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穴位热痛刺激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穴位热痛刺激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血清中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口服西比灵(每次5 mg,每晚1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穴位热痛刺激,取穴包括风池、率谷、阳陵泉、外关、太阳、印堂等,热刺激温度设定为54.5 ℃,各穴位交替刺激,每日治疗1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2组患者偏头痛治疗效果;同时记录患者CHEP潜伏期、波幅,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5-HT、β-EP及CGRP含量变化。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3%)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明显升高( P<0.05);治疗后观察组CHEP的N-P波幅[(30.67±2.70)μV]较治疗前及对照组[48.58±4.61)μV]均显著降低(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5-HT、β-EP含量[分别为(383.30±48.57)pg/ml和(42.35±6.17)pg/ml]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分别为(316.67±43.71)pg/ml、(30.79±4.63)pg/ml]显著升高( P<0.05),血清中CGRP含量[(12.75±2.28)pg/ml]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21.16±3.17)pg/ml]显著降低( P<0.05)。 结论:穴位热痛刺激能有效缓解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症状,降低CHEP的N-P波幅,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血清中5-HT、β-EP含量、降低CGRP含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眼轮匝肌平行刺法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治疗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疗效的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眼轮匝肌平行刺法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治疗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的疗效。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中医眼科门诊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眼轮匝肌平行刺法联合眼周穴位针刺(眼轮匝肌平行刺法联合攒竹、丝竹空、太阳、风池等穴)治疗,对照组予眼周穴位针刺治疗。痉挛严重程度评分等级人数、痉挛频率评分等级人数、疗效比较使用卡方检验。结果::观察组35例中临床治愈3例,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35例中临床治愈1例,显效5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9%,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48, P=0.037)。 结论::眼轮匝肌平行刺法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治疗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疗效优于单纯眼周穴位针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吞咽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本病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中枢改变和外周改变2个层面,针灸疗法干预的作用机制主要为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和中枢乙酰胆碱能神经元,对于外周作用机制的研究目前有所欠缺;临床主要运用针刺、电针、温针灸及针刺联合疗法进行治疗,均具满意疗效,其中常规针刺取穴多用廉泉、风池、哑门、翳风,点刺放血使用频率较高的腧穴有金津、玉液。但现有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操作方案不统一、疗效评价标准参差不齐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大椎临床应用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大椎主治优势病症与配伍规律。方法:检索2012年1月1日-2022年8月15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Med发表的大椎相关文献,归纳其主治病症和腧穴配伍,采用Gephi 0.9.5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对比大椎单穴和配伍主治优势病症;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基于Apriori算法对腧穴组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高频腧穴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722篇,涉及处方732首,单穴主治优势病症为颈椎病、痤疮、和感冒;配伍主治优势病症为颈椎病、变应性鼻炎、缺血性卒中后遗症等14类;经脉配伍以足太阳膀胱经为首,阳经频次高于阴经;腧穴配伍以下合穴、背俞穴、八会穴等特定穴为主,高频腧穴有肺俞、百会、风池、足三里等33个穴,得到4系8类大椎配伍组合。结论:大椎广泛应用于内科病症,长于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椎动脉型颈椎病,倾向于特定穴多重配伍与聚类组合灵活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微生物群-肠-脑轴”探析防治广泛性焦虑障碍的针刺选穴思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肠道菌群紊乱影响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患者脑内5-羟色胺(5-HT)的含量,并影响该病的发生发展,针刺在改善肠道菌群和防治GAD方面疗效明确并得到广泛认可。针刺治疗GAD的选穴大多以局部取穴及循经远端取穴为原则,选穴以百会、风池、印堂为主;调控肠道菌群选穴以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居多。近年来,从肠道菌群角度开展了诸多针刺治疗GAD作用机制的研究,而鲜有探析针刺防治GAD用穴的理论依据。本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针刺调节肠道菌群和治疗GAD的研究现状,探讨针刺调节“微生物群-肠-脑轴”防治GAD的理论依据,并提出“调腑安神解虑”针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针刺防控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针刺防控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甘肃省人民医院2021年8月至12月于眼科门诊就诊的10~16岁轻中度近视青少年60例(120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一次性华佗牌针灸针(规格为25.00 mm×0.25 mm),选取睛明穴、攒竹穴、丝竹空穴、四白穴、风池穴及合谷穴作为研究穴位进行干预;对照组不予处理,日常仅佩戴普通近视框架眼镜。针刺组在非干预时间常规佩戴普通近视框架眼镜,期间规律复诊,每次3个月,共2次,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以及眼轴长度。结果:对照组及针刺组两组裸眼视力在干预后3个月(0.65±0.36 vs 0.51±0.18)、6个月(0.69±0.30 vs 0.45±0.1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个月=2.63, P=0.010; t6个月=5.92, P<0.001);两组屈光度在干预后3个月[(-2.92±0.65)D vs (-2.75±0.6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43, P=0.154),在干预后6个月[(-3.14±0.66)D vs (-2.90±0.