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东方市社区居民疾病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2021年海南省东方市社区居民的疾病构成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分析了 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海南省东方市疾病监测数据库196 761例社区居民的病历资料.对该人群进行了年龄标准化后,分析和描述了前十位疾病构成.结果 196761例社区居民中,男性91 621例(占46.56%),女性105 140例(占53.43%),男女比为0.87;以≥45岁居民居多,占46.13%(90763/196761).疾病谱前3位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32.69%(64 327/196 761)]、循环系统疾病[7.86%(15 470/196 761)]和消化系统疾病[7.21%(14 191/196 761)];前10位系统疾病中,男性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高于女性(3.11%vs 2.30%),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高于男性(3.01%vs 1.20%).呼吸系统疾病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17%)、急性支气管炎(1.84%)和慢性支气管炎(1.44%)为主,其在<5岁组的患病率(38.59%)和伤残损失寿命年率(656.01/10万)最高;循环系统疾病以高血压病(1.72%)、脑梗死(0.71%)和慢性缺血性心脏病(0.49%)为主,其在≥60岁组的患病率(17.13%)和伤残损失寿命年率(2 175.49/10万)最高;消化系统疾病以胃炎和十二指肠炎(1.10%)、其他非感染性胃肠炎和结肠炎(0.43%)以及龈炎和牙周疾病(0.38%)为主,其在≥60岁组的患病率(6.98%)和伤残损失寿命年率(1 710.75/10万)最高.结论 2021年海南省东方市社区居民以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且疾病负担主要归因于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东方市应针对疾病谱特征优化和调配医疗资源,加强高危人群的健康促进和防治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淋巴细胞亚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严重感染的关系探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通过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临床数据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SLE患者继发感染和继发严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探究淋巴细胞亚群与SLE继发严重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SLE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SLE患者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临床数据的差异;比较SLE患者感染组、非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使用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SLE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比较SLE患者严重感染组、非严重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再采用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对SLE患者继发严重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即ROC曲线),分析其对SLE患者继发严重感染的临界值.结果 研究共纳入 382 名SLE患者,发生感染的患者有 94 名,感染发生率为 24.6%.其中,严重感染为 4.5%.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占 43.7%;其次是上呼吸道,占 13.6%.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细菌,占 64.9%;其次是病毒,占 12.8%.与非感染组相比,SLE患者感染组外周血中的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显著下降(P均<0.05),B细胞和N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SLE患者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为C反应蛋白(P=0.012)、白蛋白(P=0.005)以及激素用量(P=0.026).与SLE患者非严重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严重感染组的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K细胞(P=0.039,P<0.05)和红细胞沉降率(P=0.037,P<0.05)是SLE患者继发严重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NK细胞诊断SLE继发严重感染临界值为 18 个/μL,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3.2%和 77.8%.结论 从SLE病例数据分析,SLE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白蛋白的减少、激素用量增加和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外周血NK细胞减少是SLE患者继发严重感染的危险因素,可能对SLE患者继发严重感染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来那度胺(lenalidomide)联合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方案(LD方案)治疗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with monoclonal Ig deposits,PGNMI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采用LD方案治疗的PGNMI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于东部战区总医院行肾活检并接受LD方案治疗≥3个月的患者共6例。随访6~19个月,肾脏缓解3例,缓解率为50%(3/6)。所有患者肾脏病理光镜: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单一κ型IgG3沉积于系膜区和血管袢。在服用LD方案前,6例患者的中位尿蛋白量7.76(1.27,14.57)g/24 h,中位血肌酐118.5(70.7,289.1)μmol/L,中位血白蛋白34.5(22.4,37.5)g/L。5例血清游离κ、λ轻链浓度升高,但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均正常。2例血补体C3下降。6例行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查,2例单克隆浆细胞升高,所占比例分别为0.7%和0.5%。1例患者血M蛋白阳性,为κ型IgG3。末次随访时,6例患者的中位尿蛋白量3.33(0.33,11.23)g/24 h,中位血肌酐108.7(80.4,160.9)μmol/L,中位血白蛋白35.9(24.5,45.6)g/L。5例血清游离轻链浓度升高患者中,4例浓度较服药前下降。2例补体C3下降的患者升高至正常浓度,另2例患者补体C3略有下降。随访期间,1例患者的血M蛋白阳性未见转阴。所有患者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均正常。不良反应有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四肢麻木感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本文首次报道LD方案用于治疗PGNMID可能有效,但需进一步关注来那度胺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拉考沙胺添加治疗在中国儿童局灶性癫痫发作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拉考沙胺添加治疗用于中国局灶性癫痫发作儿童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方法:SP848是一项全球多中心单臂研究,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在全国7所医院接受拉考沙胺添加治疗的4~17岁中国局灶性癫痫发作患儿60例,在足疗程且至少使用2种抗癫痫发作药(同期或序贯)治疗后,观察到患儿局灶性癫痫仍然控制不佳;添加口服拉考沙胺口服溶液(糖浆)或片剂。最低起始口服剂量为2 mg/(kg·d),研究期间最大允许服用剂量为12 mg/(kg·d)或600 mg/d,研究者根据患儿的耐受性和癫痫发作控制水平调整服用剂量。记录自基线期至末次访视每28 d局灶性癫痫的发作频率及中位变化百分比,包括50%应答率及75%应答率。结果:60例中国患儿进入期中分析,患儿平均年龄9.18(4.00~15.40)岁,男39例,女21例,平均癫痫病程为5.04(0.50~15.20)年。其中43例(71.7%)仍在接受治疗,1例(1.7%)完成了6个月至1年的随访,14例(23.3%)完成了6个月随访。自基线期至末次访视,患儿每28 d局灶性癫痫发作频率中位变化为-2.91,百分比变化中位数为-25.46%,50%和75%应答率分别为40.0%、28.3%。共有52例(86.7%)发生265起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其中11例(18.3%)发生19起严重TEAE,37例(61.7%)发生127起药物相关TEAE,11例(18.3%)发生16起导致终止研究的TEAE。最常见的TEAE为上呼吸道感染(20例,33.3%)、嗜睡(16例,26.7%)、头晕(15例,25.0%)和呕吐(13例,21.7%)。治疗期间未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心电图异常变化。结论:对其他药物控制不佳的≥4岁中国局灶性癫痫患儿,拉考沙胺是一种有效的添加治疗药物,耐受性良好。安全性特征与儿童和成人已报道的研究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性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预判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慢性上呼吸道疾病,以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等鼻部症状为特征,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能诱导变应原耐受的疗法。