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7 年1 月至 2018 年 10 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医院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 50 例住院和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给予面瘫的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雷火灸配合并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连续 5d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①雷火灸:点燃雷火灸,灸条距离患侧皮肤 2~3 cm,横向和纵向灸法,灸条每晃动 10 次,即用手指按压被灸处皮肤 1 次,再用回旋法,取地仓、颊车、颧髎、阳白穴,距穴位 1.5 cm施灸,每穴灸 8~10 min;②针刺:取患侧阳白、颧髎、太阳、地仓、颊车、睛明、迎香、丝竹空、鱼腰、头维穴,对侧取合谷、双侧足三里穴行针,得气后留针 30 min,每日 1 次;③中药熏蒸:采用本院自拟方(由桂枝、茯苓、红花、木瓜、当归、赤芍、鸡血藤、防风各 15g组成),煎煮取汁倒入加药处,熏洗温度 40~45℃,熏蒸喷口与患侧面部距离 25~30 cm,熏蒸 20 min,每日 1 次;④ 药物治疗:早期给予注射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中药以祛风化痰,舒经通络煎剂为主;⑤护理干预:雷火灸疗时火头不能接触皮肤,防止烫伤;点穴配合按摩手法;灸疗中随时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感受;灸疗后,头面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告知患者面部皮肤发红,有痒感是正常现象,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外避风寒,禁生冷厚腻,忌烟酒辛辣,并教授其自我训练操.比较两组疗效积分、临床疗效和患者依从率及满意度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和护理 2 个疗程后临床疗效积分均较治疗和护理 1 个疗程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分:1.12±0.88比1.79±0.76,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0%(25/25)比 96.0%(24/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依从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00.0%(25/25)比 20.0%(5/25),P<0.05];两组满意度均较高,均为 100.0%.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雷火灸药力足、药效强、渗透作用明显,操作简便,配合中西医疗法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疗程短,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较高,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针药结合治疗哮喘的临床优势与针灸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系统梳理针药结合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利用数据挖掘探讨其潜在的临床优势与针灸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收录在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 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ups等数据库中的近20年临床研究文献,建立"针药结合治疗哮喘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及SPSS Modeler 18.0、Gephi0.10.1软件进行文献挖掘分析.结果 ①针刺优势以靶器官功能与多项血生化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的调节为主;中药优势为能进一步增强肺通气功能;针刺与中药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哮喘患者临床疗效.②针刺治疗哮喘重要程度排名前5位的腧穴依次为肺俞、定喘、足三里、肾俞、膻中,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定喘-肺俞支持度最高,其次为脾俞-肺俞;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阴肺经为常用经脉.③体现针刺优势的腧穴处方重视局部选穴,循经选穴,上下配穴.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哮喘是提高疗效的主要原因,其临床优势在于局部与整体兼顾,"标本同治,从肺论治,局部选穴,远近配穴"的临床取穴规律是针刺优势的体现之一,这为针药结合的科学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常小荣基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辨治脾胃病特色探骊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常小荣教授认为"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学说的核心理论,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总结常小荣教授基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辨治脾胃病的学术经验,在临床诊治脾胃病过程中注重经脉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治则以调畅中焦、调和五脏气机为要,辨证严谨,选穴精准,以四白、梁门、足三里为治疗脾胃病的基础用穴,并注重灸法的运用.常小荣教授提倡学习经典与继承创新,坚持研究与临床相结合,为传承发展"经脉-脏腑相关"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将98例常年性肺虚感寒型A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脱落 2 例)和对照组(49 例,脱落 2 例).对照组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双侧肺俞、膏肓、足三里及身柱穴采用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身柱隔天灸1 次,每次灸3 壮,施灸约1 周后形成灸疮,此后每隔2 d灸治1次;肺俞、膏肓、足三里左右侧分开施灸,先连续灸一侧穴位,隔天灸1次,每穴灸3壮,直至灸疮形成,再灸对侧穴位,如此两侧交替施灸.