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5, P=0.042);两组眼轴长度在干预后3个月[(25.33±0.64)mm vs (25.19±0.6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1, P=0.230),在干预后6个月比较[(25.48±0.65)mm vs (25.25±0.6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1, P=0.046)。 结论:针刺可以提高轻中度近视青少年的裸眼视力,降低屈光度,延缓眼轴增长,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文献数据挖掘的刮痧治疗颈椎病选穴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运用文献数据挖掘方法对刮痧治疗颈椎病的应用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为颈椎病刮痧疗法规范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中刮痧治疗颈椎病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12日,建立刮痧治疗颈椎病的数据库,统计腧穴、经络及手法等,利用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描述腧穴配伍关联规律。结果:纳入文献152篇,共使用79个穴位,累计使用频次为1 088次。最常用的腧穴为风池(11.86%,129/1 088)、肩井(10.39%,113/1 088)、大椎(8.46%,92/1 088)等。足少阳胆经、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等为常用经脉。肩井-风池、肩井-大椎是常用腧穴配伍组合。点压、按揉及弹拨手法是常用治疗颈椎病刮痧手法。结论:文献数据挖掘可有效分析刮痧治疗颈椎病的常用腧穴及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可靠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灸量温针灸治疗原发性早泄肾虚肝郁证: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大灸量温针灸治疗原发性早泄肾虚肝郁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原发性早泄肾虚肝郁证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80例,脱落5例)、针刺组(80例,脱落4例)、西药组(80例,脱落6例).温针组予大灸量温针灸治疗,穴取百会、气海、关元、中极及双侧风池、额旁3线、内生殖器(耳穴)、肝俞、肾俞等.每次4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针刺组不进行艾灸,针刺操作与温针组一致.西药组予盐酸达泊西汀片口服,每次30 mg,性交前1~3h温水送服,24h内最多服药1次,每周最多使用2次,4周内完成6次使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早泄诊断工具量表(PEDT)评分、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IELT)、血清性激素含量[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性交不足1 min、泄后疲惫、精神低落、性欲减退评分及总分,PED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IELT均较治疗前延长(P<0.01);温针组血清T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温针组泄后疲惫、腰膝酸软、性欲减退、少寐多梦、夜尿频评分及总分低于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P<0.01),血清T含量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温针组与西药组PEDT评分低于针刺组、1ELT长于针刺组(P<0.05,P<0.01).温针组总有效率为82.7%(62/75),高于针刺组的68.4%(52/76)和西药组的64.9%(48/74,P<0.05).结论:大灸量温针灸能改善原发性早泄肾虚肝郁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改善性激素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刮痧放痧联合电针治疗枕大神经痛: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刮痧放痧联合电针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枕大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脱落2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穴取风府及双侧天柱、风池、完骨、玉枕、后溪,予疏密波,频率2Hz/100Hz,电流强度2~6mA,每次30 min,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刮痧放痧治疗,以头后部足太阳膀胱经、头侧部足少阳胆经循行处为主,每周治疗1次.两组均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3周后及治疗结束后3周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3周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并于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3周随访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2、3周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各时点,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F-36各分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41/45),高于对照组的76.7%(33/43,P<0.05);随访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41/45),高于对照组的72.1%(31/43,P<0.05).结论:刮痧放痧联合电针可有效治疗枕大神经痛,减轻疼痛程度,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拟清热润目汤联合朱氏风池三针法配合眼周取穴对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致干眼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究自拟清热润目汤联合朱氏风池三针法配合眼周取穴对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致干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109例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致干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将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患者纳入A组(53例),将接受西药治疗和自拟清热润目汤联合朱氏风池三针法配合眼周取穴治疗的患者纳入B组(56例),2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干眼程度[国际标准眼表疾病指数(OSDI)]、睑板腺功能(睑脂排出能力、眼睑分泌物性状)、角膜染色情况、非入侵泪膜破裂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角膜溃疡、角膜穿孔、继发细菌感染).结果 B组的治疗有效率(95%)高于A组(81%)(P<0.05);B组患者的干眼程度[正常(63%)、轻度干眼(32%)、中度干眼(5%)、重度干眼(0)]低于A组[正常(41%)、轻度干眼(47%)、中度干眼(8%)、重度干眼(4%)](P<0.05);B组患者的睑脂排出能力正常率(73%)高于A组(51%),眼睑分泌物性状正常率(68%)高于A组(47%)(P<0.05);B组患者的角膜染色评分(4.6±0.7)分低于A组(6.5±0.8)分,非入侵泪膜破裂时间(11.0±1.3)s长于A组(10.3±1.1)s(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13%)与A组(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清热润目汤联合朱氏风池三针法配合眼周取穴对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致干眼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干眼症状、恢复眼睑功能、增强泪膜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