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由于皮下注射副作用多,大部分患者选择舌下含服。由于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疗程长、起效慢,通常需要3年时间,导致治疗过程患者的依从性较差。目前临床上对疗效的评估主要依靠患者主观评分,使用客观生物标志物预判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的疗效在临床应用较少。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可以预判变应性鼻炎舌下免疫治疗疗效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做一综述,为临床预判免疫治疗疗效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激素治疗Graves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生急性胆汁淤积性黄疸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胆汁淤积性黄疸在Graves病患者中并不多见,通常被认为是Graves病的并发症或甲巯咪唑的不良反应。我们报道1例来自济南市中心医院的Graves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急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经过及时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黄疸快速消退,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我们认为Graves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可导致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发生,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免疫功能紊乱,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利于黄疸的消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重抗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的复发型米勒-费希尔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系一类免疫介导的急性炎症性周围神经病。米勒-费希尔综合征(Miller-Fisher syndrome,MFS)是GBS的一种特殊变异型,大多呈单向病程,临床复发罕见。现报道1例因视物成双伴四肢麻木进行性加重就诊的青年男性患者,急性起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伴瞳孔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既往3年前因相似症状就诊我院,经免疫治疗好转。该患者有眼肌麻痹、腱反射消失和共济失调三联征表现,脑脊液呈蛋白-细胞分离,血清抗硫脂抗体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抗GT1a抗体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抗GQ1b抗体IgG(++),抗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 3,GM3)抗体IgM(+),诊断复发型MFS,经免疫治疗后预后良好。提示MFS具有临床异质性,少数患者可出现复发,一般经免疫治疗预后较好。前驱感染、抗GQ1b抗体可能是MFS复发的诱导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在儿童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dependent nephritic syndrome,SDNS)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SDNS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7年7月我院儿科接受RTX治疗的SDNS患儿30例(男17例,女13例),发病年龄(4.07±2.77)岁,RTX首次治疗年龄(8.30±4.31)岁,随访时间12~2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复发次数、无复发期、激素用量、血清白蛋白及外周血CD20 +B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此外,按病理类型分为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inimal change nephrotic syndrome,MCNS)组(12例)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组(14例),其余4例病理类型未知,比较分析RTX在两组的疗效。 结果:治疗后30例(100%,30/30例)完全缓解达6个月,15例(50%,15/30例)随访6个月以上复发,其中8例因"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蚊虫叮咬、劳累"等复发,另外有5例随访10个月以上复发。随访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复发次数为(5.25±1.80),治疗后复发次数为(0.75±0.7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637, P<0.01)。治疗后无复发期为(11.37±4.83)个月,对比治疗前(2.92±1.24)个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547, P<0.01)。激素(泼尼松)用量由治疗前(24.53±12.19)mg/d降为(9.09±7.00)mg/d( t=4.69, P<0.05),血清白蛋白由治疗前(34.76±9.06)g上升为治疗后(39.93±7.19)g( t=2.31, P=0.03)。治疗后MCNS组无复发期为(9.00±2.09)个月,比较MsPGN组(12.96±5.40)个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34, P=0.021)。外周血CD20 +B细胞计数在12个月左右接近治疗前水平,其恢复情况与患儿疾病复发频率无显著相关性( P=0.143)。 结论:RTX能有效地减轻激素依赖,降低激素累积量,延长疾病缓解时间,且在MCNS和MsPGN中的疗效可能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亲情化干预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亲情化干预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亲情化干预联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就诊时间、退热时间、上呼吸道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患儿家属心理状态〔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急诊护理质量和急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就诊时间、退热时间、上呼吸道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均 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家属焦虑量表(S-AI)、特质焦虑量表(T-AI)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均 P<0.05),且观察组家属S-AI、T-AI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均 P<0.05);观察组急诊护理质量、急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均 P<0.05);观察组患儿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 P<0.05)。 结论:亲情化干预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可促进急诊科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儿症状改善,缓解患儿家属焦虑情绪,提高急诊护理质量,降低患儿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且家属护理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社区全科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社区全科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老年高血压患者处方767张,应用《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年版)》筛查PIM发生情况,并分析PIM的影响因素。结果:在767张老年高血压患者处方中检出198张(25.8%)处方、244例次PIM。PIM检出率前3位的是苯二氮?类-艾司唑仑64例次,氯吡格雷53例次,胰岛素35例次。按照是否应用PIM药物进行分组,单因素分析显示,用药种类、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冠心病、2型糖尿病、骨关节病、上呼吸道感染、失眠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82.58、13.65、17.74、7.52、10.34、68.19,均 P<0.05)。再将这些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用药种类、高血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失眠是PIM发生的影响因素( OR=1.55、2.47、9.05,均 P<0.05)。 结论:社区全科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PIM发生较普遍,用药种类、高血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失眠是PIM发生的影响因素。提示社区全科医生应提高对PIM识别,尽量精简处方,选择新型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替代,减少PIM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