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阳还五汤通过miR-26a-5p激活PTEN/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探讨补阳还五汤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补阳还五汤+miR-26a-5p激动剂(激动剂)组、补阳还五汤+激动剂阴性对照(激动剂阴性对照)组,每组36只;每组又按再灌注时间分为第3、7、14天3个亚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线栓法诱导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90 min后再灌注.补阳还五汤组、激动剂组、激动剂阴性对照组建模24 h后开始给予补阳还五汤灌胃,每日2次;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直至处死的前1 d.激动剂组和激动剂阴性对照组建模24 h后分别于侧脑室注射miR-26a-5p激动剂和miR-26a-5p激动剂阴性对照剂,其他各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建模24 h后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BrdU),每日1次,直至处死的前1 d.采用改良版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2,3,5-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BrdU/NeuN双阳性(BrdU+/NeuN+)细胞数评估新生神经元,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PTEN是miR-26a-5p的靶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 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 PTEN 及 miR-26a-5p 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 PTEN、PI3K、p-PI3K、Akt、p-Akt 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可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缩小脑梗死体积,增加BrdU+/NeuN+细胞数,上调miR-26a-5p的表达,调控PTEN/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元新生;侧脑室注射miR-26a-5p激动剂后加强上述效应.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可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减小脑梗死体积,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元新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miR-26a-5p激活PTEN/PI3K/Akt信号通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长链非编码RNA00461与原癌基因c-Myc结合调控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 00461(LINC00461)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RT-qPCR检测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与TNBC细胞系MDA-MB-231和MDA-MB-468细胞中LINC00461的表达。Annexin V-FITC/PI双染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FISH检测LINC00461在细胞中定位。RNA pulldown和RIP检测LINC00461与c-Myc的交互作用。裸鼠皮下成瘤实验验证LINC00461对TNBC凋亡水平的影响。结果:与MCF-10A相比,MDA-MB-231和MDA-MB-468细胞中的LINC00461表达显著升高。干扰LINC00461显著降低LINC00461表达及c-Myc蛋白表达水平。过表达LINC00461显著降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过表达LINC00461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5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FISH结果显示LINC0046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RNA pulldown结果显示LINC00461与c-Myc存在交互作用。RIP结果显示c-Myc组的LINC00461富集程度超过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过表达c-Myc可降低敲减LINC00461对细胞凋亡率30%~50%的促进作用。在动物实验中,过表达LINC00461显著提高的肿瘤体积(50%~80%)和肿瘤重量(30%~50%)。 结论:LINC00461调控TNBC细胞的凋亡水平,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其分子作用机制可能是LINC00461与c-Myc蛋白发生交互作用从而发挥调控TNBC细胞凋亡的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SD-95在七氟烷麻醉致新生大鼠远期学习记忆功能损害机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突触后致密物-95(postsynaptic density-95,PSD-95)在七氟烷麻醉致新生大鼠远期学习记忆功能损害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PF级鼠龄7 d的SD大鼠54只,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对照组(暴露于空气)、模型组(暴露于2.1%的七氟烷,4 h/d,连续3 d)、PSD-95抑制剂组(吸入七氟烷+腹腔注射NA-1,连续5 d),每组18只。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新异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视空间学习记忆和识别记忆能力;RT-q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kalirin、Rac1和PSD-95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kalirin、Rac1、PSD-95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组织kalirin和Rac1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23 .