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 4、12 周随访时鼻部症状评分(TNSS)、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E以及IL-10 含量,并观察两组疗效及随访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TNSS、VAS、RQL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以上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除对照组随访时各时点及观察组随访 4 周 TNSS 评分外,两组患者以上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gE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IL-10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gE 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 IL-10 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3.6%(44/47),高于对照组的74.5%(35/47,P<0.05);观察组随访4、12 周时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4.5%(2/44)vs 22.9%(8/35),9.1%(4/44)vs 40.0%(14/35),P<0.05)].结论: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基础上加用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可以明显改善肺虚感寒型AR患者临床症状,且远期疗效更巩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IgE、IL-10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足三里刺脉术治疗Wagner 0级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足三里刺脉术治疗Wagner 0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两组均取双侧足三里穴,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避开足三里穴区下血管,进针约10 mm,留针5 min,不行针;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区下胫前动脉分支处,进针约25 mm,行上下提插手法 5 min后出针.两组均每周治疗 2 次,共治疗 4 周.分别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采用红外热成像仪测量患者内踝、外踝、足底的脚掌内上方和脚掌外下方4个区域左右温度差值,采用超声多普勒测量右侧足三里穴下胫前动脉血流峰值指数对数(ln PS)、最大速度均值对数(ln TAMAX),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测仪和血压计测量踝肱指数(ABI),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首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脚掌内上方、脚掌外下方、内踝和外踝 4个区域左右温度最大值差值、最小值差值及平均值差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观察组首次治疗后,脚掌内上方、内踝左右温度最大值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除内踝左右温度平均值差值外,脚掌内上方、脚掌外下方、外踝和内踝 4 个区域左右温度最大值差值、最小值差值、平均值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首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右侧足三里穴下胫前动脉ln PS、ln TAMAX及AB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3.3%(1/30,P<0.05).结论:足三里刺脉术能够有效改善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下肢血管血流速度,减小左右下肢温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麦粒灸足三里穴调控氧化应激对自然衰老小鼠睾酮水平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艾灸是否通过影响氧化应激,维护生殖系统中睾酮之水平,以期为深入研究艾灸延缓生殖衰老机制问题奠定基础.方法 以自然衰老小鼠(18月龄)为衰老模型,随机分为衰老组、艾灸组;另设青年组(3月龄).艾灸组进行麦粒灸双侧足三里穴,艾绒制成麦粒大小的艾炷,置于涂抹凡士林的穴位上,线香引燃,每穴5壮,衰老组只在相同部位做抓取固定动作,不做艾灸,麦粒灸每干预5次间隔2 d.采用HE染色、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 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观察麦粒灸足三里穴干预自然衰老小鼠的效应,并应用ELISA法测量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含量,WB法测量p53、p21、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表达量.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麦粒灸足三里穴可改善自然衰老小鼠睾丸组织形态学,SA-β-gal染色结果显示麦粒灸足三里穴可改善自然衰老小鼠睾丸衰老程度.与青年组比较,衰老组p53、p21表达均显著升高,表明造模成功,而经过麦粒灸足三里穴干预后,均显著降低;衰老组血清T显著降低,而艾灸组显著上升;在氧化与抗氧化指标方面,衰老组MDA明显上升,而艾灸组MDA水平下降,衰老组MnSOD、GPX4都下降,而艾灸组显著升高.结论 麦粒灸足三里穴可以提高自然衰老模型小鼠的血清睾酮水平,而这种作用的发挥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艾灸通过抑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与增强抗氧化能力,进而阻碍氧化应激,维护了睾丸间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提高了睾酮水平,从而延缓了睾丸间质细胞的衰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标本配穴"排针平刺联合揿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32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排针平刺联合揿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基于"标本配穴"取穴法,运用排针平刺(标穴,面部局部穴位)联合揿针(本穴,双侧足三里、关元)治疗,隔日1 次,每周3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中医症状、Sunnybrook及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各分项评分及总分降低(P<0.05),Sunnybrook、躯体功能(FDIp)及社会功能(FDIs)评分升高(P<0.05),总有效率为 87.5%(28/32).结论:"标本配穴"排针平刺联合揿针可有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减轻患者眼睑闭合不全、鼓腮漏气等临床症状,增强面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衰弱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衰弱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老年衰弱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0岁,BMI 18.5~30.0 kg/m 2,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Fried衰弱量表评分≥3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0):对照组(C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TEAS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术毕刺激神门、内关和足三里穴,频率2/100 Hz,疏密波,波幅0.25 ms,根据患者可耐受程度维持电流强度1~30 mA,术后24、48和72 h时选择相同穴位持续刺激30 min;C组在相同穴位内侧4 cm的非穴位部位进行刺激。