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脏合痹"理论内涵及其在风湿免疫病防治中的应用思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基于中医五体痹、五脏痹理论,结合风湿免疫病多系统受累、传变复杂多变的特点,在传承名老中医治痹学术思想、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风湿免疫病"体脏合痹"理论.认为体痹非独存在于皮、肉、筋、脉、骨,而可能发生于在外的所有体表组织;脏痹亦非独存在于肝、心、脾、肺、肾,还可能发生于包括六腑、奇恒之腑在内的所有脏器.脏居于内,藏精以养体,体居于外,乃脏的外延;体与脏通过五行生化统属、经络络属相贯、气血津液环流、精神脑髓主宰,构成了内外相合的系统网络,形成了体痹及脏、脏痹及体、体脏合痹的疾病传变规律.提出"和正调衡"的总体治疗原则和"以体养脏、调脏安体、体脏同治"的诊疗思路,为风湿免疫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王克穷以大承气汤治疗肿瘤热结旁流少阴热化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热结旁流少阴热化证为少阴火盛水竭热化之变证,乃火盛水竭,少阴邪热炽盛,乘逼胃中津液,以致燥屎内结,迫肠中浊液从旁而下所致。“旁流”是现象,“热结”是其本质,宜予大承气汤治疗,急下存阴。本证患者泻下物为纯水样便,臭秽难闻,口干舌燥、剑突下疼痛拒按加之少阴病脉微、但欲寐为其典型症状。本证在临床上较少见,易误诊失治,临证需仔细辨证,四诊合参,与其他有“下利”表现的疾病相鉴别,如湿热下利、寒结旁流及阳明腑实证,而“心下必痛”是不可忽视的腹诊要点。王克穷主任医师运用大承气汤治疗肿瘤患者少阴热结旁流证取得较好疗效,附验案以佐证观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论甘草在张仲景方药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甘草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著作中使用频次很高的药物,是研究张仲景方药体系的重要切入点.甘草在张仲景方药体系中的作用与现在甘草的功效有较大差异,本文以张仲景方药体系为基础,结合历代本草古籍记载,对包含甘草的方剂进行梳理,总结甘草的4个基本功效为:存津液、保胃气、扶阳气和护焦膜.甘草的基本功效与张仲景方药体系的核心治则契合,甘草是构建张仲景方药体系的核心药物之一.为更清晰地呈现方药扩增的逻辑,本文将包含甘草的经方进行拆解,根据与甘草配伍药物的远近关系,将经方划分为一级方、二级方、三级方、四级方和其他方,将对应的药物划分为一级药、二级药、三级药、四级药和其他药.以桂枝、干姜、芍药、麻黄为例,分析其与甘草组方的原理.张仲景方药体系以充分发挥或延伸甘草的4个基本功效为动机加减方药,在不断扩增的基础上形成了现有的大部分经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张仲景方药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刍论器官的脏腑属性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器官和脏腑分属于现代医学和中医语言,皆指脏器,而中医将脏器又进一步分为脏和腑.随着器官概念在医学界的广泛应用,有必要用中医脏腑理论对器官的属性进行梳理,以丰富中医理论内涵,指导医学实践.本文先分析中医狭义脏和腑(奇恒之腑和传化之腑)的共性和相互关系,然后用脏腑思想分析主要器官的脏腑属性.按照中医思维进一步归纳出:五脏是藏存神、精、血、气和津液5种生命物质的场所,是生命的核心;奇恒之腑一定程度上具有五脏或传化之腑的属性,直接辅佐五脏的功能发挥;传化之腑则是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场所.本文还基于脏腑思想初步阐述了中医"天人合一""脏病治腑"的理论内涵以及对疾病诊疗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厥阴风木探究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大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缺乏深入、系统的中医理论阐释,且临床上存在消渴本病与并发症割裂的现象,尚未探寻到疾病的关键病机,严重制约了中医临床实践.基于此,以"厥阴风木"作为切入点,提出"厥阴风木-气血津液-脉积"的观点,其中厥阴风木失常为糖尿病本病发生之源,而脾土失健、气血津液代谢失常为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形成的核心环节,痰浊、瘀血是关键的病理产物.治疗上强调和肝脾、恢复脏腑功能,行气血、重在理气机,治病求本、注重本病.即针对各环节均采取控上游关键因素、防下游传变的治疗策略,为其辨治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唐容川与张锡纯辨治脾阴虚证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通过阅读相关著作及文献,归纳唐容川和张锡纯在脾阴虚证理法方药上的异同.病机方面,唐容川重脾阴亏虚、脾不统血、脾失健运间的相互影响,张锡纯重肝木克乘脾土.治法方面,两人均重津液存亡,唐容川创"开胃补脾阴法",且关注营血存亡,遣滋阴、降火、生津于活血养血诸法中,张锡纯倡"汁浆荣津法"和"佐金平木扶土法",且常气阴双补.药性理论方面,二家均遵"欲令脾实……宜甘宜淡"之则,但唐容川重甘味而张锡纯重淡味.性味配伍上,二家均崇"甲己合化",但唐容川扬"酸甘化阴"之法,而张锡纯倡"甘苦合化"之道.具体用药方面,唐容川善用经方,以人参和天花粉为要药,且善用血肉之品,张锡纯以山药、甘草为要药,且喜用食疗剂型.唐容川和张锡纯之脾阴虚辨治思想相得益彰,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玄府-络脉"新视角阐析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属于"消渴呆病"范畴,其病机本虚标实,以脏腑亏虚为本,痰瘀糖毒阻络为标.玄府、络脉是人体普遍存在的一种微观结构,具有维系周身气血津液运行的功能,玄府闭塞、络脉阻滞是多种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基于"玄府-络脉"的新视角,分析其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关联性.玄府闭塞,脑络不通,神机失用是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病机,治宜以通为用,临证组方借虫类风药开玄通络,共增药效,为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从气血津液演变理论辨治心理因素所致心血管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6
不良心理因素能够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产生,患者可由单纯精神心理障碍发展至心理障碍与器质性心脏病共存.按照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状态可将本病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以心血管躯体症状为主时,为气血津液的功能性障碍;中期器质性心脏病阶段,痰饮血瘀等实质性病理产物产生;后期五脏之气受损,虚实夹杂,气郁且虚.通过气、血、津液理论对双心共病进行分期论治,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从气血津液角度探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疾病的治疗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5/25
阐述气、血、津液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疾病之间的联系,分析相关动物实验、临床病例及疗效结果,表明从气、血、津液三方面论治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疾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气、血、津液三者生于中焦脾胃,一源三岐,三者相互转化,功能上相互依存.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疾病的发生多与气、血、津液的功能异常有关,而冠状动脉微循环疾病的发生发展离不开气虚、气滞、痰浊、瘀血等因素.从气血津液的角度出发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疾病是脏腑辨证治疗的一种延伸和突破,为临床上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叶勇教授救治重症肺炎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复杂,进展快速,死亡率较高.叶勇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救治重症肺炎,强调及时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开展中西医协同救治,做到大限度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亡率.临床上一般常规使用抗炎、平喘、祛痰、退热、抗感染等药物进行治疗,支气管镜下灌洗可清除气道内炎性分泌物,改善肺通气功能,减轻患者症状,促进肺功能恢复.叶勇教授结合临床治疗经验,总结重症肺炎中医核心病机特点为"热、湿、毒、瘀、虚",提出津液大伤是气脱亡阳和脏器衰竭的基础,故存津护阳应贯穿救治始终;强调毒邪犯肺,首顾肺气,重症急宜护脉固脱,救阴回阳同施,温阳通阳并用,遵"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