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在水迷宫实验中三组大鼠寻找平台潜伏期、游泳距离的组间和时间交互作用显著,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组别=36.539,41.548;均 P<0.01)。简单效应分析显示,模型组中第2~6天的平台潜伏期及游泳距离均长于对照组(第2~6天平台潜伏期: t=14.039,17.147,13.155,13.831,27.247,均 P<0.01;第2~6天游泳距离: t=10.122,20.987,7.267,10.011,8.121,均 P<0.01)。与模型组比较,PSD-95抑制剂组大鼠在2~6 d的平台潜伏期延长( t=7.948,14.768,11.582,12.832,24.346;均 P<0.01),游泳距离增加( t=8.235,24.325,11.234,12.031,7.036;均 P<0.01)。新物体识别实验发现,模型组中的新物体探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21.30±2.27)s,(19.21±1.42)s, t=1.843, P<0.01],PSD-95抑制剂组中的新物体探索时间[(26.83±2.13)s]明显长于模型组( t=4.844, P<0.01)。模型组中的新异物体差异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0.41±0.12),(0.59±0.10), t=3.416, P<0.01],PSD-95抑制剂组中的新异物体差异指数[(0.37±0.08)]明显低于模型组( t=0.696, P<0.05)。qRT-PCR结果发现,模型组中的Rac1、kalirin和PSD-95 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 t=9.969,3.954,6.561;均 P<0.05); PSD-95抑制剂组的Rac1、kalirin和PSD-95 mRNA表达均低于模型组( t=2.132,2.251,3.502,均 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的kalirin和Rac1均低于对照组[kalirin:(8.18±1.94),(15.47±3.35), t=11.47, P<0.01;Rac1:(3.72±1.53),( 8.17±2.91), t=6.76, P<0.01],PSD-95抑制剂组中的kalirin(4.98±1.53)和Rac1(2.73±0.37)均低于模型组[kalirin: t=10.28, P<0.01;Rac1: t=4.72, 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模型组中的Caspase-3和Bax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aspase-3:(1.37±0.16),(0.54±0.01), t=5.71, P<0.01;Bax:(1.87±0.31),(1.23±0.25), t=12.01, P<0.01]; PSD-95抑制剂组中的Caspase-3[(1.79±0.17)]和Bax[(2.19±0.2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 t=9.87,16.19,均 P<0.01);模型组中的Bcl-2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22±0.21),(1.96±0.38), t=11.92, P<0.01],PSD-95抑制剂组中的Bcl-2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1.01±0.19), t=10.73, P<0.01)]。 结论:七氟烷麻醉可致新生大鼠远期学习记忆功能损害和PSD95蛋白表达降低,抑制PSD95的表达可加重这种损害,这可能与PSD95参与的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凋亡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叉头框转录因子F2作用于结肠癌细胞中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候选靶基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筛选叉头框转录因子F2(FOXF2)作用于结肠癌细胞中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候选靶基因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方法:设置干扰FOXF2基因的最佳慢病毒转染获得的HT29细胞为沉默组,空载慢病毒转染获得的HT29细胞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沉默组各取三个样本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富集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该通路的候选靶基因。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3组干扰慢病毒沉默HT29细胞中FOXF2的表达效果显著高于空载慢病毒[FOXF2基因信使RNA(mRNA)表达分别为0.29±0.02、0.28±0.05、0.26±0.01比1.00±0.13,FOXF2基因蛋白表达分别为0.20±0.02、0.16±0.01、0.12±0.01比1.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5.948、3 549.333,均 P<0.01),第3组慢病毒沉默FOXF2效果最佳。HT29细胞沉默FOXF2后有389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DEGs显著富集在免疫效应过程、细胞外区域、腺苷酸转移酶活性等功能集团;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显示,DEGs主要涉及EB病毒感染、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及Wnt信号通路等;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候选靶基因骨形成蛋白和激活素的跨膜抑制剂(BAMBI)、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耦联受体5(LGR5)、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耦联受体6(LGR6)和MSTRG.14182(新基因)主要涉及正向调控Wnt信号通路、细胞增殖和迁移等生物学过程。