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金匮钩玄》探讨朱丹溪的脾胃学理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朱丹溪临证重视中焦脾胃作用,治疗养阴不离脾胃,形成了"温脾清胃"的脾胃学学术思想体系,其代表著作《金匮钩玄》中以气、血、痰、郁的"四伤学说"为纲,将气血痰郁病与脾胃升降紧密结合,基于脾胃是五脏气机和合的中心,形成了滋阴精、养脾胃的脾胃学说,用药宜清灵,味少而功专,朱丹溪学派的脾胃思想在中医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丹溪学派戴思恭论治淋证特色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通过中医文献学方法,从淋证的病因、病机和治疗三方面,对戴思恭著作《推求师意》《秘传证治要诀》《金匮钩玄》三书中有关淋证内容进行辨析.在病因上,戴思恭提出湿邪致淋,湿由热盛而生的观点.在病机上,戴思恭从五脏一体着眼,以肾与膀胱为核心病机,认为肺、脾、心三脏失常,致使下焦生理功能紊乱,引发淋证.在治疗上,依六类淋证,辨证施治.据病情轻重缓急之别,提出利气通淋与滋阴补血之法.用药首推牛膝利水通淋,方剂上善用五苓散加减治疗淋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朱丹溪妇科学术思想钩玄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朱丹溪是金元时期著名医家,金元四大家之一,以善治杂病闻名于世,对妇科诸病亦有专门研究,其治疗妇科疾病的独特临床经验散见于《丹溪心法》《丹溪治法心要》《金匮钩玄》等著述中,朱丹溪提出"阴不足阳有余"论,以"气血痰郁"学说为辨治纲领,并强调顾护脾胃,在治疗经、带、胎、产诸疾中灵活运用四物汤,对后世妇科学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甘草干姜汤理法内涵钩玄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仲景应用甘草干姜汤的理法内涵.[方法]基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原文,以经解经,分析甘草干姜汤在原文中的应用内涵,并结合配伍应用与临床验案加以验证.[结果]甘草干姜汤在原文的应用中包含两大理法内涵:一为津液蕴阴阳,复阳养阴常以津液为先;二是中焦胃气承上制下,三焦枢机,常以中焦为主.此方常作为基础方干形成诸多配伍应用,应用于以太阴病机为基础的诸多病机病证.[结论]甘草干姜汤是"保胃气,存津液"的应用体现,也是三阴病中方药应用的基础方干,探求溯源其理法有助于深刻理解仲景思想,加强对经方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朱丹溪以脾为本论治泄泻特色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3/8/5
泄泻是脾胃专病,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对此颇有研究,笔者通过整理发现,丹溪对泄泻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兹将丹溪以脾为本论治泄泻的特色论述如下.1 泄泻由湿,运脾为要丹溪所著《金匮钩玄》及其门人整编的《丹溪治法心要》《丹溪心法》《丹溪手镜》等均设泄泻专篇予以讨论,《金匮钩玄》言"泄泻者……皆能动乎脾湿",明确了泄泻多由外感或内因触动脾湿引发.《黄帝内经》所言之"泄",总不脱离中焦湿盛为害[1],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湿胜则濡泄",此外,《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由此确立了泄泻从脾湿论治的理论基础.戴思恭在《金匮钩玄》的附录部分详述了脾湿泄泻的五种具体分型:"夫泄有五,飧泄者,水谷不化而完出,湿兼风也;溏泄者,所下汁积粘垢,湿兼热也;鹜泄者,所下澄澈清冷,小便清白,湿兼寒也;濡泄者,体重软弱,泄下多水,湿自甚也;滑泄者,久下不能禁固,湿胜气脱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朱丹溪治疗痛风用药规律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析朱丹溪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方法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及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V1.6.3),对《格致余论》《金匮钩玄》和《丹溪心法》三部著作中治疗痛风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32首治疗痛风的方药,包括中药90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为甘草、苍术、川芎、黄柏、当归、生姜和黄芩;用药以温性和平性,归脾、肝、心和肺经中药为主;功效以活血化瘀、发散风寒、清热燥湿、补气和补血为主;演化得到8个核心组合及4个新方.