
编辑人员丨2023/8/5
妇人以阴血为本,不孕症中气血亏虚者较为常见.中医调周法从调理脾肾入手,行经期以通调为要,祛陈生新.根据月经量多少,经色正常与否,有无痛经及其他症状,针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应用中药或艾灸治疗;经后期(卵泡期),血海空虚,治以滋阴养血,补虚固本,血海充盈,则子宫内膜增长,多采用调经促孕汤加减;经间期(排卵期)为重阴转阳阶段,宜补肾活血,促卵子排出,可配合针刺治疗;经前期(黄体期),以健黄体、助着床为主,采用黄体汤加减.早孕期:受孕之初,宜补养气血,固其胎元,常用寿胎丸、胎元饮、安奠二天汤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阴阳学说"视域下的中医疮疡"半阴半阳证"理论探微
编辑人员丨2023/8/5
疮疡是发于体表的外科疾患,根据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脉象特点可辨为阳证、半阴半阳证和阴证.临床中纯粹的阳证疮疡或是阴证疮疡并不多见,往往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因此"半阴半阳证"是疮疡辨证治疗的关键.但这一证候阴阳变化的特殊性常使医者难以理解其真谛,以致在临床中不能准确辨证后灵活用药.本文以"阴阳学说"为理论指导,结合阴阳的相对性、普遍性、特殊性,分析历代医家对于"半阴半阳证"的证候变化特点和临床用药经验记载,得出"半阴半阳证"是疮疡从阳证转阴证的一个关键过渡阶段,同时表现为阴与阳两种成分,是疾病暂时的平衡态,但也是险证,失治误治易变为纯阴之证而难疗.治疗重在以温药调和寒热、虚实、气血,透阴转阳以调和阴阳,证候转归的关键在于阴阳属性对立成分的此消彼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昼夜节律的阴阳机制"还原与重构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5
昼夜节律,又称生物节律或生物钟,是生命以约24 h为周期的节律性活动.西医学以基因、蛋白质等阐释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中医自古以阴阳转化、卫气入阴出阳等理论阐述睡眠-觉醒机制.通过对太极图、重阴转阳、重阳转阴、卫气昼夜调节运行理论的还原与重构,阐释新的昼夜节律的阴阳机制,发现两种机制的阴阳消长与基因振荡、对立统一与负反馈调节、卫气运行与生物钟定位等有互通互用之处.深入探索昼夜节律对了解生命的原理、解决健康问题意义重大,具有未知的神秘和广阔的前景,学习与研究中医药数千年的智慧可为今人指点迷津,带来灵感与启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