沉默组中BAMBI、LGR5、LGR6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mRNA表达分别为1.86±0.21比1.00±0.20、1.95±0.11比1.00±0.09、2.06±0.10比1.00±0.03,蛋白表达分别为1.88±0.02比1.00±0.06、2.08±0.12比1.00±0.04、1.80±0.03比1.0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066、-11.646、-17.584、-24.100、-14.820、-16.710,均 P<0.01)。 结论:沉默FOXF2基因的HT29细胞存在较多的差异表达基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候选靶基因可能参与正向调控Wnt信号通路、细胞增殖及迁移等生物学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脊柱结核手术失败的处理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初次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317例脊柱结核患者,男206例、女111例;年龄(53.5±16.7)岁(范围11~86岁)。随访1年以上,期间出现①~③中任意一条定义为手术失败:①同一结核病灶接受手术≥2次;②与结核病灶相关的非计划再入院次数≥1次;③结核耐药或迁延不愈,出现冷脓肿或窦道;或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或发生内固定松动。未发生失败病例定义为治愈。收集两组患者症状、用药史、辅助检查、手术方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手术失败的潜在危险因素行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失败病例均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穿刺引流(含置管冲洗)14例、清创10例、内固定翻修3例。术中采集脓液、坏死或肉芽组织行结核杆菌培养+药敏试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确定手术失败27例。脓肿或窦道形成17例,占63%(17/27);其中3例异烟肼或利福平单药耐药、2例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耐多药);经针对性抗结核治疗(17例)、穿刺引流或穿刺置管冲洗(14例)、清创缝合(3例)治愈。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7例,占26%(7/27);其中病原菌检出5例,均未检出结核耐药;经抗感染及清创缝合治愈,其中2例取出内固定。内固定松动3例,占11%(3/27),经内固定翻修手术治愈。手术失败组与临床治愈组是否累及复合或跳跃节段、有无2型糖尿病史、有无三种以上基础疾病史、术后1周C反应蛋白、术后1周白细胞计数、首剂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1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累及复合或跳跃节段( OR=3.513, P=0.047)、术后1周C反应蛋白( OR=1.021, P=0.005)、首剂时间≥20周( OR=2.895, P=0.039)、出血量≥800 ml( OR=5.950, P=0.001)和患有三种以上基础疾病( OR=3.671, P=0.027)为手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脊柱结核,特别是耐药脊柱结核应早期诊断,并尽早开始规范抗结核治疗;脓肿穿刺引流是治疗脓肿或窦道形成的有效手段;复合或跳跃节段的脊柱结核术后失败发生率高,应强调手术病灶节段的稳定性重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酸化脂肪酸酯治疗特应性皮炎样模型小鼠的疗效及机制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酸化脂肪酸酯治疗特应性皮炎(AD)样模型小鼠的疗效及初步机制。方法:将6 ~ 8周龄雌性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成2组,空白组(5只)双耳每日涂抹无水乙醇(14.3 μl/耳);模型组(15只)双耳每日涂抹卡泊三醇搽剂14.3 μl/耳及20 g/L卵清蛋白25 μl/耳,连续10 d,构建AD样模型小鼠;从第11天开始,将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AD模型组、脂肪酸酯组、酸化脂肪酸酯组,每组5只,上午各组均继续涂抹卡泊三醇搽剂和卵清蛋白维持AD样模型,下午仅脂肪酸酯组及酸化脂肪酸酯组分别外涂脂肪酸酯和酸化脂肪酸酯10 μl/耳。实验期间监测小鼠体重、耳厚度、耳部皮损评分及搔抓频次变化。分别于第10、14天取小鼠耳部皮肤拭子标本进行16S rRNA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于第14天对耳部皮肤进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后处死小鼠,取耳部组织进行HE染色、肥大细胞染色及实时定量PCR(RT-qPCR)实验,取血液标本进行血清IgE检测。对满足方差齐性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实验第14天,小鼠耳部皮损严重程度:AD模型组>脂肪酸酯组>酸化脂肪酸酯组>空白组,与AD模型组比较,酸化脂肪酸酯组小鼠耳厚度( F = 897.50, P<0.001)、皮损评分( F = 268.80, P<0.001)、搔抓频次( F = 64.36, P<0.001)及表皮厚度( F = 256.20, P<0.001)均显著降低,RT-qPCR提示酸化脂肪酸酯组皮损区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33( F = 3.38, P = 0. 049)、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 F = 8.70, P = 0.001)、IL-4( F = 41.73, P < 0.001)、肿瘤坏死因子(TNF)-α( F = 44.30, P < 0.001)的表达及肥大细胞浸润程度( F = 134.30, P<0.001)亦显著降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提示,酸化脂肪酸酯治疗可以抑制AD样模型小鼠耳部葡萄球菌属的定植,4组之间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9.00、7.92, P = 0.001、0.002)。 结论:酸化脂肪酸酯可能通过调节免疫、抑制炎症和恢复皮肤微生态多样性改善AD样模型小鼠的皮损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黄芪甲苷通过调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信号通路抑制大鼠心力衰竭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通过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所致心力衰竭,改善大鼠心功能。