结论 朱丹溪治疗痛风着眼于其病因病机"热血得寒,汙浊凝涩",药物的选用以治血为本,多用辛温苦燥之品,活血行瘀的同时散燥寒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朱丹溪水肿辨治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在《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等著作中对水肿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其将水肿分为阴水、阳水进行辨证,认为"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为水肿主要病因.治疗水肿当重视补脾,化湿利水,不忘调气,并随症加减;应用汗法,当有表证,为防劫阴伤正,主张慎用泻下逐水之剂.此外,朱丹溪认为还应注重水肿患者的饮食调养,并描述了几种"不治症"的表现,有助于对水肿病预后的判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朱丹溪"痰挟瘀血,遂成窠囊"学说的临证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析朱丹溪"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的学术思想及临证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学习《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中有关窠囊的论述内容,总结窠囊的病因病机特点,阐述朱丹溪辨治窠囊、遣方用药的独到之处,并附以验案二例以示临床应用.[结果]朱丹溪在论著中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之说,所论窠囊,是以气病日久成痰化瘀、胶结隐匿于体内深处为主要病机,具有不易清除、病势缠绵、病症繁多的临床特点.在治疗上,朱丹溪注重疏调气机、导痰破瘀,力求直捣窠囊,以二陈汤、四物汤为主方,佐以痰瘀同治之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所附医案以窠囊学说为指导,采用痰瘀同治、调气解毒之法治疗早期胃癌和结肠息肉,临床疗效确切.[结论]朱丹溪的窠囊学说理法方药完备,对临床痰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挖掘和学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戴思恭医事活动及其《推求师意》探微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析戴思恭之医事活动及其《推求师意》著述特点.[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对《戴氏宗谱》《推求师意》等文献的探讨和分析,总结和归纳戴思恭的出身、学识、医术、品行、声望,对丹溪学术传承的贡献,以及其所著《推求师意》之书名、著述特点和流传形式等.[结果]戴思恭世袭望族,出身儒家,天资聪颖超群;穷究医学,旁通诸家,得丹溪之赏识;游学民间,传医论道,广丹溪之学术;悬壶济世,名振朝野,受众人所景仰;恩泽当代,德被后人,传万世之美名;尊师重道,训示后代,垂仁义之典范.所著《推求师意》书名本就存在,并非汪机所题;其著述内容是对师说《金匮钩玄》之补充发挥;流传形式或有多种可能.[结论]丹溪嫡传弟子戴思恭,出身儒门旺族,颖悟倍常,医事人生精彩.《推求师意》本有其名,其流传形式和版本、具体著述特点、主要学术内容及其渊源等有待进一步考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从《金匮钩玄》解读朱丹溪治疗杂病的养阴思想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析《金匮钩玄》一书中朱丹溪治疗杂病的养阴思想,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方法]通过研读丹溪《金匮钩玄》治疗杂病的内容,并对附录六篇大论进行重点分析,从"气属阳动作火论"和"血属阴难成易亏论"这两大论中分析气血失调和阴不足的关系,并对《金匮钩玄》中丹溪养阴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金匮钩玄》书中"气属阳动作火论"和"血属阴难成易亏论"的气血阴阳论是对丹溪养阴思想的进一步完善;该书中丹溪治疗杂病的养阴思想主要体现在降火以滋阴、补阴血以润燥、健脾以养阴血、补血以生阴、补阳以生阴等五个方面;丹溪继承历代养阴观点并进行发展创新,对后世治疗杂病时应用养阴法有重要价值.[结论]《金匮钩玄》体现了丹溪养阴思想在杂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并丰富了丹溪的养阴学术思想,促进了中医养阴学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