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溪学派戴思恭论治淋证特色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通过中医文献学方法,从淋证的病因、病机和治疗三方面,对戴思恭著作《推求师意》《秘传证治要诀》《金匮钩玄》三书中有关淋证内容进行辨析.在病因上,戴思恭提出湿邪致淋,湿由热盛而生的观点.在病机上,戴思恭从五脏一体着眼,以肾与膀胱为核心病机,认为肺、脾、心三脏失常,致使下焦生理功能紊乱,引发淋证.在治疗上,依六类淋证,辨证施治.据病情轻重缓急之别,提出利气通淋与滋阴补血之法.用药首推牛膝利水通淋,方剂上善用五苓散加减治疗淋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吴宽《家藏集》医学人物阐介与丹溪学派传承脉络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析《家藏集》所载医学人物的概况与特点,考证明代中期吴中地区丹溪学派的传承关系.[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整理分析《家藏集》所记载的医学人物的家族背景、医事活动、交游情况等,梳理丹溪学派在吴中地区的传承脉络.[结果]《家藏集》中的医学人物大多出自世医家族,彼此间交流频繁,且部分医学人物与丹溪学派关系密切.王宾为丹溪学派第三代传人,王宽、盛寅、韩存为丹溪学派第四代传人,王敏、刘毓、盛暟为丹溪学派第五代传人,王观为丹溪学派第六代传人.[结论]《家藏集》对医学人物的记载,对厘清吴中地区丹溪学派的传承脉络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别集类文献在医学史料的挖掘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丹溪学派中风病诊治规律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挖掘丹溪学派治疗中风病的学术思想及诊治规律. 方法 以《中华医典》为文献来源,纳入朱丹溪及其嫡传弟子、私淑弟子等著作中内服方剂治疗中风病的医案,建立中医症状及方药信息条文数据库,分别统计中医症状、药物及药物种类频数,并对药物与药物及症状与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医家7位,著作1 1部,有效记录101条.涉及中医症状共计57种,总频数363,出现频数前3位的症状分别为半身不遂(40)、口舌喝斜(35)、痰涎(29);中药171味,用药总频数1235,使用频数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甘草(66)、当归(49)、茯苓(46);使用药物共22种,使用频数前3位的药物种类分别为解表药(231)、补气药(188)、清热药(127).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白芍-当归、白芍-甘草、陈皮-甘草为常用药对,情志不畅-白术、发热-茯苓、肥胖-陈皮为常见症-药关系.结论 气血亏虚、痰热郁滞是丹溪学派对中风病的基本认识,其中气虚、痰热占有重要的地位,临证治疗以脾胃为基础,同时注重情志致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宋以后浙派中医变迁及对浙派中医儿科影响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宋以后浙派中医发展历程及学术渊源,并从中分析对浙江儿科流派现状的影响.[方法]运用史料考证、文献分析的方法,从历史背景、医学流派、医家生平、社会关系、地理环境等方面,总结浙派中医的发展过程.归纳浙江中医儿科流派现状特点,并剖析浙派中医对浙派中医儿科现状形成的影响.[结果]宋室南渡是浙派中医发展的转折点,钱乙、金元各家学派与浙派中医存在源流关系,易水、河间、丹溪、永嘉、钱塘、温病、温补、绍派伤寒等学派在浙江广为传播.浙江中医儿科植根于浙派中医,在其影响下,中医儿科临床偏于滋阴清热,略于应用麻桂等辛温之剂.[结论]浙派中医的形成是众多学派不断融合的过程,其中钱乙、河间、丹溪、温病等学派对浙江近代儿科医家影响深远,形成以滋阴、清热为主导的儿科临床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明代温补学派对丹溪学派滋阴治法的继承与发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滋阴治法自古有之,然丹溪学派与温补学派尤为侧重,丹溪学派基于“阳有余阴不足”之论,提出滋阴降火大法,形成以四物汤加知母、黄柏为核心方剂的治疗思路;温补学派在命门学说的探讨中,在“阴阳一体”思想的指导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临床尤为重视真阴不足之证,并形成了以六味丸为核心方剂的治疗思路.无论是阴虚的内涵、病机,还是滋阴的治法,温补学派在丹溪学派的基础上均有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刘纯补充完善五火说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刘纯明代著名医家、丹溪学派的传承人.其在《玉机微义》卷十专列“火门”,宗《黄帝内经》之旨,以刘完素“凡五志所伤,皆热也”及“五志过极,皆为火也”的观点为依据,承袭朱丹溪“相火”之论,进一步补充完善“五火”说,这是有关五志化火主要观点的完整记录,自此“五志之火”的概念沿用至今.刘纯亦结合刘完素的生克制化观,朱丹溪的情志异常论,以及张子和、王安道、戴思恭等医家之说,追溯五志化火的病机,认为情志过激致气机失常;治疗取刘完素从心立论,发朱丹溪以人事治之,倡张子和情志相胜,或音乐抵戏,诡诈谲怪诸法,以平火为主兼五志相胜,为治应变,与现代心理疗法理念不谋而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朱丹溪的情志调摄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是著名的滋阴学派创始人.丹溪学验俱丰,被尊为"杂病大家".在临证中,丹溪非常重视情志的调节,其情志调摄思想不仅丰富了中医七情致病学的内容,同时也是其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今临床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浙派中医特色灸法述要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浙派中医"包括了丹溪学派、永嘉学派、针灸学派等十大医学流派[1].在中国针灸史上,浙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浙江医家博采众长,大量使用灸法,且在民间流传广泛,不乏特色灸法的发现[2].笔者通过查阅针灸文献,访问浙江针灸医家、学者及传人,搜集整理出浙江灸法中具有鲜明特色的几种灸法,分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丹溪与《局方》之争的明代书写:以儒士与医者为视角的考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儒士和医者对于丹溪与《局方》之争相关记载的梳理,探讨其在明代的历史书写.在儒士的书写中,部分与丹溪学派关系密切的儒士,作了偏向于丹溪的书写,同时也有少数儒士持见中肯,肯定了《局方》的价值;在医者的书写中,丹溪的亲炙及私淑弟子,大致偏向于肯定丹溪对《局方》的批评.其他医者关于丹溪与《局方》之争的书写中,赞同者、持论中肯者、反对者皆有之.然而《局方》的真实历史存在和流传应用情况并非全如倾向于丹溪者所见,从明代书籍对《局方》的高频引用,以及《局方》的刊刻流传来看,《局方》并未因丹溪之学的出现而消匿.丹溪与《局方》之争在明代的真实状况,也没有后世所叙述的激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五运六气与主要医学流派学术思想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几千年来,中医流派百家争鸣,各家学术思想迥异,甚者相互矛盾乃至互相排斥.文章运用五运六气的学术思想,系统分析张仲景《伤寒论》、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以及温病学派代表医家学术思想形成的运气学原因,由此推论五运六气,尤其是大司天的规律变化,可以直接影响不同疾病的发生,同时形成不同的医学流派思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