方法: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选取SD雄性大鼠40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AAC)建立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分为三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黄芪甲苷组,另外建立假手术组。贝那普利组和黄芪甲苷组分别给与10 mg·kg -1·d -1的贝那普利和50 mg·kg -1·d -1的黄芪甲苷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与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通过心脏彩超及血流动力学检测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参数,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BNP水平变化,RT-qPCR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Nrf2、HO-1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心脏股骨颈比(495.47±12.38)、心脏体重比(6.44±0.18)、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72±0.04)mm、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1.87±0.03)mm、B型钠尿肽(BNP)含量(151.61±5.67)mmol/L均增高,Nrf2(0.36±0.02)及HO-1 mRNA(0.27±0.02)较假手术组均下降。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组心脏股骨颈比(261.88±12.97)、心脏体重比(3.38±0.13)、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84±0.05)mm、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1.57±0.03)mm、BNP(99.40±4.97)mmol/L降低,黄芪甲苷组心脏股骨颈比(286.40±12.56)、心脏体重比(3.71±0.1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01±0.10)mm、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1.64±0.03)mm、BNP含量(120.66±5.80)mmol/L,较模型组均降低,贝那普利组Nrf2 mRNA水平(1.06±0.01)、HO-1 mRNA(1.08±0.06)与黄芪甲苷组Nrf2mRNA(1.04±0.01)、HO-1 mRNA(0.95±0.02)表达均增高( P<0.01)。 结论:黄芪甲苷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可抑制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丹参多酚酸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及脑组织炎性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对慢性温和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致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对照组(nCMS+Nal组)、CMS+生理盐水组(CMS+Nal组)、CMS+氟西汀组(CMS+Flu组)、CMS+丹参多酚酸组(CMS+Sal组)、CMS+氟西汀+丹参多酚酸组(CMS+Flu+Sal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接受持续21 d的CMS造模。CMS造模21 d后,按照分组分别给大鼠腹腔注射0.9 %生理盐水(10 mg·kg -1·d -1)、氟西汀(20 mg·kg -1·d -1)、丹参多酚酸(40 mg·kg -1·d -1)、氟西汀(20 mg·kg -1·d -1)+丹参多酚酸(40 mg·kg -1·d -1),连续21 d,给药期间,后4组大鼠继续给予CMS干预。分别于基线水平(第0天)、造模后(第21天)、干预后(第42天)进行强迫游泳和糖水偏爱实验评估抑郁样行为,之后处死大鼠取前额叶皮质和海马,采用RT-qPCR检测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88,MyD88)mRNA的水平。采用Luminex技术检测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行为学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子指标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做相关分析。 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基线水平、造模后和干预后五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偏爱率、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的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F=18.238, 6.921,7.591,均 P<0.05)。造模后,与nCMS+Nal组相比,CMS+Flu、CMS+Sal、CMS+Flu+Sal和CMS+Nal组4组大鼠体质量降低、糖水偏爱率降低、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增加(均 P<0.05);干预后,与CMS+Nal组相比[体质量(350.15±41.65)g,糖水偏爱率(52.95±11.13)%,静止不动时间(91.40±15.22)s],CMS+Flu、CMS+Sal、CMS+Flu+Sal和nCMS+Nal组大鼠体质量更重[(378.21±30.78)g,(385.12±43.19)g,(391.41±31.21)g,(402.33±18.67)g,均 P<0.05]、糖水偏爱率高[(69.30±15.56)%,(68.12±10.99)%,(71.18±9.51)%,(75.47±11.55)%,均 P<0.05],而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降低[(68.81±21.74)s,(66.10±25.51)s,(63.53±22.32)s,(71.21±21.41)s,均 P<0.05]。