术后1~7 d采用意识模糊评估量表评估POD发生的情况,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及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0~8 h(T 1)、8~24 h(T 2)和24~48 h(T 3)时段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补救情况,记录POD、术后恶心呕吐及嗜睡发生的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TEAS组术后补救镇痛率、POD、恶心呕吐和嗜睡发生率降低,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T 1~3时段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减少( P<0.05)。 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老年衰弱患者POD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电针对内毒素性急性肾损伤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电针对内毒素性急性肾损伤(AKI)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SD大鼠24只,雌雄不拘,体重160~182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4组( n=6):对照组(C组)、AKI组、电针+AKI组(EA组)和非穴位电针+AKI组(SEA组)。采用腹腔注射LPS 10 mg/kg的方法制备内毒素血症模型。EA组于造模前5 d(1次/d)、造模当日LPS给药前30 min开始电针刺激,选择双侧足三里及肾俞穴,疏密波,频率15 Hz,刺激强度以大鼠出现轻微肌颤为宜,30 min/次,留针至LPS注射后6 h;SEA组刺激穴位旁开0.5 cm处。于LPS注射后6 h时,经心脏取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BUN和Cr浓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性粒细胞白明胶酶脂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和IL-6和TNF-α浓度。处死大鼠取左侧肾皮质组织,采用TUNEL法确定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率;取右侧肾皮质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1、IL-1β表达,采用RT-PCR检测caspase-1 mRNA和IL-1β mRNA的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AKI组血清BUN、Cr、NGAL、KIM-1、TNF-α和IL-6浓度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率升高,肾皮质caspase-1、IL-1β及其mRNA表达上调( P<0.05)。与AKI组比较,EA组血清BUN、Cr、NGAL、KIM-1、TNF-α和IL-6浓度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率降低,肾皮质caspase-1、IL-1β及其mRNA表达下调( P<0.05),SEA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电针减轻大鼠内毒素性AKI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针灸ST36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外周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针灸足三里穴(Stomach-36,ST36)通过调控外周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疾病的影响。方法:对实验鼠随机分为两组,EAE组和针灸组,并且进行体重监测以及临床症状评估,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检测脊髓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免疫荧光检测脱髓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的比例,超敏多因子电化学发光技术(Meso scale discovery,MSD)检测外周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成功构建EAE小鼠模型并给予针灸治疗。临床评分显示,EAE组在第22天达到高峰期,发病分数为2.5分,针灸组在第24天达到高峰期,发病分数为2分。疾病起病时间统计结果显示,EAE组在第12天开始起病,针灸组在第17天开始起病,针灸组比EAE组的起病时间明显较晚。HE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针灸组的脊髓炎性细胞浸润较少,髓鞘结构完整,边缘较光滑。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针灸组CD4 +IFN-γ +T、CD4 +IL-17 +T细胞比例较EAE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49±0.10)%比(0.92±0.25)%,(0.21±0.05)%比(0.34±0.04)%, t值分别为2.91和3.70, P值均<0.05];针灸组CD4 +IL-4 +T、CD4 +Foxp3 +、CD8 +Foxp3 +细胞比例较EAE组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78±0.22)%比(0.5±0.07)%,(1.38±0.23)%比(0.9±0.08)%,(0.38±0.12)%比(0.14±0.09)%, t值分别为2.55、3.35和4.16, P值均<0.05)]。MSD检测外周血清细胞因子结果显示,针灸组抑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5和IL-16的浓度较EAE组明显上升,促炎性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浓度较EAE组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53±0.95)pg/mL比(2.78±1.25)pg/mL,(2298.77±298.67)pg/mL比(1402.28±216.30)pg/mL,(6.6±0.548)pg/mL比(8.84±0.98)pg/mL, t值分别为9.00、4.84和3.57, P值均<0.05)]。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后抑制辅助性T细胞( helper T cell,Th)1/Th17并促进Th2的比例,同时上调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比例。针灸治疗后,促进抑炎因子IL-5,IL-16的表达,抑制促炎因子IFN-γ的表达。 结论:针灸ST36通过纠正T细胞亚群的失衡,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治疗缓解EAE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