干预后,CMS+Flu组、CMS+Sal组、CMS+Flu+Sal组三组间体质量、糖水偏爱率和静止不动时间两两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CMS+Flu组、CMS+Sal组、CMS+Flu+Sal组和nCMS+Nal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中TLR4 mRNA、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CMS+Nal组(均 P<0.05)。在前额叶皮质部位,CMS+Flu+Sal组的TLR4 mRNA(0.715±0.358)、MyD88 mRNA(0.739±0.233)表达均低于CMS+Sal组(1.943±0.606,1.815±0.897)(均 P<0.05)。大鼠前额叶皮质与海马部位TLR4 mRNA的表达水平与MyD88 mRNA水平、TNF-α水平、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呈正相关,与糖水偏爱率呈负相关(前额叶皮质 r=0.915,0.041,0.027,-0.178;海马 r=0.810,0.070,0.011,-0.153;均 P<0.05)。 结论:丹参多酚酸改善CMS导致的大鼠抑郁样行为,这可能与其抑制脑内TLR4/MyD88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炎性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在静脉畸形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检测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在人静脉畸形组织及正常静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THRC1与静脉畸形侵袭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收治的35例静脉畸形组织和正常静脉组织(距静脉畸形组织边缘>3 cm),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人静脉畸形组织(实验组)和正常静脉组织(对照组)中CTHRC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采用 χ2检验,RT-qPCR及Western blot实验结果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阳性表达率为74.29%(26/35),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529, P<0.01);RT-qPCR结果显示CTHRC1 mRNA在实验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2.327±0.472比0.926±0.174, t=16.460,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THRC1蛋白在实验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020±0.078比0.429±0.029, t=42.151,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THRC1 mRNA和蛋白在静脉畸形组织中均较正常静脉组织高表达,可能与静脉畸形疾病的局部侵袭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细胞外囊泡微小RNA-4639和微小RNA-210作为膜性肾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浆和尿液中细胞外囊泡微小RNA-4639和微小RNA-210在膜性肾病中的表达、疾病监测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纳入30例健康和30例膜性肾病患者,聚乙二醇(PEG)沉淀法提取血浆和尿液细胞外囊泡;电子显微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表征形态;蛋白质印迹测定囊泡表面标志物的表达;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测定微小RNA的表达水平; t检验和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数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微小RNAs的诊断效能。 结果:膜性肾病患者尿液细胞外囊泡的浓度及标志物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4.00×10 11±1.00×10 10颗粒数/毫升比2.80×10 11±1.00×10 10颗粒数/毫升,CD63:0.81±0.20比1.00±0.12,CD81:0.43±0.10比1.00±0.44, t=14.70,1.46,1.88, F=1.00、3.52、19.68, P均<0.05),miR-4639和miR-210在血浆和尿液细胞外囊泡中的水平显著升高(miR-4639:1.62±1.10比0.69±0.33,2.52±0.77比1.66±0.38;miR-210:1.37±0.89比0.68±0.32,2.20±0.85比1.14±0.56, t=4.45,5.21,4.03,5.33, F=11.46、4.08、7.74、2.29, P均<0.05),且分别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下降和尿蛋白的升高显著相关( r=-0.308、0.355和 r=-0.473、0.475, P均<0.05)。囊泡内miR-4639和miR-210表达在肾功能受损个体(eGFR<90 ml/min·1.73 m 2)和严重蛋白尿的个体(≥3.5 g/24 h)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iR-4639:1.81±1.45比1.00±0.68,2.59±0.72比1.76±0.53;miR-210:1.80±1.19比0.83±0.44,2.31±0.86比1.24±0.64, t=2.93、4.54、4.60、4.93, F=4.58、1.84、7.36、1.84, P均<0.05)。膜性肾病进展组患者的基线血浆细胞外囊泡miR-4639和miR-210表达量更高(miR-4639:1.91±1.12比0.93±0.48;miR-210:1.34±0.46比0.88±0.41, t=2.58,2.47, F=5.54、1.26, P均<0.05)。双miRNAs组合对评估肾功能水平和24 h尿蛋白水平均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灵敏度75.00%、93.33%,特异度79.17、85.71%,曲线下面积为0.83、0.93)。 结论:细胞外囊泡miR-4639和miR-210可作为有效生物标志物,以协助膜性肾病的诊断,评估其严重程度和疾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